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南方的北方人

我就是从小被妈妈打大的,如今当了妈妈,做了家庭教育讲师,做了美国正面管教资质讲师,才明白,为什么我是现在这样。

吃饭慢了被打,衣服弄脏了被打,放学回家晚了被打,说错话了被打,求抱抱的时间错了被打……

有一次带邻居家丽丽出去玩,玩儿到晚上快黑了回来。还没回到家,就碰到了拿着棍子的妈妈。妈妈先是猛抽了我几下,然后狂飙:“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去哪里都不跟我说一声,还玩得这么晚回来。还把丽丽也带去了,你好不得了了是吧?你跟我回去,看我今天不把你打残。”我全身疼痛的同时怕得发抖,我在恐惧中被妈妈拉到院子中央,被打得遍体鳞伤。一群大人和小孩子围着看。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妈妈一定不是亲妈,她一点都不爱我,她很恨我,恨不得把我打死。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那么幸福,而我……”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如今想着这些经历,也会揪心。

因为妈妈的打,我成了周围大人口中的“乖乖女”,可真的是这样吗?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内心呢?长大了的我,总是怕出错,做事情唯唯诺诺,特别没有自信,甚至对婚姻都没有自信,不快乐,没有安全感。

相信,好多被打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应,或者说更有甚者,暴力倾向,犯罪,堕落,自暴自弃等等。

其实打或者其他惩罚方式,确实是立竿见影,可长期影响呢?孩子内心可能会:

  1. 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这会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

  •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那孩子犯错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1. 不仅是孩子,连我们大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不完美。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每个人都是不断在犯错误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

  2. 我们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了解事情的原委;

  3. 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咆哮,惩罚。以和善的态度来面对孩子,面对事情,但以坚定的方式来解决。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必须改正,但我们可以态度和善。

  4. 孩子不一定说得清楚为什么犯错,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就需要我们参照错误目的表,来找到孩子犯错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错误目的表在正面管教中被成为万能表,这个表非常有用,建议收藏。

更多精彩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90后妈妈米米”!


90后妈妈米米

这么说吧,我的童年,我是不愿意回忆的。

挨打的原因太多了。昨天这道题刚做过今天忘了怎么做了,吃饭时喊了两遍没坐在饭桌前,放学回家回晚了,看动画片了,跟我妈说话大声了,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我从小淘气包,学习不好,挨打情有可原。那你错了。我从小一直是班级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被我爸用腰带抽得一道一道的。是亲爸。亲妈在一旁看着他揍我,默不作声。

我是女孩。平时揍我用什么工具呢?腰带,擀面杖,衣架,拖把棍,手边有什么用什么,非常随意。从我有印象的记忆,就在挨打中度过。特别羡慕别人,因为他们有跟孩子和颜悦色说话的父亲。

从什么时候不打我了呢?上高中后我住宿了,不回家了,同时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因为早恋被父母一顿男女混合双打后服毒自尽了,这事对我爸触动特别大,突然知道害怕了。高考报志愿,别人都是去省会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想去哪里呢?新疆,海南,是我的第一志愿,为啥?因为离家远,离他远。可惜第一志愿没录上,我去了邻省的一个城市,回一次家也要用上十几个小时,给了我充分的理由不用频繁地回家。

大二的时候,我爸突然来学校看我,告诉我他来这边出差,拿东西时碰到他肚子他哎哟了一声,我才发现,他刚做了阑尾炎手术,本应该在家休息,可听说这次出差去的地方是我上大学的城市,他硬是跟领导要求他可以来。。。说实话,当时我看着他双鬓已经有了白发,我的内心被重重一击……对他这么多年的恨,一瞬间都化解了……

本以为我大学毕业后会留在大学的城市工作,可惜还是放不下这个家对我的羁绊。我回了家,结了婚,生了宝宝。爸妈没事的时候来我家看看宝宝。一家人也算其乐融融。偶尔看到电视里讨论家暴虐待什么的,我会开玩笑地对他说,我小时候挨你老多老多揍了,他就尴尬地搓搓手,表情特别不自然。我心里想,原来他真的老了……

那么从小挨揍给我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对家庭的影响呢……我脾气特别的暴躁,跟我老公吵架时有一次实在气不过,我动了手,用衣架把他抽得浑身一道一道的。我永远忘不了我老公当时的眼神,怕怕的,像是看陌生人,不认识我了似的。事后我特别后悔,跟他道歉,他都吓傻了……问我怎么会变这样?看我眼睛里都冒火了,特别可怕。我哑然,这不跟我小时候挨揍时候的情形一样吗……从那之后,也有几次抑制不住内心想要动手的冲动,事后都特别后悔,我有看到过很多家暴新闻,我也知道,老公不是打不过我,他只是不愿意跟我动手,每次都默默承受了。现在有了宝宝,她偶尔不听话,我还都能耐着心哄她,可是真被她烦得不行时候也有过想要揍她的想法,这个想法第一次冒出来的时候把我自己吓住了,突然我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动她一根手指头,我不想我的童年阴影再在她身上重演。

对别人的影响呢……说几件事吧。

有一次一个人在银行办业务,遇到一个喝醉酒的男人站我后面猥亵我,严厉警告不听还变本加厉,最后被我按到地上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围观群众报警,警察来了那醉汉跑了。男朋友来了以后特别不可思议……

还有一次是工作后,单位有个男同事总挑衅我,没理,后来他用面粉往我身上扔,是50斤一袋的那种,砸得我生疼,我火了,三下两下抓住他,把衣服都给他撕了,按地上给他一顿捶……然后我就一战成名了,唉。

事后想一想,我这人可能特别擅长以暴制暴吧……

说得有点乱,谢谢看完。


介个小妖未成精

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棍棒底下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孝子呢?首先我们来追溯下这句话的来源。


此话出自韩非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后流传为“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意思就是用棍棒可以打出孝顺的孩子,用荆条可以打出善良的人。


这句话在古代之所以奉行,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性长期受压制,自由的个性不能得以发挥,人的性格也逐渐被棍棒之下的教育信条所束缚。


社会发展至现在,人性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因此,这句话用在当今是不妥当的。孩子的性格,一部分遗传自父母,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培养。如果一味地用暴力去对待孩子,对于各种不同的性格,长大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 从小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如果挨打,往往打死也不会向父母求饶,由此引起父母更大的愤恨,下手更不计轻重。


这种棍棒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更倔强且不服输。客观的说,有可取的一面。但由于从小挨打,心中缺乏温情,不懂退让。这种九头牛也拉不回的倔强性格,容易将小冲突造成更大的冲突,最易走极端。


二. 从小性格懦弱且没有主见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


长大后,因为从小被打的阴影,更加胆小懦弱,生怕做错事,得罪人,对人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在工作上,反而被领导看不起,不受重用。


三. 还有的孩子,被打时选择隐忍不发,但内心深处埋下仇恨的种子。更为极端的情况,孩子长大后会养成一种暴力型人格,如果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犯错时,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做家长的欺负孩子小不懂反抗,等到孩子大了反抗了,我们所谓的孝子不会有,只会有越来越多的逆子出现。作为家长,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但不能轻易动手。在这个时候,让他明白是非,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下次如果再犯就要挨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幼小的心灵都有着独自的世界,我们要用爱来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有书共读

父亲家暴,母亲经常被打,三个孩子看在眼里。

大儿子想:我以后一定不打女人!

二儿子想:原来女人可以这样打的啊!

三儿子想:结婚好可怕,我以后都不要结婚!

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解读。

弱者会把责任推给环境,强者则会相信自己的把控。


师说历史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民非机构社工。认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致力于家庭教育、两性婚姻与养育着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


有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朗朗、丁俊晖。所以在望子女成龙成凤时,“恨铁不成钢”的责罚也是必须的。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至少研究心理的人是不认同的。SAY NO!

孩子越小,在被父母打骂后,受到的创伤越大。因为孩子对父母的需求是绝对的,而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是相对的。在孩子的心理渴望有好父母,

但坏父母也比没有父母强!孩子长大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其早年与父母相处模式的翻版。

根据现代精神分析理论:

0-1个月的婴儿处于自闭阶段,婴儿离开熟悉安全的母体,害怕自己会死掉。就像一只刚破了壳的小鸡,探出脑袋来感触世界,突然受到外界的惊吓,又会缩回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此时如果孩子受到惊吓或者在孩子哇哇大哭时父母没有立即照顾到,孩子有可能就被星星带走,成为自闭症的婴儿。自闭症患儿表现得十分安静,但同时对外界漠不关心,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6个月,婴儿进入了与母亲的共生期。随着大脑的逐渐成熟,婴儿的自我意识也逐渐成长。婴儿对母亲的理解是喂奶、陪玩的就是好父母;有需要时离开的就是坏父母。请家长直接忽视婴儿的道德(还没有发展到)非好即坏,他们不理解你的离开也许是为了赚奶粉钱,或者因为生病了。父母应该给予婴儿更多的爱,无条件满足婴儿的需求。此时,由于客观原因或者父母的疏忽,婴儿受挫而没有得到父母关注,过早的动用自己的能量去应付挫折,长大后容易得精神分裂和偏执。

6个月—3岁,儿童进入了分离——个体化阶段。随着运动机能的不断完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不是时刻都需要父母抱着。只要能听到、看到父母,甚至是替代父母的人或物在时,他就能有安全感,自己和自己玩。此时儿童能把好妈妈和坏妈妈整合在一起,知道妈妈只是短暂的离开,很快就会回来。我们都知道和重要的人分离都是有焦虑、有痛苦的。父母需要把握好分离的尺度,尽量不给儿童带来创伤。否则,儿童容易抑郁、躁狂和反社会。

由此可见,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给孩子的爱和关注不会过度、只有不足。孩子早年得到的爱越多,长大后心理越健康。

请放下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举起的手,多给孩子爱和关注,望子成人即可,成龙还是成凤那就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吧。

想更多了解的读者,推荐两部影片《凯文怎么了》、《香水》来细细品味。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改问题由中读用户@断竹续竹回答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可能会更理解父母和孩子。 作为一个从小经常被打(这里决不是指变态的虐打)的女孩子,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绝没有产生过任何报复、痛恨、畏惧、自卑之类的念头。我很理解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非常爱我。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很有可能小时候目睹过那一代人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的的确确我小的时候挨爸妈打不是什么新鲜事。小的时候不懂事,爸爸妈妈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让我认识到一件事情的错误性,慌乱又着急,动手可能真的就会难以控制地出现。我并不认为打孩子就与不爱孩子划等号,相反我真的很理解“爱之深,责之切”的含义。我绝不是鼓励父母去打孩子,但是我必须要说,我能理解他们。

初为人父母,经验不足在所难免,而深刻的爱与责更让他们决不能容忍孩子走上歪路,方式即使在现在来看过于激烈,但绝不是恶意的虐待。而同时,因为小时候挨过打,有着很“惨痛”的经历, 我自然是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不会挨打。因此会更注重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不通过打骂也能教育好孩子的能力,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努力的原因。希望自己以后能越来越理解父母,也能和自己未来的孩子有爱相处,更希望自己和他们的相处方式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三联中读

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听过这些话?“不打一顿孩子怎么记得住”“打是亲,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儿时每一次犯错,每一次受教育,爸爸妈妈可是在耳边边打边骂,更有一些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在过去,无论是农村家庭还是一线城市的家庭,都会出现打骂孩子的事情发生,过去的这些经历中,很多人就相信一点:只要出发点是对的,打两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呢,伊妈想问,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孩子犯错时,很多父母首先就是一顿责骂(语言暴力),甚至会发生身体暴力。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起来,这些阴暗的影响无疑会慢慢扩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会做出类似的行为,甚至会直接攻击他们的父母、殴打孩子、暴打妻子。

“打骂教育”究竟对孩子身体和心理上会有怎样的影响?

1.直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通俗的讲,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肯定,自我认知的表现,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尊心,孩子虽然会经常犯错,父母可以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得恰当。孩子在上学之前,他的自我评价,自尊心往往都是从父母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中形成,如果孩子经常被打被骂,孩子心理上会不断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爱自己,为什么我会这么差,而这些观念和想法是会阻碍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发展。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价值是和人的自尊紧密联系的,高自尊就会产生高自我价值感,成人也好,孩子也是,越懂得自尊,就会越自信,就越会变的积极和阳光。孩子犯错,父母一味直接“先打为敬”,这些孩子会逐渐变的自卑,否认自己,甚至会造成童年阴影。低自尊往往伴随低的自我认同感、低的自我价值感,进而引发其他的问题。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往往都说:“你不听话我才会打你,如果你听话我怎么会打你呢?”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逐渐对自己“不是个好孩子”深信不疑,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那他未来的表现回事什么样呢?妈妈对他的管教会有多大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2.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不能都打人,但是呢,很多父母在管教自己的孩子上就往往是大打出手,这相当于完全推翻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又怎么会认同你,听劝进心呢。“我打你是为你好”,这样的行动和说法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思想认知,并且形成一种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观念意识。

3.让孩子容易产生焦虑症和恐惧感

研究表明,挨打过的孩子普遍都胆小,同时会更容易受到惊吓、焦虑和恐惧。药家鑫就是个典型。他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也对他是很严格的,只要是在外边和别人有过冲突,不论对错回家都是一顿打,他都不敢犯错误。正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在面对被撞倒的张妙时,内心的恐惧瞬间达到了顶点,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

4.让孩子变得惧怕父母,甚至恐惧和父母沟通

什么样关系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最好的关系?父母和孩子建立关系时要怎么做?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感和安全感基础上。我们应该知道,每次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没有尊重孩子?在和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用词?尊重孩子?孩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的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孩子与你相处才会有安全感,才可以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就像我们成年人,我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最先想到的是谁?很显然是能够让我们敢感到放心依赖,关系亲近的家人。

5.影响孩子的智力认知发展

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获得。曾经有个为期两年的额跟踪研究,针对2-9岁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认知测试,结果发现儿时被打过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甚至如果这种被打是经常性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会更低。

孩子能力培养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而练习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并且存在着失败的风险,被打过的孩子可能会更胆小、怕做新的尝试,因为害怕自己的失败会招致父母的打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会不自信,而有些孩子又会眼高手低,不敢踏出第一步,往后也就可想而知。

6.让孩子的错误行为“躲起来”

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这么想,也许因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认为孩子挨打了就会长记性了,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但是实际上,虽然当时孩子会停止了不良行为,而且会被震慑到,但从长期讲挨打只会让孩子更害怕挨打,最重要的是,会让自己的错误行为更隐蔽,这样的惩罚并不能帮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打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过去的我们从父母的“打骂”下成长起来,如今我们成了父母却似乎忘了记忆力那个曾经被父母打骂过后站在原地惊慌失措的小孩。

伊妈想说,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想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们要做好自己。

一个孩子的真实经历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从小没挨过打的,长大会怎样?


伊的娃

家庭的四个功能:提供关心安慰;提供支持,鼓励;提供教导;提供规则。这四个功能,有一方缺失,或者偏离,便会造成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一个从小经常被父母鞭打的孩子,无疑是生活在一个家庭功能严重失调的家庭环境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问题需要被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的时候,家长对孩子没有基本的接纳和抱持,没有必要的安慰和支持,只是看到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不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更看不到孩子因问题而出现的一些情绪,简单粗暴的你鞭打的形式来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孩子心灵上的一种扼杀。、

经常被这样对待着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首先:自身对自身的接纳性一定是缺乏的,因为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自己都是不接纳的,因为自己不够好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不值得被爱,不被父母接纳,也就不为自己接纳。不接纳自己的人,往往自卑不自信多愁善感人际关系紧张其次,安全感的严重缺失:心理学里有讲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最根本来源,当被孩子视为安全感,来源的父母经常一边打的方式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安全感能从何而来?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年以后会依然处在这样的模式中 ,会导致自己难以信任他人,防御机制特别强,他人也难以接近自己难以,即使有了亲密关系人,也会各种作,直到亲密关系人害怕受不了而离开。第三: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候,也极有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去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惹出祸端。当成年以后进入家庭生活中,会因为家庭代际遗传,而影响与下一代人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质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当年的自己。

当上父母,不代表你就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一定是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我敬重那些为了孩子,而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们。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元元


暖心理

长大了就是我这样了,脾气暴躁,话不投机就想抡棍子。我起码花了10年时间才慢慢纠正过来这种坏脾气。

我小时候那真是从小被打到大的,严重的时候几乎天天挨打。我也是要面子的好吧,大街上就开始拿皮带抽我了,然而我还是独生女。各种打法都有,棍子打小腿骨,揪住头发撞墙,拧耳朵,跪搓衣板……其实犯的那些小错误都不至于得到这样的厚待。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回家迟了几分钟又顶嘴之类。



我爸当兵出身的,觉得棍棒底下出人才,人才没出来倒是出来了一个叛逆的家伙,越是打我就越是叛逆。故意做坏事惹他们生气。性格上的不服输就是从棍棒底下练就的。



另:我爸打完我妈接着打,从来没人会护着我,家里就是一家三口,我处于很绝望的状态,小时候很羡慕别人有爷爷或奶奶帮忙护犊子。

无论打多重我都不哭不叫,越是不哭我爸就打得越狠,但我就是要这样气他(好傻),打完了我才躲到房间蒙着被子偷偷哭。想过无数次自杀,都是未遂,感谢我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没让我去见上帝。

直到18岁后才没有被打了。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我对陌生人很戒备,但也很容易被小小的事情感动。性格复杂,朋友很少但很铁的那种。

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是至今都无法克服的难题,所以网络让我如鱼得水,计算机刚普及的时候我就很着迷,自学了很多东西也考了证书。简单来说,我就是喜欢和冰冷的机械打交道,解决难题故障,喜欢写作喜欢画画,也喜欢小动物。因为小时候家庭没有足够温暖,是家里的猫咪让我有些许慰藉,沮丧难过时是写日记和画画让我平静。



作为一个独生女,我不知道撒娇是何物。性格偏男性化,独立却又迷糊。自己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啥性格。工作后,和父母的关系慢慢好起来了,偶尔也会吵架,但是我都先让步了。他们都老了也变得和善了,能陪他们的时间不多,已经浪费了那么多年的时光,再不互相谅解就迟了。

回忆起小时候,真想穿越回去抱抱那个躲在被子里拼命压抑哭声的无助的小女孩。


墨娱

被打大的小孩来答一发。

三岁才被接到父母身边生活,一直都被打。

有记忆了以后被打的理由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啦。考得不好要被打,考得好要被打,会被问为什么没有拿奖状。没有成为少先队员要被打,当时的理由真的就是排队刚好到我就不是了啊,但是我还是被打。后来初中哥哥来我家借宿。哥哥不吃饭我挨打,哥哥考不好我挨打,哥哥房间脏了我挨打。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爸爸买了文曲星,不知怎么的文曲星进水了,但是不是我弄的。打了三顿吧,我说了不是我,然后真的是往死里打的那种,然后我说是我,结果招惹来第四顿,说为什么撒谎。


工具什么都有,跳神、衣架、筷子。我记得那时候月考,考得好要挨打,说打了我才考好的,考得不好也要挨打。然后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我妈妈突然就跑来打我,面对我疑惑的眼神,她说好久没打你了,打你你才能考好。


结果就是,我根本不懂如何去跟人好好沟通。脾气很暴躁。因为家里没有教我如何正确抒发情绪。


直到工作后,才慢慢意识到,遇到不顺的事情,可以有其他解决办法。


不会爱人也不会表达爱,因为被打出了一颗坚硬的心,所以不会撒娇也不会想着寻求帮助。困难就是硬扛。


不想家,对父母没有依恋。

很多年没回家也不觉得有什么。


尽管知道她们老了,我也无法跟别人一样,释怀。也没法释怀,我就不会温柔待人。

只能说,会尽赡养义务,但是感情和关爱。

真的是没法提供。

因为我至今,还没学会,如何表达爱。更不懂的如何接受爱。

反正就是一个人,一直是一个人这样过来的。

用我朋友的话说,看似我每天跟很多人说话,其实,我是最孤单的。

嗯,就是这样。

————————————————————-胡小v ——————————————-

五年食品营销公司

专注为二三线城市职场人答疑解惑

希望能为你成长提供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