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今天要和大家共讀的人物,是一代文化大家——林語堂

。作為享譽文壇的中國現代作家,風靡世界的文化名人,林語堂的家國情懷與創作之心,到底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他。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1926年3月18日下午兩點多,身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林語堂,匆匆趕到鐵獅子衚衕。他剛剛接到通知,命令他作為校方代表前來認領學生的屍體。

等林語堂趕到時,他看見衚衕口擺著一溜棺材。打開第一個,便是自己十分欣賞的女學生劉和珍,另一個女學生楊德群也同時遇害。

這是林語堂擔任學校教務長的第三天。就在早上,林語堂還接到劉和珍代表學生請假上街請願的電話。

一個星期前,4艘日本軍艦進入中國的大沽口,被國民軍擊退。4天后,日本聯合英、美、法等共8國,以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為由,提出撤除國民軍在天津、大沽的防務,並對日本賠款,段祺瑞政府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回覆。

北京民眾紛紛上街遊行,抗議日本的暴行,女師大的學生們自然也無法安心於書桌。

林語堂對學生的愛國運動十分支持,中午時分,他目送著女生隊伍有說有笑的出發。

一小時之後,就傳來學生們上街遊行遭到政府鎮壓的消息。

在段祺瑞執政府的門前,軍警對遊行請願的學生舉起了刀槍棍棒,當場打死47人,打傷132人,史稱“3·18慘案”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如果不是親臨現場,從小信奉基督教的林語堂,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三天之後,林語堂才平靜下來,寫了一篇文章: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閒暇,很想拿起筆來,寫我這三天內心裡的沉痛,但不知從何說起,因為三天以來,每日總是昏頭昏腦的,表面上奔走辦公,少有靜默之暇,思索之下,但是暗地裡已覺得是經過我有生以來最哀慟的一種經驗。

林語堂的這篇文章發表在魯迅創辦的刊物《語絲》第72期的卷首。

林語堂與魯迅的友誼,就是在這激情飛揚的“語絲時期”結下的。那時,每隔一個週六,在中央公園的茂密松林之下,西裝革履、抽著菸斗的林語堂都要興致勃勃地前來參加《語絲》雜誌的聚會。

主編這本雜誌的魯迅這時也同在北大任教,他辛辣的雜文以及《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一系列著名作品的問世,早已讓他成為許多青年的精神領袖

而與此同時,林語堂也經常去胡適家參加聚會。二人相識於1918年,林語堂1923年從海外留學歸來時,就是經由胡適引見,才得以到北京大學英文系做教授。而在留學期間,林語堂還曾接受過胡適一筆很大的經濟幫助。

但由於當時語堂更喜歡魯迅“語絲派”自由和獨立的風格,所以在後來“語絲派”和胡適所代表的“現代評論派”筆戰時,林語堂和胡適又從朋友變成了論戰的對手。

林語堂的原則很簡單:即使胡適有恩於我,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報答你。但不能因為恩情,我就要為你改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藝術觀。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1926年,在“3·18慘案”後,林語堂和魯迅都因為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政府通緝,不得不來到上海避難。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魯迅(前排右一)、許廣平(前排右二)與林語堂(後排右二)

第二年3月,在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陳友仁的要求下,林語堂欣然到武漢擔任外交部秘書長。雖然在不久之後,武漢國民政府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但這時的林語堂,卻高興不起來。

幾個月的“衙門”工作,讓他見到了各種各樣的政治投機分子。林語堂沒有停止自己的政治思考,他認為:是時候離開了。

在武漢的幾個月,是林語堂一生中唯一一段官場生涯,此後他立下了一個宗旨:“決不做政治家”

出生於福建南部一個沿海村莊的林語堂,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的良好教育。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牧師,在傳教的過程中,接觸了許多國外的思想。

林語堂曾經回憶說:

父親是一個夢想者,敏銳而又富於想象力,幽默並且永不休止。他傳授給我們一些近代的新東西,使我對被稱為”新學“的西方知識充滿了興趣。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國統治轟然倒塌。

就在這一年,17歲的林語堂考上了上海的聖約翰大學。作為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聖約翰大學以英文著名,林語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英文學通,之後選擇了文科。

分科之後的林語堂覺得課程太過容易,上課也是浪費時間,所以經常在課堂上偷看其他的書,而當別人緊張備考的時候,林語堂卻去學校旁邊的蘇州河釣魚。

大學時的林語堂興趣廣泛,精力充沛,讀書之餘喜歡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有段時間他對棒球產生了興趣,經過訓練,很快就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壘手。

後來有一次林語堂走上街頭與學生一起遊行,拿竹竿和磚石直接和軍警搏鬥。大學裡練就的投擲壘球技術派上了用場,據說林語堂眉頭上傷疤就是在這次搏鬥中留下的。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這樣的殊榮在聖約翰校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林語堂的趣事逸聞也傳到了隔壁的聖瑪利女校。

在大學裡,林語堂和來自廈門的同學陳希佐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一次聚會的時候,陳希佐帶來了在聖瑪利女校學習美術的妹妹陳錦端。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林語堂與廖翠鳳

陳錦端是當時聖瑪利亞的校花,不僅長得漂亮,又很活潑,多才多藝。據說當時每到週六的下午,就有“一排汽車在學校外面等她”,等她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有錢人家的公子。

林語堂幾乎是一見鍾情,而這位大學裡公認的才子也引起了陳錦端的極大好奇,很快,林語堂的愛情就得到了陳錦端的回應。

陳錦端的父親陳天恩當時在廈門創辦了造紙廠、電力廠、汽車公司,是廈門數一數二的地方鉅富。但走南闖北的陳天恩卻沒有成全陳錦端對林語堂的愛慕。

考慮到兩家經濟地位的懸殊,陳天恩非常直白地告訴林語堂,他已為愛女定了親事。

陳天恩不想給林語堂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傷痛,便設法把自己的鄰居、錢莊老闆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撮合給林語堂,以彌補自己心中的不安。

在林語堂和廖翠鳳相見的第一面,廖翠鳳就“一眼看上了他”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一表人才,而且吃飯的時候很能吃,目不斜視”。她覺得以自己樸素的眼光來看,這個人將來必成大器。

廖翠鳳的母親對女兒說,語堂雖然是個聰明的小夥子,可是他家裡窮,這可是“吃飯的人家嫁給吃粥的人家”。廖翠鳳卻堅定的對母親說,沒有錢不要緊。

1919年,林語堂與廖翠鳳舉行了婚禮,婚禮舉辦的當天,林語堂便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當著眾多賓客的面拿出婚書,在新婚妻子的面前把它燒了。“婚書只在我們離婚時才有用,我們一定用不到”,林語堂說。

這對夫妻相伴半個多世紀,白頭到老。林語堂在《我的婚姻》中寫道:

妻是外向的,我卻是內向的,我好比一個氣球,他就是沉重的墜頭兒,我們就這麼互相恭維,氣球無墜頭兒而亂飄會招致災禍。

林語堂對妻子極其忠實,因為妻子允許他在床上抽菸,他說這就是完美婚姻的特點。林語堂在任何文章中從未提及與陳錦端的往事,但女兒林太乙回憶說,

父親對陳錦端的愛情始終沒有熄滅。

我們在上海住的時候,有時錦端阿姨來我們家玩,母親經常得意的告訴我們,父親是愛過錦端姨的,但嫁給他的不是陳天恩的女兒,而是認為“沒有錢不要緊”的廖翠鳳。

母親說完就哈哈大笑,父親則不自在的微笑,臉色有點漲紅。我不免想到,在父親心靈最深之處,沒有人能碰到的地方,錦端永遠佔一個位置。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1932年9月16日,這一天對林語堂來說意義重大,由他主編的半月刊《論語》在這一天開始發行。

這是一份頗具特色的刊物,旗幟鮮明地提倡幽默文學。稿件不分派別,不分政治傾向,只要言之有趣,都可以在上面刊登。

《論語》的銷量很快達到三四萬份,尤其是在大學生中更是流傳甚廣。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林語堂被人稱為“幽默大師”,1933年甚至被時人稱為“幽默年”。

“漠視,不奉迎,不屈從自己,始終保持一個知識分子的骨氣”,是林語堂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的原則。他曾經說:“我從沒有寫過一本書是有目的的奉承別人的,而且,連這個想法都沒有”。

1934年,林語堂用十個月的時間寫出了他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吾國與吾民》,由美國作家賽珍珠介紹到美國出版。這部用英文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典範之作,讓外國讀者第一次理解了中國文化的人生智慧與藝術精神。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由於美國讀者最喜愛《吾國與吾民》中的《生活的藝術》這一章,所以賽珍珠夫婦建議林語堂擴展這一章,林語堂欣然接受這一建議。

一年後,《生活的藝術》出版,並且引發了更大的轟動。這是一本完全以林語堂個人經驗,陳述中國人生活觀的書。

他在自序中寫道:

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驗,我不想發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立不朽真理,我只想表達我個人的觀點。

當時有外國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看完這本書,我就想向著唐人街上的每一箇中國人鞠躬,因為我想不到在世界的東方,還有這樣一些活著的人們,他們知道聽鳥的鳴唱,能欣賞月之光輝,還會聽流水的音樂,實在是很美。”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也就在《生活的藝術》出版的同一年,七七事變爆發。從未寫過小說的林語堂決定寫一部長篇小說——《京華煙雲》。

在給朋友郁達夫的信中,林語堂說:

紀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的勇男兒,非無所為而作也。

在寫作過程中,女兒是父親最早的讀者。每天一放學,她們外套都來不及脫,就衝進林語堂的書房搶著看最新寫的部分。

但有一天,女兒們回來,卻看到在屋子裡淚流滿面的父親。二女兒膽怯的詢問原因,林語堂說:我寫到了傷心之處。

1939年9月,《京華煙雲》出版,並再次大獲好評。但此時中國大地燃燒的抗戰烽火讓林語堂難以在異國他鄉安心寫作,他拒絕了很多美國好友的幫助,決定回國親身投入抗戰。

回國後的林語堂四處躲避戰爭的轟炸。沒過多久,他覺得在國內待著沒辦法發揮自己的能量,又輾轉回到美國。

這時,已成為國際知名作家的林語堂在美國各大報刊發表了許多關於抗戰的文章。他呼籲美國政府和民眾支持中國的抗戰,一時間,林語堂成為在美宣傳中國抗戰最有力的民間發言人。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1947年,已在美國出版十部著作的林語堂,決心完成長久以來發明中文打字機的夢想。

經過三十多年斷斷續續的研究,他發明了“上下形檢字法”以及打字的鍵盤。

林語堂的發明構思新穎而獨特,但設計難度極大。

打字機的每個零件都要請工程師繪圖,以人工製造。他親自到唐人街請人排字鑄模,在紐約郊外找到一家極小的機器工廠製造零件,還請了工程師協助解決機械方面的問題。

1947年5月22日,讓林語堂傾家蕩產的中文打字機模型誕生了,他將這個耗費了12萬美元之巨的發明取名為“明快打字機”。

但讓林語堂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他的發明在美國獲得了專利,卻由於中國發生內戰,沒有廠家願意製造。而此時的林語堂為這部打字機已經背了許多債務,直至許多年以後才還清。

更加令人遺憾的是,這部打字機直接導致了林語堂和好友賽珍珠反目成仇,兩人近20年的友誼慘痛結束。

30年後,計算機時代開始,林語堂研發的“上下形檢字法”和鍵盤被臺灣神通公司採用為計算機輸入法,經過不斷修正,最終成為今天我們使用的電腦鍵盤。

林語堂:幸福的樣子,就是在婚姻裡愛了一輩子

臺灣林語堂故居

寫了一輩子的文章,瀟灑了一輩子,最後卻慘淡地結束在寫文章的機器上,林語堂的人生句號令後人愕然。

儘管如此,林語堂還是沒有後悔過,他仍然執著地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堅持“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在回憶錄中,林語堂認為自己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的確,這位中外文化交流的躬耕者,一生著作60餘部,其中大部分以英文寫作。他向世界介紹中國,也向中國介紹世界。

1966年,旅居美國30年的林語堂定居臺灣。儘管有許多人勸他加入美國國籍,他卻認為那不是落腳之地。

他選擇在臺北的陽明山,建起了一棟中西合璧式的庭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

1975年,林語堂以《京華煙雲》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一年後,82歲的林語堂離世。

去世之前,他最遺憾兩件事情,一是死前沒能見到陳錦端,二是沒能親自把《京華煙雲》翻譯成中文。

有朋友曾問林語堂:“林語堂是誰?”

林語堂說:

“我不知道他,上帝才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