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在猕猴桃海沃德、华优、红阳的使用

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在猕猴桃海沃德、华优、红阳的使用

健全的树体,对果树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速度,实现早果丰产优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猕猴桃(当然也包括其他果树)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树冠发育不全的现象,影响早果、高产、稳产和果实品质。

生长调节剂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苯基脲类衍生物,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器官的形成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抗逆性,延缓衰老,在瓜果植物上具有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等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氯吡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猕猴桃上主要用于促进果实膨大。然而,随着生产中无节制地加大使用浓度,作为果实膨大剂使用的氯吡脲使猕猴桃果实品质急剧下降,耐贮性降低,树势衰弱,病害加重,对猕猴桃产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但辩证地讲,不能一味排斥其所有的作用,而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正面的功效。例如,避开其在果实上的使用,而将其应用于调节树体其他器官生长方面,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氯吡脲稀释液能显著促进侧芽萌发,补充树冠,实现提早结果。可以利用氯吡脲“精确”点芽促发,而不影响临近侧芽及果实发育。另一方面,在根施情况下,氯吡脲具有极性传导至地上生长点(梢尖),促进顶端发育的作用。同时,叶喷时,其接触药液的叶片浓绿、肥厚,保护组织发达,具有一定的抗日灼功效。

下面,笔者仅就利用氯吡脲促枝技术在3个猕猴桃品种上的应用加以说明。

1、在海沃德品种上的应用。

海沃德幼树期发芽率、成枝率低,大多剪口下仅发一芽,单轴生长,挂果迟。增加早期枝条量是其早果高产的前提。针对此,可在海沃德幼树期,于5月中下旬在前期长成的枝段上选择合适部位的芽,用稀释20~30倍的商品氯吡脲溶液蘸抹芽,并结合摘去芽子周围叶片的办法,可促进其很快发芽,增加枝量,降低单枝生长量,分散生长点,促进提早结果。

2、在华优品种上的应用。

华优树形养成时期易出现一边芽子发出多,而另一边发枝少甚至无枝的现象,即所谓的“偏冠”现象。针对此,可在发芽期观察,对不发枝的一边及时选择合适芽位的芽子用氯吡脲稀释溶液蘸抹,促进发枝补冠;或即将发芽时,在两侧选择合适芽位的芽子定点蘸抹,促进均匀 发枝。

3、在红阳品种上的应用。

红阳结果后生长势转弱,出现大量封顶结果枝,架面枝量少,光秃裸露,造成日灼严重(这也是其对溃疡病抗性差的一个间接原因)。针对此,可在幼树整形期选择主蔓上合适的芽位,于现蕾后摘除花蕾,蘸抹20~30倍液商品氯吡脲稀释液,促发健壮结果母枝;树体成形后,于现蕾期在结果母枝基部选择1~2个结果枝摘除花蕾,蘸抹20~30倍液商品氯吡脲溶液(可添加200倍液杀菌剂),促发健壮营养枝,作为下年的结果母枝(更新枝),轮流结果,增加新生枝量,增强树体生长势。新枝可适当遮阴,预防日灼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