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尊寵范雎,稱之是寡人叔父,為何最終還是處死了范雎?

藍顏刺骨

表現上看來,範睢從一開始入秦勸說秦昭王除“四貴”,最後代替了魏冉做了秦國的丞相,獲得在秦國施展才華的機會。可以說,是斷送了他人的前途換取自己的前途了。然而期長平之戰後屢屢挑拔白起與秦王的關係,最後導致秦昭王賜死白起。在大眾看來,範睢過於小人行徑了,範睢果真是小人?其實不是,他在替秦王當了這個小人,他是所以受到秦昭王寵信是因為他敢做小人,他之所以被處死也是因為敢於替秦昭王揹負小人之名而死,把好人留給君王做,把小人之名留給了自己。訶謂實實在在的忠臣。

為什麼要有人做“小人”?因為秦王不可以說不行,“小人”範睢可以說不行。長平之戰後,白起提出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邯鄲,然而長平之戰舉國奮戰,全國所有青壯全部押在長平作賭注,經過長平一役,秦國雖然是大勝,然而大勝的背後,卻是舉國國力、人力、物力耗盡的慘勝。然而,不管是六國還是秦國臣民,看到的是秦軍長平勝利的震驚和喜悅,卻沒有人想到舉國國力耗盡的慘淡。

但是作為秦王這個一國之主,在長平之役國力消耗殆盡之時,將領提出繼續乘勝追擊,心裡是不滋味的,因為他想,卻沒辦法提供更多用於軍隊作戰的物資和兵員,但又不能以沒有國家資產提供給軍隊所以不能戰的理由來說明自家已經窮困和打擊全國軍民的士氣。此時,雖值大勝,但是高漲的秦軍士氣與損失慘重的國力成為了進攻邯鄲的突出矛盾了。如果此時由秦王說出休兵的話,對於“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將士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大打擊,從而影響將士對秦王的積極性。但是如果任由白起因為戰役層面的有利而不顧國家戰略上的困境一味冒進的活,結果可能是致命的。

那麼既要將士休兵又不讓別人知道自家米缸空的辦法唯有一個,就是必須有個小人跳出來害怕別人功勞大過自己,勸秦王休兵不戰了。然而這個小人不能由秦王來做,畢竟秦國是秦王的國,他要以他的威嚴富強形象來治理這個秦國。但是,面對經濟上的困境與勝利之師的高漲士氣,這個“攪局”的小人角色必須要有人來演。秦昭王此時更需要的快快勸他退兵的“小人”來緩解經濟與國力的不足,而不是冒進的勇士。

然而,除了範睢,似乎沒有人肯做這個“小人”了,由範睢提出休兵言和的話,秦軍將士就會把“不能再立功”的怨恨轉到範睢的身上,而不是秦王身上。範睢看到了問題的要害,堅決做了一回小人。表面上,白起恨透了他,其實秦王卻最感謝他,他將所有的怨恨攬到自己身上守住秦國窮困的機密,也維護了秦王與秦軍將們的內部團結隱定。

然而白起在處理長平之戰的矛盾卻沒有範睢那樣敢相當了,相反,為了“戰神”的聲譽將最難堪的醜事赤裸裸地往形象威嚴的秦王身上扔,就是長平殺趙軍降卒的事。

當時趙國降卒一事卻實是個大難事,處理得好與不好,在輿論上對秦國在各諸候國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問題。長平之戰秦國耗費舉國之力與趙國在長平對峙三年,國庫民間均無糧可供了,供給長平的秦軍尚已困難重重才擠得出點保命糧維持,然而在原來的人數上一下子多了二十萬趙軍降卒,對於因秦國為長平之戰在國內已經開始啃樹皮充飢的秦國子民來說,無疑是在供給上雪上加霜。

此時,收降率與糧食供給上出現了刻不容緩的矛盾,幾十萬人要填飽肚子,已無糧可供。然而殺降,是一件最喪失仁義的事,做了名聲不保,以後各諸候國必定仇秦,仇秦意味著,往後各國對秦軍開戰只有血戰到底而求生,絕不投降而送死。這事秦王是做不得的,秦王做了便給各國留下殘暴之君和殘暴之秦國的臭惡名聲,引發寧死不降惡秦的後果,對秦軍在統一的路上是個巨大的障礙。

然而,國做不得,君做不得,在將軍必須挺起胸膛為整個秦國和秦王利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承受殺降的殘暴之名的時候,白起卻沒考慮這層,只是認為殺降的話,他白起“戰神”的名聲蕩然無存。他沒有像範睢那樣自告奮勇地拋開個人榮辱得失為秦國的利益演好這場“不是秦王要殺降,是秦王勸我不殺降,是我白起非殺降不可”把暴名留給自己,把仁義之名留給秦國和秦王的這場戲。秦帝國的名聲比起白起的名聲,固然是帝國的名聲重過白起的名聲,在兩者不可同得之時,白起卻沒敢擔當起作“惡人”的名聲,不想做,不能做,又不得不做的醜事卻要秦王下令然後他白起實施,這是讓所人有知道是秦王才是殘暴的元兇啊。

秦王知道白起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聲來維護秦帝國的名聲時,便給了一張空文詔給他自己寫處理降卒的詔書。最後不得已把殺降的事給做了。然而殺降一事,自己卻認為是有人在背後給他“穿小腳”的結果,其實,秦王代表一個帝國的威嚴,而白起僅是這個傍大秦帝國統一天下戰略的一枚棋子,帝國的威嚴比起一個臣子的個人榮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不管除“四貴”,最後代替了魏冉做了秦國的丞相,還是長平之戰表面上是秦軍勝了,局外人只是看到勝利的喜悅,然而勝利者背後的無奈沒有知道,也遠遠沒有結束,他仍需要有人擔當和承受勝利背後的無奈、痛恨、冤屈甚至個人的生死。最後,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句讓人感慨萬千的話:“個人生死榮辱得失與國家利益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我想原因就在這裡。


海馬叔叔說史事兒

看著其他人答的不亦樂乎,你們難到不看題目有沒有問題嗎?

范雎被尊成為叔父沒錯,問題是范雎最後是辭職回封地後病死的,啥叫處死了范雎?



范雎的生平大家寫的夠詳細了,我就不多說,只根據題目說兩點。

一,范雎被尊成為叔父的記錄:



秦昭王和平原君吃飯的時候說:

“從前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夷吾尊他為仲父,如今範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啊。範先生的仇人住在您家裡,希望您派人把他的腦袋取來;不然的話,我就不讓您出函谷關。”

平原君不幹,但是趙王很害怕,要捉拿魏齊,於是魏齊再次逃跑,去投奔信陵君。

信陵君懼怕秦國有些猶豫,結果魏齊就自殺了。

秦昭襄王: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二,范雎之死是辭職回家之後病死的。

范雎是個恩怨分明的人,當官後以前對自己好的人都加倍酬謝,對自己不好的人都是加倍報復。

之前幫過他的人都被推到高位上。其中有兩位都出事了。


一是鄭安平。作為秦軍將領,在攻打趙國時反被趙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他帶領二萬人投降了趙國。

二是王稽。經過推薦做了河東郡守,但是他曾與諸侯有勾結,因犯法而被誅殺。

按照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這樣範雎應判逮捕父、母、妻三族的罪刑。

雖然秦昭襄王還是看重他,下令不讓人說這件事,但是范雎自己很是過不去,害怕自己會被治罪。

後來,範睢聽燕國人蔡澤之言,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同志們,答題要看清陷阱啊,別被帶到坑裡去了!


以史為鑑

這完全符合兔死狗烹的歷史規律!

在范雎入秦之前,雖然秦國在宣太后和魏冉的領導下逐步走向強大,但是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在位已經四十一年啦!在位被架空了將近四十一年權力的大王,是不是要來點刺激,搞一搞氛圍。

這個時候范雎入侵,跟秦昭襄王說了如此如此!秦昭襄王一聽:“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於是開始扶持范雎從而打壓魏冉和宣太后!

為什麼是范雎而不是別人,這就是秦國國主的高明之處,如果用秦朝有背景的人來打擊魏冉,第一,很可能是魏冉一派的,偷雞不成蝕把米,容易被宣太后和魏冉來個反手,這樣就不好玩了;第二,利用這個人扳倒魏冉後,自己會不會做大,成為另一個魏冉?

所以,秦昭襄王選擇了這個和自己“志同道合”外國人來做這枚棋子,扳倒魏冉,取而代之,最後可以棄而不用。

秦昭襄王不是昏君,他不會不明白宣太后犧牲自己和義渠王私通是為了秦國,他不會不明白魏冉為秦國東出做出的貢獻,他不會不明白白起為秦國的千秋大業立下多少汗馬功勞,但是秦昭襄王更明白,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時代必須有新的面貌,不管舊時代的人做了多少的功勞,都會成為給自己立威的工具,這一點與其父秦惠文王登基即殺商鞅是一個道理!

李斯在評價范雎的時候說: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這個評價就很高了,但是在說作用的時候,李斯最後說的是“使秦成帝業”,成帝業之後,還會留著你嗎?對於淘汰功臣,秦國從來就沒有手軟過,商鞅也好,張儀也罷,魏冉、白起、范雎這些不過都是秦成帝業的墊腳石罷了!


史論縱橫

范雎是自己退休的,何來的被秦昭王處死的說法?

《史記 範睢蔡澤列傳》:

“後數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辯士,明於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以寄秦國之政。臣之見人甚眾,莫及,臣不如也。臣敢以聞。”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彊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範睢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而秦昭王稱呼範睢為叔父的說法,更是毫無來源,不要誤導別人好嗎?

範睢在事業開始落潮時,在蔡澤以“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的勸諫下,推薦蔡澤替代自己接班,輕鬆的回家抱老婆孩子去。

可以說,範睢、和蔡澤,是秦國有名的丞相中很少能夠得以在事業高峰得以保存的。其他的如商鞅、張儀、魏冉、李斯、呂不韋等都都是蔡澤所說的“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從秦始皇親征前後,親楚勢力重新崛起來看,如果秦昭王時期親楚勢力沒有被範睢所擊敗,秦國就會形成親楚勢力長期把持秦國國政的局面,秦國也就不能夠一統六國。

所謂秦昭王尊崇範睢的說法也不全面,綜合秦昭王即位以來,他所尊崇的第一個是孟嘗君田文,然後是魏冉,最後才是範睢。


歷史哨聲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好。

我們可以縱觀一下歷史,凡是曾經和一把手親密無間的大臣,很多都沒有落得好的下場。比如和珅,呂不韋,胡惟庸。我們簡單從範睢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

範睢是魏國官員,他是落難後才來到了秦國,後被秦王破格提拔,成為秦國國相。在這一過程中,範睢是最大受益者,所以他會為了秦王肝腦塗地。所以,秦王需要做的髒活累活,都是由他出面完成的。比如廢掉宣太后,罷黜魏冉,基本上都是在他的努力下完成的,但是實際的背後主謀是秦王。而秦王拿到至高無上的權柄之後還需要有人維護他的統治,而範睢無疑是最佳人選。所以秦王無底線維護他,其實實在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關係自然會緊密。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範睢做了一些事,與秦王的利益已經不太一致,甚至損害了秦王的利益。一個是陷害白起,一方面沒有讓白起拿下趙國的邯鄲,另一方面進讒言害死白起。雖然這些都小鬍子秦王的本意,但是白起死後,秦王再也沒有對大國組織起有效的戰爭,也沒取得過勝利,甚至被5國合縱擊敗,這就是失去白起的後果。這秦王后悔了,他不能傷害自己呀,那就只能找人頂包出氣。那這個人就是範睢。第二是範睢任人唯親,他破格提拔了王藉和鄭安平這些老朋友,並放在了重要的軍事崗位上,但是能力卻打不到工作的要求,於是一個投降趙國,一個叛變。這嚴重損害了秦國的利益。這是秦王不能容忍的。從秦王看來,用你範睢是為秦國江山永固,但是你搞小圈子,謀求自身發展而不顧國家安危,這是不可饒恕的。此外,範睢的用人原則已經大大的損害了秦國已經建立的論功行賞的提拔原則,尤其那些捨命拼戰沙場的將官們看不下去。自王權到廣大的統治體系都已經對範睢不利了。

這一邊,範睢越來越不討好,而那一邊,蔡澤等新的優秀人才來到了秦國,他們形成了一股新的勢力,圍繞在秦王周圍,願意為秦王排憂解難,而且這群人水平不比範睢差。已經不是秦王的唯一的範睢不存在了。

最後的結局就是,秦王所犯的錯要由人來背,秦王曾經做的那些齷齪事要封口。範睢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只有死路一條。


濱海泛舟

秦昭襄王所處的時代是戰國,殺範睢,等同於,告訴別人秦昭襄王是個卸磨殺驢的人。所以沒有必要。范雎是客卿,對王的位置構不成威脅,范雎的權力來源反而是秦昭襄王授予的。殺掉范雎讓其他的客卿做何觀感也是要考慮到的。


1成亮1

不請自來,范雎最大的功勞是幫助昭襄王成功奪權,他最大的錯誤是用人不當。但是,昭襄王對他特別信任,沒有追究邯鄲失敗的責任。可見,昭襄王是寬宏大度的人。但是,提問的標題存在嚴重的錯誤,范雎沒有被殺,更不會自殺。他最後得以善終,這時不能隨便胡說的。


玉皇大帝8828

我覺得,在頭條上提問題的人大都有點不正常。我舉幾個例子,請看下圖。


再看


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