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神功的的來歷及其傳承

《九陽真經》在金庸小說中第一次出現是在《神鵰俠侶》最後一回中,覺遠大師憑藉此書震驚當時的絕世高手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大師、北俠郭靖、老頑童周伯通等人,但經書也被尹克西帶到了崑崙山中。

九陽神功的的來歷及其傳承

在《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在崑崙山的白猿腹中得到經書,並憑藉此經威震武林成為一代高手。

覺遠大師圓寂之際,矇矓囈語部分《九陽真經》經文,張三丰、郭襄、無色大師默記了一部分。

當年傳得《九陽真經》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異。

武功是無色大師最高;郭襄所學最博;張三丰當時武功全無根基,正因如此所學反而最精純。

是以少林、峨嵋、武當三派,一個得其「高」,一個得其「博」,一個得其「純」。三派武功各有所長,但也可說各有所短。

九陽神功的的來歷及其傳承

張三丰和郭襄後來成為武當派和峨嵋派的創派祖師,「九陽神功」啟發武當、峨嵋開宗立派的武功,及無色後少林派受益匪淺,主要根源在這一部分的『九陽神功」,又名《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和《峨嵋九陽功》。

張無忌先後練過《武當九陽功》和《九陽真經》,發現《武當九陽功》只有不足十分一的經文,不足十分一的內容也足夠壯大少林派,成為武當、峨嵋創派的奠基。

在最初的版本里面,九陰九陽都是達摩創的。在舊版《倚天屠龍記》 (原名《天劍龍刀》)裡面有很明顯的論述:九陰真經偏向外用,九陽神功偏向內功。

但是這樣一來,中國最高深的兩門武功都來自外國人,這未免讓以中國功夫為榮的國人們覺得面上無光,而且這樣的中國功夫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國功夫。大概後來讀者們反饋了這個問題,或者是他的朋友的一些說法影響了他,金庸自己也覺察到了這個問題,他在《射鵰》裡面用了整整一章來寫九陰真經的出處,把這部經書的知識產權從達摩手裡轉給了黃裳,達摩則是《易筋經》和《洗髓經》的作者,改倚天屠龍記的時候他也曾大費力氣地寫“西域武功比起中國學問,畢竟中原的學問更為精深”。

九陽神功的的來歷及其傳承

金庸在最新修改版本中將作者寫成與王重陽斗酒的一位奇士,后王重陽將《九陰真經》借與此人看,此人覺得九陰真經陰氣太重,後躲進少林創作九陽真經,此功,可出氤氳紫氣,可隨意擴散到體內、體外,可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毒氣不生,物化不之,金剛不壞之軀也隨之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