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蘋果、谷歌、微軟哪一家公司的產品依賴度最高?

深藍色的獾


先說蘋果公司,這家公司的產品眾多,在中國應用最廣泛的當屬蘋果手機,其次是蘋果電腦。大家對蘋果手機比較喜歡,但替代品也比較多,所以談不上有多麼依賴,另外需要說明一點,蘋果手機的全生態鏈接都是封閉的,尤其是iOS系統。

谷歌公司的產品中,除了搜索還有地圖等很多著名互聯網產品,但目前在中國大陸的使用訪問並不順暢,除Android系統之外。安卓手機操作系統是開源操作系統,由谷歌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更新開發,現在使用安卓系統的設備早已超過了10億臺,是全球最大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大家熟悉的小米、華為、OPPO、vivo、錘子等手機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統。目前國內的手機除了iOS系統就是安卓系統,幾乎沒有第二家手機操作系統,所以中國對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依賴是最大的,好在該系統是開源的,國內很多手機廠商是Android系統開源聯盟成員。

接下來就是微軟公司,著名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該公司最著名的產品,還有大家離不開的office系統辦公軟件,和程序員離不開的多種開發編程語言。國產辦公軟件儘管市場佔有率極低,但一旦微軟的office有情況可以馬上覆活,我們依賴最重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目前可以替代的國產操作系統不成熟,也沒有大規模應用推廣。

其實大家應該能明白,中美之間高科技差距依然巨大,在信息革命時期,美國是領跑者,中國是跟隨者,但差距在縮小,這令美國高度緊張,所以就有了目前的一些麻煩。


震長

問題太大,也很泛。中國用戶對蘋果、谷歌、微軟都非常非常依賴(一句屁話)。

谷歌。可能眾多人覺得谷歌是依賴性最弱的,其實不然,並不是你不用谷歌搜索,就可以不依賴谷歌的。華為、三星、vivo、OPPO、小米、金立、魅族、聯想等手機用的操作系統就是谷歌的Android系統,安卓手機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比超過80%以上,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443億部,除去蘋果的4110萬部,還有3億多部手機是安卓的,而這僅是2017年一年的出貨量。不依賴谷歌的話,華為、三星、vivo、OPPO、小米、金立、魅族、聯想這些手機廠商都去吃土嗎?

手機如今在人們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你以為蘋果才是依賴性最強的,可實際上谷歌才是,安卓手機才是國內主流。

而除了安卓外,谷歌搜索、谷歌地圖、谷歌翻譯、谷歌郵箱、谷歌的瀏覽器Chrome、YouTube、谷歌日曆等產品也有不少用戶量,當然,肯定沒安卓手機的用戶基數大。不用蘋果,還有的選,而不用安卓,就只能選蘋果了。

微軟。微軟的office辦公軟件更是用戶電腦必備的軟件之一,現在可能有不少用戶都在用WPS以及其他的辦公軟件,但最初肯定是office的用戶。

除office外,操作系統也是中國用戶無法避免的坑。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公佈的《2017 年第四季度國內操作系統及瀏覽器佔比情況分析》顯示,Windows 操作系統佔比仍居第一,高達 93.06%。Mac OS 操作系統佔比 4.36%。

PC端的瀏覽器方面,微軟的IE瀏覽器用戶量也最多,佔比達36.80%。

蘋果。如果單論依賴性而言,蘋果反而不是依賴性最強的。手機方面,數據統計機構在2017年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iPhone仍然在用的有2.28億部,數據並不小,但仍低於安卓機型。

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的出貨量方面,蘋果都不及windows系列,排名靠前的惠普、聯想、戴爾、華碩、宏碁的出貨量都比MAC要多。

至於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這些也是基於iOS系統,這些也比安卓少很多。

若論依賴性最強的,當屬谷歌,說依賴性最強是蘋果的,這是把華為、三星、vivo、OPPO、小米、金立、魅族、聯想這群用戶量都給忘了麼

當然,微軟、蘋果也不弱,涉及到的用戶量也非常廣泛。

不是替代不了,而是用戶體驗差一大截兒,逃避不了的。


郭靜的互聯網圈

要說的話,中國對微軟的產品依賴度最高。雖然現在移動端發展很快,不少用戶平時回家都不開電腦了,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刷刷手機就能度過休閒時間。但是在工作場景中,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對於絕大多數辦公人士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基本上找不到替代品。我國大部分企業、金融部門乃至政府機構都是使用windows系統和Office辦公,如果哪天突然不能使用windows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了,那麼肯定會引發很大的問題。

有人說Windows和Office都有盜版,少了微軟一樣可以用啊?關鍵是Windows和Office都是閉源的,雖然個人用戶用用盜版無所謂,但是企業和政府用盜版就不合適了。而且盜版windows和Office可能會存在一些漏洞甚至後門,如果缺少微軟的維護,這些漏洞和後門就有可能導致巨大的損失。

至於對谷歌產品的依賴就沒有微軟那麼深了。首先谷歌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沒有進入中國,比如它的地圖、搜索引擎、視頻網站,咱們都是不用的。Android手機系統雖然佔據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大半,但Android是開源的,國產手機也沒有安裝谷歌服務框架和Play應用商店。所以谷歌對於Android國產手機的控制力極弱,即使谷歌禁止國內廠商使用Android,也只能口頭說說而已,並沒有辦法阻止大家繼續用。

最後蘋果雖然在國內很火,但國內用戶對蘋果產品的依賴度反而最弱。iPhone手機和iOS系統雖然好用,但也不是必須的,換成國產Android手機最多也就是不習慣而已。尤其是現在華為、小米等品牌的Android手機在硬件性能、系統功能、拍照效果等方面已經不輸蘋果iPhone了,只是在細節方面有一些欠缺而已。再說蘋果iPhone手機在國內的市佔率只有10%左右,即使沒有iPhone用了,對大家的影響也不會很明顯。至於Mac電腦和筆記本用的人就更少了,也完全可以被其它產品替代。

所以我認為中國對三家公司的依賴程度依次是微軟、谷歌和蘋果,其中微軟幾乎是必不可缺的,少了它會出很大問題。谷歌和蘋果的產品則有辦法尋求替代,因此少了這兩家問題不大。


貓眼看數碼

這三家公司都是全球最優秀的科技公司,產品都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手機、電腦、系統等,中國對這三家公司的依賴度可分為:蘋果

中國對谷歌的依賴程度最高,而不是微軟,這和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

中國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度最低,這個大家都說過了,這裡就不說了。今天來比較一下谷歌和微軟的區別,或者相互可替代性。

中國使用微軟的產品主要是windows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

對office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WPS隨時都可以代替。

中國Windows系統的依賴性相對較高,因為目前國內沒有一款可以替代的系統,中國用戶使用了30多年,就算用盜版系統也是Windows,而不會用iOS。

谷歌的產品主要有搜索系統、地圖軟件和安卓系統,搜索系統和地圖軟件這兩款產品因為國情的原因,在中國的影響力較低,但中國對安卓的依賴程度高啊。

現在中國人可以不用電腦,但不可以不用手機,手機系統除了iOS,就是安卓,而且安卓佔的比例更大。

安卓可以隨時代替蘋果,但蘋果不能隨時代替安卓,因為蘋果的價格是安卓的好幾倍,普通人買不起,系統只能自己用,難以普及,就算普及,就成了商業壟斷,這事絕對不可能發生。

再來看Windows和安卓這兩款系統能不能相互代替。根據目前的情況,Windows不能代替安卓,但安卓可以代替Windows。

Windows系統是專門為電腦研發的,內存太大,4G運行內存都很難運行,但安卓就不一樣,安卓系統是輕系統,內存較小,4G運行內存就可以快速運行。

Windows系統難以安裝在手機上,但安卓系統可以輕易安裝到電腦上。所以,對谷歌的依賴性略高於微軟。


金錯刀

中國對蘋果、谷歌、微軟哪一家公司的產品依賴度最高?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中國對它們的依賴度?太高層面太高大上了談不起,還是先從個人方面談談吧!

蘋果應該很多人都喜歡吧,咱們還是先來說它唄!這很“蘋果”哦

說到蘋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蘋果手機了,它在國內隨處可見,擁有很高的市場佔比。使用手機也挺多年了,但我一直沒用蘋果,其實不是不喜歡蘋果,也不否認它的設計以及系統流暢性。是貧窮限制了我的購買力,買不起!以前買不起,現在價格也不算高了,依舊買不起,因為真的窮。

這樣的層面看來,蘋果手機貌似與我基本沒有關係?也當然,這些年來一直沒用蘋果不也一樣過來了麼?於自身而言,蘋果可以說是“存在感”很低!而這些年來我有的也就是對蘋果的仰慕羨慕罷了。當然了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哎上面所說都是“片面之詞”,迴歸下重點。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蘋果在國內心中成了高貴時尚的象徵。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的的確確蘋果公司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隨著經濟發展,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不斷競爭角逐下,蘋果公司這些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日益壯大。旗下產品有iPhone、iPad、iPod、Macbook等等。一路走來,也隨著國人購買力的提高,它們也在不斷地“滲透”到每家每戶來。不得不說它的影響力可真不小。

為什麼會選擇蘋果產品?

因為它時尚美觀、功能先進、系統流暢度好!

這是許多使用蘋果產品的用戶給出的中肯評價。

也為什麼用慣蘋果手機的人就很難再用安卓,因為大家所認知的就是:安卓就是卡頓不流暢的代名詞?

以往科技浪潮中,蘋果獨領風騷佔領了世界市場大部分的份額,三星、微軟也在國內風生水起。說實在話,那時候對外企品牌的依賴可算是嚴重。

反觀現在,許多國產力量的崛起讓許多國外科技公司大驚。譬如說華為的崛起!讓國產逐漸遠離了卡頓的“罪名”。國產在強大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度排擠了蘋果等公司的市場霸主地位。

當我們有能力出高科技時,當我們也能做得跟蘋果那樣出色的時候,何不用我們自己的品牌呢?

的的確確的是,我們在對蘋果等品牌的依賴性在不斷的下降。反過來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一直以來對蘋果的依賴造成了蘋果也過分依賴我們,因為國內這個大市場一旦失去就不是它所能承受的了,最起碼一時半刻承受不起!

現在我們已有不需要依賴蘋果的資本了,或者說對蘋果的依賴性正不斷地削弱中……崛起的國產力量讓我們往後無所畏懼……

好吧,蘋果說太多了。還是進入下一主題吧。

對比蘋果的霸主地位,我們知道與之能抗衡的有谷歌和微軟等巨頭。

谷歌Google!神一般的地位!擁有世界上第一大的搜索引擎,在世界市場有著很高的使用佔比。用戶能便捷通過關鍵字輕鬆獲取所想查找的相關信息。

谷歌雖好,但是國內卻無法直接使用。幾年前谷歌宣佈退出中國市場直至現在依舊,這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轟動的消息吧。

也會時不時有谷歌要回歸中國的新聞,呵呵,現在國內市場好了想回來分一塊肥豬肉吧。

與其說中國對谷歌的依賴,還不如反過來理解了,以後谷歌可能會過度依賴中國!

其實到了這裡,我想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了?

為什麼這樣說?

綜合上面所說的,我想說,其實目前中國對蘋果、谷歌、微軟的依賴性最強的應是微軟!

微軟,這兩字在國內也算是很流行啦,大家所熟悉的是它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了。

為什麼會說國人依賴微軟程度較深呢?

首先想提及的就是微軟產品的“普遍性”。微軟在業界一直以來都是屬於“壟斷”地位。Windows系統的出現也令微軟逐漸統治了家用電腦操作系統市場。

office作為微軟產品的主力,深度用戶喜愛並且有很高的忠誠度,也成為辦公者必備軟件之一。

另外在其他行業,有微軟的MSN網站,硬件市場方面如Xbox遊戲機等也有著不錯的地位。

以上皆為鄙人的一些片面看法,至此,你是如何認為的呢?

注:圖片來源網絡


IT小眾

依次是谷歌、微軟和蘋果,下面分析下三家公司產品的可替代性:

(1)蘋果的特色在於高檔和創新,圖像化電腦桌面、鼠標、Mp3和智能手機等驚世駭俗的作品都是蘋果的發明,製作精美,工藝先進,是全球各廠商競相模仿的對象。然而,喬布斯去世後,產品創新能力存疑,而且蘋果的產品立足於未來,瞄準於高端市場,並不會對中國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造成多大的影響。


(2)微軟的產品主要是Windows系列的傻瓜式電腦操作系統和Office系列辦公軟件,是PC時代的全球霸主。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Linux系列的開源操作系統也已經圖像化和傻瓜化,完全可以替代Windows系列。另外,金山公司所研發的WPS office系列辦公軟件性能上已經不輸於微軟的原版。

有人會說,圍繞Windows的一系列產品要在Linux上重建可不容易啊!?是的,確實不容易,少少也得2-3年。不過,別小看了Linux的性能,也別小看了軟件商家們追逐利潤的決心,畢竟市場的誘惑是巨大的,大家正磨刀霍霍向豬羊呢。哪天微軟真關閉了系統,保證他們沒有回來中國市場的機會,因而中國對微軟的產品也已經不依賴。



微軟是PC時期的霸主,但在將要走進的物聯網時代和雲服務時代,Windows系統會被逐步架空,因而谷歌的Android影響更大!

綜合來說,中國對谷歌依賴性較高!谷歌>微軟>蘋果!蘋果手機大家還是別買了,多支持華為和中興吧~貿易戰若真要打,我們奉陪到底!在民族利益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被替代的!你說是麼?


數說社會

先亮觀點,依存度最高的是微軟,其次是谷歌,最後是蘋果。

這裡面牽扯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個依存~~~~~~~~你是要將微軟的專利全部剔除出去,還是僅僅只要不給微軟錢就可以?

如果僅僅是不給微軟錢,那其實只要盜版就可以了呀~~~是吧?

~~~~~~~~~~~~~~~

首先說微軟。

首先看到的都是Windows系統,Office軟件。

但其實微軟它在整個計算機領域是有繞不過去的一些東西,一些受知識產權保護的東西~~~~~~~~~說個最基本的,鼠標的雙擊,這個操作是微軟的專利

微軟現在並不追求追討這個專利的意義~~~~~但是呢,專利流氓蘋果同志,它對這個的敏感性就很值得你借鑑,就這麼個懟天懟地,“圓角矩形”的專利流氓,它從不在MacOS系統裡使用“雙擊”這個操作~~~~~(使用者自己增添雙擊功能,那和蘋果沒有關係)

那麼你呢?你想繞過去麼?


這樣的東西,在整個計算機體系裡面可以說不要太多

現在流行的電腦顯示器色彩體系,是Adobe、蘋果、微軟共同提出建立的。

現在流行的電腦字體處理,也是上面這三家共同建立的,其中比較關鍵的True Type字體顯示技術是蘋果和微軟聯合研製的。Open Type則是微軟和Adobe聯合研製的。

(實際上,嚴格討論下,即便是linux系統(而不僅僅是某些發行版),它也總共侵犯了微軟253項專利~~~~~只是微軟不是蘋果,並不會去計較這個東西~~~~~~~)


~~~~~~~~~~~~~~~~~~~~~~~~~~~~~~~~~~


此次說谷歌

其實在中興禁令之前,也就是半個月,2018年的4月4日,美國是有一個關於谷歌安卓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宣判,(嗯,美國是案例法,一個重要宣判會左右今後所有類似案件的結果)。

這就是判決安卓系統是侵犯了甲骨文java的關鍵專利,案件的訴訟額是88億美元,中興那9億美元在88億美元面前是不是太小兒科了?

那麼牽扯的專利到底是多大的事兒呢?

僅僅是安卓使用了java的37個api引用,是不是“小題大做”,每個api價值2億多美金~~~~~~35個人的獎金是小題大做麼?



這裡很多人總是把阿里的YunOS掛在嘴上,相比安卓的37個api引用,你覺得YunOS對安卓甚至就是java的引用,api調用會有多少呢?


(提示一下,安卓系統的apk軟件封包本身就是java)


這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








石繭

微軟的產品,不光在於PC的windows操作系統,也在於它的office程序套件,不誇張地講,win系統和office程序應該在中國政府和企業級行業擁有9成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儘管國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在力推中國自主的操作系統,但沒辦法,win系統的佔有率太高了,考慮到電腦和大部分程序的兼容性,這個現狀恐怕還是要持續下去,比如前段時間關於聯想那個政府採購PC操作系統的投票一樣,這個會一直是熱點話題……

蘋果,不用多說,主要是商用電腦和個人市場,電腦是macbook和mac系列,手機則是iPhone,客觀說,蘋果電腦和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並沒有佔到絕對主導地位,所以說依賴度的話,蘋果肯定算不上高的。。

谷歌的話,雖然搜索已經被那個啥了,但是別忘了,安卓系統基本上一統中國國產手機的江湖,而安卓系統正是谷歌的產品,儘管華為、小米可能會對安卓的原生系統進行優化,但其內核仍然是安卓……所以,在中國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安卓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可能不亞於PC市場的win系統,雖然也有ios系統的iPhone,以及塞班以及某些wm的小眾手機,但這已經遠不足於挑戰安卓系統的壟斷地位。

結論:市場依賴度由高到低排名:微軟》谷歌》蘋果


搬不動的小強

個人理解,美國的三大公司反應了他們的一種科學應用觀。他們能很快的將高新技術用於民營產業,當民營產業發展到尖端時,再反哺國家。我們國家也就是最近幾年,軍轉民的技術開始多起來,以前很多尖端科技都屬於機密,民營產業根本摸不到。我的認知裡,覺得微軟是依賴最高的,相當於是飲食中的油鹽醬醋,雖說可以短時間離開微軟的產品,但生活裡或多或少,你終究是會和他沾邊的。谷歌由於離開了中國市場,從正面來說,對生活沒有非常直接的影響,但這個公司壞就壞在,他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悄然滲透到日常,最簡單來說就是安卓系統。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好像是水稻小麥,你不會直接看到他,但生活裡也無處不在。最後說說蘋果,絕對是曾經一己之力挑戰了全世界的手機行業。但蘋果營銷的套路其實就比較簡單粗暴,不停的推出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來不斷定義電子產業。他會更便於使用,更注重體驗感,很多時候我們去酒店或者高級咖啡店,都會看到擺一臺蘋果的臺式機來提升門店的格調。就像是異域料理,你會覺得新鮮好奇,也會深深愛上,但畢竟不是非要不可的東西。所以,我認為中國人對這三大公司依賴的順序從高到底分別是:微軟,蘋果,谷歌…對,就是這樣,因為谷歌畢竟從明面上來說已經推出中國市場了嘛。


彭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