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公关拼命,腾讯公关相对悠闲的工作状态?

游应唯漏脑甜交

这两者不同的公关状态,其实直接反应了阿里和腾讯目前自身的状态。

现在只要是对互联网有一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阿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还记得上次乌镇大会的时候吗,除了阿里的马云,其他几乎所有互联网大佬都齐聚一堂吃饭。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阿里目前至少在业内,并不太受其他人欢迎。

这主要可能缘于阿里的战略,和腾讯战略的不同。简单来说,阿里喜欢吃独食,而腾讯喜欢有饭大家吃

熟悉阿里的人,都会知道凡是被阿里吞并的企业,其创始人都会有面临出走的压力。这些年,阿里战过美团,怼过顺丰,吞优酷,试图以自己为核心宰割互联网的天下。

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非阿里系的工作人员,你是什么心情?

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按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激起很大的怨恨。当然马云主要还是为了自己阿里梦想,并非一味考虑自己的利益。

只是他和阿里人的梦想,可能不够照顾到其他非阿里的人的梦想。所以阿里周围更多的,是对手。而腾讯周围更多的,是盟友。

现在,事情的根源已经清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对手多的阿里,自然各种公关任务多,公关人员比较辛苦。盟友的多的腾讯,自然各种公关任务少,压力小,公关人员自然相对轻松。当阿里公关部门的人,忙得人仰马翻之时,看着腾讯的公关人员在国外度假,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的。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其实并不是腾讯的公关比较悠闲,而是阿里的公关太“忙”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在很多事件中都能看到阿里公关的身影。

对友商要公关,对自己更要公关。这就是我对阿里公关的印象。别的先不说,先来看阿里公关主席王帅曾对京东的三连怼。

比如京东为自家的快递员提供宿舍, 而阿里王帅回怼到阿里人人都买房,根本用不着提供宿舍。对此我只想说,我非常期望看到有一天阿里收了三通一达或者自建快递,程序员和配送员同酬的那天。

其次,第二怼。京东为员工交五险一金,我阿里也交,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这句话看不上没什么毛病,但是却相当于偷换概念。

京东是为基层员工(配送员)交五险一金,而阿里则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你能不给程序员等一些技术员工交五险一金吗?要不然,都走光了吧?

第三怼,京东人那么多才交50亿(五险一金),我人比你少都交了60亿(五险一金)。阿里的员工少,但是都在从事什么工作?京东的员工多,但是大部分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迫切期望看到有一天阿里帮三通一达这些快递仓储分拣的一线员工缴这部分钱,然后再出来怼,那样我会觉得阿里也挺正义的...

刚才我还提到过,对友商要公关,对自己更要公关。相信大家还记得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吧?无论是丁磊饭局还是东兴饭局,都没有见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身影,一时间让马云十分尴尬。

而就在这时候王帅对外发声称“世界在期待乌镇,我们却贡献出了一堆饭局,一些菜单?这些给中国互联网企业整体抹黑,拉低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很low,我认为。”

虽然看似为马云化解了尴尬,但是却相当于将头部互联网公司怼了个遍。颇有一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感觉。

此外,记得腾讯还曾“佩服”过阿里的公关,那是在2014年阿里进军游戏产业的时候,你说你进军就进军吧,你还呛声腾讯干嘛?

最后腾讯游戏副总裁王波回应,“这个市场不是零和博弈,同时也希望阿里帮我们提高公关水平。”言外之意是,我腾讯做游戏牛13,你阿里公关牛13,我可以教你做游戏,要不你教教我做公关?


阿里公关在圈内战斗力之强不是浪得虚名,公关刷存在感味道很重,危机公关每家企业都要面对,日常优化提升品牌好感度公关也会偶尔去做。

但阿里公关没事也要挤兑一下竞争对手就是挑事了,刷存在感吗?

阿里公关的这种行为,短期看是占得了上风,但长期看其实是赢了嘴巴输了人心,而且你表现的越多,出错机会越大,被打脸的概率越高。

所以之前那波交锋上,腾讯公关负责人只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方面说的是阿里与合作伙伴生态,也同时在说阿里在舆论中的态度和策略。

乌合之众里不断强调大众是愚蠢的,应该引导和改变大众,殊不知这本被奉为传播圣经般的读物,早已在传播领域被公认为out了。大众的确需要引导,但绝对不是愚蠢,聪明反被聪明误。

阿里公关成也聪明败也聪明,短期内我们看不到,长期看,用户的心理势能会在某个节点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在一些客观事实上的公关还是必要的,阿里做的也很好,毕竟树大招风,真是有很多人在故意黑阿里。

从阿里内部生态到外部传播,给人的感觉就是强势,中心化,顶层感极强,坦白讲我们是甚至看到了一点点傲慢,作为全球市值前五的公司,有这个资本,但没这个必要。

五年后我们再看,其实一家公司还是很依赖气质的,就是文化,你看企业什么样,员工就什么样,做出的事就什么样。没有对错,只有结果,让时间最终来证明吧。


科技悄悄话


一笑而过hubbub

大鹏认为,这个和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有关。


公关之所以称之为公关,不仅仅是要让坏的变成好的,也要让好的变成更好的。

我们之所以看到阿里的公关事件比较多是因为阿里做了全方位的公关,而腾讯相对来说只做了危机公关(让坏的变成好的)。

前两天看到了一个阿里让好的变成更好的公关案例:一个大三的女生为了圆父母去北京的愿望,前提是让父母觉得北京之行不浪费钱且不花父母的钱,想出了一个点子。告诉父母,自己用支付宝买单可以享受7折优惠,整个北京之行算下来话费了9000多元。这个大三女生的善意的谎言的举动被媒体报道出来之后,另无数人潸然泪下。


其实,故事到这结束也差不多,看客也已经成功的被感动了。这个时候阿里的公关团队出现了,第一时间联系该大三女生告诉他不论是否是支付宝消费,支付宝全部帮她打七折。随后,支付宝向该女生支付宝账户打款2100元。

这个事,阿里的公关需要出来发声吗?无所谓吧。但是,他们出来了,他们正在履行一个让好企业变得更好的企业形象的工作指责。

反观,腾讯的公关团队在这方面做的极少极少,甚至找不出案例。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腾讯的公关团队发声?大鹏的印象中还是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被央视点名批评的时候。

腾讯的公关团队出来做了危机公关,上线了成长守护系统(健康系统)。 这属于危机公关!


为什么腾讯除了危机公关之外别的公关很少做?大鹏认为,这个和腾讯的业务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腾讯现在两大业务:游戏和广告。游戏,祈祷不要出事就好,没事去和游戏公个关,让大家认为玩游戏很好,这不是闲的蛋疼么?广告,业务模式主要针对企业用户,和消费者联系不大,没必要。

反观阿里则不一样了,基本都是 to C 业务,这个需要在消费者心理打上很深的品牌形象烙印。所以,阿里的公关团队会比较忙。

阿里面对海量用户,需要积极无时无刻提升品牌形象;腾讯由于业务原因,处理好危机公关就好了。

所以,阿里公关忙成狗;但是,腾讯公关度假游。



互联网大鹏

从问题及描述来看,提问者应该是想比较阿里和腾讯的公关工作,以便于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第一,说一下阿里和腾讯公关的工作量

任何一家民营企业,都不会养闲人。如果你看到的腾讯公关很轻松,有事没事可以出国度假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岗位的工作量不够饱和。

一般的民营企业对待工作量不饱和是什么态度?马云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这句话大致这么说的:“集团去年人均效能1个亿,今年增加一个编制,收入必须要增加1个亿。”

如果腾讯公关的工作真的很闲,闲到常常出去度假,那估计隔壁的产品、技术部门都会很眼红,然后找上门来要人员编制了:“喂,你们工作那么闲,那公关的岗位编制减几个,给我们用嘛。”

所以,你看到腾讯公关员工有事没事在度假,这一定是假象。造成这一假象的原因,或者是你误解了,或者是别人故意制造出这种印象。

总之,对民营企业来说,事少的岗位编制一定会被压缩;很闲的人要么让他忙起来,要么裁掉。钱多事少的工作,只存在于幻想当中。因此,不存在阿里公关工作量很大,而腾讯公关工作轻松的情况。对于公关这一职业来说,两家公司的工作量应该差别不太大。


第二,说一说阿里和腾讯对公关工作的不同要求

首先是阿里公关。马云对阿里公关的要求一直是“永远讲真话,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为了迎合媒体,讲他们爱听的话或者欺骗他们。”

举个例子,2006年淘宝推出“招财进宝”这项服务,针对购买该服务的商家,优先显示他家的商品。这一服务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大部分商家的抵制,大家普遍认为淘宝违反了“三年不收费”的承诺,伤害了广大商家的情感。

阿里对此的反映是,马云本人出面向用户致歉,并说明了淘宝推出此项服务的真实目的,是在于摸索淘宝的商业模式,因为免费并不能让淘宝长久的生存下去,只有找到一种公平合理的收费模式,才能让淘宝发展,让商家发财。随后,淘宝取消“招财进宝”这项服务,赔偿相关商家在服务试行期间的损失。


然后是腾讯公关。腾讯公关的要求是维护公司利益。

举个例子,去年很火的腾讯《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央媒首先对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质疑,腾讯公关对此保持沉默。

后来,因沉迷这款游戏酿成的惨剧在全国发生,如广州某少年狂打40小时诱发脑梗,深圳小学生为给游戏充值偷开家里保险柜,杭州一少年因玩这款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骨折,醒来第一句话竟然还要玩游戏等等。

腾讯公关对此的做法是,通过“腾讯大家”这个自媒体平台,维护游戏的正当合理性,选择性忽视游戏对青少年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这一篇,将青少年玩游戏,理解为是一种生活方式。



比方说这一篇,指责孩子沉迷游戏,并非游戏本身的错误,而是家长的责任。

再比方说这一篇,为荆轲是个女人而辩护,直指游戏本身与历史无关,为自己辩护。


同时众所周知的是,《王者荣耀》在2017年获得近300亿元收入,是中国市场IOS下载量最高的应用,为腾讯总收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获得了马化腾的点名表扬。

综上,从工作量上来看,阿里和腾讯公关差别不大;从对公关工作的要求上来看,阿里和腾讯各有侧重。若要选择,就选与你价值观相近的那一个。


呵呵两下


阿里巴巴之父孙正义

阿里与腾讯相比,别看市值相差不大,但是阿里相对于腾讯来说还是弱太多了,腾讯可以说pc 移动端社交软件,以及游戏基本被其垄断了,所以腾讯只要不要太过分基本没什么公关危机。

相反,阿里所做的电商平台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第一便是实体店主,第二就是消费者。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攻击,就像马云自己说的,他最后悔的事就是创立阿里巴巴,很多人不了解,也无法理解,以为他在装逼,事实上现在看来确实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不管他电商怎么做,起码马云的支付宝改变了银行,改变了目前中国的支付手段,是我们生活更加方便。另外我觉得与其去关注阿里,更应该关注腾讯,中国应该少几个腾讯这样的公司,一个靠复制别人的成果,让别人无路可走公司,不应该走这么强大,否则中国会越来越没人去创新,因为你今天想出来的,可能明天就被别人复制了,还有腾讯的游戏,腾讯的利润之所以这么高,我想有70%左右是靠其游戏支撑的,而这70%里面应该有很多是未成年撑起来的,这很可怕,所以中国应该少几个腾讯这样的公司。

我个人是觉得中国应该多几个马云这样的人,社会只有去改变,对与错只有走到最后才知道。


叽里咕噜叽叽叽


任逍遥62349782

现在世界上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A模式,另一种是J模式。A模式主要指以美国大多数企业为代表的聚焦模式,特点是专注而深入。而J模式主要指以很多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发散模式。特点

是全面但浅显。

腾讯便是A模式。腾讯是走人家的路,让人家无路可走。而阿里则是J模式,阿里巴巴的感觉是想大家都走他的路,他好收取过路费。

很明显,阿里想做的是天下人的生意。那肯定是摊子大事情多。加上他东西方制度文化的管理不同,接受的人群也不同。相对于西方人有事就打电话咨询的习惯。阿里的公关当然要多做一些。然而腾讯主要是面对国内的客户。说句不好听的,都是中国人,谁又能难为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