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孩子爺爺不認字無法批改作業,老師逼孩子在外上班的父母辭職回家,你怎麼看?

嗟乎非差乎

奇葩怪事

某地一位老師,因為一學生的爺爺不識字,不能給孫子批改作業,便逼迫學生的父母辭職,回家教育孩子,甚至讓孩子退學。



讓辭職就辭職啊?憑什麼?

如果老師,提醒學生家長,別因為忙於生意或工作,而疏忽對孩子的陪護和管教。那本人非常理解,也非常贊成。畢竟父母遠離家鄉,遠離孩子,使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使其不僅缺發溫暖和疼愛,更不能很好地監護和教育。這樣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但是以此為理由,讓,甚至“逼迫”學生家長辭職,這是武斷粗暴的,也是無禮錯誤的。老師沒有這個權利。配合老師,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對孩子最佳的教育方式。但是生活不易,為了讓全家過得更幸福,也為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成長,千千萬萬個家長,離鄉背井,遠走異地他鄉去打工。這是一個非常普遍,且非常現實的社會現象。老師無法迴避,也改變不了,只能想方設法,因材施教,將這些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將孩子最大限度教育好。




為什麼一定要家長批改作業?老師幹嘛的?

不知道從何時何地,興起要家長批改作業的風氣,不批改還不行。就像這件事中因為爺爺不識字,無法批改孫子作業 ,老師生氣,竟然逼迫學生父母辭職,回來“批改作業”。作業都讓家長批改了,老師是幹嘛的?以前僅讓家長署個名、籤個字,或者寫幾句話,提提意見留個建議什麼的,還行。現在發展到非要家長批改作業了。



不知道是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太前衛、太新潮、太高端,還是本人教育思想太陳舊、太傳統、太死板落伍了。反正我不能接受老師做甩手掌櫃,無限給家長壓擔子。另外,批改作業,是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既定固有工作,今天怎麼易主換人了?家長協助可以,偶爾為之可以。但不可越俎代庖,更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


納履堂主

非常理解和同情,每一位當爹孃的,如果在生活中突然遇到這樣棘手兩難的情形,心裡面一定是非常焦慮,又不知所措的。

人們看到事件發生,往往是生活的一個橫截面。

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之後,生活都是持續流動的,因此我們會說,每件事,總有它的前因後果。

具體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這個題目的敘述裡,有個詞的出現讓人心裡一驚,它總共出現了兩次,是的,就是“逼”這個動詞。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回溯,孩子三年級。就是說上學已兩年多,老師沒有在一年級,也沒有在二年級,出現“逼”父母辭職回家的行為。

是不是可以認為,在事情發展的初期,老師並沒有立刻採取“逼”的形式跟父母溝通”。

而現在的“逼”,並不是老師第一天接觸孩子家人,就出現的?

需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血有肉,這代表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真實“情緒”,老師同樣不會例外。

當一個人出現“逼迫”這樣的行為,通常意味著他的情緒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不採取激烈一點的方式,就無法更好表達的地步。

這就是在最開始我們說的,每件事的出現,一定有它的前因後果。

目前所知的信息十分有限,無法完整推測整個經過。

但我們可以設想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每次作業積極上交,但有些內容不會,孩子向老師同學主動尋求適當幫助;

2、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不佳,老師跟監護人爺爺溝通,爺爺表示會尋求鄰居或其他親戚幫助;

3、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不佳,爺爺也無法幫助,老師跟父母取得聯繫,父母主動表示會尋求朋友或其他鄰里來幫助孩子,配合學校共同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學校老師的位置上,設身處地想一下,以上哪種情況會導致老師在一段時間之後,沒有別的方法可選,只能“逼”父母從外地回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當一件事最終演變成難以調和的“矛盾”,通常代表著之前,有一些可以妥當處理的機會,是白白錯失的。

即使事情已經演變到如今的場面,也並非無解。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處,人們其實都可以有所選擇。

對這件事,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1、如果父母有能力帶孩子在身邊讀書,建議孩子能跟在父母身邊。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能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總共也不會再有很多年,珍惜可以陪伴的日子;

2、如果父母無法帶孩子身邊隨行,又不想孩子落得退學的後果。建議父母主動跟學校和老師溝通,主動表達之前疏於聯絡,拋棄前嫌,坦承孩子的學業確有困難,誠懇向老師尋求幫助;

3、向周邊的親朋好友尋求援助,適當在學業上幫扶孩子;

4、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經常保持溝通,對孩子的學業、生活、內心變化表達真正的關注。

至於最後您問到的,父母小的時候,並沒出現過老師這樣要求孩子父母的情況——

這跟我國連續幾十年經濟飛速增長,城鄉人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遷息息相關。

您朋友童年的時候,沒有這麼普遍、數量巨大的“留守兒童”現象,孩子們在父母身邊生活,老師有問題直接跟父母溝通。溝通成本低,溝通效率高。

如今堅守在崗位上,面對“留守兒童”的教師,面對的同樣是滄海桑田的變化。

孩子們普遍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缺乏更有力的監管。老師們資源的匱乏,與面對挑戰的艱難,也都是以往從未有過的。

時代飛速發展,在這個變動的世界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安”的感受。

您的朋友如此,老師如此,孩子更加如此。

而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把孩子的成長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的話。

那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暫時拋下成見,主動和解,為孩子爭取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和諧的環境,是我們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所能奉獻的最大誠意吧。


蘭海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我要告訴大家,在義務教育階段,任何老師是沒有權力讓孩子退學的。

如果因為家長沒有回來陪伴孩子,老師就讓孩子退學,那老師的做法就違反義務教育法了。

然後,我要告訴這位朋友,當老師逼家長回家“教育”孩子,估計這位老師是真的著急了。

老師對孩子應該是沒有意見的。但是,老師對家長的做法肯定是有很大意見的。

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陪伴孩子的爺爺又不認字,換做誰是這個孩子的老師,都會急眼。

作為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他們是清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也是知道兒童學習規律的。

小學一到三年級,是孩子求學生涯中最關鍵的三年。

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以學習為主要發展活動。

這三年,是孩子樹立正確學習觀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階段,也是為以後的高年級學習、中學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

如果這三年,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教育,沒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我相信,老師肯定是考慮到現在是孩子的關鍵時期,才會氣急了說出逼家長回來教育孩子的話。

家長不要總是拿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沒陪伴自己學習來做比較。

時代不同了,教育的內容也多了,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長也多了。

你在外工作掙錢,把孩子扔給字都不會寫的爺爺教育;

而你孩子的同學們,正在被陪在身邊的父母教育,這些孩子不僅有重視教育的父母,還在上著輔導班、特長班。

這些孩子和你的孩子一對比,你還看不出差距嗎?你的孩子能不落後嗎?老師能不著急嗎?

辭職不辭職,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不能錯過孩子的教育黃金期。

孩子的教育是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組成的。這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

當你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當你把教育責任扔給孩子爺爺、學校,當你以要掙錢為藉口忽視孩子的時候,那就請接受孩子將來會成績不好的現實。

因為,被父母忽略、又錯過教育黃金期的孩子,很多都會面臨成績不好、不好管教的結局。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老師、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柳柳很忙

再回到前面的孩子父母,我不禁要問,老師能有多大的權力要求你辭職?我真不敢相信!還是“逼孩子父母辭職”,我估計現在政府暴力機關恐怕也沒有權力逼一個人辭職吧!我大膽猜想一下,老師可能這樣說:“你們孩子現在在家裡,只有爺爺照看他,孩子爺爺年齡比較大,把孩子照看的不太周全,尤其是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孩子的爺爺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我建議你們想想辦法,儘量讓父母雙方中至少有一個人在身邊,你們外出打工賺錢還不是為了全家人生活的好一點,但如果光顧著賺錢,耽誤了孩子,賺再多的錢還有什麼意義!”勸,建議!我相信,“逼”?可能是我見識少,不敢相信!

最後,我來說說家長在孩子學習中進行陪伴和參與的重要性!舉個真實的例子:我以前帶過一屆學生,班級裡有一個帥帥的小夥子,家在本地,父母在外地開了一家中型酒店!剛開始高一的時候,母親帶著他妹妹跟他一起生活,那時候還挺正常的!結果到了高二,我發現這學生突然開始遲到了,剛開始三天遲到一兩次,每次打電話給他家,他父母總是一再道歉,說自己這幾天有事,不在孩子跟前,孩子跟他外公在一起生活,老人管不住孩子,孩子睡過頭了!我只能一遍一遍的跟他父母,跟這個孩子溝通!先講制度,再講遲到對學習的危害,再講遲到對學生的影響,對學校的影響,對我的影響!但現實情況是這孩子遲到開始變本加厲,除了晚自習不會遲到,早上,中午都不能按時到校,每天至少要遲到一次,我記得那段時間,我一打他父母的電話,還沒說話,他父母馬上就一句“孩子今天又沒來?”最後沒辦法,孩子父母給孩子辦了住校。好傢伙,從此我每天早上上朗讀都去宿舍喊他起床!在此過程中我瞭解到,父母都去外地照看賓館了,孩子每天都玩手機到半夜兩三點,早上起不來!中午睡不醒!他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了!半年後,孩子父母就幫孩子辦了退學,去讀了個民辦專科學校,不過聽說讀了不到兩個月,還是因為遲到被學校勸退了!是什麼把孩子引到了這一步?我想大家心裡可能都有各自的答案,但我想,沒有父母的參與陪伴可能就是導致此事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魔幻流星

90後,80後,70後現在都成為家長了,以前上學老師都管的嚴!學生家長也不怎麼管孩子學習,老師也不會去要求家長去輔導孩子學習!

現在有一個很怪的現象,周圍同事都說他們的孩子都是老師佈置很多東西,晚上讓家長監督著完成,有的家長的確輔導不了,很為難,只能跟著孩子一起從小學開始學習了!

就像上面說到的,很多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都面臨這個問題,爺爺奶奶年紀大,年輕的時候沒上過學,老師佈置的任務有心無力完成。現在這樣的老師就應該反思一下。

現在老師的待遇比二三十年前強多了,工資福利待遇一般以上水平,假期就更不用說!週六週日歇著,法定假日,寒假,暑假跟學生一起休息,一年也就上半年班!多輕鬆了!每年事業編考試老師崗位都擠破頭去考,可見一斑,都知道是好工作!!!

老師是教育學生的,而不是一味的讓家長去監督學習!把自己的責任都推到家長身上!為人師表!!!

如果這樣去學校上學讀書有什麼用!讓家長自己自己教學好了!

希望為人師表的某些個別老師提高一下教學水平和師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惠動腦

這老師,是被夾了?有頭髮誰想做癩痢?能好好陪在孩子身邊教育,哪個不想?

多少家長回顧往事:原來自己錯過了孩子那麼多美好的場景啊!這是多少家長的遺憾?

不要以為讓孩子留守,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家裡有老人,從呱呱落地到懂得叫爹媽,天天膩在一起,突然之間因為生活,必須要分別的時候,那種割裂感啊!北漂一族基本都知道!

教育孩子,確實很心酸,有時會氣得肝疼!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以此為藉口,讓孩子留守!

個人一向的觀點是,夫妻一方若能撐起家庭開支,那另一方就在家教育孩子。若是不可行,那就以生活為重!

別說什麼熬到孩子長大成人就好了,就有本事了!以後的事誰都說不準,最重點的是,孩子要活下來才有以後可言!這是生存的問題!飯都吃不了,還想有本事?別逗!

題主的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情況不允許的之下,利用網絡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撇開這些東西,這老師,真的讓人氣憤!人家的家庭情況就是不允許了,為人師表,不是逼人去翔!感覺師德是有問題的,這是我見過最糟糕的老師!

話說到這裡,現在的老師和家長矛盾不斷,有人說,要讓家長考證才能生孩子,我卻想說,老師的一個應聘標準,是不是應該要先考過情商?


熊孩子專治

看到問題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回答,什麼推薦不推薦都不重要了!為什麼呢?因為對這個問題我有切身感受!


我的切身感受

說說我的情況吧,我有一侄女今年9歲,正在讀三年級,由於其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她從小都和我及我父母住在一起,自從她開始讀幼兒園開始,每天檢查作業就是我們的規定動作,幼兒園三年因為學的是非常淺顯的東西,她奶奶還能給她檢查作業,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檢查作業這個光榮的任務就落到我頭上了!每天的作業基本是語文、數學、英語,偶爾有美術和科學,她是下午5點放學,到家5點30左右,然後開始做各科作業,到做完要接近8點30,中途包含有20分鐘左右的吃飯時間,8點30我給他檢查語數外三科作業,因為過程中還涉及到給她講,很多知識她又不能馬上理解,這樣多次講解到檢查完基本10點11點了!關鍵在過程中我有無數次想打死她的衝動,俗話說“不檢查作業兒慈母笑,一檢查作業雞飛狗跳”,你們知道每天我的壓力有多大嗎?


檢查作業背後的現象

一、老師方面:現在老師不像我們讀書時候的了,現在教師更像是打卡上下班,許多老師把檢查作業這個本職工作轉嫁給了家長,家長檢查作業還得簽字寫評語,如果沒有,第二天老師還得通報學生,叫家長到校談話。雖然有學生多這個可觀事實,但是這也不是轉嫁檢查作業這項工作的藉口!

二、家長方面: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至少是知識方面的教育,那麼檢查作業本該就是學校、老師的工作,哪想到自己上班一天回來還得繼續“上班”幾小時,日復一日,身心疲憊,記得有一次我在班級群裡問了一句“現在才三年級,每天規定這麼多作業做得完嗎?”結果老師迅速回了一句“覺得作業多,可以不做”!這是什麼態度?當然怕影響到孩子,我也就沒繼續深究下去了,通過這件事讓我感覺現在的教育方式出了很大的問題,不再和我們讀書時一樣了。


三、學生方面:學生每天的作業量過大,現在的學生學的科目本來就多,每科都規定作業,加起來就是一項非常繁重的任務了,加之修改作業時家長的批評,到學校老師的批評,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

個人建議

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重視這件事,協調學校、家長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意見。首先,對學生的作業量要有一個衡量,堅決給學生減負,要讓作業成為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而不是成為壓倒學生的壓力。其次,老師應該加大對學生的關心度,包括學生的作業、生活方面的都要關心和教導,把檢查作業這個本職工作做完做好。最後,要強化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化解成見,不能讓老師和家長成為對頭,這樣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


綿陽laughing哥

1、批作業應該是老師的職責

不知道現在的學校是怎麼規定的,難道已經把批作業這事固定給家長了嗎? 我始終認為批作業是老師分內的事,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可能會有老師反駁我,說老師很忙批不過來,但這不是理由,學校和老師要採取另外的措施,把老師忙不過來的問題解決,而不是把這事推給家長。 我不反對家長檢查作業,這樣家長也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加強的對學生的督促,但這都不是老師不批作業的理由。

2、家長批作業可以做為一個補充,但不是必須

我覺得家長監督孩子的學習,是正確的,這樣可以較好的幫助孩子的學習,如果學生總是獨立面對各種學習中的困難,好學生能很好的應對,當然沒問題,但是對學習較弱的學生,就會有問題,一旦問題不能解決,學習成績可能越來越不好,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如果家長在旁邊效果肯定不一樣,這也是我支持讓家長的監督孩子的學習,但我不支持指定家長必須做這項工作,因為家長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 就像問題中的家長,確實沒有辦法很好的監督孩子學習,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老師也不可能面對條件完全一致的學生,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已,調整相應的方法,以應對不同家庭的學生。

3、老師強迫家長辭職則過於霸道

問題中的孩子,由爺爺照顧,爺爺無法幫助孩子的學習,老師居然要求家長的辭職,這實在是太霸道了,家長辭職了,人家怎麼生活?老師能幫助人家嗎?如果不能就不應該提這樣的要求。 雖然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讓孩子能順利完成學業,大家就應該一起努力,同時也應該相互體諒,家長要考慮老師的困難,老師也要知道家長的苦衷,這麼不顧事實,強迫家長辭職的方式,不是一個稱職老師作為。


時尚女人愛吐槽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是一名五歲孩子的家長,再生小孩之前我在我就在想,不管我以後有多窮多苦,孩子一定要在我的身邊,第一,這是對他的成長有幫助,第二對他的教育和學習也有幫助。

對於題主問題裡的這個老師,我覺得很有責任感,我覺得應該是家長理解錯了老師的意思,老師應該是想說,孩子的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比較低,對於孩子學習方面的輔導做不到位。

現在很多家長總是說:“老師不負責任,把作業佈置給了家長,讓家長來輔導孩子們的學習,那老師是幹什麼的呢?像我們以前的時候老師從來沒有要求家長輔導過作業?”

其實我們上學那會兒,老師是有要求家長簽字的,以我的記憶:一般作業本上有家長簽字的那些學生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優生,作業本上沒有家長簽字的一般都是中等偏下的差生。其實那個時候老師要求家長簽字,其實就是要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掌握,只是那個時候老師沒有明說而已,而現在的老師只明說讓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而已。

所以我覺得題主問題中的那個老師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的老師。

我想應該是這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應該是很不理想的,不然老師也不會強烈要求家長回來,而老師本身也知道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而家長並沒有理解老師的苦衷。

對於這個家長,我想說的是,掙錢雖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童年只有有一次,學習的最佳年齡也是現在

。老師是好心好意的站在你的孩子的角度考慮,如果做不到老師的要求也應該感謝老師的苦衷。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帶孩子和掙錢並不一定會相沖突,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在裡務工的地方去上學,這樣兩不誤。


吾家兒陽陽初成長

感覺題主描述得太過了,過份指責老師。從題主字裡表達的意思來看,這種情況不可能存在的。

首先,老師不可能會要求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頂多有時候時間緊張,會把答案發給家長,讓家長對著答案跟進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及對錯情況。如果有老師要求家長批改的情況,可以去教育局告發老師更能直接解決問題,在網上發這樣的問題會混淆別人的視聽,影響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嚴。

其次,老師不可能要求家長辭職,即便有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但老師要的只是結果,是孩子的作業有人批改過有簽字過,至於是爺爺不識字亂打√打×的,還是父母趕回家批的,還是父母在線批改的,還是父母一方辭職回家改的,老師應該一概不管吧。要不然,這老師管得太寬閒得太無聊,要求父母一方辭職管孩子?

再次,公立學校的老師沒有資格和權力要求孩子退學,9年義務制教育是保證每個孩子公平公正的享受9年義務制教育,這是眾所知周的,不可能老師不知道吧?

老師負責孩子的文化技能教育,但凡老師提出要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孩子在校的表現確實令老師頭疼,或是孩子的作業完成得不好或是學得太錯。老師要求家長參與教育,並不是一味的推卸責任,而是希望家長趁孩子還小,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情況下,多參與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培養好吧!

說實在的,把孩子推給不識字的爺爺管教,“留守兒童”“隔代養育”的弊端,做父母的不知道嗎?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

孩子父母上三年級的時候是什麼年代?不同年代不同的教育,這個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好嗎?以前的孩子都是在學校裡學知識學文化,而現在,多少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加各種學習班、興趣班、能力培訓班嗎?人家孩子都在各種搶跑,而你的孩子還慢悠悠的停在零點,你不覺得對自己的孩子太殘忍嗎?

現在孩子的教育,不能把孩子單推給學校老師了,家長要積極參與教育中去,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人格齊全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