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P引入了哪些滑动手势,是否抄袭了iPhone X,你怎么看?

Raymon725cnBeta

由于采用了激进的全面屏设计,苹果砍掉了 iPhone X 上的实体 Home 键,并引入了全新的滑动手势操作,比如唤出多任务、结束关闭程序、以及在应用间进行切换。

而在今天凌晨的 I/O 2018 主题演讲期间,谷歌也大胆地亮出了 Android P 的学习成果。

不同的是,苹果是被迫为 iPhone X“发明”了这种(往前可以追溯到 webOS 的)操作方法。

(Google I/O 2018 Keynote)

现在,随着刘海全面屏的普及,Google 也遇到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必须在该公司移动操作系统的下一个重大版本(Android P)中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尽管 Google 照抄了苹果在 iPhone X 上的解决方案,但它可能是今年在 Android 平台上添加的最好的东西之一。

(动图来自:TheVerge , 下同)

在接受 TheVerge 采访时,Dave Burke 并没有直接承认 Google 抄袭了苹果或 webOS,而是称该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实验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领先于 iPhone X 。

此外,Burke 表示与 Matias Duarte 共事并交谈了许多。后者在加盟 Google 前,曾从事 webOS 方面的工作。

撇开八卦不谈,Android P 的常用鼠标手势还是可以了解一下的:

● 轻触 -- 返回主屏

● 长按 -- 启动 Google Assistant

● 上滑半屏 -- 转至 总览屏幕

● 上滑到顶 -- 唤出 应用抽屉

● 右滑 -- 滚动最近的应用

● 返回 -- 仅在应用内出现

当然,从顶部直接往下拉的话,还是熟悉的通知栏和快速设置菜单。


Raymon725cnBeta

别再说 Android P 抄袭 iPhone X 好吗……这俩差多了。

虽然底下这个横条很难不让人和 iPhone X 联想到一起,但深入观察便会发现,Android P 的这套手势操作同样有自己的亮点,尤其在某些细节设计上,并不比 iOS 做得差。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下 Android P 和 iPhone X 两者在几项核心操作上的交互差异:

1.返回主屏

iPhone X:底部上滑返回主屏,这也是很多国产 Android 手机的标配手势了。

Android P:底部小横条可以作为虚拟按键使用,意味着它可以“点击”,所以返回主屏仍然是点击这颗 Home 键。

2.进入多任务界面

iPhone X:上滑停顿一下,呼出多任务卡片;长按某项任务会出现小红点,再往上轻推便能关闭该任务。

Android P:底部小横条轻推上滑,呼出多任务卡片界面;再轻推某张卡片就可以关闭该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根据 Google 演示,在 Android P 的多任务界面内我们同样可以对应用中内容进行操作,比如说你可以直接复制浏览器里的某一段文本。

3.快速切换多任务

iPhone X:底部横向左右滑动,就可以快速进行多任务切换。

Android P:按住底部小横条向右滑动,这个横条就会变成一个“滑块”;来回滑动便可以在多个任务中切换,松开滑块则会进入当前选择的应用。

4.返回上一层界面

iPhone X:基本上边缘侧滑返回全局通用,如今小米 MIX 系列便参考了这项操作。

Android P:右侧的返回键依旧保留了下来,但在主屏界面这种“无上一层级”状态下则会自动隐藏。

另外,原生 Android 系统还有一些特有的交互:

进入应用抽屉:底部滑块往上轻推是呼出多任务,但如果力度较大,就可以直接呼出应用抽屉;当然你也可以上滑两次来进入。

在两个近期应用之间快速切换:在 Android 7.0 中,用户可以通过双击多任务虚拟按键,在最近使用的两个应用之间来回切换;而在 Android P 中,这项操作则由快速拨动横条来实现。

长按底部横条,呼出 Google Assistant 语音助手。

对比看下来,Android P 的手势交互和 iPhone X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但具体要说哪家的操作更好?哪家更容易理解、效率高、有设计感?一时间也很难给出定论。

简单点说,Google 这个微缩版的横条,“可交互”的层级更多。首先,它仍然具备“轻触”和“长按”这两项操作,这意味着 Google 仍未打算抛弃掉以前“点按”的输入方式。

另外,横条同时也具备了“滑动”的属性,它不再是一个固定位置的虚拟按键,所以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一个“滑块”。这一点反而成为了本次 Android P 手势交互中的“点睛之笔”。

当然,Android P 手势并非十全十美,国外也有不少媒体对其感到不满。正如爱范儿在 Android P 体验文中所说,如今“呼出应用抽屉”的操作比以前更繁琐(虽然国内 Android 手机都默认取消了应用抽屉),横条滑动时的位置在左手持机时也会有些别扭。

另外,在用滑块替换掉多任务按键后,Android P 导航栏底部右边便留出了一块空白。表面上看是为滑动交互提供空间,但在视觉观感上,这种处理是否就是最协调的方案?

更关键的一点是,Android P 在换用手势交互后却依旧没能消灭导航栏,因为原生 Android 仍然要考虑返回键的问题。这意味着应用内容的显示区域依旧是原地踏步的,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多此一举。既然“下巴”去不掉,为什么还要刻意去改变原来的交互呢?

所幸,目前 Android P 仍然处于测试版状态,而且手势交互仍需要到设置项中单独开启。至于国内几家 Android 手机大厂,未来是会效仿 Google 这套手势操作,还是会继续坚守自己的那一套交互?选择权还是得交由用户来决定。


爱范儿

在谷歌的2018年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是公布了Android P的最新版本DP2(开发者预览版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包括OPPO R15梦镜版在内的等多款的国产新机也能首批尝鲜体验Android P DP2。在这次更新中,谷歌还加入了全新的手势操作。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其跟苹果提倡的手势操作还是有很大不同的。Android P基本上是得用手势配合虚拟按键的点击操作来实现平时虚拟键或者实体键同样的操作。而iPhone X则不需要。

在操作性上,Android P从以往的三大金刚虚拟键升级为了全新的手势操作。最左侧依然是返回键(有返回操作时才会出现,在桌面情况下是隐藏的),多任务操作键被去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药丸”形的Home键来进行操作。通过从机身底部的向上滑动我们直接打开应用页面,而如果是上滑停留的话,则会显示多任务页。

在多任务切换操作上,Android P通过上滑停留可以呼出,除了可以支持滑动应用再选中来进行切换外,Android P还支持使用“药丸键”来滑动切换(不用点击,滑动到了哪个就切换到哪个)。
而在两个任务间的快速切换操作上,Android P仅需通过“药丸键”的直接单次滑动即可实现。从体验上来看,Android P全新加入的原生手势操作还是非常优秀的。不过在Android P中,返回以及回到桌面的操作还是需要用点击来进行,这点说实话是有些不符合“手势操作”这命题的。相比之下iPhone X的全手势操作则更“手势化”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