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是鱼类常见鱼病之一,如何做好水霉病的防治工作?

我们的爱JH

鱼类的水霉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鱼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和晚冬最严重。鱼类在受到霉菌侵染发病后,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鱼类水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池塘中有没有充分腐熟的动物粪便、池塘中鱼群饲养密度过大、塘水清瘦,鱼类营养供应不上、捕捞或运输导致鱼类受伤、鱼体冻伤或者体表残存寄生虫,此外,池塘中的死鱼不及时打捞,导致水霉在鱼类尸体上迅速繁殖,进而感染其他鱼体。鱼类水霉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鱼体受伤。具体方法有:(1)在春季发塘时,施加充分腐熟的肥料;(2)控制放适合的饲养密度;(3)在养殖过程及时防治寄生虫;(4)捕捞和运输中操作要避免鱼体受伤;(5)避免鱼体冻伤;(6)及时捞出池塘中的死鱼(7)保证塘水肥瘦适宜,此外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高锰酸钾溶液、碘酒涂抹受伤鱼类的伤口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水霉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可采用全池泼洒尿素、漂白粉、小苏打、食盐水等方法进行防治。


农医生

水霉病是鱼类常见鱼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罗非鱼、花白鲢感染最为严重。水霉病常感染水生动物体表受伤组织,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是鱼类的真菌病之一,水霉病经水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患病鱼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斑块裸露,鳃组织也会造成感染,甚至死亡。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黏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

病因: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池塘水环境不好,易出现浮头,鱼体冻伤,就很容易感染水霉病;秋冬季节以阴天为主,并有小雨,连续几天不见阳光,易发此病;一些体质较差,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

水霉病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水环境良好,防止鱼体受伤,一旦明显看到白色棉絮样菌丝,就比较麻烦了。此时,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开春水霉病对鱼体的影响非常大,养殖户要引起重视,要多注意预防,以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水产频道

一、水霉病介绍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由水霉感染所致,引起原因主要是在拉网、运输、搬运过程中,因操作致鱼体损伤而感染水霉;受精卵感染水霉,是由未及时清除的死卵感染引起;低温季节冻伤的鱼也容易感染水霉。

二、防治措施

1、预防

一是在拉网、运输、搬运、放养等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二是如果是越冬鱼种,要合理控制密度。三是放养时要用食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四是如果换水,要注意水的温度差不能过大。

一是如果鱼体受伤,要用2%食盐水浸泡。二是全池泼洒各万分之四的食盐水和小苏打水混合液。三是受精卵可用亚甲基蓝溶液泼洒。四是每立方米水体用1g漂白粉泼洒。


大美自然


淘淘2008

我从事加州鲈养殖很多年了,以前水温低打鱼后都会长水霉,现在即便清塘转鱼都不会长水霉!下面我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水霉是条件致病菌,是杀不净的,那些说清塘、用碘消毒什么的都没卵用,预防水霉首先减小机械损伤是必然的,其次是内服vb12加快黏膜再生,同时外用某公司的复方水杨酸0.2ppm每天一次连用4次,抑制水霉发生,没有的可以用五倍子末或普通水杨酸代替!如果是小池,换水方便可以直接用30ppm福尔马林浸泡,如果是商品鱼要注意修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