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人喝酒究竟有多能喝?

流浪的波塞冬1

导读:早晨一起床,我就发现我满嘴是泡。这不是内蒙的风吹的,而是内蒙的酒烧的。   到内蒙,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只要你能喝酒,谁都会把你当兄弟对待。你看我往桌中一座,我说:“来来来,上大碗!”已经惊倒了一地的内蒙人。   这一次到内蒙,你说不喝酒能叫内蒙嘛!于是乎从第一天开始,从第一餐开始,我还没有跟人家弄清姓甚名谁,我就“咣!咣!咣!”地大杯开喝了。   内蒙人喝酒首先是从“吃”开始的。我这“吃”可不是你那“吃”,你那”吃”是小汤小碗、细嚼慢咽,我这“吃”是海吃海喝、大块朵颐。每一餐开始,我还坐在小木

点击看大图

早晨一起床,我就发现我满嘴是泡。这不是内蒙的风吹的,而是内蒙的酒烧的。

到内蒙,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只要你能喝酒,谁都会把你当兄弟对待。你看我往桌中一座,我说:“来来来,上大碗!”已经惊倒了一地的内蒙人。

这一次到内蒙,你说不喝酒能叫内蒙嘛!于是乎从第一天开始,从第一餐开始,我还没有跟人家弄清姓甚名谁,我就“咣!咣!咣!”地大杯开喝了。

内蒙人喝酒首先是从“吃”开始的。我这“吃”可不是你那“吃”,你那”吃”是小汤小碗、细嚼慢咽,我这“吃”是海吃海喝、大块朵颐。每一餐开始,我还坐在小木屋内,隔着一层轻薄的透明门帘,我就发现有人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羊肉飞奔着过来,那天然的香味从门缝的第一个瞬间就窜入我的嗅觉器官,我连呼:“天!天!天!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内蒙羊肉!”于是,我也不用客气,刀叉并举,如同穆桂英大战天门阵一般,只一会儿的功夫,一大盘羊肉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内蒙人的好客是出了名的。这与我们河南人好客不同,我们河南人好客一般只会把你的衣襟扯烂才会放手。也就是说,你假装客气,说:“啊,兄弟,今晚我不能在你这里吃酒了,我老婆还有一个尿片没有洗呢,我要赶紧回去。”你这样说,我们河南人就会当真,于是扯住你的衣襟死死不肯放手,一直要到把你的衣服扯烂才会让你走。但内蒙人就不这样,内蒙人首先会像圏羊那样把你圈在帐篷内,然后说:“啊,兄弟,你就在我这里住上十天半月吧,体会体会我们内蒙的大草原!”说“大”时没有一丁点儿做作,他这话里全是作为一个内蒙人的自豪而自然。他还正说着这话的光景,就听“嘭”的一声,酒坛子已经打开。我的乖乖,他们以为我不能喝酒,没想到我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推杯换盏,我们就成了兄弟。

内蒙人能喝酒那可不是传说。一般情况,他们会像南方人一样客套,他们首先摆出一大堆红酒、白酒、葡萄酒,嘴上还正和你客气,说:“你看,这有白的、红的,还有啤的,大家随意吧!”他还在说“随意”的时候,手上已摸出一个大酒坛,看也不看,揭开盖子就往碗里倒。你说我这能不喝吗?他们那么好客,这酒又这么香,即使我不是一个“酒鬼”,你也很难拒绝。

喝就喝罢,一餐两餐地喝下去,我就觉得地球的引力出了问题,总是左右摇摆着不够稳定;一天两天地喝下去,地球引力没了,我又觉得太阳系出了问题。以前我都是围着太阳转,后来我发现是太阳围着我转;再到后来,太阳不转了,我被他们困在黑屋里,天天喝!天天喝!一点阳光也不给看见。这让我想起关二爷单刀赴会,这要有多大的胆量才敢和蒙古兄弟喝酒呀。

喝酒人的难能可贵之处不在于你一餐喝了多少酒,而在于你能够连续喝多餐。第一天,我喝两餐;第二天,我喝三餐;第三天,我喝到后半夜。一个俄罗斯姑娘从我身旁经过,你看她屁股扭的,跟我喝了三天酒似的,一点正经味都没有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诫自己说:“淡定!淡定!泰山要崩于前,而蛋不变!”

天天有酒喝,这本来是极好的生活,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好生活是不可以持久的。这是因为,我只骑了一匹马,又要走一千里路,今天斩文丑,明天杀颜良,快到满洲里的时候,后边蔡阳又追了过来,还说:“匹夫,快来受降,且吃我一碗!”我说,吃你个头啊,我端起大碗,“咣当”一声,又战了一个回合。

天天这么喝,我渐渐觉得人困马乏,所以一到后半夜,我就不知自己是怎么睡的,一到四天大亮,我又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醒的。你说说、你说说,像我这样一个喝法,内蒙人能不把我当兄弟嘛!他们不仅把我当兄弟,而且还要把我当八辈子的兄弟。这个说,那谁谁谁,明年把你的老婆孩子带过来转转啊!那个也说,那谁谁谁,明年再来内蒙,保准一个月不重样。我心说,你这“不重样”是指“风景”呢?还是指“喝酒”呢?我理解当然是喝酒,也必然是酒。

内蒙之行,我喝的酒一个名字也没记住,反正都是高度的,烧烧的,我满嘴是泡。临到最后一天,有人开玩笑说:“黄河水,兑白糖,搅和搅和河套王!”我这才想起,原来内蒙是有一种酒,五大三粗的,就叫“河套王”。“河套王,昏又黄,东边看日出,西边睡张床。”我日,谁编的?我一看窗外,艳阳高照,而我正躺在床上。我想一想,昨晚又喝多了!是真的又喝多了!

我回想,我昨晚不是和兄弟喝多的,我是和几名女将喝多的。内蒙的女人,那才叫“真的汉子”,个个能喝酒。你不用主动去敬,她们会主动攻击上来。你说喝一小杯吧,她们说“喝大杯!”你说喝一大杯吧,她们又说“上大碗”。喝着喝着,我就喝红了眼。我心说:“小样儿,我个大老爷们,我还喝不倒你们几个娘们儿!”于是我也一大碗一大碗地回敬过去,娘娘的!娘娘的!我花事渐无醉迷眼,这一堆堆娘们儿稳如泰山,我却是扶着墙、且战且退了。

现在太阳已升到八丈高了,我突然想起一个关于“狐狸也吐”的笑话。那一天,酒桌上的一位大仙说:“喝酒的人,再大的酒量,经历的酒场多了,狐狸也吐。”这话好理解,从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关羽虽然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但也会有走麦城的那一天。没想到一个对喝酒三心二意、无所事事的兄弟却听走了音,他连忙附和说:“是啊是啊,草原上尽是狐狸野兔。”我以为这个笑话到此可以为止,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从一个湖泊经过,我问内蒙的兄弟那湖叫什么湖,兄弟说:“狐狸也吐!”

“什么?什么?狐狸也吐?”我都要奇怪我的耳朵了,这湖跟喝酒有什么关系?兄弟见我不明,连忙解释说:“这个地名叫‘胡烈也吐’,所以湖也叫‘胡烈也吐湖’.”我连连称是,仿佛我活了这一世,就这一会儿才茅塞顿开。我依稀记得,我们前天向一个草原深处开拔的时候,路过一个叫着“胡烈也吐”的牌坊,一个傻逼老年怎么也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也无法记住那个地名,但现在我记住了。我记得这几天连连征战、硝烟渐起的,不在别处,就在“胡烈也吐”!(by 风生水起)


A股那些事

90年 家里养的东方141 一次接了趟去莫旗送酒的活 由齐齐哈尔经讷河到莫立达瓦自治旗 过了浮桥 进入莫旗境 一路偶尔就能够看见一个或两个拎着瓶或老军壶踉踉跄跄的醉汉 我还跟开车的父亲念叨:蒙古包真能喝。。。 可是 卸完货 货主带我们去饭店吃饭却让我惊讶了 当时一同吃饭的还有两个装卸工 给我敬酒 因为自己喝家乡的富裕老窖喝的恨 没在意别的什么酒 更何况送的也是富裕白酒 举杯就喝。。。 当时入喉的感觉就是“一股岩浆”流入 紧接着就是一股从肚腹“冲上头顶”的麻痹 放下手里那3两的玻璃杯座下我就懵懵懂懂的不知道什么了 怎么出的饭店 怎么回到车上都不知道。。。直到凌晨三点多到家才渐渐清醒 后来父亲告诉我 那酒叫《老山头》 标注是60度 可事实是莫旗当地人都知道的60度只是为了有个标 远不止60 近乎酒精却比酒精猛烈 如果说判定内蒙人能喝与否从他们的酒上我就判定了 当年的我十八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认识了多个内蒙朋友发现他们对酒不在意品味 牌子 只在意“酒感”也就是醉的感觉 冲喉的辛辣那是他们最痴迷 钟爱的感觉 内蒙人多能喝我是知道了


大海107806624

这个故事是今年回老家过年爸爸和叔叔们回忆往事时候我从大家口中听来的。

大约30年前吧,那年姑姥姥(爸爸的姑姑,答主家里这边是这么叫的)家的女儿出嫁,按照风俗应该我们这边出几个男亲戚去男方家里做客人。那时候五大六大都还小,于是奶奶就派了大爹、二大、我爸和四大去男方的村子做客,俗称送客。

相应的,男方也会有同样数量的客人来陪着喝酒,俗称陪客。一般来说,陪客的也不一定是男方的亲戚,一般都是男方的村子里比较能喝酒的,请过来帮着陪客。

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哪方喝酒能喝过对面,就说明新郎新娘哪方将来结婚后哪方管事儿。一般来说,因为是喜事,大家又都不认识,喝酒都会有数,即是喝起来嗨了,也不会较劲。然而……

那年爸爸才20出头啊,最大的大爹也才二十六七,都是小青年儿,很少去城里,没见过大世面,都羞羞答答腼腼腆腆的(°_°)…

一桌八个人坐定,上来酒水酒具(那些年用的都是深杯,一杯一两半)。四个爹爹大大一看对面陪客的是四个三十多岁的大哥,顿时更加没底。

对面陪客的一般坐在东西两边,一边两人。东面的大哥开腔问:伙计咱们怎么喝啊?(伙计就是兄弟的意思)

送客的都不敢吭声了。

但是大爹毕竟年龄大些,还敢应一句,而且应了一句非常谦虚的话:俺们都不会,你们怎么领俺们怎么喝吧!

你们怎么领俺们怎么喝!你们怎么领俺们怎么喝!你们怎么领俺们怎么喝!你们怎么领俺们怎么喝!

对面陪客的也不吭声了。我们怎么领你们怎么喝?!这分明是一句挑衅啊!妹的,上,弄死他们。

于是主六客三开始纷纷领酒。陪客的领一个,大家哗跟了。陪客的领一个,大家哗跟了。陪客的领一个,大家哗跟了。领到七杯,约摸着有一斤了。对面一开始问怎么喝的大哥啪叉一下子向后仰倒了。外面赶紧吆喝俩人架着出去,对,是架着出去的。

送客的四个爹爹大大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啥。

紧接着,外面补上桌来另一个大哥,上来就问,你们怎么喝的?

这次是二大,二大后来做过教师,应该是比较明智的,想出来打个圆场,笑呵呵地出来说道,送客嘛,按照道理,该怎么喝就怎么喝呗!(这个意思是应该按照惯例,少喝点)结果陪客的听了:

该怎么喝就怎么喝!该怎么喝就怎么喝!该怎么喝就怎么喝!

对面陪客的那个气啊,你们也有点太嚣张了吧?!上,喝死他们!

这时候已经不按规矩,什么主六客三啊,什么三巡停一停啊,都不管了。吃两口菜,来,喝一个,刚放下杯又吃了两个菜,来,喝一个!也不说为啥,就是喝!

这样喝了又有七八杯,估摸着不止斤半了,西边一个大哥晃悠晃悠晃晃悠悠,轰隆一下子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四个爹爹大大扶住桌子面面相觑×2,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啥。

外面赶紧来了一个本家人外加这一桌的俩人,把这个大哥抬了出去,对,这次是抬出去的!

这一桌就剩一个陪客的了,场面那个尴尬。。。

过了好一会儿,外面又来了仨壮汉。这次的陪客的很谦虚,一落座便说,兄弟,我们都不太能喝,你们悠着点哈。。。

爹爹大大们齐声说,当然当然啦,都听你们的,哈哈哈哈。。。

这时候啊!!!爸爸似乎是明白了对面不能喝了,又似乎是糊涂了,对旁边的四大说道,是啊是啊,少喝点吧,陪客的换了两拨了,这酒没法喝啦。。。

没法喝了?没法喝了?没法喝了?

对面的壮汉听了一愣,继而互相使了个眼色。然后三个人开始了车轮战术。。。一个人一个人敬酒。

那时候四个小青年儿也是实诚啊,一句话也不多说,人家敬咱就喝。。。

车轮战啊,,,三个人啊,,,

然并卵啊!!!过了能有三四轮,有个小伙就不行了,提议两口一杯,环节开始特别慢,,,

到下午四点的时候,一个人基本上已经得有将近三斤了。。。对面四个陪客的已经开始管我爸叫爹了。。。咱这边四个人点事没有。。。

那时候也是傻啊,人家不叫走咱也不好意思说走。。。

一直到人家所有客人都送走了,别的房间都收拾好了,过来催了,四个爹爹大大才开始撤。

走的时候男方的爷爷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出来送,那个老爷子拉着我爸的手说:

大兄弟,你们别见怪哈,我们不是不换人陪你们喝啊,我们村最能喝的几个都被你们喝倒了,叫别人来都不敢来了。。。不敢来了。。。不敢来了。。。不敢来了。。。

回来的路上我爸他们四个骑着自行车回自己村,大爹跟二大说,

你说他们是不是嫌我们喝得多,不好好待客了啊。。。

二大说:

不能吧??我没使劲喝啊。。。

没使劲喝啊。。。使劲喝啊。。。。劲喝啊。。。。。喝啊。。。。。。啊啊啊。。。。。

万能的美食

说到蒙古人喝酒,男人在就不说了,咱就说说蒙古女人喝酒,记得那是我三年前去蒙古工作因为是在酒店上班,第一次接触了当地的美食文化,大家去过蒙古旅游的应该都知道草原三杯吧,你点一个烤全羊,在烤全羊上桌的时候就会有唱歌跳舞献哈达的节目然后就会有人给你敬酒而且还是连干三杯

接下来我就说说几个我工作中聚餐的趣事

记得我们有一次聚餐,本人滴酒不沾,所以一般就是看热闹,但是有一个同是东北过去同事却是一个酒仙,一天三顿白酒全年无休,他就仗着酒量好和当地蒙古人喝酒,大家都知道一般饭吃一会就会来回敬酒,正好当地一个长的比较斯文的女服务员过来敬酒,这伙计一看不干了,说你这拿饮料过来敬酒不够意思,必须要喝酒,那女的说不会喝,这伙计当真了说你喝一杯我和三杯,不喝不是人的,当时那女的用那二两的酒杯,连干三杯白酒脸都没变色,可把这个伙计给弄懵了,最后喝了没办法,被逼着喝了五杯白酒不醒人事,最有趣的是半夜喝多了把别人床当成卫生间了哈哈,从此再也不敢和那女的喝酒了,而那女的什么事都没有,吃完饭还出去唱歌有喝了不少啤酒,不得不提蒙古人的豪爽在酒文化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地独有的风俗气候生活方式处处都离不开美酒与歌舞,




厨房里的面点师

先说个正经的,我同事叫吃饭,有他的一个朋友,坐下开始自我介绍蒙族兄弟推销酒的,说完心里就开始愁上了,我以前能喝一斤,吐了三次血不敢喝了,后来最多四两上头了,那兄弟扔给我跟同事一瓶让我俩喝,说这是我们的,我俩都不能喝啊坐一块大眼瞪小眼看,最后喝吧只能这样,那兄弟第一杯凉菜都没上先干一个,我两干了,然后我就上头了跟说明了情况让我随意,那年网上出来的几斤哥特别火,这哥们拿杯就干,菜刚端上来一瓶喝了,最后他身边摆的四个瓶子,我们两喝了半瓶,他又把那半瓶干进去了,那哥们就是厕所去了好几次,估计是吐了,但是战斗力依旧强悍啊,这五瓶干完开车回去了,到了家给我打的电话,咱怕开车喝酒出事,特地嘱咐。第二天早晨吃早点稍麦,昨天晚上喝剩下的一瓶又拿来了,又干进去了。这是见过最能喝的。

去年五一同事带家属十几人去昭和吃饭,中间喝的酒就数不清了,为了助兴叫来蒙族歌手,一个小银碗最次也得2两5吧?唱歌是歌声不断酒不断,他是为了活跃气氛整进去七碗,后来白酒二两的杯不知道又干进去多少,别人都喝的醉醺醺的,这家伙可好,越喝越清醒,还有一个没他强一点,也最少把两瓶干进去了。有一次部门领导开会问了句谁最能喝,我们全部指向那两人,领导晚上带走陪客户吃饭去了,最后这两人笑傲全场,把客户喝趴桌子上睡着了。


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啊

看到这个话题我还是挺有兴趣的,因为我就是地地道道内蒙古人,我家那边车牌号是蒙H,用地方话就是猛喝,哈哈,现在内蒙古人大多数也是学会了养生,尤其是老人,能喝的还是属于年轻人和蒙古族朋友,因为内蒙古气候原因喝消费高的原因,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喝白酒,其一:冬天漫长寒冷,🈶️去潮暖胃功效,其二,内蒙古的(锡林浩特)夜场消费是在太高,吃饭不多喝点到了夜场去玩是在消费不起啊!但是论喝酒,这的人真的不可以小看,记得2016年8月份,我几个哥们从锡林浩特到北京,说是办事,其实就是玩去了,一帮内蒙古在北京上班的朋友们接待的,早晨8:00吃驴肉火烧,就开始喝上燕京啤酒了(北京俗称大绿棒子),当时一人喝了也就3-4瓶,后来中午饭点吃的潮汕火锅,因为天气热都要和冰镇的,所以让服务员冰镇100瓶,服务员是个50多岁的阿姨,听完后直接和我朋友说,孩子,你们能喝得了吗?那不把身体喝坏了,我朋友回答玩,阿姨还是拿到后厨的冰柜里冰镇去了,这饭一吃就吃到了下午7:00多,换了一波又一波服务员,最后一共喝了200多瓶啤酒,有燕京也有雪花,吃完饭大家又到旁边的烧烤店吃的串,又喝了不到30瓶,这次喝的是勇闯天涯,俗称怂人乐或者二逼登山,喝完之后意犹未尽,大家又去唱歌,说实话北京唱歌应该是全国数的上的便宜了,去了一家畅饮的KTV,3个小时780,🀄️包,当然不含小妹的费用,不知道喝了多少,只知道喝完一箱又一箱,吐完一场又一场,哎,小妹评价道:你们是人吗?这么多客人也没有见过你们这么能喝的,关键还是喝了一天过来继续喝的!说到这,其实哪里都有能喝的也有不能喝的,可能我的朋友圈都爱喝酒吧!最后提醒一下:酒虽然好,但是身体更重要,不要嗜酒如命,珍惜自己的身体吧!


起圆星路

我是陕西汉中人,喜欢喝酒,喝的不多,每天都喝,有一次公司来了三个内蒙的客户,当晚我们公司业务部全体出动,从下午四点多喝到晚上十一点多,三个内蒙客户倒下了,我们业务部十一个人也倒了九个(有五个是女孩子),那晚,茅台准备五件,车里留了两件,最后全喝了,又喝了八九箱啤酒。第二天早上十点多带他们去吃早餐(羊肉面),我们四个人有喝了四瓶西凤,下午四点多又开始了,就这样,连续四天,光招待用酒都七八万,第五天谈合同,一举拿下几千万的合同,然后又开始庆功,那晚两个客户一口没喝,另外一个,庆功宴到一半就躺下了,哈哈,临走时说:陕西人喝酒杯子小,可是能淹死牛啊😄


奋斗59117332

本人内蒙的,讲三个本人亲身经历,内蒙人喝酒一般比较低调,在知道人家不能喝的情况下很少劝酒(能和的当然不会放过)。零九年在外地工作时候五个内蒙的两个陕西一个山西的好朋友在饭店吃饭五十三度普装汾酒饭店买了一箱(十二瓶),接下来外面商店又买了两箱晚上七点开始九点半结束全部喝光,饭后十点夜总会啤酒洋酒若干除了山西那位第二天都该上班上班。还有一次参加朋友婚礼帮忙挡酒,前面小酌就不说了,接下来挡酒环节开始了,桌上十二人二两多杯子一口气喝九杯,剩下三位直接懵逼非要改喝啤酒,结果人家三位刚往杯子里面倒我这面又一口气三瓶啤酒进去了(结婚的这位是前面说到的山西人)。还有一次吃烤串由于有女孩子所以没白的只是喝了点啤酒,敬别人酒嘛当然要打通关,结果一口气喝了六瓶然后二十分钟没缓过来那口气,那感觉真的很酸爽。有些人一喝酒就说不能掺着喝一掺就醉,其实我觉得能不能喝酒完全取决于身体对酒精的挥发和吸收,不能喝就要少喝千万别出了洋相第二天说我喝酒不能掺一掺就多,这样就没意思了。不过本人现在基本很少喝酒了,其实交到朋友以后相处的方式有好多,没必要一定在酒桌上面体现,朋友之间嘛交心就好,在向以前那么喝早晚把朋友都喝没了。再有就是奉劝各位不要拿多么能喝酒当做炫耀的本事,能赚钱才是真本事。


一步之遥106945301

本人呼伦贝尔的,初三才学会喝酒,上了高中以后也不咋喝,上了大学以后就频繁了,在呼和浩特上的大学,刚去的时候就喝了三天,第三天已经喝吐了。念预科的时候每周喝一次吧差不多,大一没咋喝,大二了每周两次,有时候三次……快毕业的时候经常喝出去喝,有时候宿舍里的不陪我喝酒,我就自己买点炸翅啥的自己喝。有时候晚上跟我下铺的打扑克喝酒,玩儿炸金花,谁输谁喝,喝白酒,最后一次玩儿的时候他输了二十多杯,到现在还欠着呢。毕业了以后就回呼伦贝尔了,就是去年!七八九月还好没咋喝,十月份开始就不行了,几个朋友天天聚,那会儿我自己租房子,天天跑我家喝,有时候也在外面喝,我们有个老地方一个烧烤店!



总是去他们那儿喝酒后来跟老板熟的不行,有一次喝到三点多,就剩我们这一桌了。结果老板的狗跑丢了,老板要出去找,走的时候跟我们说你们先喝着我出去找狗,酒不够的话你们自己去拿来喝……就这样每周喝两三次一喝就喝到早晨三点,一直到今年二月份……二月份过了以后几个哥们儿都不咋喝了,估计身体受不了了,我也开始喝不动了……现在每次喝酒也就喝三瓶啤酒吧,多了胃受不了……本人啤酒喝的最多的一次是去年,喝了24瓶大概,白酒最多喝过三瓶……现在啤酒三瓶白酒半斤酒不能再多了。我是鄂温克族。


大雕归巢

说实话,我山东人,斤半酒的量,家里我最差劲的。我媳妇白的.红的.啤的掺着喝的主!在北京认识两个蒙古族的朋友,第一次喝酒我也是暴脾气不服气。结果人蒙古族朋友热身都没好我就趴桌上了!回山东媳妇知道了笑话我半天!5.1正好蒙古朋友来山东!报仇的好机会啊!我和媳妇加上我姐和姐夫.四打二没毛病吖!结果......啥也不说了!全是眼泪!总共6人喝了19瓶金庄黄河龙.一斤四两一瓶。若干啤酒!实在记不得喝多少啤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