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1949年9月4日,“海辽”轮正由广州黄埔港运送国民党军队前往海南榆林港进行增援。就在返航的途中,船长方枕流在“海辽”轮上向香港招商局发出一份电报,称:为了军运安全,请求进港多添燃油。方枕流之所以急着要去香港,并不是单纯为了加油,而是急着去见中共地下党员刘双恩,希望能获取有关起义行动的下一步指示。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停泊在黄埔港的“海辽”轮

来到香港的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9月6日,方枕流走进南国酒家。他用事先约定好的接头暗号,见到了刘双恩。方枕流告诉刘双恩,如果时间拖得越久,一旦“海辽”轮被调往台湾,那么,就很难有机会行动了。因此他建议,无论这次香港招商局命令“海辽”轮驶往何处,都要找机会发动起义。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海辽轮船长方枕流

一番思考过后,刘双恩也同意了方枕流的意见,并叮嘱他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和万全的准备。方枕流也明白,起义之举不可鲁莽行事。除了自己以外,“海辽”轮上其他船员共计53人,要想驾驶“海辽”轮远行千里、去往解放区,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带领大家,和他一同起义呢?就在和刘双恩见面的当晚,方枕流做出一个他不得不做的冒险行动,那就是在船长室召集了几名值得信任的骨干船员,向他们公开了自己打算驾船起义的想法。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当时海辽轮上的骨干船员

这就是当年在船长室和方枕流开会的几名骨干船员。这张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二副鱼瑞麟、船长方枕流、大副席凤仪和报务主任马骏。他们几位经常在一起收听解放区的广播、交流进步书籍,因此,思想进步很快,当听到方枕流打算起义的想法时,他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马俊在海辽轮上给船员们做思想工作

有了几位骨干船员的力挺,“海辽”号的起义之路又多了一层保障。可船上还有大批普通船员。怎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呢?方枕流把做通船员思想工作的这个任务交代给了马骏等人。当时,上海已经解放,而船员们的家.基本上都在上海以及其他解放区。马骏知道大家思乡心切,就把收听到的解放区广播向他们转述。当大家听到解放军进城以后,晚上都睡在大街上,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时,都流露出敬佩之情。与此同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也让他们都同意了这次起义行动。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海辽轮船长方枕流在船长室内

虽然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但港口四处都是国民党的军舰,就算成功离港,天空中还有不少国民党的飞机,只要发现他们起义,国民党的飞机随时可能对“海辽”轮发动攻击。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作为一艘商船的“海辽”轮毫无还手的能力,只能面临被击沉的命运。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种情况的发生呢?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海辽轮起义的计划航线

方枕流对着海图彻夜难眠,反复研究起义航线。最后,他决定“海辽”轮从香港出发,行至横澜岛等他,转向113度,避开正常航线上由国民党控制的台湾海峡,经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太平洋,远离台湾岛东海岸绕道北上,穿过琉球群岛北端岛屿,取道济州岛,然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最终冲过国民党海军在渤海湾入口一带设置的海上封锁线,到达大连港。这条航线全程2000多海里,需要连续航行8天9夜。

无一枪一炮的“海辽”轮,如何突破国民党封锁前往解放区?

海辽轮起义的计划航线

而且,当时的海轮,既没有雷达也没有卫星定位,只能靠天文和陆标定位来确定方向。在茫茫大海之上,这注定是一次充满惊险的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