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龙桥泗华抢豆丸

莆田市文广新局

抢豆丸

二月初一,上午十时许

(2018年3月17日)

(莆田市城厢龙桥街道泗华村安祖社)

豆丸,是莆田人熟悉的家常小食,仙游称“水龙”或“瑞祥”。汤清丸嫩,是家常煮汤的好角,也是戏棚边上的好小吃。

莆田龙桥泗华溪安祖社的二月初一“抢豆腐丸”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里,一粒丸子居然还会带上平安赐福的寓意而惹得大众争抢,进而散入千家万户。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豆腐成圆染红光,托盘托出桃花妆。

跳踉掷洒八方去,福运自有人争抢。”

——莆仙风俗竹枝词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豆丸,是莆田人熟悉的家常小食,仙游称“水龙”或“瑞祥”。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是把豆腐揉烂成泥,加入香菇末,萝卜碎,芹菜末或葱末,花生碎。荤的可以再加肉碎,虾米等。然后揉成团,再外面再滚上一层淀粉定型。下锅煮熟,一颗颗外表光润,内在鲜香。汤清丸嫩,是家常煮汤的好角,也是戏棚边上的好小吃。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很多人怎么想也想不到,这样一粒丸子居然还会带上平安赐福的寓意而惹得大众争抢,进而散入千家万户。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龙桥泗华溪安祖社的二月初一“抢豆腐丸”就是这样的一场民俗活动。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溪安祖社的豆丸总要在二月初一前一天,就要做好,然后煮熟,煮的时候加入食红,出锅后,一颗颗豆丸就红通通的了。尚红,是莆田人重要的风俗习惯。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无论是民间祭祀、宗教活动还是红白家事,都与红色分不开,因为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祥和、兴旺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所以,染红的豆丸一下子就升格成了圣物,被晾晒在社前的大簸箕上,满场红光艳艳,一片喜庆祥和。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到了二月初一上午,一盘盘表面被风干的红豆丸被装进一个个红色的袋子中,扎好袋口,整装待命。也有按古例用碗装好的待人争抢的。但瓷碗易碎,所以近年多以袋装为主。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大约十时许,溪安祖社里走出的小伙子们都身着白衫红裤,手托托盘,顶于头上,托盘中挨挨挤挤的都是装满豆丸的红袋。而庭院外也已候满了村子里的老老少少。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随着传统的火铳三声炮声,手托红盘的年轻人们跳踉而出。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到了中庭,一个跃高,双手往下一撤,托盘一倾,豆丸袋子一哄而下。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眼明手快的小朋友们一矮身,或者凌空截接,或者俯地拣拾。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凌空截接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俯地拣拾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总有那么一包两包的收获,没抢到的也不着急,因为还有好几拨的机会。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等到豆丸散毕,老老少少们手里总会有那么好几袋的收获,喜笑颜开地返回家中,仿佛真的把这一年应得的福气和好运都在这一天抢到了手中。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而社里也会把预先留下的红豆丸现场烹煮,以供村民们共享福眷。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红丸嫣然,汤清如水,再加上数点翠绿的葱花。宛若一张桃花春水图。“豆腐成圆染红光,托盘托出桃花妆。跳踉掷洒八方去,福运自有人争抢。”

二月初一,莆田泗华“抢豆丸”,传承至今三百余年!

三百余年的时光,三百余年的旧俗,就这样年年岁岁流转传承,生生不息。

撰稿 | 扬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