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逆襲生的吶喊:比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最重要

今天下午,我給全體學生做了一次激發學習熱情的演講。主題是“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不做家人的累贅”,從陣陣掌聲中,我知道我的演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主要談了以下幾個問題:

高一逆襲生的吶喊:比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最重要

  1. 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思路,立正不走神,學會用點頭、搖頭的方式,與教師的授課節奏保持高度一致。

  2. 清理課桌的物品,不再課桌上形成書山,露出雙手,讓老師隨時關注你的聽課效果。

  3. 主動理解家長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

  4. 積極消除內心深處的懈怠意識,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完善自我。

會後,有一名逆襲成功的學生寫了這樣的一段文字:

要說成功,不過是來自失敗經驗的一個積累而已。在這裡,我要說的兩個問題,都是我曾經失誤的原因,相信其他同學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高一逆襲生的吶喊:比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最重要

其一就是人際關係產生的問題。

學校生活是以個體為單位的,不妨把每一個體看作一個多邊形,它們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摩擦。一件小事,可能誰也不會放在心上,但積少成多,它們就能讓你無故煩惱。如果憋在心裡,總有一天它會爆發。因此,我們要把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把鬱結在心裡的煩悶化為催促自己奮進的力量。

放假的時候,不要把自己憋在家裡,面對一系列無趣又無用的電子設備,和父母一起出門散散心,給自己的心靈和大腦放個假。

其二是錯誤的心態。

當拿到一份題之後,沒有任何思路時,抑或否定了自己在某一學科的潛能時,我們常常會產生畏難的心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我也曾因為感覺自己不會做而不去做,但這種想法只會導致自己最後真的不會做。所以,只有去做,去嘗試,才會發現某一產品的廣告詞說的是真理:你的能力,確實超乎你的想象。

當拿到一份試題沒有任何思路時,不要緊,先梳理一下基礎知識再做題;當錯的太多而對自己失望時,不要緊,一個一個改。

高一逆襲生的吶喊:比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最重要

最後說的也是最重點的,家庭飛影響非常大。

如今我們大多時候都在學校裡,不管是父母對我們,還是我們對父母,都越來越陌生。因此,我們之間有時候很難了解彼此,甚至會為此產生矛盾。

不管是作為孩子的我們,還是作為家長的你們,我們都需要反思,是否吼過對方。如果沒有,那很好,但不大可能;如果有,那也再正常不過。

之前提到的多邊形的理論,脾氣好的人可能稜角圓潤,但即使在家庭中也不會有圓的存在。我們需要包容與理解。父母對自己發火,是因為他們對我們有要求,有期待,是因為自己的 表現大大低於他們的期望值。

高一逆襲生的吶喊:比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最重要

我想,孩子的負面情緒,也無非就是“無法被理解”之類的話,這就是隔閡所在,我們之間的交流太少了。所以,從這個週末開始,不管是各位同學還是你們家長,不用管我們的成績好與壞,不要只盯著手機,拿出專門的時間聊聊天,出門溜溜街,清清心裡的內存。不起朋友圈和電視劇,還是實打實的家人更重要!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