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什么北上镇守边疆后就碌碌无功了呢?

在整个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在明朝中央眼里远不如北方边患重要。所以隆庆元年,让戚继光训练北方蓟门一带的士兵,本身就是对戚继光的重视与嘉奖。随后戚继光被任命为神机营副将,负责训练从辽、蓟一带募集来的三万步兵以及从浙江招募来的三千南方士兵。东南平倭结束后,戚继光调任蓟镇防御北虏。当时长城一线的驻军纪律松驰,作风很差。戚继光见难以驯服,就奏请调原“戚家军”的一支浙江兵北上。

戚继光在北方做的事,也不仅仅是练兵而后升官这么简单,他还修了长城,而且是明朝中后期最大规模的修筑,戚继光在修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而今,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明军在北方也不是一味防守,而是有攻有守,守的差事交给戚继光,攻的活儿则交给了李成梁,因此李成梁的战功比戚继光要多。这不是戚继光不如李成梁,而是戚继光所管防区蓟门的特殊位置造成的。蓟门离北京太近,不能犯险,所以张居正给蓟门规定的战略任务是:“在他镇能以杀贼为功,此地以贼不入为功。没有上峰指示,戚继光不能越过长城进攻,如果敌人不主动来犯,他根本捞不着仗打,哪里去搞战绩呢。

戚继光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战绩和他取得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其实还是一个勇于改革,重视创新的军事改革家。为了对付东南的倭寇,他改变了以前的方阵,结合东南地区倭寇作战的特点,创立了鸳鸯阵。即使他死后,鸳鸯阵照样可以在万历朝鲜之战中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