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六堡茶是屬什麼茶嗎?

蘭香六堡

六堡茶從它的製作工藝來說是屬於黑茶。這基本是一句話能講明白,而黑茶不僅是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它是後發酵茶,能長期保存,且時間越久越香。從口感上來說會渾厚一些,但從養生的角度上來說營養價值會更高一些。


我們採訪了六堡茶的茶人,所以除了講明白它是什麼茶外,順道也把製作工藝附上,方便題主更深刻地瞭解。


按陳宗懋院士主編《中國茶葉大辭典》(2000年版)《中國茶樹品種與品系》一章記載:六堡茶是茶樹有性系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原產廣西蒼梧六堡鄉,鄰近的獅寨、賀州、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少量分佈。......春茶一芽二葉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 咖啡因4.4%,兒茶素總量14.4%。適制六堡茶,香味純爽。適宜在廣西六堡茶區種植。


六堡茶的茶樹品種名“六堡茶”,一般情況,為了區別於六堡鄉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從雲南、湖南等地移植過來的大葉種、中葉種茶樹和近幾年種植的桂綠一號等多個品種,而將其稱作“六堡茶原種”、“原種六堡”。

【古法六堡茶之工藝】

古法六堡茶所內含的要素,除了使用傳統工藝生產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其遵循古時的做法,採用原種六堡茶為原料製作,而因其古法工藝中包含有堆悶(舊稱漚堆)的後發酵工藝,稱作“生茶”也欠準確。

茶青經過“殺青-揉捻-堆悶-復揉-烘乾”的工藝,製作成茶成品。按照採摘的時令,古法六堡茶從前按大類分四造茶,但細分起來,可分為多個時段: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清明茶)、春茶(雨後茶、春尾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


陸羽.《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看看大美六堡的茶山,六堡原種茶樹的紫芽已舒展,正適合用來製作上等優質的紫芽茶。

但在現代採製茶中,卻大多不用紫芽。比如安徽省的知名綠茶太平猴魁,在原料挑揀時就有“紫芽不要”的要求,紫芽茶製成的曬青毛茶,苦澀味較重,湯色褐綠,葉底靛藍色。製成紅茶,湯烏葉暗,故傳統栽培技術理念上比較排斥紫芽茶。

紫芽茶自身內含物質更為豐富,花青素含量較正常芽葉高很多,花青素含量高導致茶葉剛製成時,苦澀重口。傳統六堡茶的自然陳化工藝,使得紫芽茶含量豐富的花青素茶多酚在後發酵過程中慢慢轉化,苦澀味變淡或消失,口感變得越來越醇厚,最終形成了更為豐富的層次和滋味,這樣的六堡茶經過長期儲藏後有極大的潛力。




東家APP

六堡茶是廣西梧州特產,中國著名的僑銷茶,具有“六堡香”和“紅、濃、陳、醇”的品質特徵。現行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中,主要有四個標準與六堡茶關係密切,分別是:《GB_T_32719_4-2016_黑茶_第4部分:六堡茶》、《DB45_T_1114-2014_地理標誌產品_六堡茶》、《DB45_T_581-2009_六堡茶》、《DB45_T_479-2008_六堡茶加工技術規程》。本文將結合上述四項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解讀六堡茶。

一、現行國家標準對六堡茶的部分規定與解讀

現行國標G B/T32719.4- 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定義:“六堡茶 Liupaotea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CameMa sinensis (L.) 0.Kuntze] 的鮮葉為原料,經殺青、初揉、堆悶、復揉、乾燥工藝製成毛茶,再經過篩選、拼配、汽蒸或不汽蒸、渥堆、汽蒸、壓制成型或不壓制成型、陳化、成品包裝等工藝過程加工製成的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黑茶 。”“六堡茶(散茶) loose Liupao tea未經壓制成型,保持了茶葉條索的自然形狀,而且條索互不粘結的六堡茶 。”“六堡茶(緊壓茶)BrickLiupao tea經汽蒸和壓制後成型的各種形狀的六堡茶,包括松蘿裝緊壓茶,磚茶、餅茶、沱茶、圓柱茶等對應等級的六堡茶(散茶)加工而成,或以六堡茶毛茶加工而成。”

2、分類:“根據六堡茶的製作工藝和外觀形態,分為六堡茶(散茶)和六堡茶(緊壓茶)。”

3、等級:“六堡茶(散茶)按感官品質特徵和理化指標分為特級、一級至六級共七個等級。”“六堡茶(緊壓茶)按感官品質特徵和理化指標分為特級、一級至六級共七個等級。”

新版國標中對六堡茶的產地、原料樹種、加工工藝進行了詳細的規範。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下面的結論:1、六堡茶屬於黑茶類。2、六堡茶必須採用蒼梧縣群體種、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的鮮葉為原料,非該樹種茶葉原料採用六堡茶加工工藝製成的黑茶也不能稱之為六堡茶。3、不採用渥堆發酵工藝加工的六堡茶農家茶,按照新版國標只能稱為毛茶,而不是黑茶中的六堡茶。國標意義的六堡茶必須經過渥堆發酵工藝加工。4、陳化工藝是六堡茶生產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加工工藝。在中國七大茶類中,唯有六堡茶的現行國標將陳化工藝作為茶產品必須的生產工藝。也就是說,未經陳化工藝的毛茶不是標準意義的六堡茶,六堡茶產品必須經過陳化工藝才能出廠銷售。

二、地方標準對六堡茶部分內容的規定與解讀

六堡茶現行的主要三個地方標準在內容上較國家標準更為豐富,具體要求更加細緻。

針對六堡茶出廠前獨有的陳化工藝,現行廣西地標《DB45_T_479-2008_六堡茶加工技術規程》中做出瞭如下規定:“茶葉前期陳化要求在清潔、陰涼,無異雜味的陳化倉庫進行,保持室內相對溼度在80%-90%,溫度在23-28之間。時間30d-45d。然後將茶葉移至清潔、無雜異味、陰涼通風的倉庫內繼續後期陳化。”《DB45_T_581-2009_六堡茶》中規定:“陳化 精製六堡茶從渥堆結束開始計算陳化時間,在適宜條件下陳化時間應不少於6個月,而且達到無水氣無水味、出現陳香陳味方可出廠。”

對於茶友們非常關心的陳年六堡茶的問題,現行廣西地標《DB45_T_581-2009_六堡茶》中有如下規定:“陳年 在適宜條件下陳化多年時間,一般至少三年(36個月)以上。”“陳年六堡茶 達到陳年條件的六堡茶,包括達到陳年條件的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六堡茶緊壓茶及袋泡六堡茶。”

“六堡香” 是現行廣西六堡茶地方標準中對六堡茶獨有香氣的命名。現行廣西地標《DB45_T_581-2009_六堡茶》中規定:“六堡香 以六堡茶特定工藝加工製成的六堡茶所具有的以陳香、金花香、檳榔香為主要特徵的香氣。”“金花香(菌花香) 陳化階段發花正常茂盛所發出的特殊香氣。”“檳榔香 似檳榔乾燥成熟種子香氣。一般多出現在陳年六堡茶中。”

三、其他

在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中,沒有關於六堡茶生茶熟茶劃分、老茶婆、六堡蟲屎茶等市場熱門產品和話題的相關規定。結合現行國家標準對茶葉分類的規定,我們可知:六堡茶生茶、老茶婆、六堡蟲屎茶等未經渥堆發酵、陳化等六堡茶特定加工工藝製成的茶品都不屬於六堡茶。

在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中,六堡茶的加工工藝沒有規定發花工藝。因此,茶葉產品中金花不是該茶品是不是六堡茶判斷的標準;六堡茶中有無金花或金花多少也不是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中規定的茶葉品質判斷的標準。


蘇州老楊說茶


六堡茶屬於黑茶類,是廣西特產的茶葉,因為源於蒼梧縣的六堡鄉而得名。廣西六堡茶的加工流程,先將鮮葉用160℃的高溫鍋炒殺青5~6分鐘,再經揉捻後渥堆,渥堆的溫度在50℃左右,一般渥堆時間達10~15個小時,渥堆完後需要進行復揉,最後乾燥。

以上還是隻是六堡茶的初加工,毛茶加工完畢後,需要繼續篩分揀剔,分級拼配,然後再次初蒸渥堆,進一步促進茶葉內含物的轉化,初蒸後再進行復蒸包裝,即加工成了六堡茶的成品茶。

▲六堡茶茶湯

六堡茶的特點是:色澤黑潤有光澤,湯色紅濃,香氣醇陳,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呈銅褐色,並帶有松煙味和檳榔味。


懂茶帝

六堡茶是黑茶,是以廣西梧州蒼梧郡六堡鎮而命名的茶,是一種保留比較古老的茶製品,並具濃郁地方地理特色的名茶。 唐代陸羽《茶經》中所云:“採之、蒸之、 搗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幹矣”。早年在廣西梧州六堡鎮收的六堡瑤家茶,其製法可以看到依稀看到茶聖當年所說的做茶方法,由此可見六堡茶已有上千年曆史。 六堡茶素以紅濃陳醇,味似檳榔香而聞名。由於六堡茶長期以出口東南亞為主,在國內影響力不及其他黑茶。近十年隨著市場對黑茶的追求收藏,六堡茶這牆內開花牆外結果的上千年流傳茶品,逐漸為茶友熟悉,品賞收藏六堡茶成為茶友們的喜愛黑茶品種之一。

六堡品驛,讓你尋回曾經錯過的茶緣。





六堡品驛

六堡茶,屬黑茶,產於廣西梧州蒼梧縣。梧州六堡茶與雲南普洱茶同為千年中國名茶,在清代嘉慶年間,以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外。六堡茶有紅、 濃、醇、陳的品質特點,屬於溫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類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溼、明目清心、幫助消化的功效。與安化黑茶一樣,在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作用下,六堡茶也能生長出“金花”(有益菌種:冠突散囊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