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学员比其他期的要厉害吗?

卿酒酒是只魅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4~1927)共同创办的。蒋介石任校长,廖仲凯任党代表(廖被刺杀后,周恩来接任),李济深副校长,邵力子秘书长,汪精卫为第三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何应钦总教官,邓演达教育长,陈诚特别官佐,顾祝同战术教官,聂荣臻政治教官,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黄埔军校以战将如云而出名,战将又以黄埔毕业而著称。实际上,黄埔军校原定两年制学期,因北伐战争开始,改为一年制学期,最后又因形势紧急,改为半年期。所以,前六期的学员基本没有多少学时,没学多少军事理论、战略战术研究,就一批一批上战场了。

但战场上才是真正的军事课堂,真正出将帅的地方。所以,黄埔一至六期出了许多国共将帅,尤其是一期、四期。特别是四期的林彪,在战场上打败了国民党黄埔系的所有名将!(注:陈明仁是个例外吧)。



东之水32552593

黄埔第一期的名将太多了,:左权、陈庚、徐向前、蒋先云、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仙洲、贺衷寒、黄维、王尔琢、范汉杰、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侯镜如等等,第一期的名将是最多的,质量也非常高,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大都位高权重,陆军将军、海军司令、开国元帅开国大将都有,当时蒋先云,贺衷寒,陈庚号称黄埔三杰,都在国共两党高层担当重要职务。

第二期也有郑介民、邱清泉、周逸群、卢德铭等大家熟知的名将 ,但这期的名将不多,但出了两个特殊的人才,一个是郑介民,戴笠之后的第二任军统局局长,去世后被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第二个是邱清泉抗战初在德国进修回来 统领德国装备王牌师,是杜聿明第五军主力,在昆仑关重创日寇。

第三期: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曾泽生、李天霞等,这期数量也不多,但质量不低,王耀武、戴安澜,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尤其是后两人的经历,绝对感天动地。共产党方面,黄公略曾与彭德怀齐名,就是牺牲过早。

第四期: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等,林彪这里不便多说,刘志丹创立了西北红军根据地,为我们党在西北站住脚提供了基础,不是英年早逝应该是大将以上人选吧,张灵甫在抗战时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74师也是国民党五大主力,胡琏抗战的绝命家书现在也为止动容,指挥能力也惊人,被毛主席赞为“猛如虎,狡如狐”……


后期黄埔也有名将,但是太少,主要是一期四期最多吧,一期最多也和资历有关系吧,就像同一个企业上班,先去几年和后去的领导也会先提拔先去的吧。


嘘别逗492

从军事才能看,黄埔一期的学员未必比其它期的就怎么出色,但黄埔一期毕业生的确生逢历史的风云际会,所以参加战争机会较多,在军队中升迁自然较快,从而产生了国共双方的一批名将。

1,两次东征。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5月开设的,在广东东部盘踞着与孙中山翻脸的军阀陈炯明部,一直威胁着广州政权。1925年2月蒋介石就领导黄埔学生军进行了第一次东征,这样黄埔一期的学生入校才七个月就匆匆结业编进了教导团,开始了自己的战争生涯,这个条件是其它期学员所不具备的,象“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就全部参加了东征。

当年10月,黄埔学生军在回师广州打垮杨希闵和刘震寰的叛乱后,又开始了第二次东征,战斗中一期学员伤亡也不小,但是表现勇敢的全部得到提升,陈明仁以排长参战,经过东莞与惠州两仗 ,已经升为营长。



2,北伐。

根本不喘气的,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就誓师北伐,黄埔学生军从最初的一个教导团已经扩编为第一军,黄埔一期学员水涨船高,大多已是营团级干部了,把其它期学员甩开了半条街,比如胡宗南就已是教导师第二团上校团长,宋希濂是少校营长。

北伐军打到华北时,以黄埔教导第一团为起家本钱的第一军已经发展为第一集团军,何应钦从军长变成了总司令,兵力扩大了将近20倍约40万人,那黄埔一期学员再次纷纷擢升,胡宗南干到了少将旅长,杜聿明是教导第二师上校团长。



3,中原大战。

蒋介石最终取得胜利,冯玉祥40多万大军覆没,蒋军论功行赏,1931年1月,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率先升到了第一师师长,距离北伐开始不过四年时间,而这个时长在和平时期,至多升一级军衔,及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黄埔一期的学员大多是师旅级干部了,少数已经是军级,让后面的学员很难有机会超越。


度度狼gg

黄埔一期指的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因为第一期的毕业生当中涌现了一大批国共两党的高级军事将领,所以在后人看来,黄埔一期就是一个军事史上的神话。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6月16日,第一期开学典礼举行。据统计,第一期一共招收了640名学员,其中现在有史料可查的是500多名。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当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中共的徐向前、蒋先云、陈赓、左权、周士弟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胡宗南、黄杰、陈大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和桂永清,其中徐向前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元帅,陈赓成为了大将,蒋先云因为牺牲在了北伐的路上,否则也肯定会是一名闪耀的将星,左权也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而国民党方面哦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桂永清等人都是后来蒋介石所倚重的心腹,这几人皆官至上将,独当一面。

虽然黄埔军校在广州一共办了六期,但是从成材率和知名度来看,第一期都远远高于其他几期,这与黄埔军校第一期受到特殊关爱也有一定关系。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对于黄埔一期,他非常重视,不仅视黄埔军校一期为国民革命事业之关键,也将其视为其个人事业开展的起步,因而在黄埔军校的学员中间寻找自己信任的心腹,蒋介石的军事班底多是在黄埔军校形成的,特别是黄埔一期。

其次,黄埔一期的湖南和广东籍学生几乎占了一半,近代中国,湖南人和广东人是最活跃的两个团体,湖南人务实,广东人有理想,所以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必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共在黄埔一期当中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为什么黄埔一期涌现这么多杰出人才的原因。

所以,以上种种因素都决定了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


青年史学家

黄埔军校为中国近代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而这批军事人才中知名度最广而且职位普遍居高的要属黄埔一期,在这期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太多将帅之才,可以说占据了近代黄埔军事人才的半壁江山,但是也不能说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就强与其他几期的毕业生。



黄埔一期生相较于后期的毕业生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参加过战争,上过战场,参加过东征北伐,有着军事资本,因而在老蒋黄埔系形成之后便由这些一期生把持了军队的领导权,从而形成了老蒋的嫡系黄埔中央军。因为较好的资历和良好的机遇给太多黄埔一期生提供了机遇,因而像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等等一期生将领拥有了较高的军事地位。



但是军事才能却是另一方面,黄埔一期生中闻名中外的军事家有,但也不是就胜于其他几期的毕业生,像一期生中的杜聿明、徐向前、左权、陈赓等等,都是国共两党的军事骨干,但在后几期中也不乏人才,尤其在黄埔四期,我党杰出的军事家林彪便是此期的毕业生,还有国民党中的优秀将领胡琏、张灵甫等等,他们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内战时期,都是军事领域的佼佼者,尤其四野林彪,败在他手下的黄埔一期生不知几何。



所以我认为,军事人才还是要从能力和战绩来评价,即使一期生中名将众多,但也不能代表后面数万的黄埔毕业生,当然从整体来看,他们都是黄埔军校中的佼佼者,尤其他们在八年抗战中出类拔萃的表现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风流倜傥张四少

黄埔军校大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所军校了,无论是内战还是抗战,基本上都是黄埔学生相互在一起斗智斗勇。当时许多人评价说“一部民国史,半部归黄埔”“中国的战场其实就是黄埔军校的考核场”。那么黄埔军校那一期的学生最厉害呢?


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二十三期,厉害的名将基本上都在前六期,后几期的学员因为参加的战役少,战功积累的不多,所以出名的也很少。不可否认的是,在前六期中,一期的名声算的上是比较大的,因为一期名将的确很多。

从第一期毕业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庚,左权,胡宗南,杜聿明,陈明仁,郑洞国,宋希濂,孙元良,桂永清,孙元良,范汉杰等等。仅仅从这份名单你就能看出一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了吧,且不说徐向前,陈庚,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只看国民党这边就出了不少上将,大多数都是手握重兵,战区司令长官,绥靖公署主任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黄埔其他几期毕业的学生似乎就有点比不上第一期了,但是其实还有一个黄埔四期毕业的学生,这一期绝对不比第一期差。

从这一期毕业的有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伍中豪,邱维达等人,如果仅仅看名将数量的确比不上第一期毕业的多,但如果看名将质量的话,我敢说第一期真的比不过第四期,单单一个林彪就让一期毕业了多少老前辈都栽在他手里,还有一位被毛主席评价为“狡如狐,勇如虎”的胡琏,张灵甫和谢晋元这两位更是成为众人皆知的人物,所以第四期毕业的不比第一期差,也是唯一可以和第一期比较的一期。



一树梅花一放翁

肯定不是,黄埔四期一个林彪足矣!

单以军事能力和成就而论,林彪是现代史上强的,从红军之鹰到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师长,再然后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击败国军卫立煌、傅作义、白崇禧三大集团。

林彪远胜他的那些一期学长们。


心向青山

说真的,真看不出来。

说真实能力,黄埔一期(只说蓝党)学生里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李玉堂等几个。政工体系的邓文仪、贺衷寒、曾扩情也说得过去。其余俞济时、宋希濂、余程万、黄维、李默庵、李延年、侯镜如等非常勉强。至于胡宗南、桂永清甚至孙元良这些,则完全是因为常凯申个人偏爱造成的。

黄埔一期1924年5月底入学,11月毕业,又是第一期,办学资金少,条件简陋,设施装备单薄,军事训练还要让位于大量政治学习,不足半年时间,能学到多少?

所以黄埔一期也就是一个军事速成班。经历平商团,东征,平杨刘,北伐,黄埔一期645名毕业生到1927年三月已经不足百名。还是因为军事技能差啊。

但是,第一期学生是常凯申唯一亲自带出来的学生,感情当然不一样,他们对常凯申的忠诚度也非常强,因此晋升迅速。

资历啊。高一期都压死人。


张勇達州

“一将功成万骨枯”,“猛将拔于卒伍”,浴血奋战的战场是勇士升迁的阶梯,黄埔一期是孙中山先生量身定做的学员班级,是等着急用的“急先锋”,負有特殊使命,因此,孙中山、蒋介石对这一期学员倾注了热切的希望,寄予重望!因此,在该一期学员还未毕业,就开始投身打仗,投入到烽火连天的战场,当然这也是学用结合的好机会。这一期学员比任何一期更受重视,更倾注高层的热切期望,因而,出人头地的高级将领也就众多!


飞龙169021628

黄埔一期的学员就学时间是最短的,半年左右时间。半年能学到什么?咱学生军训,走正步也得走半个月一个月吧?所以黄埔一期的学员,基本上从黄埔没学到什么。

黄埔整体而言就是一个速成班,除开黄埔一期外,其它期的学员一般也就是学一年,一年其实很难真的学到什么军事知识。所以,实事求是地说,黄埔军校的学员在军校学到的东西太有限。

在我看来,黄埔出人才最多的应该是四期。我军的林彪,刘志丹,张宗逊,段德昌等等,国军的张灵甫,胡琏,李弥等等。黄埔一期虽然是老大,所以学员得到的锻炼机会和升迁机会更多,但是相比较而言,似乎还是比四期差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