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被欺負,如何培養他的“狼性”?

用戶58642483931

球球小的時候也經常被小朋友欺負,在幼兒園總有人搶他的玩具,甚至會有小朋友故意惹球球哭,有一次球球在滑滑梯,他還沒有準備好,就被其他小朋友推下去了。媽媽對球球很生氣,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懦弱了,不知道還手保護自己,也許就像題主說的,這位媽媽可能也想讓孩子具有“狼性”,懂得還手,那麼還手就真的有效嗎?

孩子為什麼總受到欺負

研究表明,孩子在受到欺負時的反應是他們反覆被欺負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當一個孩子去搶另一個孩子的玩具時,如果這個被搶玩具的孩子不出聲或者哭泣,那發起攻擊的孩子下一次還會用這種方式攻擊人,如果當孩子能夠給予抵抗或者報告老師、家長時,那麼發起攻擊的孩子就會有所收斂,看起來“還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別人知道“我不是這麼好欺負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讓孩子“以牙還牙”,就有可能促使孩子從受欺負者變成一個欺負別人的攻擊者,孩子的情緒會變得暴躁,難以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同伴交往技能很重要

既然不能一味地用攻擊別人的方式還手,同時又不能受欺負了就“忍氣吞聲”,那麼孩子該怎麼辦呢?孩子想要和其他孩子一起愉快地玩耍,首先需要學習的是同伴交往的技能,而技能的發展一定是需要同伴交往經驗的。通常,總被欺負的小孩是缺少同伴交往經驗的。一個可能是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導致孩子在面對陌生同齡人時表現出不知所措,產生膽怯或者退縮的行為。另一個可能是由於家長的專制型教養方式,孩子長期以來只能服從家長,沒有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習慣了逆來順受。因此,在同伴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個好欺負的印象。

學會說不

家長首先需要理解孩子受傷的心情,同時教會孩子一些策略和方法。比如教會孩子堅定地說“不”,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遊戲,比如讓孩子模仿欺負者,重現被欺負時候的場景,這時父母可以看著孩子平靜而堅定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不要這樣”,再交互角色,讓孩子感受一下說不的力量,多多練習。


積木育兒

孩子總是被別的孩子欺負,要不要打回去?

要不要培養他的狼性?

文/楊角風

一、

最近,老家的老媽給我打電話,說村子裡有幾個人想到我所在的公司打工,讓我幫忙介紹一下!

於是真的一個老鄉從老家趕過來,後來聊天聊到小夥伴身上,他提到了一個夥伴阿龍,阿龍小時候總是被阿濤欺負,經常被欺負的學都不敢上!當年我還阻止過幾次阿濤,甚至因為阿龍跟阿濤打過架!但是這個老鄉說,阿龍現在門都不出了,更不會到外地打工的!

有一個畫面我記憶猶新,阿龍蹲在地上,抱著頭,阿濤一掌一掌的扇著他,遠處阿龍的父親跑過來,攔著阿濤,說給他買飲料喝,求他別再打他孩子了!也就那一天,當阿濤炫耀打人還能有飲料喝時,我說了他幾句,他上來就對我動手,然後我就跟他廝打在一起!

晚上他帶著父母氣勢洶洶的來我家找我父母,他趾高氣昂的指著我說,就是我想搶他飲料,還打他!我已經忘記了父母是怎麼跟他父母答覆的,至此,他家基本就不跟我家來往了!只是後來阿濤仍然在欺負著阿龍,但只要看到我靠近了,他就打兩下阿龍就跑了,對於我,他是不敢再動手了。

二、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那種行為叫校園欺凌!每個孩子上學的時候都想獲得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如果喪失了,將嚴重打擊孩子的心靈,對他的成長產生非常大的副作用,最後也會造成他一生的心理陰影。

或許父母知道我不是那種欺負人的人,所以從小父親給我的教育是,只要有人故意欺負你,父親說了“故意”兩個字,那麼你要毫不猶豫的猝不及防的給他來一下狠的,這樣他就不敢再欺負你了!當然從小到大,父親所謂的狠的,我是一次也沒實行!但是架還是有打的,由於態度明確,也免了很多麻煩。

唯一一次比較嚴重的是,轉學到了供銷社大院,其中一個同學跟我是同院,由於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跟他爺爺奶奶一起住!在我進大院之前,供銷社大院的孩子總被油棉廠大院的孩子欺負,這個同學是最挨欺負的一個。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孩子圍著他,把他推到了醃菜的大池子裡去,不讓他上來。我推開了眾人,把他拉了上來,然後一群人踹我們,我拉著他就跑,後面的孩子拿石子砸我們,我跑到一棵樹後面撿了一塊石頭扔了回去,沒想到正中打頭那孩子的頭,他哭著走了。

後來好像是外婆帶著雞蛋去人家賠禮道歉了,而自那以後,供銷社大院的孩子就不再受油棉廠孩子欺負了。

三、

現在的孩子都是寶,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教育方式感覺不太安全,不出問題還好,萬一孩子沒輕沒重,還手厲害了,那就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問題了,還會牽扯到家長。

現在解決這種被欺負的問題,一般都有這四種教育方法:

1、讓孩子懂得告知家長,由家長判斷事情的嚴重性與否,再做相應對策。

2、要孩子學會逃跑,一看不對就跑,避免正面衝突,不要被打。

3、捱打就捱打吧,吃虧是福,只要沒有傷筋動骨,沒必要爭,要懂得吃虧是福。

4、打你一下,你就打他兩下,務必還回去!

以前我沒有孩子,根本就沒想過這麼多,而只是站在自己被欺負了怎麼辦的立場上!現在已經為人父,那麼我就要考慮一下,如果我自己的孩子就像前面講的阿龍一樣挨欺負,我作為他的父親,我該怎麼辦?

四、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港灣,我們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讓孩子確信,父母就是你最堅實的保障,老師不管的事,你爸媽也不會不管的!首先在心理上就不用擔心怕什麼。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貪婪是無止境的,今天他欺負你了,你沒有反抗,明天他還會欺負你,這種行為是有癮的。

聖經裡寫道: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咋一看是讓大學學會忍讓,可是要知道猶太人忍讓了這麼多年,二戰的慘狀刺痛多少族人的心。到如今的以色列建國,在世界上有地位,也不是忍讓的結果,因為聖經裡的這句話不是教你忍讓。

聖經的教導很明確:不要被惡人得逞,知道他故意挑逗你的怒氣,就不要中計,甚至轉過來給他打左臉,後面的一句也驗證前一句 “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要明白肉體的疼痛和內心的抗爭,要懂得反抗,不害怕的反抗,而且要想法保護自己不受傷,並注意分寸,不能讓對方太傷,但要讓他明白你的意志,從氣勢上要壓過對方,我們不可以欺負人,但是也不能被人欺負!因為爸媽就是你身後的保障。

沒人有會替你去疼痛,沒有人會比你自己還擊更暢快,也沒有人會照顧你一生,要做的只能是自己愛自己!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孩子總是被欺負,不僅可能遭受身體傷害,更嚴重的是幾乎不可避免會遭到心理傷害,這種情況必須提供強力干預和支持。


簡單起見,姑且把題主所說的“狼性”理解為敢於反抗、不畏強暴、勇於反擊的行為。但為了對抗別人欺負,培養所謂“狼性”是相當危險的選擇,原因主要包括:

1、 總被欺負的孩子一定本身具有弱勢,或是身體不夠壯,或是能力不夠強,或是心理比較弱,在弱勢的基礎上硬要抗爭,鬧不好會適得其反“死的更慘”,就好比你一定要羊去跟虎豹對抗,結果不難想象;

2、 假如通過培養鍛鍊,孩子能夠變得強壯起來,這時候新的危險是孩子終於“鹹魚翻身”,轉而非常容易採取欺負別人的辦法應對沖突,而且會變本加厲;因為他們的經驗已經烙上恃強凌弱的生存邏輯,而且有意無意的報復心會令他們更狠更硬,很難不若出禍端。



為了改變被欺負的局面,正解不是對抗,而是防禦和尋求保護,這樣的方式更安全也更積極。防禦的最好辦法不是以攻為守,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強健體魄,提高本領,塊頭大了力量強了對手就得掂量掂量不敢輕易出手了,這是“抗爆”的基礎工程;

另外,面對強大的對手懂得采用策略,或化敵為友或逢強智取都是更好的辦法,再退一步還可以暫時妥協或“打不過就跑”先走為上;

最後,每個孩子都有成為相對弱者的時候,懂得和善於求助也是重要的護身手段,及時向家長、老師和其他具有公眾角色的成人比如警察、店主、公交司機求助,面對威脅第一時間尋得保護,也是一種實用的本領。

無論如何,單靠空洞的鼓勵和支持絕對無法解決問題,家長要帶著孩子堅持鍛鍊,還可以進行模擬練習,讓孩子真正學會用行動去應對霸凌,並積累可供“實戰”的可靠經驗才行。


(圖片來自網絡)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孩子總是被欺負,從運動開始培養他的“狼性”。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人與人的第一接觸,感知就是身體的強壯與否,以此對你的健康有個大致的判斷。人其實也是動物的一種,之不過人是高級動物,人會有高級思維,有高級語言,有高級謀略,他可以甜言蜜語、他可以兩面三刀、也可暗渡陳倉。

作為孩子,其實就是動物的啟蒙階段,許多小動物都在幼小時就開始玩各種遊戲,可以是愉悅的親密行為,也可以是暴力遊戲,但是我們人類已經沒有這類遊戲,我們人類走的是高端的學習階段。所以相互打來打去是常態。我們要努力改變不被欺負的最好辦法就是體育運動,在體育有大量的身體對抗行為,當你要搶對方的籃球時,是需要一種狠勁,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要有殺氣;當你要進攻投籃時,遇到人阻擋,是不是需要無畏精神去衝擊,這就是體育能培養狼性的因素之一。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是會佔優勢的,排隊、吃飯、吃零食,做操、遊戲,這些行為都是和身體的強壯有必然的關係。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學搏擊。


語言,也是人類最了不起的技能,中國文化裡最了不起不是科學,是做人,如果說道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佛是自己肉體與靈魂的關係,儒就是人與社會的關係,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常識是最好的辦法,對一輩子都有利。


福州禪武

我家兒子一歲多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對我的震撼很大。那天我跟另一個寶媽在一起聊天,我們的孩子都是男孩,相差也不大,所以我們在一起聊天,就讓兩個小朋友自己玩,過了一會兒我回頭看我兒子發現那個小男孩在咬我兒子,而我兒子卻木木的看著他,甚至連哭都沒有,我當時氣壞了,趕緊跑過去讓那個男孩鬆口,他卻咬的更緊了,他媽媽過來狠狠打了他幾下他才鬆口,至始至終我兒子都沒哭,可是我看著他胳膊上那排已經發紫的牙印,眼淚都快下來了。

我就在想,我兒子是怎麼了?太懦弱了?怎麼連哭連求助都不會了,可我給他的教育一直都是我們不可以欺負別人,但如果有人欺負你,別怕,一定要反擊,打大米他害怕為止,當時我只能安慰自己,寶寶太小,可能聽不懂。

可是之後好幾次我兒子都被別人欺負,可他從來不哭不鬧,我當時不知道他小小的腦袋裡在想什麼,可能他並不認為那是欺負,那是一種遊戲吧!

到現在我兒子兩歲多了,跟小朋友相處的很好,還是很少主動打別人,我感覺這跟他的性格有關係,所以狼性要不要培養?培養出來了會不會到處欺負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都有自己的脾氣性格,不是大人一句話就能改變的。所以我感覺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拔苗助長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迎春168670805

孩子被欺負了,爸媽要怎麼教育才對,是告訴孩子“誰打你你就打誰?”還是告訴孩子“以後不要跟他們一起玩”?對於很多爸媽都是兩難的抉擇。其實,一次的還手並不能解決問題,爸媽應該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增強自信心,遇到問題能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不怕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一個真實的事情:幼兒園裡,小華和皮皮發生了爭執,小華把皮皮眼睛打腫了,皮皮把小華的胳膊和臉撓花了。老師瞭解了事情經過以後,聯繫了雙方家長。

皮皮爸爸馬上就來了,看看孩子眼睛沒什麼事,只是有點烏青,又看了看小華被撓的差點破相的臉,和老師瞭解了一下大概情況,皮皮爸爸沒說話,坐在一邊玩手機。

過了一會,小華媽媽也來了,一看小華滿臉傷痕,媽媽愣了一下,輕輕的問“要媽媽抱一下嗎?”小華強忍著眼裡的淚,搖了搖頭。

小華媽媽和老師瞭解了一下事情發生的原因,看了看一邊低頭玩手機的皮皮爸,跟倆孩子說,“這個事情,就是因為個玩具,沒有誰對誰錯,你倆現在兩敗俱傷,互相道個歉吧。”

皮皮看了看爸爸,沒吭氣。小華看了看媽媽,小聲的委屈的說了句“對不起”。

小華媽媽看了看皮皮,又看了皮皮爸一眼,皮皮爸依舊在那若無其事的玩著手機,“孩子們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家長教育有問題。我沒教育好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對不起。”然後自己帶著孩子走了。

那一刻,老師覺得小華媽媽真厲害!

事後,老師又專門聯繫了小華媽媽,“我作為老師,瞭解了事情經過以後,我知道都是因為皮皮搶小華的玩具,小華要回來,皮皮不給,才發生爭執。你作為媽媽,那一刻怎麼就能忍住呢?”

小華媽媽在電話裡裡沉默了一下,“老師,其實小華什麼性格,我最清楚,我去的那一刻,就知道肯定不會是小華主動動手打人的。我看見小華臉上的傷,差點哭出來。但是,他是個男子漢,我不希望讓他形成依賴,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事情,我不可能一直陪在他身邊,我希望他能從每件事情當中有所收穫,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

老師是我朋友,事後跟我說起這件事情也是感慨良多。


1、“誰打你你就打回去”並不可取。

告訴孩子“誰欺負你你就打回去”,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並不可取。兩個小孩子發生糾紛、發生矛盾,本來只是小打小鬧,結果家長介入,由小孩子打鬧升級為家長鬥毆,近幾年來頻頻發生。最終能解決問題嗎?

不僅不會從根本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有了依仗,以後在學校裡會更能惹事,因為他會覺得“我被欺負了,我爸會幫我出頭解決的”。如果爸媽不能幫助解決,孩子會開始討厭爸媽,開始反感、開始叛逆。

2、告訴孩子一味忍讓?也並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爸媽告訴孩子“以後離他們遠點,不要跟他們玩”,這樣忍讓、退縮的解決辦法也並不可行。這樣會讓孩子的自信心更受打擊,自己又打不過對方,爸媽還不能幫忙解決,這樣“受害者”的想法會一直積壓在孩子心底。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不利,以後孩子可能會越來越沒自信,遇到問題更喜歡逃避,到了社會以後,可能會一事無成,得過且過。

那打也不是,讓也不是,怎麼教育孩子才對呢?

1、從小就鼓勵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

從孩子開始會走、會跑以後,就要讓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多玩,多接觸。各種各樣的小朋友都要去接觸,爸媽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決定讓孩子跟誰玩不跟誰玩。很多爸媽會主觀的判定某些小朋友沒素質、習慣不好,就不讓孩子跟他們去接觸去玩。這樣不好。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接觸的小朋友越多越雜,對於寶寶的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越有幫助。

2、遇到問題,爸媽不要總是一副自己孩子“受害者”的態度,過多的保護,不利於孩子性格完善發育。

在遇到孩子和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情況時,爸媽不要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好像自己孩子都是“受害者”,你要知道這樣的心態是極其不利於孩子心理發育和性格完善的。

爸媽應該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解決,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動手。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當成經歷,從中尋找並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才會有進步。

3、帶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爸爸要多參與。

爸爸和媽媽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作用是不一樣的,媽媽的陪伴會讓孩子更多依賴,而爸爸的陪伴和教育會讓孩子性格更加完善。爸爸的為人處世原則,能給孩子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我們看的很多“古惑仔”題材的影視劇,黑幫老大,男的也好女的也好,基本都是因為爸爸以前就是黑幫老大,所以,孩子的性格和行事作風會模仿並超越老爸。

所以,想讓孩子性格完善、自信心更強大,親子教育中,爸爸的作用非同小可。

最後,借用小華媽媽那句話,讓孩子把每一次經歷,都當做成長過程中的磨鍊,從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爸媽做好引導,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一些問題,這樣孩子的成長才會更健康!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分享、點贊!

帶娃的那些事

首先這是父親的責任,我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有一個比他高一級的男孩欺負他。有一次放假,孩子高興的出去找同學玩,可沒過幾個小時,他回來了,當時我沒注意,怎麼過了十多分鐘一點動靜也沒有,我發覺不對勁,就到他的房間,他正咬牙切齒呢,自已發狠呢,咋了,一開始他也不願說,也有自尊心,1,這時侯他不願說就先別了,冷處理,看情況等他開心了他自然願意給你說了,當爹的要拿孩子當朋友,千萬不要居高臨下,通過我的說教,有一天,孩子放學回來,衣服很髒,臉上又被抓了傷痕,我很心痛剛想問問他,結果他興高彩烈給我說,爸爸,我不要緊,那個XX又欺負我,我按你說的,我把他打哭了,我沒有哭。


森羅萬象32

孩子總是被欺負,我認為家長如果一定要以動物的特性來教育孩子,我想可以試試培養以下幾種動物的特性。

老虎–勇敢的特性。孩子經常被欺負,說明孩子的性格較膽小,較軟弱,家長要適當“放手”,鼓勵孩子自立自強,不要什麼都幫著孩子解決,鼓勵孩子勇敢解決問題,切記勇敢絕不代表好鬥。還是那句話,家長要放手,放開才是培養孩子勇敢的重要條件,在我身邊的很多實例都能證明家長太嚴厲,孩子性格必然弱。

猴子–機靈的特性。所謂機靈的孩子少吃虧,機靈的孩子也很少受到欺負。孩子的機靈可不是天生都會,在於成人的培育。但是孩子遇到的事情比較少,怎麼教育呢?這個也就需要家長去製造問題,鼓勵孩子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以孩子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孩子受到鼓舞,自然會思考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機靈的特性也就此產生。



駿馬–逃脫的本領。這個本領才是孩子最應該學習的一種特性。如果孩子遇到的是同伴或是同齡的欺負,孩子通過自己就可以解決,如果是遇到高年級或是成人的欺負,我建議家長不要再訓練什麼動物特性了,還是讓孩子學會怎麼逃脫出困境才是最重要的,以小博大,以卵擊石,都是莽撞的做法,也會使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作為教師,我從來不提倡孩子培養“狼性”,狼的特性是搏鬥,我們成人之間的搏鬥也是要有很強的實力,更何況還是孩子呢,在現今的社會,能力和方法永遠比戰鬥更管用。

我是小菡老師,請大家多關注我,多多給我點贊,一起交流和討論關於小學教育的那些事。

小菡老師

首先,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是個弱者,就沒有資格忍讓!要談忍讓,等到你足夠強大時再說吧!

我小時候便很軟弱,家人卻以我為榮,村裡大人也都以我為榜樣,教育孩子時動不動就拿我來做例子。事情的結果是,我從小就孤僻不合群,直到現在長大成家了,發現自己依然混得不如別人。感覺好失敗!

反觀當年的一幫上夥伴,凡是軟弱受欺的,長大後也都一副屌絲樣,沒一個事業成功風生水起的。而那些從小就懂得捍衛自己的人,幾乎都我們要好很多,除了幾個太極端的小霸王。

於是我懂了,人活在這世上,從小就必須捍衛自己的尊嚴。所以,我告誡我的孩子:你不能欺負別人,但是,如果別人欺負了你,你就必須毫不猶豫地給我打回去!

其實,這跟狼性無關,保護自己免受欺負,是最最起碼的能力。如果,你連自己都保護不了,你又怎麼能去保護身邊的朋友親人呢?你又怎麼能夠對你的人生保持自信呢?

其實,很多孩子受人欺負,都是因為當初的一味忍讓所導致的。別人踩你一腳,甚至當時確是無心的,可是如果你只知道承受忍讓的話,那麼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力道也會一次比一次更加嚴重,到了後來便更加無法收拾。可是,如果你在第一次的時候,就能讓對方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由此所帶來的風險,那麼,他們以後自然就會有所顧忌。

有句名言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不要過分相信書上說的大道理,什麼恭謙忍讓?有時候,這些教條就像是小孩子的安撫奶嘴,用來哄哄你的,未必就真的在現實中適用。


萌媽育兒筆記

孩子被欺負,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最可怕的是心理帶來的傷害。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即氣憤又傷心。可是不能一次次找欺負人的孩子的家長。畢竟孩子的成長路上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被欺負”,所以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有力反擊才是最重要的

1、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耐心

很多被欺負的孩子都是膽小,懦弱的。這樣的孩子背後大都有一個特別強勢的家長。平時對孩子經常打罵,導致孩子唯唯諾諾,膽小懦弱。所以家長首先要注意收斂自己的爆脾氣,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對你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讓父親多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

讓父親多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父親多陪伴的孩子,性格上會更加樂觀,自信,勇敢,

3、鼓勵孩子多運動,可以學習武術等防身健體

讓孩子多參加運動,增強身體的素質。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對抗性的團隊運動項目,譬如足球,籃球等等。多碰撞,多合作,對提高孩子抗壓性有一定作用。

可以讓孩子學習跆拳道,武術等防身運動。這樣孩子即使面對欺負也可以有力的保護自己。

4、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機能

譬如在被人欺負的時候,如何尋求第三方幫助;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別人欺負你的時候自然也要考慮一下;在面對別人試探性的欺負時如何給予有力的反擊不給第二次機會等等。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面對很多很多欺負自己的人,不僅限於捱打......擁有一個強大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家長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孩子各種保護自己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永遠站在他的身後,永遠支持著他。做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