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補償櫃的原理是什麼?

耐斯自動

電容補償櫃的原理是什麼?

答:電容補償櫃一般由若干個電容器串、並聯組成,容量可大可小,即可以集中使用,又可以分散使用,且可分相補償,可隨時投切部分或全部電容,具有運行靈活、有功損耗小、維護方便、成不低等優點,因此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無功補償器。

電容補償櫃的基本連接方式為單相、三相星形、三相三角形三種,進而可以組合出更為複雜的連接方式。

電容補償的原理即把有感性無功功率的負荷與有容性無功功率的負荷並聯在同一個電路中,當容性負載釋放能量(勵磁的磁場能)時,感性負載吸收能量;而當感性負載釋放能量時,容性負載卻在吸收能量,這樣感性負載在運行過程中所需要的無功負荷無需從電網中吸取,這部分勵磁所需的能量在兩種負荷之間交換。

這樣,感性負載所吸收的無功功率,就可以從容性負載輸出的無功功率中得到補償,這就是電容補償櫃的基本原理!

當然電容補償櫃並不是將電容器並聯或串聯在電路上就OK了,因為電容器發出的無功功率與電壓成正比,當電網傳輸的無功較大,補償點的電壓偏低,需要大量的無功來恢復電壓時,電容器發出的無功反而降低,所以在電容補償櫃還需要有控制電路來控制投入和切除電容器。

就目前使用最多、最為成熟的並聯電容補償設備SVC來講,它是依靠晶閘管來控制無功電容器組的投入或切除。



鳳棲夕陽

功率因數最大等於1,也就是說電動機消耗的能量全部用來做有用功,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如銘牌標示

當功率因數低於0.85時說明電機無用功用電量大。就降低了電力系統的有用功率。

雖然有的電機功率不大,由於功率因數不大,會造成供電變壓器發熱(功率因數應該達到0.9-0.95),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減少電能的損耗,提高供電電壓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壓降,提高供電運行可靠性。採取電容器補償法,這種方法簡單有效,是人工調整功率因數的有效方法。

我要努力,正在努力提出個人見解,電容器補償就好比我們用的蓄能器,當外界水壓低時,蓄能器向外釋放壓力,當外界供水壓力高時時,蓄能器吸收壓力,進行穩定管路中的系統壓力。雖然蓄能器和電容有本質區別,作用還是差不多的。

當自然功率因數低於0.9時,應進行無功率補償,補償後功率因數應達到0.95以上。用電容器補償應考慮電容器電壓對補償容量的影響,單個電容器補償應為總檯數的3倍,電容櫃應為總檯數的2-4倍。要計算實際補償的容量,還有電容器選好後最好採用星行或雙星行節接線。


我要努力20769873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自動補償控制器收集到負荷端的無功損耗情況,自動的進行電容補償投切動作,最終達到有效的減少無功損耗,提高功率數的目的。



在實際電力系統中,大部分負載都是異步電動機,其等效電路理解成電阻及電感的串聯電路,電壓電流相位差較大,功率因數較低,並聯後,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使其減小,功率也隨之提高。


這些都是簡單的理解電容補償櫃的基本原理。


莘9851289991393

電力線路的負載往往會有很多工業負載如大型電動機等動力設備,這些負載大多是感性的,功率因數很低,於是就會發出大量無功功率。無功功率會導致電力線電流過大(線路過載),而且會導致線路發熱,降低輸電效率,甚至造成危險。

如果在負載附近安裝電容補償櫃,會就近吸收感性負載發出的無功功率,使功率因數得到補償,減小電力線的電流提高輸電效率。


高個兒12

因為工廠用電大多是電感性的負載,會造成大量的無功功率。電容補償櫃就是通過檢測用電,來自動控制補償容性的負載,來綜合感性的負載,電容補償櫃從低級到高級有固定補償,自動控制補償,分相補償,過零補償等,對於那些產生諧波的用電還要考慮消諧補償。


心靈的寄存處

補償的原理是用電流向量超前的負荷去修正電流向量滯後的負荷,使之達到要求的目標。為什麼是指功率因數降低的同時,電源電力輸送的效率下降。功率因數低對企業的影響有限,但對電網來說功率因數低對其線路效率和電源自身影響較大。所以用電企業的功率因數不能低於0.9是電網的要求。這個規則由電網制定,用戶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