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功如何避免傷膝蓋?建議中老年朋友都看看

太極拳練功如何避免傷膝蓋?建議中老年朋友都看看

一、練拳膝蓋疼痛的原因

我們知道,人體結構上是由靈活關節和固定關節組成。其中肘關節與膝關節是固定關節,它們只起上下伸縮摺疊的功能,沒有旋轉的功能。我們的身體有兩個固定關節,一個是膝蓋,一個是肘,它們都是摺疊關節,不允許左右旋轉與晃動,尤其是膝關節。當你不用力、全身放鬆,這樣去練拳的時候,隨著身體的運動,必定導致膝關節的左右搖晃,在與腳不對稱中訓練,勢必造成膝蓋受到損傷,更不要說練拳發力了。如果膝關節損傷了就很難恢復,功夫基本上也就一半廢掉了,所受的也是一輩子的苦了。

二、如何防範——對策

坐下去!不要蹲下去!我一直在說,人體摺疊有三個地方:肘、胯、膝。胯關節是靈活關節,既可以摺疊也可以左右旋轉,膝關節是固定關節,只能摺疊不可以左右旋轉。我們按生活習慣來劃分就是:以胯關節為主的摺疊叫坐,以膝關節為主的摺疊叫蹲。也就是坐下去摺疊的是胯,蹲下去摺疊的是膝。胯是人體的摺疊中心,當你不使用胯而是用膝蓋去摺疊時練拳,大部分的重量由膝關節承受。在運動中一是帶來了上重下輕的不穩定,二是隨著運動,勢必使半月板磨損,帶來運動性損傷。所以練拳的時候不僅要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還要內撐外包。

眾所周知,要想練好太極拳就需要襠勁,膝關節不固定是不可能練出襠勁來的。在練拳時,不管你上身怎麼變,拳架怎麼變,你的膝蓋要做到始終是隻摺疊不晃左右、對著腳尖。兩腿內撐外包,用轉胯去擰緊二腿使之產生襠勁。說白了,膝關節固定運動是產生胯關節“扭力”的基礎。而為了保護膝關節,我們在練拳的時候一定要固定,在固定中做摺疊運動,使承受肢體的重量順利傳到地上去,儘量減少膝關節負荷與運動性損傷。你只要固定膝關節了,練拳也就不會晃了。膝關節固定好了,再開始練拳,養成習慣。你看舉重運動員舉重的時候,首先把膝關節牢牢堅固是第一要素,如果不固定的話,膝關節或半月板馬上就受傷,而且傷的往往不僅僅是膝關節,腰、脊椎也會受傷。我們平時走路、爬山,或負重等膝蓋承受力加重,膝蓋的半月板也容易磨損。社會上很多的太極拳習練者都有膝蓋疼的體會,就是因為練拳方法不正確導致半月板磨損了。

太極拳練功如何避免傷膝蓋?建議中老年朋友都看看

三、找準你身上的三角結構

我說過,最佳的結構來自三角,肢體結構內部外部無數的三角構成了一個正確的拳架支撐。走架時,膝蓋的高低裡外構成了不同的立體三角,使下盤更加穩固。無數練太極拳的人,轉動時膝蓋是平行的,高低沒有,裡外沒有。這樣的話,你的下盤是單體的,沒有了三角結構,一碰就倒。這個原因是什麼造成的?是因為練法不正確,上體扭腰晃動沒有用胯旋轉,或者胯的旋轉度不夠,是胯關節上下、左右的旋轉度不夠所形成的。看一個人功夫有沒有,一看肘,二看膝,你膝蓋上面一看就知道你的胯鬆不鬆,襠勁有沒有,下盤穩不穩。很多人平時練拳的時候是蹲著的,即便是架子拉的再低,襠勁也是沒有的,整個拳架是散的。也是我常說的一句話,你拳打的架子再低並不代表你有襠勁、有功夫。

膝關節的特點是摺疊得比較靈活,而且打擊力量很大。如能靈活運用,往往能出奇制勝。太極拳中有撞膝,頂膝,扣膝,跪膝等等用法。當然,膝關節與胯關節其實是分不可的,扣膝圓襠,就是說膝要扣,而胯要開,也就是腿上要有內撐外包。訓練中,膝、胯二關節要互相對應以形成上下互動之意。通過長期的訓練並在練拳中做到屈膝松胯,扣膝圓襠,步調一致。試想想,一味放鬆整個架子,膝蓋還能固定嗎?靈活關節能更靈活嗎?一味的放鬆,還能節節貫通、節節分家嗎?理念的錯誤、拳理的誤解養成了練拳時亂晃亂搖的壞習慣,這樣的鍛鍊要不得。整體放鬆,可能是眾多養生方法中的一種而已,但它也是有原則的。

四、如何才能使已經疼痛的膝傷恢復?

太極拳它是左右螺旋,是橫向的,是運動方式特有的拳種。在前進中,它還是橫向的,橫向中,更加要固定膝蓋。披身錘、斜行的身法都是左右旋轉的,所以對膝蓋的固定要求更高。如果膝蓋固定了,上面的動作是胯在旋轉中完成的,這個時候你的上節是一體的,身向左轉,左腳用力,右轉的時候,右腳用力。它們的旋轉是上下一致的,是由胯關節調動的一種整體的合勁。而不正確的練拳方式往往是亂晃妄動,左右旋轉也是腰在扭,脊椎腰椎在扭。出現這種情況,那是說明你膝蓋沒有固定。來我這學太極的人,有很多都是原來便已練了多年太極的,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點膝蓋疼的狀況。我教他們的第一步,便是將原來的練拳習慣歸零,在我這兒受到的第一課便是肢體的規矩,即膝蓋絕不允許晃動,左右旋轉必須用胯關節去完成。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胯也開了,膝蓋內的副韌帶也加強了,已經傷痛的膝蓋也漸漸恢復、不疼了。

五、中老年朋友練拳護膝建議

太極拳練功如何避免傷膝蓋?建議中老年朋友都看看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人進入中老年後,由於長期的膝關節負重磨損或積勞成疾或從前曾有運動損傷病史,加上骨質變鬆,極易發生膝關節退行性變化,也稱退行性膝關節炎、增生性膝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據調查,中老年人發生退行性膝關節炎的概率很高。所以,不僅習練太極拳的人,而且從事其他運動,甚至平時不運動的中老年人,都需要預防退行性膝關節炎、滑膜炎、滑囊炎、半月板損傷等膝部疾病的發生。

習練太極拳講究虛實轉化,對膝關節運動的要求較高。中老年人稍有不慎,可能誘發退行性膝關節炎等病症。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⑴莫弓過。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之內,前小腿不宜越過腳面或者左、右偏離重心;後腳與正前方夾角不宜大於45度。

⑵莫扭擰。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方向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⑶莫激烈。在習練太極拳套路過程中,中老年者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量力而行,儘量避免下肢硬抻、猛壓、強下、快轉、強扭、強蹲、強劈叉等動作。

⑷須熱身。練拳前要認真做好肢體(特別是下肢)的各項準備活動。

⑸選場地。要選擇適宜的訓練場地,儘量避免在堅硬的水泥、石板地面或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練拳。

⑹多按摩。初學太極拳時膝關節若出現疼痛,要加強對下肢膝眼、犢鼻、委中、血海、鶴頂、梁丘、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的自身簡易保健按摩,如經常對膝部進行輕度抓按(因膝部穴位較多較集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