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么?

航妈16

父母堂为您科普:

由于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并不能很好的预防其他类型的手足口,因此家长可以参考以下5点来加强孩子的日常防护: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活动后都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按6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别让孩子还没洗手就开始吃手、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或用手直接接触食物等。

2.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不太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教育培训机构、儿童乐园等。尤其需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减少被感染的可能。

3.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和个人用品,以免因接触疑似患者或急性肠胃炎的患者而发生交叉感染。

4.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剩菜、剩饭。让孩子休息好,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晒太阳,增强免疫力。

5.经常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如:孩子的玩具、餐具、奶嘴、奶瓶、衣物、家具、被子等。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都需要吸收,并妥善处理污物。另外,还需对空气消毒,比如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装置等。通风次数最好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父母堂

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

那么,手心脚心没疹子,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了呢?

要知道,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而出在其他不典型部位的疹子,同样需要家长重视。

而且,预防疾病才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啊是不是。

马红秋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儿科医生

手足口病,很多家长并不陌生,有些是从媒体等渠道听说过,有些是自己家宝宝已经得过。

由于一些重症病例的出现,大家往往对这个病感到非常恐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手足口病。

是什么引起了手足口病?

简单地说,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

它还有一个近亲,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疱疹性咽峡炎。

之所以说它们是近亲,是因为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P900

大家注意表格中间这列,红色框出的位置,是相同的。

可以说同一种病毒,既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这使得它们的临床表现也有相似之处。

同时我们也看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特别多。而且病毒经由呼吸道传染,飞沫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得过手足口病并不能终身免疫,甚至在短期内也有可能再次感染的原因。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特点也会稍有不同。所以即使同样是手足口病,表现也可能不同。

手足口病都是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发病在手、足和口部的疾病。

作为肠道病毒感染,不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都会出现一般病毒感染的表现,如发热、没有力气、浑身痛、咽痛等等。

特征表现

除此之外,手足口病还具有一些特征表现。

正如“手足口病”这个很形象的疾病名称,我们从名字就知道,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口腔、手足这些部位出现疱疹。如下图所示。

•口腔的疱疹,大部分出现在发热1-2天后,大约1周左右恢复。

•手足的疱疹,可能会持续10天左右,甚至会在疱疹处出现皮肤脱皮。

因为口腔出现疱疹,吞咽有痛感,大年龄段的宝宝会说咽痛,小宝宝不会表达,可能会表现出不愿吃东西和喝水。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如果发觉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婴儿出现频繁吐奶、大量流口水、伸手抠嘴巴的行为,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病或是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表现,需要重视。

重症表现

手足口病的重型病例有时并不以皮疹为首发表现,所以如果宝宝有高热不退、精神状态不好,也要及时就诊。

我们常见的重症病例多是由EV71和CA16这两种病毒引起的。

这里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手足口病的疱疹,并不仅限于“手”“足”“口”这三个部位。很多不典型的疱疹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形态也各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A是一个2岁半男宝宝的手掌和前臂部位;

B和C是一个6岁男宝宝的足部和臀部;

D是一个20月龄男宝宝的指甲病变。

这些也是手足口病的皮疹表现。

也就是说,并非给宝宝用什么药,打什么针,就能立刻马上治好的。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护理。

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有一点又和其他的病毒感染不同,那就是口腔疱疹会加重宝宝的不适,因此护理上,应对这种不适感就尤为重要。

如何应对宝宝的不适呢?

退热要及时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

在宝宝体温38.5℃以下时,可以给予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时,应给予退热药处理。

对于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宝宝家长对于退热的处理要更积极一些。

进食有讲究

宝宝口腔的疱疹通常会持续1周左右。

在此期间,家长可以用杯子、勺子甚至注射器来给宝宝喂奶,减少奶嘴对口腔疱疹的刺激。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选择软烂一些的、易于吞咽的食物,避免偏硬的食物加重吞咽疼痛。

•吃凉的。食物要偏凉,热的食物会加重口腔疱疹的疼痛。

•吃稀的。可选择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生病期间情况特殊,固体食物的摄入并没有那么重要。

•免酸的。如果宝宝生病期间实在不愿意接受白水,那么果汁也可以选择。注意选择温和的果汁,避免柑橘、西红柿等太酸的果汁,以免增加唾液的释放,加重疼痛。

如果口腔疱疹较多,宝宝出现完全无法吞咽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漱口水。在进食前使用,减缓疱疹的疼痛。

保证宝宝液体入量,预防脱水。

变化要就诊

孩子出现这些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脱水迹象,如:口干、哭泣时没有眼泪,无尿超过4小时;

•脖子僵硬、严重头疼、或行为混乱、神志不清;

•发热超过3天。

这里还有一点要向家长强调,任何时候,如果你觉得宝宝和之前不一样了,也一定要就诊。

手足口病能预防吗?

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已经上市了针对EV71这种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接种。家长可以到当地免疫接种部门咨询。

另外,注意卫生很重要。

手足口病通常有3-5天的潜伏期,携带病毒并不一定有症状,所以无论何时,家长和宝宝都应该注意勤洗手。

最后提醒大家,手足口病没有那么可怕,家长不需要太过于焦虑。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护理,给宝宝更好的保护。

最后说

总结一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保持居家通风换气。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外出归来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减少致病菌的带入。

•定期清洗宝宝用品,减少感染机会。

•日常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保持每日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最后还要再强调一下,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染,上面说的这些都只能是辅助预防,最佳预防措施还是打疫苗哦~


崔玉涛育学园

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 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读到这里您会觉得这些病毒类型名称与自己无关,如果担心手足口病就去打一针疫苗就OK了,对不对?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并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只针对“EV71”型病毒及其亚种。通俗点说,就是不承认该疫苗对其他二十多种病毒有预防作用。不过,科研群体之所以这么重视EV71病毒的预防,是因为EV7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极高的感染性。什么意思?造成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重症的罪魁祸首就是它,而它还比较“偏爱”两岁以内的儿童,幼儿手足口病患者的家长要严格监控好孩子的发病过程,仔细判断病情轻重,积极应对。如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再干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国目前的手足口病疫苗准确的名称是“EV71灭活疫苗”。

2.危害及传播。

隐蔽性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1--10天左右不等,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一般的化验检查没有办法确诊,患儿精神状态不一。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小疙瘩才能够确认诊断。如果开始没有及时发现红疹出现未加护理,很快口腔中会出现溃疡现象,疼痛难忍。


致死可能

传染性

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传染疾病。病毒的携带者可以是成人、儿童。成年人抵抗力强,携带病毒也并不会发病,但会传染。5岁以下儿童是该病高发人群,常常会通过飞沫传播、饮食传播(脏污或变质食物、水)、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到病毒。

所以能接种疫苗的尽量接种,日常生活中还要多注意宝宝的身体变化,有发烧或精神不好的情况要予以重视。


菲菲旭旭

“每年,导致手足口流行的病毒株略有差异。2016—2017年,主要流行株都是较‘温顺’的CoA6系病毒及其亚型。”张庆立介绍,CoA6感染后的皮疹多、重,但脏器损伤较小。


接种疫苗≠一劳永逸


疫苗为啥只能“管”1个坏蛋?不能一网打尽?


这里涉及复杂的研发成本和药品经济学计算。举个荔枝。对面来了4个坏蛋。1个拿棍子,1个拿叉子,1个拿蒲扇,还有1个拿枪:都是来打劫你的。可你不能一次解决4个。先做了谁?


当然是先解决拿枪的!因为TA最危险,一旦开枪,不死也得受重伤。EV71病毒就是拿枪的坏蛋。灭了TA,性价比最高!



因为,能引起手足口病的“坏家伙”们,太多了!


引起手足口的坏家伙,主要属于三大门派:Cox病毒(主要逞凶者是A组的16、6、4、5、9、10型,B组的2、5型),EV71病毒(下有20多个亚型),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多达71种血清型)。几厢一加,门徒数以百计。


这些坏家伙们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互不免疫。也就是说,我感染过CoA16,以后再碰到这一类型的病毒,就不怕了。可如果遇到CoA4,还可能中招。



什么样的孩子要接种?


虽然疫苗只能预防一类病毒感染,但TA能大大降低患儿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


张庆立认为,接种疫苗是给免疫力“加持”。打不打,主要看以下方面:


1.年龄:6个月—3岁。


手足口病的好发人群,集中在5岁以内的孩子。而重症在﹤3岁娃中,多见。3—5岁的孩子,抵抗力强、卫生习惯好,可以飘过。


至于6个月内“不接种”,一是如今主张6个月内母乳喂养。母乳含有活性抗体,是婴儿健康的“金钟罩”,能抵御多种疾病,或中招时症状轻些。二是婴儿活动范围小,接触传染源的主要渠道是其监护人捎带回家的。监护人做好卫生防护,孩子甚少感染。三,上市疫苗的说明书这么写的。谨遵。


“我接诊过一个病例。老大从幼儿园感染了手足口,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老二。目前国内多数家庭很难做到一娃生病,绝对隔离。那么,打疫苗,就是比较经济、有效的避免家庭内传染的方法。”张庆立说。


2.季节:不限。


手足口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上海、江浙、广东等地,从4月进入高峰,要到10、11月,才消停。所以,打这款疫苗,随便挑一天都是黄道吉日。


3.如果无法确认是否感染过EV71病毒,能打尽量打。


4.接种数量:要打两针(间隔1个月,为了安全,要使用同一企业生产的疫苗)。接种后2年内,保护效力都很强(因为疫苗上市时间很短,其最长有效时间未知)。



不会打出事吧?



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


1.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轻度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持续时间不会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预防手足口,这些更重要!


“疫苗不是万灵药。对父母来说,预防孩子患手足口,更重要是提高孩子的卫生习惯。”张庆立提醒。


1.全家人都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必须洗。打喷嚏或咳嗽,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手足口病不是婴幼儿“专属”传染病,大孩子、父母也可能感染,然后自己不发病,却传染给孩子。再说,大人以身作则,孩子才会有样学样。


2.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每天至少开窗通风1小时,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宝宝的餐具、玩具。


3.带娃放风,少去室内游乐场、商场等室内密闭空间,以及公共游泳池。要玩,就去空气流通的户外!


4.对于二胎(或以上)家庭,有一个孩子发烧了,需要“绝对隔离”+观察,至少72小时。“比如,父母一方陪着发烧的孩子,到外公外婆家暂居。剩下的住在自己家或爷爷奶奶家。”


5.若宝宝确诊为手足口病,且在上学,要及时告知所在幼儿园或学校,以便学校消毒、处理。

无论孩子恢复快慢,都要隔离2周,才能返校。


小钟常谈

疾控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粪—手—口。其典型表现有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从发病情况看,5岁以下的孩子最多,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疫苗。”疾控专家提醒,“但这不是说该病无法预防。”专家介绍,由于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手—口,所以,看护人员除了要给孩子勤洗手外,也要注意自身卫生。因为,如果家长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孩子使用的物品也要及时清洗,例如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最好每日进行清洗消毒。在饮食上,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为在该病高发季节及时发现,专家建议广大家长,早晚在给儿童洗脸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疱疹,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勿把“手足口”初期当感冒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经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小儿多因卫生习惯较差经手口途径感染。多发生于4岁以下幼儿。”

专家称,手足口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家长发现幼儿有可疑症状后,不要紧张,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一旦确诊是手足口病,该怎么办呢?

疾控专家提醒,即使确诊是手足口病,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该病绝大部分都是轻症患者,只有极个别的重症患者。而且该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的疾病往往是自限性疾病,即能自愈,该病7天左右即可自愈。

专家称,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小小潘0614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我家孩子只打一类疫苗,二类的就打了水痘一种。

手足口我家没得过,不过上年得了疱疹,和手足口像,就是嘴里长泡,发高烧,手脚没有,手足口前期就嘴里有,后来手脚都有。


泛黄的记忆8

像这种疫苗的话,在我国的话是属于自费的疫苗,也就是属于二类疫苗。

虽然手足口病的病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由于它的发病虽轻重不一,但是重型是可以直接威胁宝宝生命,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去接种。

不要省那个钱,不要怕麻烦,因为就是即使接种此疫苗,但因为还是不幸患上这种疾病的话,宝宝症状会减轻很多。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话都会选择是收益大才做,像这种接种疫苗的事情还是属于利大于弊的,所以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打,包括现在所有的二类的疫苗。


儿科医生雨滴

目前的手足口病的疫苗是只是一种病毒的灭活疫苗,而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好多种病毒,意思就是,当你感染的手足口病不是打疫苗的那一种病毒,那就是一样会有手足口病发生的可能,因为疫苗只针对一种病毒,个人觉得没有必要打手足口病的疫苗,因为你打了这个疫苗,还是有可能会的手足口病,那个疫苗只能称之为预防。



啦哩丹



最近我发现好像开始接种的进口手足口疫苗没了,只剩下另外一个产地的了。之前有家长怀疑我们私自加价不给孩子打,结果现在想打也没了。在犹豫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接种了,需求量确实太大,每天打的人太多。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条件还行那就请给孩子接种吧。



TT俩宝妈妈

手足口疫苗属于二类疫苗,接种与否看个人经济能力吧。如果允许的话,不妨为孩子接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