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独处?

文学小说迷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刘玲:


刘玲,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任成都博思飓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培训总监,擅长结合中西方心理学做沟通,情绪,婚恋方面及个人成长的培训及咨询。

古人云: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所以人一定要学会独处。学习独处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学会看到本心,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起心动念,就会对人生的过往通透许多,比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的道理一点即透。

很多人都怕独处,因为独处的时候耐不住寂寞,会更加焦虑,一定要搞点啥动静或者电话邀约三朋四友,才能让自己平静或者不那么焦虑,但越是这样折腾,反而让自己更加的焦躁不安,更甚者会给自己贴个“幽闭恐惧症”的标签,以掩饰自己无法独处的恐惧。

其实人大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孤身一人,走的时候也必定孤身一人的走,那些爱情里的口号“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恋人们,君不见没有几个真正兑现承诺的,所以古人们才会扒出那句经典“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狗血事实,我更相信伴侣中有一个逝去时,剩下的那一位会告诉ta: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这样更符合人性的话。

真正的自由也是来自于独处,因为那时的你,不用伪饰更不用装腔作势,你可以自由裸奔,也可以想唱就唱,不用在乎自己的形象是否被外人接受,更不用在意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你就是你,任性的你,随意的你,放松的你,邋遢的你,怎样的你都是可以的,只有独处时才能酣畅淋漓的释放出真实的你,是的,那才是真正的你!

所以,只有从独处中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弱点,我们在人前越加掩饰的,就是我们需要真正呵护的,也需要正视的部分,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从独处中,学会反思并逐渐成长。

独处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当你真的学会了独处,你可能就会享受独处,而不愿意进入人群,所以这时你要告诉自己:我既可以享受独处,我也可以快乐与人交往。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用我最近写的文章的一部分,来回答为什么人要独处:

1.——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青年作家李尚龙,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刚进社会的朋友。

朋友苦恼地问李尚龙:说自己参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为什么会越来越孤单。直到今天,很多事情上,都没有人帮助我?

李尚龙反问她:社交场上,别人一般怎么介绍你?

她说:我的朋友,小白。

李尚龙继续问到:那一般怎么介绍那些优秀的人?

她说:独立撰稿人、主播、导演、教授······某某某。

李尚龙感叹道:所以你懂了,如果你自己不强大,那些社交其实没有什么用,只有真正的等价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恐惧独处,是因为想结交更多的圈子,想更好的融入社会。

而其实,在我们没有足够优秀的时候,高质量的独处,才是更好融入社会的踮脚石。

只是,放弃低质量的社交,很简单。 而做到高质量的独处,却不易。

这种高质量的独处,不是你一个人躺在家里睡懒觉,不是你一个窝在电脑前打游戏,更不是你一个人自娱自乐醉生梦死。

而是,当你想结交更高专业领域的人时,你能沉下心来,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

。 而是,当你觉得自己的谈吐和内涵都还很空缺的时候,你能静下心来,独自去接受书本的熏陶。

而是,当你在经受职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后,你依然有一份情怀,一个人去淡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2 ——独处,是智慧的沉淀。

19世纪中叶,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至极的浮躁里,孕育出一个用孤独对抗喧嚣的伟大作家——梭罗。

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科特借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建立了一个小木屋。

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在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山林中,自食其力,自始自终都独自一人。

自然环境的洗礼,极简的生活方式,孤独中的智慧沉淀,终使他创作出巨著《瓦尔登湖》。

梭罗站在讲台上,有学者问他。 “两年多的时间,一个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肯定很难以忍受吧?”

梭罗却回到:“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一个孤独生活,因为孤独是我智慧的源泉。”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也谈及独处的意义。

她独自一人蛰居山庄,足不出户一个月,如古人闭关修炼一样,去探索智慧。

有一天,巧来有五六个作家朋友,来山庄找龙应台相聚。 在大家互诉心事,饮酒谈天之后,已临近深夜,朋友们纷纷起立,要赶下山。

在朋友们散去后不久,龙应台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诗人朋友。

电话那头,含蓄的说:“大家午夜前突然一轰而散,而把你一人留在山上····” 诗人话音未落,龙应台便温柔的说到: “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诗人朋友一时陷入沉默。

也许有人问,人究竟为什么要独处?

或许,就如龙应台自己在书里解释的那样: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涯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因为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所以,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3.——独处,是更好的与自己为伴。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犯人安迪在收到寄来的捐赠图书里,发现了一张莫扎特的磁带。

或许,安迪是为了心中某种信念,是为了听一听自由的声音,而竟敢用监狱里的广播,来放这首歌。

当队长、狱长亲自来下令他关掉广播音乐时,安迪依然毫无忌惮把音乐放到最大。

可随后,换来的代价,是被关一个月的禁闭。

有狱友问他,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黑屋里,简直是度日如年,你这一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

安迪从容地笑到:有莫扎特陪着我。

所以,善于独处的人,必将是一个内心思想丰富,一个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人。

他能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充实并怡然自得。 他不会在感到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六神无主、消极低沉。

他不会在红灯绿酒或掌声和鲜花中,麻醉自己、恣意纵横。

因为独处的智慧,教会他既能享受的了繁华,也能一个人与自己为伴。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有段话说的很好: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发呆。然后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发呆。

很多人离开了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 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

所以很多时候,独处,是我们修炼自己的必经之路;独处,是教我们如何更好的与自己为伴。

就像刘同给所有年轻人的那句鼓励: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独处,愿你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加油。

-------------------------打广告的分割线----------------------------


老洪说事

人不仅需要合群,也需要独处,这是人不可分割的两面。为什么人要独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身体需要独处

人每天工作劳动,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会磨损人的肉身,身体需要休息来恢复精力并消除肌肉紧张。每天劳累之后,懂得好好地独处休息,可以良好地恢复身体的疲乏。身体如此劳逸结合地交替,才能够永用不废。

心灵需要独处

人是有心灵的生命,繁闹会消耗人的精神能量,会滋长人的情绪欲望,心灵需要安静来恢复心神并抚平精神躁动。久处繁闹的社会生活,偶尔进入自然风景或道观佛寺中,会感到非常的宁静惬意,这是精神需要独处养神的体现。心灵如此动静结合地养用,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与谐和。

思想需要独处

俗话说的好:静能生慧。一个人在浮躁的人群中,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与反思自己,就容易为外境所干扰自己的主见与定力。常常能独处一下,学会收心与保持冷静,可以让人变得心明脑智,学会读读书、运运思、作作文,能够让人含蕴思想内涵。

情感需要独处

人情是一个感性而不太讲理的领域,久处人情中,人会为人情所累,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很容易让人滋生厌倦的情绪与挑剔的心理。所谓小别胜新婚,出外归来亲,保持一定的互动间隔周期,保持各自的情感独处空间,这样的感情会更融洽,会酝酿得更加绵长生动、细水长流,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深度。

做人需要独处

人生在世,在很多的成长阶段中,都需要学会独处,学会忍受孤独,并经受独处、孤独的生活来涵养独立丰韵的内心。人,固然向往社会群体生活,但也要学会享受作为个体的独处生活。毕竟,合群与独处,都是做人的基本人生模式之一,人要学会交替地面对这两种人生的时空状态,并培养相应的合群能力与独处能力。


仅以此答,回赠相邀!


青玉蟾

人这个概念有点宽了,如果改成“你为什么要独处”可能好回答一点吧。因此咱只谈自己,不代表别人……

独处,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个,也不是每个人都习惯这个,更不是这个能力多么的不得了。喜欢独处,那是因为咱属于“问题男”,什么事情都想琢磨一下,不搞“清楚”就不自在,甚至有点杞人忧天。有人认为有问题更不能独处吧,集思广益啊,一个人看待问题哪能那么周到。确实是这样,可惜一个问题男不“集思”还好,越集思问题越多,没办法,还是自己摸索比较实在。

独处的好处就在于不断的折腾自己从而建立自己的三观,也许它不是那么正,却是自己独有的;独处使人安静,有成熟感,丰富的内心活动源自独处,它能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是花园,可以是大海……

独处也是有程度的,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独处,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


连锁5号

独处,可以明智。

在生活中,人遇到一时想不明白的事情,特别是心里的纠结、徘徊,或怎么样去理解别人,独处可以打开心扉、开阔视角、变换角度。比如我和父亲及家里人有了一些认识的差异,甚至观点冲突,我喜欢中止谈话,选择一个人安静下来,回放他们说过的话,重新审视自己说过的话,提高认识,加强理解。再次谈话,会有个认识的提升。多想别人的好,承认狭隘,保留局限,洗涤心智,唯我所用。

独处,可以“换气”。

我们身体里是“阴气”和“阳气”的结合体。“阴气”即负能量,抱怨、痛恨、悲伤、害怕、恐惧、嫉妒,都是“阴气”;“阳气”即正能量,乐观、愉悦、包容、勇敢、担当,都是“阳气”。当一个人“阴气”过多时,人容易消沉、被动,看谁都不顺眼,做什么也牢骚满天,影响健康,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这个时候,独处也许是“换气”的良方,当“阳气”占领身体时,“阴气”自然会排出,积极乐观的换位人生将重返“舞台”。

独处,可以“调整”。

错误的方向,让人无法抵达要去的地方。独处可以即时做出调整,把正航向,人生才不迷失。

独处,可以“清醒”。

独处的方式很多,书法、看书、沉思、听音乐,专注于一个人的世界,心灵的降落,替代世间的喧嚣,打破内心的浮躁,不再脱离实际,一切空想都是“自欺欺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幻想把我变成了一个“天真”的孩子,一切变的轻而易举,独处让我更清醒。掐自己一下,别做梦了,还是务实做好手中的事吧。

让我们享受“独处”的快乐吧,属于一个人的“独处”,它会带给你很多……


沸腾的灵感火花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人多的场合的,也不是所有的聚会都会让人开心让人愉快。独处也是美,独处也是值得珍藏的时刻。

独处时的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静下心来沉思,想想心事,抚平一下凌乱的思绪,而不希望被人打搅。这是每个人享有的自由和权力。假如此时有人问你:“你在想什么?”我们通常都会含糊其辞的回答:“哦,没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假如真的告诉别人自己在想什么,只能徒增烦恼。因为我们总免不了会考虑别人的反应或者想法。经常静静的独处一段时间,对维护健康的心理会比较有帮助。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它可以给我们机会去思考和筹划生活,甚至哪怕只是做一做白日梦。独处中,我们能恢复一下疲倦的体力,平衡一下内心,稳固我们和周边人的关系。

有些人需要独处的时间更长些。

为什么我们身边有些人,要求独处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些呢?其实跟每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职业有比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讲,性格外向的人独处的要求不会那么强烈,她们有什么事喜欢说出来。但是性格内向的人相对来说需要独处的时间会更长一些,有事喜欢自己先默默思考。从职业的角度讲:一个整天坐办公室打字的人,接到一个电话或者有朋友拜访会让她欣喜若狂;而一个做电话客服的人,估计到了晚上都不想再碰电话了。

独处和孤立是有区别的。

太少的独处容易使人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压抑、暴躁、沮丧等。而且还可能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但是独处并不意味着隐藏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情,假如是这样的那就误解了独处的真正含义了,因为这样人们会觉得你性格古怪,敬而远之。

所以:合理的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但过分的孤立可能导致心理障碍,要把握好这个度。


土姑娘的故事


奇尧最棒

“很久前我就说过,聪明是我不需要的,现在我还想说,酷我也不需要。“酷”这个东西,不仅没用,还很危险。一个正在建立、还不具备持之以恒创作力的人,因为衣服漂亮,朋友漂亮,生活方式漂亮,误以为这些就是“作品”,而失去了在创作上挑战和批判自己的意志,很可惜。”


独处的魅力在于 你可以随意审视自己 批评自己 骂自己爱自己恨自己写自己 想到余生还有几十年要和自己本体不离不弃 它不会背叛你 永远陪伴你 你可以永远和它对话聊天谈笑喝茶 在虚妄之地看着灵感诞生


一些与快乐相关

回归正题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过: 在人群中比独处还要孤独。他认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他人之间存在交流和互动,失去人群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孤独的感觉。但这种依靠人群来生活的人被尼采视为弱者,他认为弱者的孤独就体现在自己独处,越是一个人的时候,弱者越感到孤独,他必须寻求人群和他人的安慰,由人群提供给他赖以生存的环境、氛围和安全感。而有一些时候人选择独处则类似于佛教闭关一类的思想,把所有的人群、社会、时代、琐事等抛在脑后。从独处中创造思考出无限的知识、智慧、丰富、快乐。就像独处的孩童一样,不必依赖人群,自己就可以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作为国王,自得其乐。这样的独处是哲学家式的独处,有思想个性的独处。或者是因为思索一些事情需要安静的独处来冷静的思考。无论是什么原因每个人都会有独处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都有各自的目的,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独处。😄


迷糊米糊123

人为什么要独处?

一种是处于无奈,被迫独处,孤身无人助,或许是贫寒落后,是繁华落幕,也许是自甘堕落。

一种是出颖高超,高风亮节,高瞻远瞩,有与众不同的睿智,怀才不遇独特显著,有尚进心。



人之所以要独处,是有独立性格之人,图安逸清爽,比如(住别墅),孤辟内向,耿直爽直不愿拍马屁巴比于人,不会甜言蜜语奉承人,自己做人。有的不会走套路,不想广交人际,认为自已贫穷平庸平谈,没必要去搭交社会关系,独处自居,也许为人邋遢,做人小气,不敬人意而被人孤立身在独处浪迹。有的心有邪念,心术不正,落入歧视,穷途末路,身在独险处。

有尚进心,勇于攀登,受人拥趸,令人偑服,是社会人有气场,说得开,理得通,受人寡目相看,高人一等,出头投地,怀才不遇,高风亮节出颖拨翠,身在独处,独特人物,众人仰目。

人为什么要身在独处,以上阐述,因为关联在性格,为人特殊,与众不同,思想意识方面有着取择考量,必有其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