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很多書法愛好者看到別人寫的字很好,也就拿起毛筆去寫字了,可是寫了很長一段時間,總是覺得自己寫不好,不是字形不好看,就是感覺寫出來的字沒有"骨力",從此打擊了學習積極性。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把字寫的好看呢?

寫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臨貼意義

古人在創造書法、研習書法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寶貴經驗。崔瑗在《草書勢》中說:"觀其法象,俯仰有儀",這裡所說的法象,就是指規範、法則的意思,不管崔瑗在這裡說的是誰,但他強調了"法象"的準則,從某種意義上告訴人們,書法必須要遵循一種規範,遵從某種法則。

那麼,這種法則和規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要求臨習古人的作品,也就是我們說的臨摹。古人已經給我們樹立了某種字體的標準,只要我們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學習,就會得其"法",有其"象"。比如王羲之的行書就有魏晉之法,漢代的摩崖、碑刻就有漢隸之法,等等。這些規則都是有約束意義的,而且是一種主觀的約束,是必須遵從的"法"。

寫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規範臨貼

既然學習書法必須要臨貼,那麼如何臨貼、臨什麼人的帖呢?有一些初學者看到當代某一個人寫得好,就直接去學習他的字,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方法。為什麼呢?一方面,古人離我們久遠,他們在創造字體的時候,已經有了一種規範,是長久以來沿襲下來的"法",而當代人雖然寫的好,但這只是他個人對古人書法的理解,並不能代表你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古人的字帖是一種標準,更是一種評判書法好壞的標準。人們評判書法時,總是說這是誰的一路,這裡的"一路"就是說學習誰的標準。

寫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臨貼要求

有了"法象",就要遵循。一是要注意用筆,每種字體都有不同的字形,臨寫的方法也不一樣,但"用筆千古不易",按照這種觀點,注意克服一些思想上的偏見,加強用筆方法的學習,會很快提高學習效率的。二是要堅持不懈,寫字最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下去就是成功的前提。三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如果喜歡行書,那就選擇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如果喜歡小楷,不妨選擇鍾繇、王羲之的。選擇合適的字帖也能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書法的學習不能離開"法象",必須要按照規範長期約束自己,從中得到古人的用筆和筆法,使自己在法度的框架內得以提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才能為為以後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