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殴打,学校发信公开道歉,你怎么看?

微啊辣

我的孩子初一,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看了这个视频,就一直在想,假如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她会怎么做?我会怎么做?

视频中的粉衣女孩被宿舍内的其他女孩轮番殴打,基本没有反抗,事后也没有和家人及时汇报。软弱的女孩要么是习惯了被欺凌,要么是接受了不诉说。也许在她的世界中,反抗意味着更严重的伤害,诉说也不会得到应有的保护,沉默和接受是对现实最好的排解。不知道,这个女孩在过去的人生中,经历过什么,但其懦弱和忍受的性格背后,一定未曾感受过放飞的快乐和自信的从容。

作为家长,虽然我不是孩子生活的密探,但我会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每周都会和她交流在学校遇到的事情,满怀好奇地去讨论他们同学中的一些话题,以便让孩子更好的排解情绪,更主动的与人交往。假如我的孩子学校中有这样的事情,或者她经历了外在的伤害,我会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去了解情况,然后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疏导,想尽各种办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重演。当然,这是一种假设,孩子的寄宿制学校管理非常正规,孩子们在欢乐和紧张的气氛中相处的十分融洽。

话题回到这个新闻事件中。学校因为视频流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所以主动公开道歉,认为没有引导教育好学生。学校的积极做法一是引导舆论不再炒作;二是减少领导问责压力;三是给家长和老师一个台阶。在此事件中,个人认为学校是需要承担教育管理责任的。作为寄宿制学校,老师有责任管理孩子的24小时,保证孩子在校内各方面安全。欺凌事件出现,不可能毫无征兆,也不可能无中生有,老师对孩子的日常管理存在疏漏之处。作为普通寄宿制学校,学生成分十分复杂,教育管理压力非常大。建议学校能够加大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力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地,都要专门教师进行值管,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


入青060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一样,只是这个江湖中的水没有那么“黑”而已。

校园暴力,一直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9名中学生在寝室殴打一个女生,数人轮番推搡、打耳光、拳打脚踢。这种严重的霸凌暴力行为,和黑社会团伙有何区别呢!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三观”教育。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面的相互配合,教育不是一方所能解决了的,虽然责任在于校方,但最大的责任还是孩子父母的家庭教育。

校园霸凌暴力一直是个社会难题,这其中本就不乏女生的身影,只是直到最近才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然而,除了被我们看到的暴力事件之外,日常生活中被老师家长当作“女生间小打小闹”而忽视的霸凌事件又有多少?

有些孩子“天真地”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些孩子想当然地把暴力当作一个“引起关注”或是“树立威风”的方式。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的是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青少年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偏差的出现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包括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

如何制止校园欺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遇到校园欺凌暴力不能“怕”。当孩子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要勇敢说“不”。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遇到霸凌暴力时要及时报告。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会在无形中助长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搞好人际关系,慎重择友。要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要多安慰,但不应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最后,家长和学校都应言传身教,对待问题都不应该用暴力解决,而是以建设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对施暴学生不要一味批判、恐吓、全盘否认,而是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自己施暴行为的前因后果,敢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学习用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以此方能惩教结合,立德树人。


李明德

生活小世界:校园本应该是快乐祥和的,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校园打人事件却层出不穷,而且这些学生还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这里不单是单一方面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都离不开;看到自己的小孩被这样对待,作为家长心里该有多难受和心痛,而小孩的心理又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和影响。

就在前几天,云南昭通的陈先生收到了一个朋友发的视频,视频中他女儿被人轮番推搡、打耳光、拳打脚踢;陈先生称打人事件发生在3月13日,这之后女儿曾打电话给他:不想去上学了,却并未提到遭同学殴打。

陈先生称女儿当时是受了一些皮外伤,但是他觉得更严重的是心里创伤,因为害怕被报复,女儿不敢告诉爷爷奶奶,也不敢跟父母将她的遭遇,只提:不想上学了。

对于此事件学校已经出来道歉,但是个人认为作为打人者的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甘肃女生8分钟被打了38个耳光,围观者:太精彩。

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

福建南安小学生被扇25巴掌。


我觉得上面这图或许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情吧,对于这些打人学生,不能够简单的处理草草了事,必须要进行严惩,否则其它人看到后发觉做这样的行为却无需受到严惩,必会跟风学样。

生活小世界带你去看不一样的世界,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评!


生活小世界

每每看到这类事件,都会让人感觉异常愤慨,打人者为何如此疯狂,旁观者为何如此冷漠甚至成为帮凶,先看看事件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56b000569a670d30988\

明晰自己心理咨询师

消除校园暴力,要得不仅仅是学校的公开道歉信,更关键的是要让那九个施暴学生学生必须付出代价!

事件回顾

3月29日,陈孔银收到了一段朋友给他发来的视频,视频中他的女儿陈玲玲(化名)在学校宿舍被数人轮番推搡、打耳光、拳打脚踢。陈孔银称,打人事件发生在3月13日,这之后女儿曾打电话给他称“不想去上学了”,却并未提到遭同学殴打。



当天,云南昭通市盐津县普洱中学发公开信称,学校没有引导教育好学生,“使其作恶而不知羞耻。”

从细节观学校之管理

我们先从细节看看学校的管理:

1.施暴时间:3月13日。

迄今已经过去了20天,为何学校一无所知?如果视频不曝光,是不是就永远发现不了?归根结底,学校对校园暴力管理缺乏重视,学校要的就是“成绩、成绩、成绩”,根本就不注重学生品德的教育,以至于“让歪风邪气”占了上风!

2.施暴人员:同个宿舍9名学生一起施暴。

9个学生居然无一人有正义感!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而统统成为施暴者!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教育的失败,在我们的学生心里认为懦弱就是该被欺负的,会欺负人是光荣的,这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又如何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很多学校的“校风”口号都很高大上,但是那些口号却都是“挂在墙上的货”,没用!

3.施暴理由:认为陈同学向老师“告状”。

“跟老师告状”成为了施暴的理由,这个逻辑让我觉得很恐怖,这只能说明极其黑暗!

另外,我严重怀疑为什么向老师反映情况后就遭受暴力惩罚?我觉得这个老师是不是有问题?按照陈同学的性格估计也只能偷偷去反映,可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了是她反映的?甚至是不是还把她给卖了?保护举报者不该是常识吗?



公开信仅仅只能代表你的态度,但我们要看的是行动!

无论如何,我们对公开信持欢迎态度!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学校的行动!

任何人做错事都要付出代价,不管她是不是未成年人!否则,她永远都不会改!

9个人当中必定有领头人,把领头人揪出来,必须要进行严厉惩罚,首先必须发公开道歉信,其次该处分处分,最后必须找出一种让她这辈子都能记住的惩罚方式,我们可以不要赔偿,但是一定要让她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我们更需要学校的行动!拭目以待!

遭受校园暴力时,拿出你得勇气,反抗!反抗!反抗!懦弱只会让对方更暴力!

几乎所有的暴力受害者都选择了忍让、沉默、妥协!但是,殊不知这种方式只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唯有拿出勇气强力反抗,才能震慑这些施暴者,事实上他们都很胆小!



保道,乃保险之正道也!我愿为中国保险业正名而努力!

保道手记

学生打人是家长教育的失败,学校不应该总是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背锅侠”!

时间:3月13日

地点:云南昭通

事件:初一女生陈玲玲(化名)在宿舍内被多名同学殴打。

  1. 3月29日,陈玲玲父亲收到一段朋友给他发的视频,自己的女儿在学生宿舍被9名同学殴打。

  2. 打人事件发生在3月13日,陈玲玲被多人轮番拳打脚踢,在打人事件发生之后,女儿曾经打电话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但是并没有提到自己被同学殴打的情况。

  3. 3月30日,学校发布公开信:没有引导教育好学生,使得学生作恶不知道羞耻,为此事件承担责任并道歉。

如风观点:首先肯定学校为事件担责的积极态度,但是校园暴力屡屡发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缺失是根本原因!

第一,被打者同时“得罪”多名同学,为什么大家都要动手打人?

在这起事件中,打人者竟然多达9名同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都能这样拉帮结伙吗?根据通报称,因为李某等人怀疑陈玲玲向老师“告状”,才动手打人。9名同学为这样的小事打人,这其中必然有一个是带头的。所以并不是陈玲玲得罪的人多,而是有人“号召”一起打,对于这名发起者,应该着重惩处。

就像前些时间发生在东北的那起初一女生殴打班长的事件一样,因为一点小事,其就找来多名同学殴打一个人,这样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这样的学生明显缺乏法律意识,缺乏思想教育。

第二,打人还录视频,录视频还发朋友圈,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猖狂?

如果不是陈玲玲的父亲看到这段视频,恐怕这起事件还将不会被公众所知。将打人的过程录下来,又把它发到朋友圈。这些学生敢这么做,实在是猖狂,他们明显对自己的行为危害认知不足,并把打人当成炫耀的资本

第三,学校到底该不该为事件承担责任?


学校是要为这起事件承担责任,但绝非主要责任。打人事件发生在学生寝室,这属于学校管理范围,学校是要为此事担责。

在宿舍打人,让学校管。学校又无法实时监控,学校更不可能在事前预知。说到底,这起事件的发生,学生的思想、性格问题是主要原因。作为打人者的家长,才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为自己没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负责。

网友评论:

网友:重点不是学校公开道歉,而是打人者要受到惩罚!

网友: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什么。

网友:九个熊孩子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网友:学校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

网友:严肃处罚,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就纵容。

结束语:陈玲玲在被打后长达2周时间,出于对打人者的畏惧,竟然没有把此事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种态度是不对的,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将事情反馈给家长和老师。否则只会纵容那些打人者。希望陈玲玲能够早些走出阴影,同时这些打人者的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娇妹情感

又是一起校园暴力事件!看完类似报道视频,总让人触目惊心。群殴暴力这些词汇仿佛是和黑社会等一些不发分子相关,近来,它却切切实实的与我们的在校学生联系在一起,不得不发人深思。



豆蔻年华,同窗情谊,这本是令多少人念念不忘的深情,而今却在这份美好的记忆之外,充斥着拳打脚踢,伤痕累累的哀鸣,谁之过?

而今,“熊孩子”的恶性事件频频见之报端,可见,这已不能以特殊一二恶性事件论之,当引起我们社会的关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一,相关法律法规应适时而生,行知有效。

俗话说得好,“言必行,行必果”,同样的,果必究。任何人都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己做过的事,必须负责到底。未成年人不应该躲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下,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打架斗殴,给他人造成严重伤害者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来加以制裁约束,只有赋予受害者以尚方宝剑,才能有冤可伸,才能维持秩序,伸张正义。

只有在正确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学校才能有法可依,有实力有底气的以雷霆万钧之手段惩治那些“熊孩子”,而其背后的某些“熊家长”才能心服口服,不再挑战学校权威。

二,学校教育应全面实施道德教育,恩威并济。

对于犯错的孩子来说,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学校作为青少年的重要学习基地,学校的感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做好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中成长,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送到学校,这是家长对学校的一种信任和托付,对孩子人身安全的保障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在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氛围内,孩子才能安心学习,以求上进。

学校为在校学生创造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不受任何威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老师尽心尽责,全力维护学校秩序,同时要做好同学的道德思想教育工作,提倡文明,杜绝暴力。

三,家庭教育不可缺失,家长必须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关注。

相信任何一对负责有爱心的父母都不会调教出有问题的“熊孩子”。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些缺失爱和关注的家庭。“子不教,父之过”,既然孩子因为父母来到世间,那么我们就得无条件的选择对他负责,负责教导他走好一个正确的人生。

为人父母,不仅爱他,更重要的是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首先得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力量。试想一个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的父母,又如何教导出温文尔雅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在此,我想特别说明的是,作为殴打了别人孩子的家长,我们该怎么样呢?批评教育必不可少,上门道歉赔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既然已经惹了祸,那么就必须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这种恶劣事件的后果,惩罚的后果必须让孩子自己承担,只有感受到痛,才能下不为例,。其次就要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和同学间的摩擦和冲突。


那么,作为受害孩子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呢?像上面的父亲,自己的孩子在校受了委屈还浑然不知,这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而致。作为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日常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忧,父母应该是孩子永远坚强可靠的后盾,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可以保护好她!只要爸妈在,没有过不去的坎。家长一定让孩子学会敞开心扉,和父母无障碍的交流沟通,这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论是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一双温暖可靠的大手及时扶持一把是多么关键啊!

总之,愿我们都全力以赴,祛除那片阴霾,还孩子一个阳光明媚的校园,看他们谈笑风生,拼搏未来!


有缘问答362

学生打架恶劣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社会的教育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这起事件的详细情况如下☞:

陈孔银回想起,女儿有段时间给他打电话,说自己不想去读书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还劝导女儿专心学习,“谁知道竟然会发生这事,问她为什么会被人打,她也不说话!





学校☞:

道歉信还称,发生欺凌事件,是学校平常管教不严、疏于关怀,学校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没有引导教育好学生,使其作恶而不知羞耻。”

我认为校园暴力无处不在,甚至愈演愈烈,校园暴力不应该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是一个法律问题。暴力过程中不仅有小霸王,更多的是附和参与者、冷漠旁观者、默默忍受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畏惧暴力、畏惧邪恶。是畏惧让他们助纣为虐,也是畏惧让他们袖手旁观,也是畏惧让他们痛苦却不敢表达。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下面看看网友怎么说。

网友一☞:

校园暴力,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道歉就完事的,事情发生了,没有对行凶者做出法律层面的惩罚,是说不过去的。没有惩罚,必然助长这些行凶者的气势,还会有下一个被殴打的学生出现。惩恶才能扬善。

网友二☞:

一定不能姑息,别人的孩子就活该成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牺牲品?我还没有小孩,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特别气氛,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学校就特黑暗,动不动就看到有学生被打,要不就是被擂肥,我那时候读四年级刚从农村到城市学习也很老实,刚开始也碰到过几次擂肥,心里特别恨都不敢和家里人说,后来进去五六年纪,因为我成绩好,每天作业和考试都给那些成绩不好的抄写,开始和那些学校里的小混混接触,发现没人敢欺负自己了,我就和天天和他们玩,但是不和他们一起去打群架,或者一起欺负其他人,我也不会管他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学会了借势,只要有他们不会被人欺负,在那时候,我弟弟还读三四年纪,我特别担心他也被人欺负,所以这种体会我还是有的,我以后有了小孩也要告诉他,不可以欺负别人,更不可以以多欺少,但是也一定不能被别人以多欺少,没家教的人才会毫无顾忌,我爸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能偷抢,不能欺负人,不能做坏事,看到这种新闻都很气愤

网友三☞:

把那9个恶劣的学生做退学处理,并追责其父母为被欺凌的同学赔偿精神损失费,同时在公安机关计录一个案底,像这种学校欺凌事件,只有重重惩罚才能够有效地保护校园内健康环境,如果只是无关痛痒的写一个公开道歉,我相信,这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待以上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生活第壹线

一名15岁的初一女生被九名同龄的女生在宿舍围殴殴打,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家教的缺失,可以这么无知的殴打她人,幼小的心灵就那么冷血。


视频发现时间:2018年3月29日

事件地:云南昭通市盐津县普洱中学

事件原因:

陈孔银收到一段朋友发来的视频,视频中他的女儿陈玲玲在学校宿舍被九名同龄学生轮番推搡、扇耳光、拳打脚踢。

据被打女生父亲陈孔银说:事件发生于3月13日,女儿被殴打后,多次打电话给父亲陈孔银称“不想去学校上学了”,却并未提到遭同学殴打。


事件发生经过

事发时间:2018年3月13日

事发地点:云南昭通市盐津县普洱中学某宿舍寝室

事发原因:九名学生声称陈某向老师告状,导致陈某在宿舍被围殴。

3月13日,普洱中学李某等九人将同学陈某围堵在宿舍寝室,九名同学对陈某进行长达2分钟辱骂和殴打,并威胁陈某不许告诉老师,而学生李某对陈某被殴打的事件进行了录制,在被九名同学殴打的过程中,陈某一直保持着沉默,在被殴打以后,害怕被再次殴打报复,不敢把被殴打的事情跟家长和学校老师报告。

从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九名学生在对陈某殴打,单单耳光就扇了几十下,揪耳朵,踢肚子,围殴,施暴者一直质问陈某知错没,看着视频就非常心疼被殴打的陈某。


15岁的初一女生陈某心理受到创伤

据孩子父亲陈孔银说:女儿陈某被九名同学殴打,受了一点皮外伤。皮肉的伤很容易治好,但是更严重却是孩子的心理创伤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好或者留下一辈子的阴影创伤。

因为被殴打的事情,女儿不敢告诉爷爷奶奶,更不敢跟父母讲被殴打的遭遇,只是打了很多次电话给父亲,说自己不想上学。

被殴打的陈某可能在无数个夜晚被噩梦吓醒,脸色惨白,梦到自己被殴打的场面,会害怕,会被惊吓到,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九名同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是被家长带回教育。

未成年孩子犯错,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只要被带回家里由父母管教教育就可以,因为九年义务保护法在保护他们,就算犯了错一样逍遥自在,因为他们还小,还未成年,还不懂事,不会被判刑。

未成年保护法没有保护被欺凌的学生,却在保护那些施暴者免于被刑事责任,而受欺凌的人一辈子变得自卑,施暴者照样过的我行我素,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反思该怎么去改变现状。


种花兔八哥

这是一个恶性事件,决不能仅凭道歉或是敷衍的处理方式来轻率地解决问题。对于伤人者一定要严肃处理。我们往往会在发生事情时加入个人情感,这样的处理方法反而促涨了恶性事件的暴发,青少年犯下的错误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任何人不能包庇,因为包庇的后果就是“人人效仿”。

3月29日,陈孔银收到了一段朋友给他发来的视频,视频中他的女儿陈玲玲(化名)在学校宿舍被数人轮番推搡、打耳光、拳打脚踢。陈孔银称,打人事件之后女儿曾打电话给他称“去上学了”,却并未提到遭同学殴打。3月30日学校发公开信称,学校没有引导教育好学生,“使其作恶而不知羞耻。”

谁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一个寝室的人欺负一个孤单的女孩,这样的事件,在初中这个年龄段就是恶性事件。我们往往会抨击公交车上强行占座的老人,说她们“为老不尊”。其实,孩子阶段能下狠手打自己的同学,这样的学生品行是何等地恶劣!如果学校及社会不给这样的学生教训,未来的几十年以后,会有多少个“公交车强行抢座的大妈”出现呢?

一个人无论你多大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犯错了接受处罚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能让一个孩子学会成长,更能给其它爱犯错的孩子树立“榜样”,人人畏惧犯错被罚,是否就会减少校园的欺凌呢?如果我们对每一次的恶性事件都轻描淡写处之,是否会助涨一些懵懂少年的气焰呢?

我们在考虑给别人机会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爱害人的心理,被同学围打,这是这个女孩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有恐惧、有自卑、有屈辱,这样的伤害怎么才能得到安慰?

如果你是孩子家属,面对学校及造事者的道歉,你能接受吗?大家好,我是尼木子。

特别接受不了校园欺凌,我们养大孩子不是给别人欺负的,保护每 一位孩子的尊严,拒绝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也拒绝任何相关的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