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點,也好

慢一点,也好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 宓毓暘

慢一点,也好

門口的鄰居焦慮著上小學的孩子的學習,她匆匆地走路,拎著一個幾乎墜到地面的書包,推著她那似乎永遠睡眠不足的兒子往前走:“快點!快點!磨磨蹭蹭的!急死人了!”

看見這一情景,我想起一個學生,一個12歲就坐在高一教室裡的學生。

慢一点,也好

他叫“X自信”,這個名字一度引起師生的調侃:“12歲上高中,是夠自信的!”

他的笑就像他的名字,或者說更像他的年齡:嬰兒肥的臉上,肉嘟嘟的嘴巴總是不由自主地咧開來,露出白白的小虎牙,眼鏡片後雙眼彎彎,還會配上一串“咯咯”的童聲脆響。在一群臉部稜角初現、變聲期早就結束的男生中,他的笑顯得那麼突兀。同樣突兀的,還有他剛到其他男生肩膀的個子。

最初,他的笑是自然的,那是被父母、老師的誇讚和同伴的羨慕滋養出來的笑。他的父母是大學教師,12年來,因為他快人一步的成長笑傲已久。別的孩子還不會走路,他已經能認字了;別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他已經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別的孩子在做加減法時,他都能解方程式了……在老師的讚賞、父母的驕傲、同學的崇拜中,他撐著12歲“神童”的長杆一下跳進了高中。

之後,他總是笑著,在高中校園裡以一個12歲男孩的多動跑來跑去,到底是有些突兀。

而這種突兀更為明顯地表現於課堂。在少有人舉手作答的高中課堂上,總有他高揚的手,那是屬於12歲的急於表現的手。同學側目,連老師也詫異,在表揚之餘,有時也不免懊惱,因為沒有提問的時候,他也會一節課十幾次地舉手。老師耐著性子笑問:“‘X自信’,你有什麼問題?”“老師,這個頁碼印錯了!”他一臉自信。“坐下!”被打斷思路的老師一聲厲喝。12歲的他聽話地坐下,但並不能完全讀懂這厲喝,於是,下一節課依舊多達十幾次地舉手。後來,老師乾脆忽略了那執著高舉的小手。因為,一個12歲孩子的提問總是與16歲的課堂不在同一頻率上。

不過,在背誦古文時,12歲的記憶力讓他依稀能找回往日的光彩。稚嫩的童聲抑揚頓挫、滾瓜爛熟地在講臺前背誦《滕王閣序》《前赤壁賦》《過秦論》等文言長文,老師鼓掌表揚,“X自信”坦然地,或者說是揚眉吐氣地接受老師的誇讚,眼神裡掩不住天真的得意。可是,這得意無法持續太久,被鮮明對比的男生們並不像12歲的小夥伴一樣會向他投去羨慕與崇拜的目光,他們只是覺得12歲的記憶力理當如此,甚至有的男生會生出被比下去的恥辱感,於是便對這個“小同學”施以小小的報復:隨便撒個謊讓他往老師辦公室白跑一趟,或是找一個不存在答案的錯題讓鬥志昂揚的他埋頭苦解,或者乾脆惡狠狠地瞪他一眼,亮亮大他一倍的拳頭。

“X自信”似乎少了好多自信,下了課,總是一個人在教室裡亂跑,有時他用12歲男孩慣有的動作故意搗一下某個男生,然後迅速大笑著跑開,並回頭等待男生的追打。可是,並沒有人追過去,這樣的追跑對於16歲的男生而言早已是無聊的把戲了。對於女生,12歲的“X自信”更是沒有多少話講,在他的概念裡,女生還是“三八線”之外的禁區,女生們則把他當作小弟弟。16歲的青春季節裡,男女生之間的暗生情愫總是令這個12歲男孩反應過度,他對著當事男生擠眉弄眼地怪笑,可是,沒有人呼應他。

12歲和16歲的鴻溝說大不大,可總是難以逾越。

後來離開那學校,不大見到這孩子了,但可以確信,3年的高中生活裡他的快樂和自信大大少於12歲以前。

又聽到門口的鄰居暢談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宏論,她終於給上小學的兒子報了4個輔導班,那男孩還不到12歲,眼裡卻已經有了16歲的憂鬱。他不是神童,沒有“X自信”的自信,也無法跳級,可是他還是被母親驅趕著走得快點,再快點。

我想跟那母親說:慢一點,也好,也許更好。

慢一点,也好

快和慢是相對而言的,總有一個恰當的速度介於快慢之間,那是任何事物都有的屬於自己的速度,就像一株草,醒得再早也得在春風中開花,快一點固然能贏得誇讚的目光,可是慢一點,也同樣不會被季節拋棄。總有一個恰好的速度等著它的腳步,那個速度我們該如何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