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到底有多浪費?


真實案例,一個美國人來中國之後學會了節約……

故事發生在胡哥的前東家的一位美國同事身上。這個小夥來自美國洛杉磯,剛來中國工作的時候很不習慣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出門就關燈,也不習慣一年四季只有夏天和冬天才開空調。

據他自己說,他在美國的時候就不知道空調開關在哪裡,因為一直都是開著的……

他家裡洗衣機是那種大功率的,而且還有一個烘乾機,旁邊還配著熨斗。家裡出去買菜要買一後備箱,很多都吃不完,吃不完就扔。

而且美國的食品上沒有保質期,只有“最佳食用期”,過了這個日期其實還是可以吃的,但大部分老美一過這個時間點就把食物給扔了……

他家裡有兩輛野馬,沒事就出去兜風。

後來他來中國之後有一段時間還保留著美國的生活習慣,人走燈不關,出門也不關空調,每天要泡澡,食物買一大堆吃不完就扔,出門就打車(那時候還沒有優步和滴滴)……

然後他就傻了,一個月不到就把預存的三個月的水電費給用光了!

中國的物價比美國要便宜一點,所以買東西的時候沒注意,拿著信用卡刷刷刷,最後爆了……

經過這麼慘痛的一段往事,小夥子也明白在中國不能這麼玩,中國的電費比美國貴,他的工資雖然看起來很多,但也經不起這樣亂搞。

痛定思痛,生活習慣終於改了。現在買菜也不去超市了,學會去菜市場蹲半天和老闆砍價了;也養成了隨手關燈的習慣了;泡澡改淋浴了;出門也去擠公交了……

有意思的是他學會了和中國人一樣在洗了衣服之後用太陽曬乾這個方法之後,回美國叫家人不要用烘乾機,給家裡省了錢,還被他老媽誇了一頓……

在胡哥看來,美國的能源費用比較低廉,再加上消費主義的影響,讓美國人在資源使用上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

地球只有一個,一部分人節約一部分人浪費,那樣永遠都保護不了。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美國確實是非常浪費的國家,這和他們能源價格的過度低廉有關。\n以加州為例,加州的居民用電平均電費是15.34¢/kWh,折成人民幣差不多才一元上下一度電,夜間谷峰電價就更低,家裡不管白天黑夜照明和一些家電常年不關確實是當地人生活的常態。如此大的能源浪費也催生了巨大的節能市場,像Nest這樣小小的家庭能源管理公司就被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n不關燈只是能源浪費的一隅,我們可以通過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透視出背後因為低廉的能源價格形成的整套高能耗生產體系。

在舊金山硅谷一帶,隨處可見大片綠化:

門羅帕克(Menlo Park):


帕羅奧圖(Palo Alto):


但細心的同學應該發現了,舊金山是地中海氣候,年平均降雨量才4.49英寸,而耐熱耐旱的棕櫚樹也是加州的一大標誌性景觀,怎麼會隨處可見這麼多熱帶的寬葉植物?

答案當然不是這些植物自己長出來的,而是大量的噴淋系統每天不斷地對這些植物進行噴淋的結果。從這張在棕櫚大道對斯坦福的俯拍我們可以看到,進入斯坦福校園的棕櫚大道周邊到斯坦福的校園內部都是擁有非常好的綠化,但斯坦福背後的山上卻像沙漠一樣,零零星星長一點矮小的灌木。其實後面,才是舊金山無人打理的自然景觀的常態:

加州是極度缺水的一個州,甚至有一首歌的歌名就叫“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加州需要從周邊的州(比如內華達州)購買大量水,通過水渠運輸過來。\n但加州的氣候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加州有充裕的陽光,穩定的氣候,只是缺水。得益於加州的氣候,洛杉磯的亨廷頓圖書館、藝術廊和植物園(The Huntington Library, Art Collections and Botanical Gardens)就擁有極其大量的奇花異草,其中山茶花就有超過1200種,而裡面也有各種不同風格的人造園林,當然都是依賴人工灌溉。其中一個沙漠植物園林就在室外放著也打理得很好,可見洛杉磯自身的氣候其實是很適合沙漠植物生長的。

從其他州引來的水這些水除了日常居民用水、綠化灌溉以外,還有一大用途——農業。加州的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是世界一大糧食產地之一,加州有充裕的陽光,穩定的氣候,非常適合糧食生產,但是就是沒有水。於是加州在1945年建成了一個超級水壩——沙斯塔壩(Shasta dam ),沙斯塔壩的蓄水順著薩拉門託河(Sacramento river),連接20多個水壩、水庫和數條水渠,硬生生地將水輸送到了這片4200平方英里的中央山谷,形成了一個人造的大糧倉。

其中一條水渠:Los Angeles Aqueduct


中央山谷農場:



美國的農業生產是十分工業化的,從中央山谷的農業可以一睹,大量的農業機械應用在農業生產裡。大量片的土地和高效的工業化作業讓這片土地每年產出大量糧食。而番茄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作物。但這樣的生產模式是極其耗費能源的,需要完全通過人工來引水灌溉、施工業肥、利用飛機進行農藥噴灑等。但由於工業化的規模化生產和低廉的能源價格,但如此大費周章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其實值不了幾個錢,在商場裡面裡面也可以看到農產品的價格其實非常低,且分量很大。也常常會發現牛奶的價格常常低於同體積的飲用水價格。邊上的內華達州的Reno市就會每年舉辦番茄大戰(La Tomatina),這些番茄都來自中央山谷農場,而我之前的一篇回答裡面則推薦了一部紀錄片叫《透視美國》American Revealed,這部紀錄片就以中央山谷為其中一個例子,講述了美國的農業。


這些商場中大量商品都是保質期不超過三天的食物,這些食物往往極其便宜,沃爾瑪是拿極少甚至是不拿利潤的。因為便宜的食物是客戶的剛需,這些食物會引來大量客流,沃爾瑪則通過客戶對其他品類商品的購買實現盈利。而這些食物在過期之後會被嚴格處理掉。在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甚至有更嚴格的規定規定:食物在完成加工後溫度下降到一定度數,或者超過了一定時間,不管顧客有沒有吃完,都要換新的。不難想象上個世紀葉利欽訪問美國,沒有被美國的高樓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所震撼,卻因為參觀了一個小小的超市而抱頭痛哭。

工業化生產和低廉的能源價格讓美國的食品價格定價非常畸形。這也是美國大量浪費食物和肥胖的原因。在美國可以看到最便宜的食品幾乎都是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比如Pizza、炸雞、漢堡、甜點等但我們知道生產出同樣重量的肉類從能量角度上來說是需要消耗6到10倍的植物,生產一磅(0.9斤)的牛肉則需要1669升的水和20磅的穀物。極度依賴肉類的飲食結構其實是一種非常浪費的消費方式,美國畸形的定價模式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浪費。在美國甚至可以通過身材大致區分出一個人所在的階級。不少身材極度肥胖的人多半是窮人,因為垃圾食品是最便宜的。而有機蔬菜貴,富人也會更常去健身房鍛鍊,所以身材好的一般經濟狀況都不會太差。

另一個導致美國人均能耗高的原因來自於美國的居住環境。美國地廣人稀,很對地方沒有汽車相當於是半個殘疾。上個世紀美國利用高速公路打通各大城市之後成功實現了又一次經濟騰飛,而美國的人均通勤距離也比其他國家長很多。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非常低的車輛價格和汽油價格讓汽車成了美國家庭的標配。一個美國家庭常常會擁有2臺或以上的車,因為美國人出門常常不和別人一起和乘坐一臺汽車。\n洛杉磯擁有非常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和很寬的馬路,但洛杉磯的高速公路卻常年擁堵,因為人均汽車保有量實在太高,而且大部分人是一人開一輛。導致上路的機動車輛非常驚人,當然也帶來了很高的個人能耗。Uber模式在美國也有很高的環保意義。

洛杉磯堵車

這篇報道把洛杉磯定為美國最堵的城市,緊隨其後的是舊金山和紐約。

美國的機動車油耗和馬力也往往很大,除了美國人喜歡開卡車(Truck)這種非常耗油的車輛以外。

美國人喜歡開大排量的車因為本身愛開大車(裝載力強,方便大宗購物),愛開重車(更安全),愛開高車(視野好)…說白了就是,因為一輛車的排量大,除了油耗是缺點其他基本都是優點。而美帝油便宜,絕大部分人買車都不怎麼考慮大排量的負面效果——中國的油要是價格降一半,買大排量的也會多很多。

因為地廣人稀,所以大車在購物上會很有優勢。另外美國人也喜歡出遊,大車方便拖掛其他物件,比如房車、小船、野餐工具等。因此大車有很高的普及率,當然作為居民把大車用來裝載物品的時候是少數,平時能用大車來通勤也和他們油價低有關,加上一般喜歡一人開一輛,這也是美國人均能耗很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些小細節:在加州會發現即使擁有充裕的陽光,還是沒有人會晾曬自己的衣物,而是家家戶戶都使用烘乾機。一方面是由於習慣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晾曬衣物是犯法的。在美國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沒有正式立法的禁令,叫做“曬衣繩禁令”(聽說加州已經在干預這條禁令)。由於晾曬衣物會影響美觀,導致房地產商沒辦法把房子賣個好價錢,不少社區禁止居民晾曬衣物,這個事情也引起了環保人士的抗議。

但即使不少美國人過著能耗很高的生活,也不能直接給全美國人貼上這個標籤。美國大部分人是住在房屋(House)裡面,擁有很豐富的屋頂太陽能資源。曾經和一個康奈爾的教授在伊薩卡住了一段時間,他們住的社區家家戶戶都在屋頂鋪設的太陽能板,光伏用於發電,光熱用於供暖。整個社區可以能源自給自足,發電高峰時還能賣電回電網。由於那個教授是研究環境的,所以廁所還裝了糞便回收系統用於製作農業肥料。旁邊的房子甚至還裝有室內外熱交換系統,保持房屋冬暖夏涼,降低能耗。而小小的社區邊上就是大面積光伏板,而車庫中也偶爾能見到Model S的身影。

整個社區也一起外包了附近的農場給一個公司運營,公司每天會打理好農場然後將當天的時令蔬菜採摘好放到一個小房子裡,社區的人每個人當天去領回自己當天的那一份,領多少全憑信用。各個戶主會和公司簽訂合約,以年或季度以固定價格售賣蔬菜。這樣的生產方式極大減去了生產的運輸和能耗成本,這樣的生活方式能耗毫無疑問是非常低的。但這樣的方式也決定了社區的人們的蔬菜供應很依賴氣候和時令,自家菜譜也要根據時令制定。但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反而覺得這樣自然健康。而和教授一起住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素食比例很大,我特意詢問了是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都這樣嗎?他們說不是的,只有這個社區注重環保的人才會有這麼高的素食比例。

總體來說,美國還是一個浪費的國家。但要澄清的是浪費是一個度的問題,這裡指的浪費是指過度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具有很低甚至不具有邊際收益了(比如加州番茄多到只能爛掉或者拿來玩)。為了“節約”而降低生活品質是不實際也不是我所提倡的。

但美國也是一個極度分化的國家,美國的科技水平足夠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有能力構建起極為高效、環保、甚至具有經濟盈利能力的生產系統(比如之前提到的社區),但由於沒有迫切需要,這種系統只存在於部分有社會責任感或者生活富足人士的家園中。大部分人不關心,也沒必要去考慮是否浪費,而整個社會定價系統也是不鼓勵,甚至是打壓節約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同時看到資源的大量揮霍,和全球最前沿的環保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創新。


獵夢姐

在美國生活久了,你會發現美國人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大手大腳,其中一個方面就是食品浪費的現象相當嚴重。美國化學理事會去年有個研究報告說,美國人一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65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人每年浪費500多美元的食物。

美國化學理事會所做的調查發現,76%的受訪家庭稱他們每月至少扔一次食物,其中有半數受訪家庭稱每週會扔一次食物。

食物被丟棄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一開始買了太多,結果吃不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剩飯剩菜沒人吃,只好倒掉。70%的受訪者對浪費食物的行為感到不安,他們估計每人每年浪費食物640美元,而美國政府估計每年浪費食物超過900美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也能看到許多美國人浪費食物的現象。比如有的人過的非常精細,蔬菜和肉只吃某個部位;還有就是辦聚會、開PARTY之後,剩餘的食品美國人很少有打包回家的習慣,基本上全進了垃圾桶。美國家庭廚房裡的洗菜池下,幾乎都有一個攪碎器,剩飯剩菜倒到下水道里,一按開關、一攪碎、水一衝就走了,每年不知有多少食品就是這樣從下水道給流走的。

美國食品浪費現象之所以這麼嚴重,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食品太便宜。美國是個現代農業高度發達的大國,又是一個農產品市場相當開放的國家,美國的食品價格非常便宜,超市裡的食品來自全世界各地。一個四口之家,如果不到外面吃飯,全是自己在家做的話,一個月花在食品上的錢有600、700美元就足夠了。食品便宜了,自然大家也不會那麼愛惜。

其次跟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美國人習慣每週去一趟超市,買一大車食品回家,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因此美國人家家戶戶有大冰箱,除了週末的農民市場,美國也很少有像中國那樣的農貿集市,美國人也沒有下班路上拐到農貿市場買兩把菜、一斤肉的習慣。東西在冰箱裡放久了,容易變質、不新鮮,因此扔掉的食物不少。

第三是人們對食品包裝標籤的認識有誤。美國食品包裝上寫的日期,通常是「最佳使用期」(Best Before),而不是保質期。也就是說,那是廠家建議消費者食用的日期,超過那個期限,食品未必就壞了,但90%消費者因此那個超過那個期限而扔掉食品。政府部門對食品保險期限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說法,加劇了這種浪費。

美國其實有許多民間組織在推動節約食品的活動,包括號召民眾將多餘的食品捐贈給「食品銀行」,再轉贈給那些窮人。鑑於大量廢棄的食物會因為腐爛發酵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也有環保組織呼籲美國人減少浪費食物15%,省下錢為2500萬人買食品,還能保護環境。環保署給民眾提建議,希望他們列購物清單,一次不要購買太多食品,先吃容易變質的食品,學會妥當保存食品。農業部制定「食品如此美好,怎能浪費」的計劃,目的是督促美國消費者只買需要的東西,同時吃掉買來的東西。然而這些措施有多大效果還很難說,我覺得關鍵還是要通過經濟手段,促使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


迷失在耶路撒冷

剛到美國的人,都會發現這個國家真浪費。

很早以前就看到過一個數據,美國的人口約佔全球的5%,但是產生的垃圾卻佔全世界25%。

美國人的浪費體現在衣食住行、工作、公共場合等各個方面,下面舉幾個方面來看。

1.食:食品飲品保質期短、食品外相標準高

美國食品的保質期普遍過短,所以很多可以食用的的東西因為過期而被扔掉。

此外,美國的商業文化就是,商家要把最完美的食物提供給消費者,所以很多賣相不好的食物直接“夭折”,一生產出來就被扔掉了。

看過一個資料,美國有一群名為Dumpster Diving(垃圾生存者)的人們。在超市打烊後,他們開著車來到超市附近的垃圾桶,去尋找那些還能使用的東西,從食物丶衣服到電腦,總會有很大的收穫。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貧窮,而是環保和節約的意識。

女兒在北卡、芝加哥上幼兒園和小學時,我做過幾次志願者。午飯都配有一瓶牛奶,可是很多學生打都不打開,老師也不會像中國老師那樣,一切隨學生,愛吃不吃,於是,時間到了,一桶桶全新的牛奶就進了垃圾箱,看得我真是心疼。

還有一次,在costco停車場邊上的垃圾箱邊,看到十幾個小孩子的汽車座椅,全新的,還包著塑料紙,有人用刀片故意劃了幾道,估計是哪時感覺合格,被當廢品扔了。

2.行,汽車就像自行車一樣普及,汽油便宜

美國有“車輪上的國家”之稱,沒有汽車跟沒長腿一樣,基本無法生活。據統計,平均每個家庭都會有兩到三輛汽車,汽車就像我們的自行車一樣普及。

此外,美國人喜歡用大排量的車,如SUV、皮卡和小貨車等。這樣大排量的汽車,動力足,但是十分耗油的,這也就造成了美國人在汽油上的極度浪費。

美國人汽車上的浪費,主要取決於美國汽油價格低,平均3到4美元一加侖,所以有一種說法,在美國不開大車就虧了,很少有人會為了省油而選擇小排量的汽車。

3.電:很多大樓徹夜長明、電腦不關、空調長開,家用烘乾機是標配

美國的商場丶辦公樓丶酒店和公寓等場所,空調是一年四季都開的,夏天冷得得放件厚衣服,冬天室內溫度高,只穿一件短袖就可以。

不只是公共場所,美國人自己家裡也這樣。因此有人說,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用的能源,足夠中國一個單元樓的家庭取暖。

美國人家裡,烘乾機是標配,即使在一年陽光燦爛的加州,即使在有很寬敞的後院,人們也是習慣烘衣服。

除了空調,美國的辦公樓很少有辦公室下班後關燈的,電腦也一直開著,到處燈火通明的寫字樓。2009年的個人電腦能源報告稱,在10.8億臺辦公室電腦中,有一半在下班後沒關閉。同時該報告還指出,如果美國人可以在晚上不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正確關閉電源,那麼僅晚上節省的電費就高達28億美元。而這是近十年前的數據,現在的可想而知了。

汽油一樣,由於美國的電費也不高,所以即使這樣揮霍,美國人可能並不認為這很浪費。

十年前,先生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我第一次晚上去他辦公室,真得被嚇著了,迷宮一樣的大樓,燈火通明,亮如白晝,辦公室的都不關,能看到絕大多數電腦都開著,有的因為工作需要,一人兩臺,都在開著。那時剛從上海來,感覺太浪費了。

此外,美國人愛開Party,用的都是一次性的用品,像餐刀丶餐勺丶紙杯丶盤子等的消耗都很大,每次完了都是幾大垃圾袋的一次性用品,非常浪費。

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有人說,是美國的經濟將美國人慣成這樣的,物價便宜,讓人能浪費起。但是,這不應該是浪費的理由,從環保的角度。

每次看到美國的環保公益廣告,我就覺得好假啊。在北卡大學上廣告課時,上課時我們創意了一些環保廣告。


方立在加州

我認為浪費的產生,根本原因在於供給和消費二者關係的不平衡。

其實關於美國浪費的問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國力的強盛,各種工業設備軍事裝備設計和生產的頂峰造極,遍佈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對世界金融經濟巨大的控制和影響力,都可以映射在美國的浪費問題上。

國人總是喜歡和美國比,我在中國掙多少錢一個月,又支出了多少供養我自己和家庭的消費,然後以同樣的比例去對比衡量美國家庭的收入與支出比例,是非常不客觀也不理智的。

美國的能源,農產品價格適中甚至低廉,客觀意義上,首先是因為美國國內的能源來源異常豐富,各種煤礦,油田星羅棋佈,世界領先的並且在不斷開發研究的原油提煉技術,從根本保證美國可以在滿足自給的前提下出口海外市場,如此強大的能源生產能力也是歐佩克集團不敢減產而始終保持國際油價低價的原因之一。紐約原油交易市場的期貨價,貴金屬交易,股票交易一直是這個星球上資源交易的晴雨表。強大的資源儲備為世界最先進的工業化農業生產提供了寶貴的支持。農業生產的大量自動化可以完全超越以人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從而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以及產出效益,並大幅降低農作物單一生產成本,反映在生活中,就是量化和規模生產後農產品價格相對低廉的事實。

第二,強大的購買力和政府調控能力使得各種國際生產業巨頭紛紛以價格優勢進行比拼來佔領市場。例如一輛Volvo XC90,國內標配可能需要近八十萬,但是在我們紐約當地購買,中配稅後也只不要七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五十萬左右。因為市場的異常龐大以及政府監管的異常強力,使得各大廠商有更多的能力來發揮量化經濟的影響,強大的購買力和消費者市場往往代表著製造商可以以更大的產量以及更低廉的產品單件售價來佔領市場,所以當你固定的收入可以調配於更多的支出時,浪費反倒並不是一個問題。


第三,樓主供職於產品包裝行業。美國的大型紙業集團基本都會宣稱自己的紙箱材料是可循環再使用,但是沒有一家集團真正願意做到100%循環使用。為什麼?一個公司的CEO跟我聊到,如果所有的紙業都是百分百再循環使用,所有產業下游的材料供貨商都要死掉。沒有消費,就沒有再生產機遇,一定比例的,適度的浪費,反倒可以在保持和增加市場規模的同時,循序漸進的刺激產業再開發以及再升值。

所以說,可能當你和美國人談浪費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會覺得你是小題大作。確實,輕而易舉得來的,又有誰會珍惜呢。

其實也是有感而發,國人對於資源的使用,確實非常謹慎。因為中國並不是一個資源大國,由資源使用帶來的環境汙染也反方向的促使國人去正視和反思自己在使用和利用有效資源方面的合理性。中國在國際上一直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致力於減排節能,以及再生和可循環利用資源方面的研發一直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這點非常的讓西方人欽佩(別總相信那些煽風點火的西方媒體)。

只是在糧食浪費方面,國人真的是需要努力改進。每每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圖片,大學食堂垃圾桶裡白花花的饅頭米飯,喜宴婚宴上沒動幾筷子就整盤撤下的精美菜餚,對比著山區貧困失學孩子眼裡對食物的渴望,我們真的需要去做一些什麼,不是麼?

從你自己做起,珍惜碗裡的一米一蔬,減少使用塑料袋攜帶可循環使用購物袋,不要因為排場面子點消費不完的食物。這並不只是美國,中國的問題,這是一個全世界人類共同的課題。你自己改變的同時,這個世界也將為你而改變。一起努力。


有一些傷感

看了這麼多回答之後,我準備開啟吐槽模式,批判下美帝國主義和一些錯誤的觀點了,並且分析下美國能如此浪費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美國地大物博,人家有底氣如此浪費。更有人說,正是美國人民以大無畏的精神瘋狂浪費,才成功拉動了內需。要是美國人民不消費了,那全世界可能都要陷入經濟蕭條。

自從進入資本的時代,全球的傳統的宗教價值觀解體,消費主義成了大家一致推崇的價值觀。經濟學家們也一直為消費主義背書,從曼德維爾《蜜蜂的預言》再到凱恩斯,他們搞出了所謂的「節約悖論」---儲蓄會阻礙經濟發展,只有消費才能拉動經濟。我們國家也提了十幾年的「拉動內需」,過高的儲蓄率一直成為被批判的對象,號召消費才是對國家的貢獻。

更有甚者,發明了個「破窗理論」:說如果你們去砸了隔壁裁縫店的窗戶的玻璃,實際上就是拉動了經濟。因為裁縫店要去維修窗戶,那麼維修工就會賺錢,維修工賺的錢又可以去買麵包,麵包店主賺的錢又會去買套新衣服。你看,這完全就是個完美的良性循環。

但事實上,裁縫店不需要維修窗戶,這筆錢一樣可以消費。維修窗戶的錢多了,其他方面的消費就減少了。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會出現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勞動者最後一無所有,甚至負債累累。畢竟資本家發給工人的工資肯定是低於商品總價的,於是就會出現生產過剩,最後導致經濟危機。為了緩解生產過剩,於是資本家又發明了借貸經濟。從房地產到消費品,借貸消費已經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主流,美國人其他東西都可以沒有,但是一定不能沒有一張信用卡!

在美國人大手大腳的背後,是美國從一個債權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債務國。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國人除去住房抵押貸款後,人均負債 36000 美元。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每個月都在破產的邊緣。美國國債達到了 20 萬億美元,大部分都被外國持有,也就是說美國人在大吃大喝的背後,都是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人在勒緊了褲腰帶生產。而且他們還很有成就感,認為給中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增加了中國的外匯儲備。他們得了便宜還賣乖----認為中國人搶了他們的製造業崗位!

而其他國家也很樂意這種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因為目前市場認為美國國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200 多年來,美國國債從來沒有違約過。當然,美國人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影響力,反正欠了那麼多錢,人家就從來沒打算還過!只要還能付利息,全世界搶著買呢。

最後,什麼結果呢?那就是資本主義永遠都無法擺脫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的週期循環。而美帝的優勢是,可以讓全世界人民一起買單!


毒舌先生

去了一趟美國洛杉磯,考察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和AECOM公司總部。在洛杉磯的五天中,多角度考察和了解了洛杉磯人的生活,結合之前考察過的美國紐約、奧蘭多、聖路易斯的所見所聞,發現美國人在很多方面“浪費”驚人,以下四個方面尤為突出:\n1、城市土地容積率超低\n作為全美第二大都市區,大洛杉磯市(包括洛杉磯縣、達到驚人的10567平方公里,其中,由88個城鎮組成的洛杉磯縣County面積達到1290平方公里。與廣袤的大洛杉磯市相比,洛杉磯市中心DOWNTOWN只有十幾個平方公里,30層以上的高樓不過幾十幢,除了市政廳City Hall外,其他的高樓都是辦公樓。一出了市中心區DOWNTOWN,洛杉磯的平均高度一下子下降到兩三層,甚至一層。以筆者在洛杉磯旅行期間居住的哈仙達崗區域(Hacienda Heights)為例,幾乎所有的住宅都是1-2層的小別墅,而集中的商業區建築也基本上都是1-2層,商業區建築外是一個可以容納上千輛汽車的巨大地面停車場;筆者居住的Courtyard Marriott萬怡酒店,大堂建築是一層的,客房建築只有2層和3層。從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專業角度,筆者初步估計,哈仙達崗區域的(Hacienda Heights)的整體容積率不到0.3,建築密度估計只有0.2。美國的絕大部分城市,除了市中心不大的DOWNTOWN以外,大部分城鎮的容積率和建築密度都很低,城市的土地利用“很浪費”。\n2、食物和能量攝入過多\n在美國,大街小巷隨時可以看見大胖子,而在洛杉磯,胖子的比例尤其高。胖子是怎麼養成的?原因很簡單,吃的多消耗的少。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吃進去太多的高熱量食物,同樣類型的麥當勞套餐,美國的漢堡包比中國大,美國的可樂杯比中國大。在奧蘭多迪斯尼樂園,烤火雞腿很受歡迎,每個火雞腿足足有一兩斤重,筆者發現很多美國人一個人可以“消滅”一個火雞腿!大量的攝入能量,加上美國人以車代步缺少運動,多餘的能量都轉化為美國人的脂肪,堆出了一個個胖子。\n3、汽油耗費驚人\n美國是“汽車上的國家”。據美國著名汽車雜誌Ward’s Auto公佈的全球機動車保有量排名,美國以2.4億輛汽車註冊量居全球第一。美國約3億人口,平均到每個家庭有2-3輛汽車。據筆者在洛杉磯的導遊小苑告訴我,一個標準的美國中產家庭,爸爸開一輛皮卡(後面有拖斗的類型,用於上班+家庭貨物運輸,排氣量通常在3.0以上),媽媽開一輛VAN(7座,用於接送孩子+家庭出遊,排氣量通常在2.4或3.0左右)。上億輛的大排量汽車,每天在道路上消耗著鉅額的廉價汽油(美國的汽油價格在“9.11”之前少於1美元/加侖,一加侖相當於3.785升,摺合人民幣只要2元/升,比開水還便宜,幾乎相當於不要錢;現在的汽油價格平均在4-5美元/加侖,按照最新外匯牌價美元:人民幣=1:6.3,相當於6.6元/升)。價格上升美國人的開車是否減少了?筆者的美國朋友介紹,開車在美國是“必需品”,價格彈性很小,雖然民眾在抱怨油價上漲,但節約開車的比例還是很少。洛杉磯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因為洛杉磯市上下班堵車很嚴重,政府出臺專門的鼓勵乘客拼車出行政策,在高速公路最內側設置2人以上乘客(含2人)汽車的專用道,特別提供給多人乘客的汽車專用。但是,據筆者多次觀察,雖然其他車道通常比較擁擠而內車道基本都是通暢,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還是喜歡一個人開車,寧願忍受道路擁擠也不拼車,保護“隱私”享受“自由”。\n4、空調溫度過低\n筆者入住的Courtyard Marriott萬怡酒店,進入房間後空調自動打開,筆者注意到客房牆壁上的空調溫度顯示器顯示為21度。測試空調後發現,空調最高的可調溫度是24度!也就是說,只要用空調,24度是最高溫了!在筆者瞭解的很多美國人家庭中,室溫都是低於24度了,而且,不敢相信的時,絕大多數美國人家庭空調是24小時開機的,即使是一個人不在家時,空調依然運轉,不停地在消費電力和能源。而在中國,辦公樓空調溫度政府要求不得低於26度,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可想而知,將室外的30度轉換為室內的21度,要比轉換為26度耗費多得多的電力和能源。\n以上種種“浪費”,美國人每天都在持續地進行。美國人的“浪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不停地消耗著全球的資源。沒有全球眾多不發達國家的支撐,就不可能有美國人如此“瀟灑”的生活。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政府提出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無疑更加符合“道法自然”的全球自然哲學和美國人提倡的“綠色低碳、生態環保”的理念,有必要讓美國人多學習學習


麗的影視

我到過美國、美國人的平均生活水平要比我們高、物質豐富、一些生活用品比我們在價格方面底的多、我到超市買2公斤牛肉不到1美元、一隻雞0.4美元、豬肉更便宜了4公斤0.8美元、青菜比較貴、礦泉水貴、海產品其本是豬肉的一半價,美國的房價比我們的底、總之美國人就是牛。但怕死、


手機用戶3820442294

相比於食品浪費,美國人的‘’碳‘’浪費恐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老美大都怕熱,無論賓館還是家庭,空調幾乎一直就那麼開著,不管你室外多少度,總之只要室外環境溫度在舒適溫度範圍之外,他們就一直開著空調,並且,老美大都住別墅,其人均住宅面積很大,所以消耗的“碳”就更多了,汽車?呵呵,全是大排量的,反正油便宜,一腳油門踩下去根本沒感覺。衣服鞋子穿戴?呵呵,比如我見過他們耐克一買就是好幾雙,幾個鞋盒疊著高高的捧著去結賬,衣服舊了也就扔了,不像我們洗來洗去……一到假期全家就去度假消費……總之,因為老美強勢的貨幣,全球物美價廉的商品盡為其用,他們的收入也高,也很喜歡享受生活,所以那麼多的‘’碳‘’浪費也就不奇怪了。


寧當一個高質量噴子不做腦殘

如果和國內比的話,簡單說是非常浪費,雖然很多美國人自己意識不到。

最後,美國人的浪費是極為嚴重的。所幸,美國的人口較少,因此目前世界上的資源還能負擔得起。但長遠來看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畢竟我們共度地球村 ~ 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