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常腳後跟疼,怎麼辦?

琅琊熱點榜

劉醫生談骨論筋⛳腳後跟疼痛

足跟痛

足跟痛是指足跟部的疼痛,無紅腫熱,行走困難,是由於足跟的骨頭、關節、滑囊、筋膜等的慢性疾病引起的。它與勞損和退化有明顯聯繫。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腳後跟疼痛。

引起腳後跟疼痛的原因

能夠引起腳後跟疼痛的疾病有很多,下面說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類型。

1.蹠筋膜炎。它是引起腳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蹠筋膜是維持足弓的重要纖維結構。持續的肌肉、筋膜牽拉,特別是長期站立、行走都可引起它的起始部位發生病變。表現為跟骨下和腳心疼痛,漲裂感。足跟部有明顯壓痛點。


2.跟骨刺。拍X片經常看到跟骨刺的生長。它是因為韌帶止點長期刺激引起骨質增生所形成。它的大小和疼痛關係不大。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它能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發無菌性炎症。


3.足跟部脂肪墊萎縮和炎症。人的足底有一層脂肪纖維墊,起著防止滑動和吸收震盪的作用。老年人脂肪纖維墊萎縮,局部刺激引它的炎症,導致疼痛。感覺腳底板變薄了,走路硌得慌。

4.足弓發育異常。足弓起著保護足底神經血管,緩衝重力,適應凹凸不平的地面,具有靈活性和穩定性,並能產生一定的推力。足弓異常引起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位置變化。就像人本來站著走,你讓他彎著腰走,他是受不了的。


還有一些如跟骨滑囊炎、距骨下關節炎、跟腱炎等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再就是有一些要注意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要明確診斷。

1.首先減少長期站立和行走。減少引起勞損的因素。

2.減輕體重,減少負重。降低對足跟的壓迫。

3.穿軟厚鞋底的鞋子。扁平足用矯形鞋墊。

4.局部理療。熱水燙腳、艾灸、烤燈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無菌性炎症。

5.口服或者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

8.加強足底鍛鍊。如踮腳後跟,鍛鍊足底韌帶的張力。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獲得更多醫療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有足跟骨刺導致的疼痛,有風溼造成的足跟痛,這是常見病因,還有很多無名足跟痛,就是查不出病因的,患者也是無可奈何了,看看我分享給你的情況有對症的沒有。



中醫專家判斷患者腎陽虧虛導致以上症狀,開方如下:鹿角膠、龜板各15克,熟地、當歸、牛膝、茯苓、菟絲子、黨參各10克。

本人反饋,服用此方十劑後,足跟痛完全消失,睡眠質量得到改善,耳鳴消失,感覺到身上比以前溫暖。專家一直隨訪三年,足跟痛沒有復發,身體不在感覺怕冷。

二,病例二。男,66歲,喜歡運動。身體一直很好,不知什麼原因突然不能走路,走路足跟會鑽心地疼。

具體做法:買一塊豆腐,先上鍋蒸透,取出放在腳盆中,先將腳跟放在豆腐上燻,等豆腐稍涼不太燙時,在用腳踩下去。豆腐涼了在蒸熱,在燻,再踩,如此反覆做,注意不要燙傷自己。專家病例中此方治癒很多足跟痛病人。此方可以一試,沒有任何副作用。

四,骨刺造成足跟痛,服用枸杞泡酒。枸杞50克,白酒一斤,泡一個星期後服用。每天三次,每次一酒盅。此病例服用本方二劑,隨訪三年沒有復發。


方法如下:白朮、白芷、防風各10克,取棉布一塊,將藥包好,放入食醋中浸泡半小時。將電熨斗接通電源,夏天三分鐘就行,冬季6分鐘即可,電熨斗拔離電源後,把藥包放在疼痛處,用電熨斗壓在藥包上,持續15——20分鐘,早晚各一次,一般10~15次,疼痛解除。注意安全不要燙著人就行。


荷香田園1927034876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引起腳後跟疼痛的患者多為40-70歲中老年群體,體型較為肥胖者更為常見,臨床上統稱為跟痛症。




發病特點為晨起或坐片刻後加重,想走幾步後疼痛減輕,白天一般不痛,傍晚和夜間疼痛逐漸加重。

足跟為什麼痛?

發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跟腱炎、跟後滑囊炎,脛後肌和踇長屈肌肌腱炎。跟痛症需要排除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骨關節炎等疾病。年齡在40歲以下,男性雙側足跟痛,應排除強直性脊柱炎;女性則應考慮到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應考慮到深部膿腫的可能。

遺憾的是,足跟痛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已知隨著年齡的增加,跟墊彈性脂肪組織的退變是最確切的表現。衰老也會導致膠原,水分以及彈性纖維組織逐漸減少,這些發生在跟墊的退變過程,可以部分的解釋跟痛症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足趾背伸時蹠腱膜的“鉸鏈”機制有關,請參考下面的示意圖。


足跟痛怎麼辦?


骨科牛大夫

1.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我說的非常直觀的腳後跟本身有問題刺激引起的疼痛,不少人認為是根骨的骨膜被拉長,成骨細胞填充所致,在拍X線的時候可以明顯的看到根骨骨刺的存在。

處理方式

目前來說大都是保守對症處理,效果不佳可能要考慮手術。

2.腰椎小關節紊亂

腰椎小關節紊亂,是我說的非常奇葩的腳後跟痛,致病機制我也沒弄明白,有的腰椎小關節紊亂的人,走路的時候可能出現腳後跟痛、腹股溝痛,在小關節紊亂矯正後症狀最多一天就可以消失,我本人也曾有過幾次這種經歷。

處理方式

放鬆腰部肌肉,矯正紊亂的小關節。

3.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這是我講的足底筋膜出現問題牽扯引起的疼痛,疼痛部位多體現在腳後跟位置,晨起疼痛明顯,站著不動,走路過多就會出現疼痛,好發於扁平足的人和運動慢性損傷的人群。

處理方式

可採取踩按摩球的方式放鬆按摩足底筋膜,時間3~5分鐘,每天一次。扁平足的患者要矯正足部形態,可佩帶矯正鞋墊。



健康新語

“醫生,我最近感覺腳後跟老是疼,是不是得痛風了?”這是我在臨床實習時候,聽到一個腳後跟前來就診的患者的自述!

不知何時,腳後跟痛與痛風聯繫在一起了!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疾病,主要是尿酸高引起的疼痛,基本上開始都是大腳趾的蹠趾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大部分時間是半夜發作,與腳跟痛並沒有直接關係,可通過抽血檢測尿酸進行排除

既然腳後跟疼與痛風沒有直接關係,那麼為啥會腳後跟疼?

首先,我們看疼在哪裡,是哪個位置?說腳後跟,可能很多人還一時半會不能確定具體是腳的哪個位置,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腳踝”,又叫踝關節,足腿相連的部位,由7塊跗骨、足部蹠骨和小腿的骨骼組成,腳後跟疼,醫學上又稱為“足跟痛(跟痛症)”。


其次,什麼原因容易引起腳後跟疼?其實腳後跟疼最主要原因是以腳後跟的肌腱、韌帶、軟組織附著的地方容易出現軟組織炎症引起的!生活中表現為足跟蹠面疼痛、腫脹和按壓痛,特別是走路過程中疼痛感會明顯加重!有時候是一個腳有時候是兩個腳都疼,中年男性,特別是胖子比較常見!

最後,具體哪些因素會導致腳後跟疼?

  1. 額外的骨刺生長。這時候我們去拍片可以看到骨結節處有大大小小不一的骨刺,長期的走動,使隆起得骨刺與局部組織之間產生摩擦,磨損導致局部炎症發生而疼,不過這種疼痛強烈與骨刺大小沒有太大關係!
  2.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引起跟骨局部炎症發生,也會引起腳後跟疼。
  3. 小孩常發生腳後跟疼有個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跟骨骨突炎,一般是發育過程中,因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疼痛點一般位於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痛,跑步時、用足尖站立可使疼痛加重。


  4. 經常穿不合型號的鞋導致跟骨後滑囊炎也會引起腳後跟疼,鞋腳不斷摩擦導致滑囊壁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引起局部腫脹並有按壓痛!
  5. 老年人因自身足底脂肪墊萎縮也會引起腳後跟疼,主要是足底脂肪墊萎縮導致其緩衝、摩擦的作用減弱,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長期需要承擔更多的體重引起足跟痛。
  6. 孕婦在妊娠期間,由於內分泌的變化,關節韌帶鬆弛等,甚至孕後期,缺鈣,也會多少下肢疼痛,不免有腳後跟疼的症狀發生!


腳後跟疼怎麼辦?預防為主,鍛鍊是關鍵!

  1. 挑選合適的鞋,儘量避免穿軟薄底鞋。
  2. 骨刺引起疼,可在足跟部用一個厚軟墊保護,或者採用中空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這樣可以減少局部摩擦和損傷,防止炎症發生。
  3. 經常做這些鍛鍊可以抗損傷減少局部炎症!如能有效拉伸足跟筋膜的足弓拉伸,可以增強蹠腱膜的張力的腳底蹬踏動作蜂
  4. 平時有條件可以用溫水泡腳輔以理療,緩解疼痛。
  5. 當腳後跟疼有持續性疼痛無法緩解時,可以口服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或採用局部封閉治療等治標治療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