1986年考取了技学的学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水平,为什么呢?

蓝天4957166

在扩招之前,学生主要有5个选择: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大学专修科、省重点中专、市重点中专共计五个层次。初中毕业3年制技校的属于中技(中专),高中毕业3年制和初中毕业5年制的属于高技(大专)。

86年比较普遍的技校是中专学历,中间没有经过学习深造的话,今天还是中专。但是,86年的中专基本媲美今天的211大学录取率。还记得我们一个村,86-90年左右仅1个中专生,当时还包分配工作。最近几年,我们村一两年都会出一个985、211院校大学生。

其实,这样类比不够严谨。在86-90年左右,考中专比考重点高中要难很多。不少同学中专没考上,才选择考大学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中专生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在86年的省属中专,学生基本都是全省的学霸,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完成专科本科,拿到工学学士学位,甚至读研读博留才高校任职。我的一位大学基础课老师就是湖南省的中专生,自考升学后进入大学任职。曾经和父辈们聊过,在86年一个苏北某地级市排名第三的重点中学,通过学校预选参加高考的不足10%,最后能上大学、专科或者中专的约5%。同样还是这个中学,17年的一本率超过25%,本科率近60%呢。

一位中专毕业生说:我们是一直在跑的人,奋进是一辈子的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帅小西De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那是绝对牛逼的存在!

要知道有多牛逼,应该还原一下当时的初中、高中毕业后的升学考试,才能知道这种牛逼到了何种程度!

当时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也组织选拔考试,存在激烈的竞争,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上初中。

注意:小学毕业后,淘汰了一部分学生,无缘初中。

初中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报考中专,一个是报考高中。一般家庭的学生,首选报考中专,也就是说,最优秀的学生,报考中专。为何?因为中专毕业直接分配工作,身份就是国家干部。考不上中专的,才上高中,高中是不分配工作的,如果考不上高校,身份与中专毕业的学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当然,有很大比例的初中毕业生,无缘中专高中,走上社会了。

注意:初中毕业又淘汰刷了一批学生,无缘高中。

高中毕业,出路当然是高考了。但是,不要以为高中毕业就可以像现在这样报名参加高考了,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时候的高考是在7月份举行,但在5月份,又一次省级组织的比高考杀伤力大得多考试,就是预考。预考是为了减轻高考的工作量,通过考试从报名高考的学生中选拔一批参考最后的高考。比例为招生人数的3~5倍。就这一个预考,让多少学子提前出局,无缘高考!

注意:高考前,又淘汰一部分学生,无缘高考!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冲过层层关隘,不知淘汰了多少人后的这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有很大的比例,再次被淘汰出局。

我看到一位朋友以数据来推测当年中专学生的含金量。数据是:1986年参加高考人数197万人,录取57万人。由此再推测出中专的招生数,说明当年的中专其实含金量并不高。其实,这是没有可比性的。这197万,是经过预选后的197万,不是报名高考的人数。而且,不是今天高中基本普及下的学生数,是从小学就开始淘汰直到预选后的人数!

如果我们把从小学开始就被淘汰的还原到今天这样的高中普及率,将是怎样的比例呢?我数学不好,真的算不出来!

我叔叔八十年代大专毕业,还是“五大”毕业生,在全乡屈指可数,他在小学任教,中学校长找到教育局,找到乡镇府,硬是弄到了中学,当时还有高中,直接放高中部里了。当时的中专生,很多都遇到这种情况,高配到初中去了。

如今小学教师学历最低的都是大专了,而那时最高的大专留不住。大专还是大专,但,是一样的大专吗?中专还是中专,但,是一样的中专吗?

当然,学历是无法相当的,中专就是中专,如果没有进修拿到了高一层次的学历,现在还是中专。但当年的中专是很牛逼的中专,今天的中专呢,学校绞尽脑汁为招生发愁呢。


教师妹子一枝花

哎呀,谣言止于智者!说几个数据吧,你大概就能理解,1986年技校是啥水平了!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前提,1、技校出来是工人,不能是干部身份,某些工种可以评级,但是不能凭职称;2、中专出来的是干部,可以凭职称!这个前提是告诉你,技校虽然等同中专,但是比中专差!这个前提一定看清楚!

第一组数据分析,1986年参加高考人数197万人,录取57万人!

全国录取57万大学生,你想一想那中专生能录取多少呢?是不是远比这个数字大呢?或者说是不是中专生的人数,是大学生57万的几倍,十几倍呢?

答案,10倍不止!

因为我国在70-77年间,培养中专生就2300+万,也就是说1986年之前的10年间,我国培养中专生,每年总产量就已经超过400万啦!亲!经过10年大力发展,是不是应该每年生产中专生的能力得到迅猛的提高啦啊,所以10倍不止,绝非虚言!

第二组数据分析,1985年山东省仅中师生就毕业12000+人!

你看清楚上面的数据,1985年毕业滴!这是1985年之前考上,然后毕业的中专生教师,就12384人。这仅仅是一个省,一个中专的工种而已。但是你要知道,建设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建筑吧,需要电气吧,需要机械吧……,你自己乘一下,你就明白了,我前面所说,当时的中专生一届是大学生的人数10倍不止,绝非虚言!

第三组数据分析,2016年高考本科生才374万人!其他是专科生!

2016年全国高考人数,940万人报考,700万人录取,374万本科生。很显然当时的中专生就相当于现在的专科生;当时的技校就跟目前的中专没啥区别,好点的学生可以进入目前的专科学历吧,那是绝对好滴!

第四组数据分析,湖北省1976年全省中学17949所!

那为啥给很多人感觉,当时中专很厉害呢?这是因为撤并学校造成滴!湖北省到1976年,全省中学达17949所,为1965年875所的20.5倍,其中高中4029所,为1965年147所的27.4倍。而现在呢?都撤并了,集中在一起了,所以给你感觉当时“我们班级,我老厉害了”,废话一样,你们学年才几个人啊!

你想啊,当时100个人,在100所学校读书,当然给这100个人感觉,我是第一啦!牛!现在是100个人,在1所学校里读书了,从名次上,就给人造成幻觉了。“ε=(´ο`*)))唉,第98名,也能上大学!”殊不知,你当年就98名而已!

总之,1986年的中专生也就专科水平,技校跟现在的中专区别不大!好点的可以论个专科而已!那还是非常优秀滴!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用两个比方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1.1986年的100元跟现在的100元相比,谁的含金量大?答案不言而喻。

2.1986年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元?除了通胀因素,还有投资、升值、购买力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怕是谁也给不出准确答案。就算经济专家能综合所有因素计算出最准确的数字,也肯定不能让大多数人信服。

大家各按各的标准,心里自有一杆秤,谁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判断。1986年的中专于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与上述两个问题差不多。

1.1986年的中专含金量远高于现在。

在小学、初中都有留级制和预选制的当时,能顺利升级通过层层预选参加中考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了。

记得我读小学那阵,“双排座”(每一个年级念两年才能考及格升上一级)的学生可真不在少数。我们同村的跟我一年上小学的R,一到三年级全读两年,小学五年制他读了8年!

小升初预选考试刷掉大批,参考未能升上初中的又有一小批。我87年读初一,全乡一所中学,经筛选后读初一的仅三个班,150人左右。

由于辍学较多、留级普遍,到初三时应届生已经不到100人。但初三留级生多,为了考上中专,复读生也多,有的甚至复读了6、7年!我读初三时15岁,班上年龄最大的复读生已经20开外了。

经过预选考试,只留下50人的一个中考班。这时候,中师先提前招考,3-5名成绩好的就先考走了。中考考上国家中专的凤毛麟角(我校当年仅1人),考上省中专的也寥寥无几(我校有3人),6-7个考上重点高中的,10来个考上普通高中的(我就在此列),有一半同学什么都没考上。可以说竞争相当激烈!

结果当然是考上中专的都是楷模,全乡人称羡的榜样!因为他们从此成了公家人啦!

2.1986年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我给不了答案。

从学历证书上来看,单以冰冷的文字计,中专就是中专,包括现在填写履历,也不可能把中专填写成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对吧?

但以能力水平计,当年的中专甩现在的中专不可以道里计。与本科生不大好比较,避谈了。

当年中师提前录取的同学,现在仍在小学当老师的有之;自考取得本科学历到初、高中任教的有之;转行成了公务员的也有之,有些还当上了领导。

当年考取中专的同学,在下岗潮中分流的有之,在原单位混温饱的有之,主动跳槽、自主创业混得风生水起的亦有之。

所以说,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代表能力。


剑客瓦砾

我是83年当时高中考取技校,而且在上海这种由高中返回读技校的比例很髙,因为大学考不上,中专要读三,四年,没有薪水,而读技校二年,第一年18.5元,第二年21元,感觉像当年滴学徒滴感觉。问题是技校当时毕业后还可以分配,所以读技校对当时的学生来说相当于现在的纯技术工人,从本人感觉来读,当年读的技校相当于现在的大专,但有一点是现在大专所不能比的,就是:动手能力特强。85年进单位工资45元,在当时算工厂最低工资了。可还很宽松,因为当时物价低,娱乐少,开销并不大。


赤山赤子

我是92年的技校生,我读的是林业技校,只面对林业系统子弟招生,包分配。当时我们那考场是24个男生8个女生参加考试,结果录取了8个,招录比为3:1或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