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獨處?

文學小說迷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劉玲:


劉玲,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現任成都博思颶風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培訓總監,擅長結合中西方心理學做溝通,情緒,婚戀方面及個人成長的培訓及諮詢。

古人云: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所以人一定要學會獨處。學習獨處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學會看到本心,當我們看到了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會對人生的過往通透許多,比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樣的道理一點即透。

很多人都怕獨處,因為獨處的時候耐不住寂寞,會更加焦慮,一定要搞點啥動靜或者電話邀約三朋四友,才能讓自己平靜或者不那麼焦慮,但越是這樣折騰,反而讓自己更加的焦躁不安,更甚者會給自己貼個“幽閉恐懼症”的標籤,以掩飾自己無法獨處的恐懼。

其實人大多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孤身一人,走的時候也必定孤身一人的走,那些愛情裡的口號“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戀人們,君不見沒有幾個真正兌現承諾的,所以古人們才會扒出那句經典“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狗血事實,我更相信伴侶中有一個逝去時,剩下的那一位會告訴ta: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這樣更符合人性的話。

真正的自由也是來自於獨處,因為那時的你,不用偽飾更不用裝腔作勢,你可以自由裸奔,也可以想唱就唱,不用在乎自己的形象是否被外人接受,更不用在意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你就是你,任性的你,隨意的你,放鬆的你,邋遢的你,怎樣的你都是可以的,只有獨處時才能酣暢淋漓的釋放出真實的你,是的,那才是真正的你!

所以,只有從獨處中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弱點,我們在人前越加掩飾的,就是我們需要真正呵護的,也需要正視的部分,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從獨處中,學會反思並逐漸成長。

獨處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當你真的學會了獨處,你可能就會享受獨處,而不願意進入人群,所以這時你要告訴自己:我既可以享受獨處,我也可以快樂與人交往。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用我最近寫的文章的一部分,來回答為什麼人要獨處:

1.——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青年作家李尚龍,在一篇文章裡寫到一個剛進社會的朋友。

朋友苦惱地問李尚龍:說自己參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為什麼會越來越孤單。直到今天,很多事情上,都沒有人幫助我?

李尚龍反問她:社交場上,別人一般怎麼介紹你?

她說:我的朋友,小白。

李尚龍繼續問到:那一般怎麼介紹那些優秀的人?

她說:獨立撰稿人、主播、導演、教授······某某某。

李尚龍感嘆道:所以你懂了,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真正的等價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恐懼獨處,是因為想結交更多的圈子,想更好的融入社會。

而其實,在我們沒有足夠優秀的時候,高質量的獨處,才是更好融入社會的踮腳石。

只是,放棄低質量的社交,很簡單。 而做到高質量的獨處,卻不易。

這種高質量的獨處,不是你一個人躺在家裡睡懶覺,不是你一個窩在電腦前打遊戲,更不是你一個人自娛自樂醉生夢死。

而是,當你想結交更高專業領域的人時,你能沉下心來,去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

。 而是,當你覺得自己的談吐和內涵都還很空缺的時候,你能靜下心來,獨自去接受書本的薰陶。

而是,當你在經受職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後,你依然有一份情懷,一個人去淡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2 ——獨處,是智慧的沉澱。

19世紀中葉,在全球資本主義發展至極的浮躁裡,孕育出一個用孤獨對抗喧囂的偉大作家——梭羅。

他向《小婦人》的作者阿爾科特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建立了一個小木屋。

兩年多的時間裡,梭羅在一個遠離現代社會的山林中,自食其力,自始自終都獨自一人。

自然環境的洗禮,極簡的生活方式,孤獨中的智慧沉澱,終使他創作出鉅著《瓦爾登湖》。

梭羅站在講臺上,有學者問他。 “兩年多的時間,一個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肯定很難以忍受吧?”

梭羅卻回到:“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相比而言,我更喜歡一個孤獨生活,因為孤獨是我智慧的源泉。”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目送》裡,也談及獨處的意義。

她獨自一人蟄居山莊,足不出戶一個月,如古人閉關修煉一樣,去探索智慧。

有一天,巧來有五六個作家朋友,來山莊找龍應臺相聚。 在大家互訴心事,飲酒談天之後,已臨近深夜,朋友們紛紛起立,要趕下山。

在朋友們散去後不久,龍應臺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詩人朋友。

電話那頭,含蓄的說:“大家午夜前突然一轟而散,而把你一人留在山上····” 詩人話音未落,龍應臺便溫柔的說到: “親愛的,難道你覺得,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 詩人朋友一時陷入沉默。

也許有人問,人究竟為什麼要獨處?

或許,就如龍應臺自己在書裡解釋的那樣: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

有一種寂寞,茫茫天涯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或許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吧。

因為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所以,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3.——獨處,是更好的與自己為伴。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樣一個情節。 犯人安迪在收到寄來的捐贈圖書裡,發現了一張莫扎特的磁帶。

或許,安迪是為了心中某種信念,是為了聽一聽自由的聲音,而竟敢用監獄裡的廣播,來放這首歌。

當隊長、獄長親自來下令他關掉廣播音樂時,安迪依然毫無忌憚把音樂放到最大。

可隨後,換來的代價,是被關一個月的禁閉。

有獄友問他,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小黑屋裡,簡直是度日如年,你這一個月是怎麼熬過來的?

安迪從容地笑到:有莫扎特陪著我。

所以,善於獨處的人,必將是一個內心思想豐富,一個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獨的人。

他能享受一個人的狀態,充實並怡然自得。 他不會在感到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候,六神無主、消極低沉。

他不會在紅燈綠酒或掌聲和鮮花中,麻醉自己、恣意縱橫。

因為獨處的智慧,教會他既能享受的了繁華,也能一個人與自己為伴。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裡有段話說的很好: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發呆。然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發呆。

很多人離開了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 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

所以很多時候,獨處,是我們修煉自己的必經之路;獨處,是教我們如何更好的與自己為伴。

就像劉同給所有年輕人的那句鼓勵:願你比別人更不怕一個獨處,願你日後想起時你會被自己感動。

加油。

-------------------------打廣告的分割線----------------------------


老洪說事

人不僅需要合群,也需要獨處,這是人不可分割的兩面。為什麼人要獨處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身體需要獨處

人每天工作勞動,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會磨損人的肉身,身體需要休息來恢復精力並消除肌肉緊張。每天勞累之後,懂得好好地獨處休息,可以良好地恢復身體的疲乏。身體如此勞逸結合地交替,才能夠永用不廢。

心靈需要獨處

人是有心靈的生命,繁鬧會消耗人的精神能量,會滋長人的情緒慾望,心靈需要安靜來恢復心神並撫平精神躁動。久處繁鬧的社會生活,偶爾進入自然風景或道觀佛寺中,會感到非常的寧靜愜意,這是精神需要獨處養神的體現。心靈如此動靜結合地養用,才能保持內心的平衡與諧和。

思想需要獨處

俗話說的好:靜能生慧。一個人在浮躁的人群中,很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與反思自己,就容易為外境所幹擾自己的主見與定力。常常能獨處一下,學會收心與保持冷靜,可以讓人變得心明腦智,學會讀讀書、運運思、作作文,能夠讓人含蘊思想內涵。

情感需要獨處

人情是一個感性而不太講理的領域,久處人情中,人會為人情所累,尤其是親密關係中,很容易讓人滋生厭倦的情緒與挑剔的心理。所謂小別勝新婚,出外歸來親,保持一定的互動間隔週期,保持各自的情感獨處空間,這樣的感情會更融洽,會醞釀得更加綿長生動、細水長流,從而增進彼此的情感深度。

做人需要獨處

人生在世,在很多的成長階段中,都需要學會獨處,學會忍受孤獨,並經受獨處、孤獨的生活來涵養獨立丰韻的內心。人,固然嚮往社會群體生活,但也要學會享受作為個體的獨處生活。畢竟,合群與獨處,都是做人的基本人生模式之一,人要學會交替地面對這兩種人生的時空狀態,並培養相應的合群能力與獨處能力。


僅以此答,回贈相邀!


青玉蟾

人這個概念有點寬了,如果改成“你為什麼要獨處”可能好回答一點吧。因此咱只談自己,不代表別人……

獨處,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個,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這個,更不是這個能力多麼的不得了。喜歡獨處,那是因為咱屬於“問題男”,什麼事情都想琢磨一下,不搞“清楚”就不自在,甚至有點杞人憂天。有人認為有問題更不能獨處吧,集思廣益啊,一個人看待問題哪能那麼周到。確實是這樣,可惜一個問題男不“集思”還好,越集思問題越多,沒辦法,還是自己摸索比較實在。

獨處的好處就在於不斷的折騰自己從而建立自己的三觀,也許它不是那麼正,卻是自己獨有的;獨處使人安靜,有成熟感,豐富的內心活動源自獨處,它能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可以是花園,可以是大海……

獨處也是有程度的,有的人一輩子都在獨處,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連鎖5號

獨處,可以明智。

在生活中,人遇到一時想不明白的事情,特別是心裡的糾結、徘徊,或怎麼樣去理解別人,獨處可以打開心扉、開闊視角、變換角度。比如我和父親及家裡人有了一些認識的差異,甚至觀點衝突,我喜歡中止談話,選擇一個人安靜下來,回放他們說過的話,重新審視自己說過的話,提高認識,加強理解。再次談話,會有個認識的提升。多想別人的好,承認狹隘,保留侷限,洗滌心智,唯我所用。

獨處,可以“換氣”。

我們身體裡是“陰氣”和“陽氣”的結合體。“陰氣”即負能量,抱怨、痛恨、悲傷、害怕、恐懼、嫉妒,都是“陰氣”;“陽氣”即正能量,樂觀、愉悅、包容、勇敢、擔當,都是“陽氣”。當一個人“陰氣”過多時,人容易消沉、被動,看誰都不順眼,做什麼也牢騷滿天,影響健康,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這個時候,獨處也許是“換氣”的良方,當“陽氣”佔領身體時,“陰氣”自然會排出,積極樂觀的換位人生將重返“舞臺”。

獨處,可以“調整”。

錯誤的方向,讓人無法抵達要去的地方。獨處可以即時做出調整,把正航向,人生才不迷失。

獨處,可以“清醒”。

獨處的方式很多,書法、看書、沉思、聽音樂,專注於一個人的世界,心靈的降落,替代世間的喧囂,打破內心的浮躁,不再脫離實際,一切空想都是“自欺欺人”。我有過這樣的經歷,幻想把我變成了一個“天真”的孩子,一切變的輕而易舉,獨處讓我更清醒。掐自己一下,別做夢了,還是務實做好手中的事吧。

讓我們享受“獨處”的快樂吧,屬於一個人的“獨處”,它會帶給你很多……


沸騰的靈感火花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人多的場合的,也不是所有的聚會都會讓人開心讓人愉快。獨處也是美,獨處也是值得珍藏的時刻。

獨處時的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靜下心來沉思,想想心事,撫平一下凌亂的思緒,而不希望被人打攪。這是每個人享有的自由和權力。假如此時有人問你:“你在想什麼?”我們通常都會含糊其辭的回答:“哦,沒什麼。”因為我們知道,假如真的告訴別人自己在想什麼,只能徒增煩惱。因為我們總免不了會考慮別人的反應或者想法。經常靜靜的獨處一段時間,對維護健康的心理會比較有幫助。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獨處,它可以給我們機會去思考和籌劃生活,甚至哪怕只是做一做白日夢。獨處中,我們能恢復一下疲倦的體力,平衡一下內心,穩固我們和周邊人的關係。

有些人需要獨處的時間更長些。

為什麼我們身邊有些人,要求獨處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一些呢?其實跟每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職業有比較大的關係。一般來講,性格外向的人獨處的要求不會那麼強烈,她們有什麼事喜歡說出來。但是性格內向的人相對來說需要獨處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有事喜歡自己先默默思考。從職業的角度講:一個整天坐辦公室打字的人,接到一個電話或者有朋友拜訪會讓她欣喜若狂;而一個做電話客服的人,估計到了晚上都不想再碰電話了。

獨處和孤立是有區別的。

太少的獨處容易使人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壓抑、暴躁、沮喪等。而且還可能把這些情緒帶到工作和生活中。但是獨處並不意味著隱藏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情,假如是這樣的那就誤解了獨處的真正含義了,因為這樣人們會覺得你性格古怪,敬而遠之。

所以:合理的獨處使人身心健康,但過分的孤立可能導致心理障礙,要把握好這個度。


土姑娘的故事


奇堯最棒

“很久前我就說過,聰明是我不需要的,現在我還想說,酷我也不需要。“酷”這個東西,不僅沒用,還很危險。一個正在建立、還不具備持之以恆創作力的人,因為衣服漂亮,朋友漂亮,生活方式漂亮,誤以為這些就是“作品”,而失去了在創作上挑戰和批判自己的意志,很可惜。”


獨處的魅力在於 你可以隨意審視自己 批評自己 罵自己愛自己恨自己寫自己 想到餘生還有幾十年要和自己本體不離不棄 它不會背叛你 永遠陪伴你 你可以永遠和它對話聊天談笑喝茶 在虛妄之地看著靈感誕生


一些與快樂相關

迴歸正題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說過: 在人群中比獨處還要孤獨。他認為人是社會動物,需要與他人之間存在交流和互動,失去人群環境的人往往會產生孤獨的感覺。但這種依靠人群來生活的人被尼采視為弱者,他認為弱者的孤獨就體現在自己獨處,越是一個人的時候,弱者越感到孤獨,他必須尋求人群和他人的安慰,由人群提供給他賴以生存的環境、氛圍和安全感。而有一些時候人選擇獨處則類似於佛教閉關一類的思想,把所有的人群、社會、時代、瑣事等拋在腦後。從獨處中創造思考出無限的知識、智慧、豐富、快樂。就像獨處的孩童一樣,不必依賴人群,自己就可以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作為國王,自得其樂。這樣的獨處是哲學家式的獨處,有思想個性的獨處。或者是因為思索一些事情需要安靜的獨處來冷靜的思考。無論是什麼原因每個人都會有獨處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都有各自的目的,我們有的時候也需要獨處。😄


迷糊米糊123

人為什麼要獨處?

一種是處於無奈,被迫獨處,孤身無人助,或許是貧寒落後,是繁華落幕,也許是自甘墮落。

一種是出穎高超,高風亮節,高瞻遠矚,有與眾不同的睿智,懷才不遇獨特顯著,有尚進心。



人之所以要獨處,是有獨立性格之人,圖安逸清爽,比如(住別墅),孤闢內向,耿直爽直不願拍馬屁巴比於人,不會甜言蜜語奉承人,自己做人。有的不會走套路,不想廣交人際,認為自已貧窮平庸平談,沒必要去搭交社會關係,獨處自居,也許為人邋遢,做人小氣,不敬人意而被人孤立身在獨處浪跡。有的心有邪念,心術不正,落入歧視,窮途末路,身在獨險處。

有尚進心,勇於攀登,受人擁躉,令人偑服,是社會人有氣場,說得開,理得通,受人寡目相看,高人一等,出頭投地,懷才不遇,高風亮節出穎撥翠,身在獨處,獨特人物,眾人仰目。

人為什麼要身在獨處,以上闡述,因為關聯在性格,為人特殊,與眾不同,思想意識方面有著取擇考量,必有其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