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60年,還記得小時候背過的bpmf嗎?|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從“祖,音組”的直音法到“國,古惑切”的反切法,使用中國古代的注音方法前,需要一定識字量,這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而近代以來,無論是《一目瞭然初階》、《江蘇新字母》等注音嘗試,還是國語羅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文字方案,要麼過於複雜,要麼不夠科學,要麼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數成了“紙上的藍圖”。站在往聖先賢和近代學者的肩膀上,《漢語拼音方案》不囿傳統,獨闢蹊徑,反覆打磨,體現了“當代倉頡”的工匠精神。甫一公佈一錘定音,結束了各種方案的爭論不休。

漢語拼音60年,還記得小時候背過的bpmf嗎?|睡前聊一會兒

在現代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進程中,發明拼音與推廣普通話、推行簡化字同樣重要。而發明拼音的初衷之一,也是為了幫助學習普通話。秦始皇推行小篆為標準文字,“書同文”自此貫穿了整部中國史;然而,華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話一直沒成為“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普通話,“十里不同音”雖蘊含著地域文化的精髓,卻成為溝通交流的障礙。即便一句飯後的問候,是“你掐飯了冇有”“儂切飯了伐”,還是“汝食罷未”“食咗飯未”,稍一越界難免“水土不服”、雞同鴨講。而拼音有效保證普通話在傳播中不變味、不走形,“為’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後一公里”。

漢語拼音的推廣,與中國開放的穩健腳步相始終。曾幾何時,使用西洋字母給漢語注音遭到了“數典忘祖”“崇洋媚外”等攻擊;當漢語拼音從中國標準變為講述中國故事的國際標準,那些指責偃旗息鼓。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漢語拼音跟著孔子學院的腳步來到世界各國,成為外國友人瞭解中國的先修課;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語詞典》中,“Jiaozi”(餃子)、“Renminbi”(人民幣)、“Zhifubao”(支付寶)等拼音赫然在列,越來越多的漢語詞彙被英語國家接受;去年,德國《明鏡週刊》曾以中國紅為封面,以漢語拼音“xing lai!”(醒來)為標題,折射著中國崛起的世界影響。當中國的“語言鑰匙”成為世界的“文化橋樑”,以漢語拼音為代表的中國名片將被各國聚焦。

漢語拼音60年,還記得小時候背過的bpmf嗎?|睡前聊一會兒

其實,拼音的發展史本身就印證了中國人立足文化根脈、擁抱開放世界的襟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說:在中國,起先是外國人為外國人而拼音化,後來是外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最後是中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確實,從四百年前利瑪竇給漢字注音以便學習中文,到19世紀中葉傳教士湧入中國、借字母拼寫中文以便播撒“上帝福音”,從中國學者在波瀾壯闊的語文運動中爭論漢字存廢,到《漢語拼音方案》立足“侍候漢字而不是代替漢字”、將拉丁字母用法中國化……兩次西學東漸的歷程雖由主動變為被動,但中國重新找回了文化的根底與自信。

“The city of Beijing!”17年前,當薩馬蘭奇宣佈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有人發現,當漢語拼音拼寫的“Beijing”取代了曾經國際通用的威妥瑪拼寫“Peking”。一字之差,透視出漢語拼音在傳播過程中的地位之變。而當下,隨著手寫輸入、語音識別的發展,漢語拼音是否面臨危機?或許,適應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時代旋律,鞏固認字工具、學前教育等基礎功能,把視野放到信息媒介、文化交流領域,是漢語拼音望向下一個甲子的根本任務。

半個世紀前,山西農民曾真誠而純樸地歌頌漢語拼音: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普通話。評論君嘗試改寫這首民謠,作為結語:漢語拼音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裝扮華夏地,一朵芬芳海外發。

大家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