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董佳羽

在一线,所有老师都会感慨生源的力量。

在家庭,每个家长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好老师。

但是好生源>好师资。在哪里都是这个道理。

好的生源不仅仅是学生的素质好,而是他们背后站着的父母和整个家庭的环境。所谓的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都在想着各种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为孩子的成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好的生源背后站着的父母本身的素质也都不次,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很多时候父母都能自己上手教孩子各种基于课本超出课本的各种知识(以北京某些学校的孩子的家长)。

家长和孩子一起都在努力,这种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超越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即使在很多普通的学校,努力的家长能够教育出很多优秀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好学生+好老师,能够迸发出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所以如果能进名校,遇上名师是福气,但是对孩子来说,真正的福气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努力营造出的家庭学习氛围,努力帮助孩子成长的态度,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才更为重要。

好老师可以改变学生,但是好老师能改变的可能也是极少数(差生中的极少数),所以完全期待老师来改变孩子,概率不是很高。

所以,对大部分家长和家庭来说,父母的努力比期待遇上好老师更为重要,好老师存在于每个学校中,普世认为的好老师在名校,一个孩子要上名校可没那么容易。

但是一个孩子要遇上一个好父母,就容易多了。好父母自己努力,先把孩子培养成老师眼中的“好生源”,孩子到哪里都会通行无阻。


九斗学生心理

都是又都不是。生源和师资好的背后是权重高!

私立学校咱先不提。一个公立学校为何能招考分最高的学生?为何能扩大招生数?为何能提前招生?为何能在闹市区建校区?为何能开出别家好的工资奖金福利?因为他们在教育这个游戏中的权重高!魔都某区高中原本有三家市重点,四家区重点。区重点排名第一的学校教学质量非常高,直逼市重点。两千年左右新建了一家以区名命名的高中,并获得了市重点资格、地铁旁的黄金地段和全区第五招生顺位。于是原本属于区重点第一名学校的生源直接被夺走,全区乃至外区的好老师被挖过去。打造一个好学校需要多久?一届,三年!

在教育界,权重高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招生和招聘上,还有上位学校的教师职称名额,教师评职称的通过率,教师学生参加比赛的名额和获胜率,大学给的直荐、自招的名额。还是魔都某区,高三区模拟考阅卷。教研员组织各校备课组长提前试批,主要确定作文阅卷标准和划分档次。这么做没问题,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是电脑随机调出五十份卷子来批,而是直接调出排名第一的市重点的卷子来批。我绝不相信各校组能不带刻板印象,客观批卷。其实该校水准全市数一数二,无论怎么改卷都是区内第一。但是连阅卷都明目张胆地偏向,其他比赛、评比会公正吗?

一个老师职业生涯前五年除非特别出挑,不然大都是小透明,能出成绩,扬名气,提干部的机会就三十到四十岁的那十年,如果上位学校要挖你,你跳不跳?在下位学校教十年学渣,没有成绩,没有获奖,没有名气,收入低,强度大。在上位学校教五年,成绩好,获奖多,收入高,小有名气。

公立如此,私立如何呢?

看似私立是老板说了算。但是你有钱就能办学校吗?想招多少学生就招多少吗?想高薪挖谁就能挖谁吗?只有允许你办,你才能办,规定你能办多大,你才能办多大。办的好不是你的本事,是得到了高权重。但什么时候失去了权重,你分分钟转公立或者关门。

教育如同游戏,没有权重,就没有生源,没有师资,没有成绩。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作为一线教师,我的观点是:一个真心懂教育有思想的的校长招到了好的生源,然后又可以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那么这个学校就是好学校,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所学校要办好,校长最关键

教育界和管理界有句名言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

。由此可见,一所学校要想发展的好,需要校长有出色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人格魅力可以带动老师真心干事业,交流沟通能力是可以和兄弟学校搞好关系然后能招到好的生源。强烈呼吁:所有的校长去一线代课,不要学某些领导和砖家闭门造车,不要想点子去怎么管理或者说整老师

一所学校要办好,生源其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应试教育体制下,想要考的好必须要有好生源,只有考的好才有好的生源。我们所熟知的衡水中学之所以成为应试教育的排头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好,几乎是河北全省掐尖。


现在很多高中为了生源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或者说“无所不用其极”,笔者所在县城两所省示范高中,每到招生季,那简直是……许诺三年免费、许诺家长安排工作、考上清北有奖励……

一所学校要办好,师资要有积极性

教师队伍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真心的真正的去从事这份行业,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教师需要激励需要被认可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把教师当当人看而不是当工具用


教师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我们都是一本师范类专业毕业,我们都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但是我们可以教出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我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我们需要被认可需要被激励,我们不是为了校长而干,我们也不是为了学校而干,我们不需要天天去刷脸签到,我们不需要一天三点名一周几小会一月几大会。我们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良心而干。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我经常对学生说:老师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之外为你的进步感到最开心的人。每一位老师看到学生青出蓝而胜于蓝的时候那份喜悦那份自豪感那份满足感是无以言表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真心希望所有的学校都能办好,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越来越好!!!


四悟先生

好学校需要好老师,好老师需要好学生,所以,两者都很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明白什么是好学校。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好学校是没有标准的,因为,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曾经用“六个有”来概括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好学校”,那六个有呢?

一是有特色,也就是与众不同;

二是有品位,主要指学校的内涵丰富,具有教育上的高价值、高标准;

三是有出色的校长,能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四是有活力四射的教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五是有好习惯的学生,学习习惯好、行为习惯好;

六是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完备并面向所有学生。

还有人认为,好学校应该有好的环境和设施设备,好的校长和老师,好的规划和愿景,好的学生和家长,好的课程和评价体系。

总之,迄今为止,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没有人对好学校下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义!

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老百姓对于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却有自己的看法:好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好教师就是教学成绩好的老师,好学生就是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反之,就是差学校,就是不好的教师,不好的学生。

轰轰烈烈的择校热,家长为什么择校?家长择的是哪些学校?一看就知道,家长择校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得好、考得好,一般名其名曰成长的起点更好;家长择的校是什么校,就是各地的所谓名校——考试成绩好的、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的比例高的学校!

我们后面,就以社会普遍的认知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决定一所学校好或者差的主要因素是生源还是师资队伍呢?

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先有好教师还是先有好学生?

如果你认为先有好教师,那么有人会说,到我们这里来吧,你如果能把我们这里的学生教到重点高中去,我就服你!事实确实如此,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级,7个班成绩最差的学生集中起来的,说实在话,一般的老师连课堂纪律都控制不了,你谈什么教学成绩,考什么重点高中呢?我曾经和教育局的一个领导谈起这个问题,当时年轻气盛:某某中学(本地一个最出名的学校)的老师来教,学生绝对不会听他的!

如果你认为先有好学生,那么有人会说,好学生谁教的?仅仅是依靠家庭教育吗?再说了,学生只有一个,岂能用学生的一生来实验一个老师好还是不好?方仲永好不好?没有遇到好老师,那还不是“泯然众人矣”?

针对这个问题,三水三心的观点是什么呢?

首先,好老师很重要,是一个学校成为好学校的决定性因素。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了,不是说校长是灵魂吗?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校长,真正的好老师,是天生的,天生的爱孩子、爱教育,只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这无可厚非——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社会分工的职业。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爱学生并且知道如何爱的老师,知识丰富并且知道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能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老师,简而言之,教得好还让学生考得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请注意,我是用社会普遍认知的观点)

其次,好学生也很重要,是一个学校成为好学校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每年各地都会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生源抢夺战?为什么有的名校还会到处设立招生办公室?再说了,某两所知名的大学还要到各省去夺取所谓的“状元”?古代的皇宫里有一个说法叫做“母凭子贵”,今天,是不是有“校凭生名”的现象?列为自有自己的判断,何劳三水三心大费唇舌?

我曾经参与过生源抢夺,还因此与另一个学校的老师成了“仇人”(都是工作,不影响私人感情的)。记得关于生源抢夺战中的一个很经典的语录:给你一根铁棒,你可以磨成针;给你一个竹棒,你最多做成一根牙签!多么痛的领悟——生源在学校发展中,是不是很重要呢?

第三,好教师和好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方向。对一个学校而言,好教师、好生源,都很重要,关键是要行程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批爱岗敬业、有仁爱之心、理想情怀的老师,和一批爱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密切配合,让学校声名鹊起,然后,更多的好的生源慕名而来,和更多的好老师密切配合,业绩出众,逐渐的,学校,自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学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嘛!

最后,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让每一个老师都体验成功的感觉,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我记得一首流行歌曲唱的是“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确实如此,教育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因素的有机组合,学生受制于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本来就不可能用一个尺子来衡量——你能想象一个大学教授的孩子和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的孩子起点一样吗?(我没有看不起农民的意思,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只是,现行的考试机制,是最不科学但却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肯定是要牺牲科学成就公平的——这是一种现实的无奈。

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不要过度的比较教师的教学业绩(今天看到某中心校说“我们不给学生排名,但可以给老师排名”,我知道他们也无奈,但却觉得心寒),也不要过度的炒作好的生源——尽自己的力去教,充满爱心、耐心的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就是好老师;尽自己的力去学,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一点进步,你就是好学生。

愿所有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愿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三水三心

一个学校是好是差我认为离不开好的生源和优质的师资力量!


事实上我们发现更多的情况是,生源好的学校恰恰是那些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同样,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往往生源质量也很高!这两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非要给这两者进行排名,我认为“生源”更重要
君不见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哪所学校不是在“抢”生源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牛的老师就好比身怀绝世武学,而且知人善教,但是没有能够“继承衣钵”的弟子也是一声叹息!

“名师”不光是在业务(专业)能力上牛,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成绩,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比较而言,学生更容易成就老师!

举例:本地某高校每年都有几个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但是有意思的是基本上没有人是“裸分”考进去的,都是竞赛特长进去的。而我们都知道,课内老师往往是没有这个能力去辅导学生拿个全国竞赛一等奖的,一是老师自身的能力问题(主要是术业专攻),二是这竞赛更多还是得看学生的天赋。所以事实上更多的投入其实是来自学生父母的投入!然而,成绩确实老师的不是吗?没有人会问“你的学生是裸分进的清北还是竞赛进的?”,人们只会知道“XX老师,教出过能考入清北的学生!”。所以你说这种“名师”水分大不大?

在我看来,能考上清华北大或者说能考上985、211的学生,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充其量就是“教过”而已。

只有那些原本只有三本的能力,但是硬是提升了一个层次的学生才往往是老师教出来的!

优质生源的恐怖

小升初、中考中脱颖而出的高分生,并不一定都是“优质生源”,因为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差异,等到后面的学习越来越繁重之后就会把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举例:那些靠拼时间死记硬背的孩子,等到学业繁重之后,完全没有时间再投入那么多精力了,成绩出现崩盘的可能就极高了;而那些过去学习中花费时间、精力并不多,依靠的是方法、罗辑思维等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却可以一路高奏凯歌!

起码说明一点!所谓的优质生源,其实这些学生本身在学习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根本不需要老师在后面督促,他们就已经使劲浑身解数奋力奔跑了!

好的师资是催化剂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光是学生自己努力还是不够的,万一方向错了呢?那就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咯!

优质的师资力量可以为这些勤奋好学的孩子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毕竟,高考实际上也是个技术活不是吗?优质师资可以让这些孩子们更加效率、更加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所以说二者缺一不可!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1、以学生成绩评价学校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句问话本身有毛病,毛病在于内里的潜台词——以学生成绩评价学校好坏。问题是在讨论:教师好成绩高呢,还是学生好成绩高呢。这种以成绩评价学校的观点是错误的。


2、教师好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孔子教傻二的学校好呢?还是傻二教孔子的学校好呢?一个学校,孔子干教师,学生是傻二,成绩应该好不了哪里去,但这是好学校。一个学校,傻二做老师,招了孔子这样聪明的学生去,成绩坏不了哪里去,但这不是好学校。


3、好学校=好老师。

其一,房子好≠好学校。孔子在茅草屋教学,就是好学校。傻二在皇宫教学,就不是好学校。

其二,非对等的成绩好≠好学校。普通高中招收成绩三流的学生,成绩不好,但可能是好学校。重点高中,专门掐尖,成绩好,但不一定是好学校。

其三,好学校=好老师。北大、清华、南开,战争年代,奔赴大西南,好歹凑合个西南联大,好学校。一个原本是包工头的土财主发了大财,建设了占地几千亩的大楼大学,金碧辉煌,但也是野鸡大学。


4、结论:一个学校的好和差,不是因为生源,不是因为大楼,全在教师本身。孔子在草堂任教,好学校。傻二在皇宫任教,不好的学校。如果你在不对等的情况下,只看分数论学校,那你本身就错了,错误的前提下,遑论以下的推理?



走过万水千山2018

如果单纯从生源和师资来区分学校的好坏,有些狭隘,孩子学习的各个阶段侧重点各不同。

以我家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经历和大家做一探讨。


  • 1、小学的生源区分不大,都是小豆豆来就读,师资的力量就显得重要些,老师的耐心,经验,爱心,学校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时候师资显得比生源重要些。



  • 2、初中的学习和小学不仅仅是知识面扩大的差别,也不是学习科目增加的差别。这时候生源的力量就显得比小学重要些。读小学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比习惯不好的孩子更早的融入到初中的学习中。


  • 3、中学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孩子一方面要平衡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又面对日益增加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不是一个好的有经验的老师教学,孩子很难适应初中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这时师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 4、大学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但是无论如何,孩子与家长自身的因素是第一关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听过内因而发生变化。

学校的好与差,生源、师资、文化底蕴、学习氛围、学校的管理模式、家长的配合,乃至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等,多方合作才能共同培育好孩子。


毛毛的视界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什么?我们地区一位分管教育的领导是这么说的:

其经典语录我概括如下:

1.学校不好,你不好;不是生源不好,是校长老师不好。

2.如果人人都是市长局长,这世界就乱套了。

3.工资奖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要努力。

4.人生在世,关键在奉献。


5.不好的老师就是缺德,是谋财害命,是谋政府的财,害孩子的命。

6. 我们的学校要做全省第一,面向全国,如果只是做一个小地区的第一,那就是我们这个地区的耻辱。

7.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8.每次会议我讲完,连我自己都感动了,怎么会说得那么好。

9.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10.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是最棒的!

11.时间不能定得太晚,从今天就开始,从这一刻就开始!

12. 2020,我们地区的教育要全省第一!
听完领导激情澎湃的演讲,作为一线教师,我醉了……你呢?


微雨润苗

关键是怎样评价学校的“好”和“差”?

在当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学生被分数分为“优生”和“差生”,而评价学校的“好”和“差”,也用的是学生的成绩、升学情况,这种评价体系之下,生源就成为决定学校好坏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是很多所谓的名校,疯狂抢生源的原因,离开了生源,学校根本无法成就为“名校”。

抢生源打造名校,不但加剧应试竞争,而且,也恶化教育生态。尤其是一些超级中学,利用政府部门给的特殊招生政策,在全省范围内招生,把所有高分学生汇聚在一校,最后成就一校占据本省大多数北大清华录取名额的“辉煌”,但这导致其他学校因优秀生源流失,而陷入困境。因为不管学校怎么办,离开了高分生源,都难以取得突出的升学成绩,进而得不到认可。

而在多元评价体系之下,学校的办学,并不以升学为目标,而是关注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培养,这时,师资就对学校办学十分重要,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就将关注学校的特色、课程质量。简单来说,在单一的升学评价体系中,社会只会关注学生的最终升学成绩,一个学校有90%上一本线,有几十名进北大、清华,肯定会追捧为名校;而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社会对学校的关注点,会转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多少课程(包括选修课、拓展课),学生选择这些课的情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学业成绩,不是看最终分数高低,而是学生的学习进步。这种教育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

近年来,为规范基础教育办学,我国出台了诸多政策规范学校招生,限制恶性抢生源。但是,还是有的学校违规招生(提前招生、跨地区招生),这严重破坏基础教育秩序。另外,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单一评价,在公办学校只能就近免试入学,以及按规定区域招生后,可以跨地区招生的民办学校获得生源优势,迅速崛起,在不少地区出现民办学校择校热,从中可见,单一评价体系之下,生源几乎是学校的决定因素。这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不相符的。当好学校变为生源的比拼,那择校热就会难以消退。

好的基础教育,好的学校,应该是实行个性化、多元教育的学校,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需要。


熊丙奇看教育

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差不是生源,也不是师资,而且培养的学生情况如何。

社会衡量义务教育阶段办的好坏,主要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多少升入重点高中。社会衡量高中办的好差,主要看有多少学生升入重点院校。衡量一般大学的好差,多数看毕业生的就业率。衡量重点大学的好差看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率,与教授们获得多少科研成就。

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也深深体会到衡量学校好差的偏差。尽管与培养学生出口的质量有关,但是不可否认,出口质量越好,优质生源就争相涌入;如果出口不好,不仅优质生源难以汇集,而且优质教育资源也很难集中到这类学校里。

俗话说,“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学校和军营一样,学生是流动的,教师相对固定。所以优秀的师资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优秀生源遇到优秀教师,往往会产生优秀毕业生。不可否认优秀生源遇到误人子弟的老师,毕业生的优秀几率会明显下滑。

鉴于此,作为学校一定在重视生源的同时,把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名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督促教师成长,创造条件让教师自身成长,让全体教师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有很强的成就感,达到实现“双成长”的目的。

当然优质生源更有利于实现出口的优质比率,更有利于教师建功立业。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就近划片招生原则,使得具体义务教育学校很难做到择优录取生源,因而高中与大学又分层次录取生源,使得我们没有机会对生源进行挑选。所以

在招生政策恒定的情况下,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师资质量的培训和提高。

故而师资水平高低、师资水平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首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