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已成「悬河」,能不能在河道旁边重新修建河道,让黄河整体向一侧平移?

枫梧箫楠


黄河下游,已成悬河。河床高于两侧地平面,全靠大堤挡住河水。这样的地段主要在河南省,山东省,黄河下游到出海口一段。有人说,能不能在黄河两侧重建新河道,让黄河整体平移呢?

事实上,不是你让不让,你要是挡不住了,你不让也得让。周代以来,2600多年,黄河先后决口改道不计其数。曾北到天津,南到淮河,都在改道范围以内。大的改道,就有26次。近代,国难与河患共存。1938年,最后一次改道,是因为扒开了郑州花园口大堤,想要阻止日寇入侵。黄河中下游每次决口改道,发大水,都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现在,我们用堤坝还挡得住。不用考虑改道。就是挡不住,现在也无法改道。因为,经济不断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特别密集,大城市也特别多。洛阳,郑州,开封,济南,滨州怎么办?众多的桥梁,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遍布,你怎么办?


我认为,还有一个办法。如果有一天,实在挡不住地上悬河了,也不能改道了。那就是在现有的河床上向下挖。按现在的情况,向下挖5~10米左右,就可以解决问题几百年。这种方法是唯一可行的,其实,就是清淤。现在许多小河流,都是这样做的,如成都的府南河,长春的伊通河,清淤后,效果特别好。黄河是大一些,这个工程量当然是极其巨大的。但以目前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完全可以做得到。这总比挖一条京杭大运河要容易吧?这样做,还是比改道成本要低的多。改道,还要涉及人口的迁徙,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建三峡,当时的静态投资为900亿元,其中有400亿元为移民费用,差不多要占到一半。人口迁徙用了十几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做思想动员工作。黄河中下游,要改道移民,是不能想象的。


盛广学杂家杂论

老生常谈,提问的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还可以讨论,现在早没必要讨论了。一帮不读书还不看电视的只会瞎说。自从国家花大力气建成了小浪底水里枢纽,当时大家看到的主要是小浪底发电,其实更重要的是防止水患。因为黄河有了之前尼罗河阿斯旺大坝淤积的教训,建设前就考虑河床淤积的问题。

因此小浪底进行了多次调水调沙试验。“调水调沙”,为的就是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这项试验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输沙入海,改变黄河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高。同时在黄河入海口测量泥沙量和水流量,从而计算排出来多少泥沙,根据小浪底那边年泥沙进入河道量和排除量计算河床淤积泥沙量。其实效果很好,所以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水调沙试验。近些年再加上黄河上游植树等措施,现在中游河水都清了,加上跳水调沙,可能黄河航道就会越来越深,根本不需要在额外花大钱,以后河道淤积也会减少很多。

有些人说的冬季黄河干了再清淤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黄河自从小浪底建成我记忆里应该没断流过了。


虐猫达人——薛定锷

谢谢你两次相邀。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这是不争的亊实。而是否能平移新建河道以解决水患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大。国家的财力情况,黄河所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城市农村的搬迁,道路河流的迁徙等,要求各方面的专家实地考证才能得出结论。

我想说的是,我也生活在黄河中游流域的山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自然气候的改变,降雨量大幅缩减,许许多多的山间小溪已经干涸,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山,陕,宁,蒙,青等黄河上中游流域来说,干旱无疑加重。象我们山西不得不采取引黄入晋,引沁入临的措施以解决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水流来源。

但假若若干

年后,因气候变化,上中游连续增雨而导致黄河水患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防患于未然也势在必行。关于解决水患,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一、在上中游流域之山峡要谷中,修建若干水库以调解黄河流量,解决水患问题。二、在下游施行分流,以减轻黄河水患。三、疏通黄河故道,用于加宽加高堤坝,防止水患。四、加大上中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力度,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淤积问题。如此多管齐下,解决黄河水患。

不管总样说,这项工作都是浩瀚巨大的。但在我国现行情况下,分步逐年全民动员,解决这一问题也势在必行。用当年的一句口号来结尾,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到,也一定能做到。减少黄河水患,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至上。


西瓜小品笑

黄河地上河段主要集中于下游地区,集中于河南山东两省。黄河过去水患严重,历史上也多次改道。黄河下游段虽大部分河段为地上河,但经过建国后大力治理,现水患程度已降到历史最底水平!中游黄土流失区大力的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草及小流域治理等)及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使黄河河床抬升的速度已明显变慢。再者山东段黄河东西两侧分别有小清河、徒骇河及马颊河等与黄河并列前行。



黄河下游大堤



黄河山东段及沿线其他河流分布



徒骇河


小清河


黄河河南段

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交通线路密集,有多条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其他运输线路穿越黄河,有许多大型桥梁,平移河道对桥体影响巨大。再者新河道移民搬迁,交通线路新建桥梁等投资巨大,因此综合来看无实施的必要性!


黄河下游山东段部分地区交通图


跨黄河的高铁桥


海阔天空218505852

我以为,解决黄河“悬河”的问题,既不要重新平移河道,也不要进行河道疏浚,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老祖宗常用的办法:用现代手段“束流攻沙”,以保持黄河畅通,具体方法是:

在黄河“悬河”河槽(河滩)里建设一条沿河走向的钢筋混凝土的水槽,其断面面积(高度、宽度及断面形状),根据冲沙需要的河水流速、洪水流量等来进行设计。当黄河来水时,含沙水流全部流入水槽,在水槽里,由于断面压缩,形成高速水流,沙保持高速运动,无法沉积,被冲入大海。

要保证较高流速,水槽的断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以保证水量小的时候,也能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此,则黄河再无淤积。

以现在的工程能力,这样做,花钱不多,能成大事,而功在千秋。


水韵长流

说到黄河一定要提一提从古至今的历代治理过程。

第一次明确治理黄河,使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禹的父亲鲧用设置河堤的办法,结果河道逐渐升高。禹疏浚河道的办法,治理了黄河。之后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元代贾鲁治理黄河、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清代靳辅治黄。治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巩固堤坝、分洪清淤、以水冲沙等冶理方法。

黄河水患最大的危害是频繁改道。所以用改变河道的办法冶理黄河是不可取的。近些年来,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上游用水量的增加,黄河经常断流。最可行的办法我认为还是中游黄土高原的的植被治理结合下游的挖沙清淤工作。目前在黄河的中游,山西地段采砂点非常多。下面是去年山西黄河段釆砂照片


挖沙清淤工作的成本我认为肯定要小于建筑堤坝。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中下游,挖砂既可以清理加深河床,又可以提供建筑材料。以现有的技术和财力治理黄河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小智摄影文学

题主意思是挖一条新河道,这样黄河就无法成为地上河,没有决堤的风险了,那是否可行呢?答案是不可行。

首先,没必要。中国最缺水的地方不是新疆,而是华北,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极大,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都是人口大省、工农业大省,以前黄河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很多年都奔流不到海,黄河现在的问题不是决堤,而是断流。

第二,地上河有其必然性。挖一条新河道,只要黄土高原继续水土流失,新河道还是会变成地上河,到时新修的河道还得再人工修建堤坝,慢慢的就变成地上河,和原来河道一样,反而多花了很多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很难根治的,因为黄土松软、雨水少导致植被少、下雨非常集中冲刷力大,要知道黄河是古代就有的名字,这个黄字用了几千年了。

第三,对社会经济影响太大。现在黄河两侧的居民、工业、农业都已经适应和依赖黄河,把黄河平移走,原来靠黄河生存的人就没了活路,农作物品种得改变、原来耗水的工业得关闭,居民用水变得紧张;同样,新黄河两侧的居民也得改变原来的生存模式,得去适应黄河。

另外,华北人口密集,挖新黄河河道需要征地、拆迁,这个成本也是不可能的。


上丞工作室

古代的黄河,因为其经常发生水患,动不动就改道,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都属于黄河改道的范围。古人为了解决黄河的水患问题,可谓花尽了心思。比如大禹治水,采用疏通的方式,放弃之前堵塞的思路,水患短时间得到了治理。后来在清朝又有人采用收紧河道,用来冲沙,让沙子不因为水流变缓而淤积。


治理黄河方面,古人已经总结的很好,治水要先治理沙子。解放之后,中国政府在陕北等黄河中上游地区采取绿化措施,加大林木种植,保护水土。另外又建造了小浪底水利枢纽,想要长久的解决黄河问题。




可是实际上,我们面临一个整个华北地区越来越缺水的境地,黄河的水量已经远远不如当年了,尤其黄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更是大的惊人,人口的增加也加剧了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每年黄河水沿河各省都是要分水量的。水少了之后,很多过去淹没河中的土地现在都开始成为河心岛了,很多挖沙船也开始了采砂工作。



所以总体来看,黄河已经不需要迁移河道了,它已经挡不住中国人多的力量大了。


阿庆还是阿庆

平移河道工程就大了,整体效果也不理想。黄河下游改造工程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防大迅,让小浪底水库至岀海口段河道始终处于最大断面状态;二、清水入渤海调节水质、泥沙入黄海苏北浅滩造桑田;三、保证河床水位灌溉农田。以上三点是治理黄河的最隹方案,实现这个方案必须要使用创新的技术方法。1:小浪底水库每年调水冲沙一次,但是光用水冲效果不好,要让泥沙处于悬浮状态才能把老河底子抢起来。2:在废黄河上敷设排沙管道。3:河道分三股流淌,两边走清水灌溉、中间排沙。

你最好整个具体的方案征集,以便详细的论述。


5361292213左撇子

这个想法是蛮干。从工程技术上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经济上不划算。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施工费不说,拆迁,搬迁等等等等,这笔钱就是天文数字,有这个钱不如把河堤加固,折腾的还少一些。一体平移目的是降低河床高度,解决“悬河”隐患。目前合理的办法是一改善环境,减少河水泥沙携带量,治本。二是调水冲沙,运用大自然的力量降低河床高度,经济实惠,治标。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后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