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董卿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含泪背诵过一段叶赛宁的诗《我记得》,让很多人听了动容,听完之后争相去搜索这篇诗作的完整版,变相地起到了普及叶赛宁这个诗人名字的作用。叶赛宁曾宣称自己是“俄罗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婚姻,引起最大轰动的是与年长他18岁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的旷世之恋。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叶赛宁的好友帕斯捷尔纳克曾用一个诗人的语言评判叶赛宁的这段婚姻:“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而高尔基干脆不客气地说“叶赛宁和老太婆邓肯的关系是致命的浪漫史”。叶赛宁自己也曾在一首诗中悲戚地写道:“我在这个女人身上寻找幸福,却意外地找到了死亡。”。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我最早读到的一首叶赛宁的诗也不知道是哪个“山药蛋派翻译”翻的,土得让人不忍卒读。就算是“乡村”诗人写得,也用不着翻这么“乡”气吧。后来看一些还好的译本应该是刘湛秋翻译的,他本身也是诗人,翻得就不会太离谱。不过我始终对叶赛宁的诗都没有太喜欢过。

关于邓肯的最早记忆,竟然是出现在一些笑话段子里,男主角还经常换人,讲的是奔放大胆的邓肯向某才子求欢,并说:如果我们结合孩子一定像我一样美貌,头脑像你一样聪明。结果被对方怼回:如何孩子长得像我这么丑,头脑又像你一样怎么办?其实,舞者出身的邓肯头脑还真不算差。她所著《邓肯自传》文笔优美,是进入《世界文库》中为数不多的舞蹈家手笔之一。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材略显粗壮的邓肯与当时流行的芭蕾舞演员的身材相距甚远,她甚至不能用足尖站立,也就是说她其实跳不了标准的芭蕾舞,但是不被规则所累,而是创立一种新规则,不才正是一个艺术家的使命么。邓肯早年交游广泛,朋友涉及同时代最富创造才能的画家、诗人、演员、音乐家。受这些左/派艺术家的影响,邓肯对当时新兴的苏联红色政权抱有好感。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当时的人们不太理解,来自欧美社会,崇尚女权主义的邓肯为什么能跟与笃信乡村母亲“如何男人打你,说明他爱你”理论的叶赛宁搅到一起,并且还能对诗人侮辱性的狂妄行为表达谅解和宽容。邓肯带着叶赛宁前往欧洲、美国,让诗人见识“远方”的魅力。可“远方”却不买我们俄罗斯诗人的帐,媒体报导中,叶赛宁永远是“伟大邓肯的年轻丈夫。。。”。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当热恋的激情褪去,邓肯与叶赛宁的性格很快就显示出强烈的差异,语言的障碍又阻隔了他们感情和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到最后背井离乡的叶赛宁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破坏力——酗酒、发脾气、闹事。终于有一天邓肯受不了叶赛宁的无赖行为,只身前往巴黎。叶赛宁也回到了让他眷恋的故土和昔日同居女友的身边。但好日子并没有从此开始,叶赛宁患上了忧郁症,三年后用一根带子自缢于家中。

俄罗斯乡村诗人叶赛宁与美国前卫舞蹈家邓肯的致命浪漫史

很多人说邓肯将叶赛宁带离俄罗斯,是将这个乡土诗人连根拔起,但在外面的世界里又没有找到适合的土壤再生,因此让他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处于一种撕裂状态,导致了他的抑郁症。在叶赛宁去世三年后,邓肯在一次朋友的晚宴后,脖子上的围巾卷入车轮导致胫骨折断,被动地以跟叶赛宁相同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