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投料三大坑,你误入了没有?

“饲料既是对虾生长的主要营养源,也是水质、底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饲料投喂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以及水体环境的稳定。虾友们在饲料投喂方面常出现三种错误倾向,下面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些误区。

误区一:投料多,虾长得快,产量高

目前不少养殖户都追求多投,认为投饵量与虾产量之间成正比关系,投料多就长得快,产量高。这种理解很片面,忽视了合理投饲的科学原则。据案例显示,工厂化模式养殖90天便可突破30尾/斤的规格,单产高达14斤/m³;而小棚养殖的对虾90天才达50尾/斤左右,单产仅2斤/ m³。

养虾水质是关键,水质的稳定能减少有害菌的繁殖。现在有很多的养殖户片面的追求饲料价格,而饲料厂家为了迎合养殖户需求而改变自己的产品。硬颗粒料在大溶氧的条件下大量的溶失从而加重水质的恶化。

随着饲料品质的不稳定导致饲料投喂量的不稳定。投饲过量,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而且严重污染水质与底质,加速底质恶化,为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机会,易引起疾病蔓延,导致对虾成活率下降。

对虾养殖投料三大坑,你误入了没有?

误区二:减少投喂量以降低成本

故意减少投喂量,且不舍得用优质饲料,从而引起虾营养不良,长得慢,规格差异大,病害多,成活率低和产量低等诸多问题。

很多养殖户放苗后,连续好几天不投喂开口料,认为池水经过培菌培藻后,有足够的饵料生物供给虾苗养分,殊不知,放苗前在苗场时,虾苗顿顿都是吃丰年虫、大卤虫等高营养价值的饵料,且一天至少五顿以上;放苗后不仅没有丰年虫、大卤虫,连开口料都省了不怪乎某些养殖户放苗一周后打样发现打不上来多少苗,后期的成活率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建议放苗后需加强虾苗开口料的投喂,一般每万尾日投喂量30g左右,一日3-5餐,有条件的还可搭配丰年虫、大卤虫等生物饵料,同时逐渐改变虾摄食饲料的习性。让虾苗赢在起跑线上。另外,在养成阶段,也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对虾养殖投料三大坑,你误入了没有?

误区三:长时间投喂小粒径料

工厂化养殖现在也有大部分人学习如东的小棚投喂小粒径料,直接1.2毫米的饲料喂到出虾。料径越小虾抱食的颗粒越多,硬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一般没有膨化料好,这在充氧量大、换水量小的虾池中极易造成虾料的营养流失,直接破坏水体环境的稳定,不利于水质、底质的管理。

对虾养殖投料三大坑,你误入了没有?

抱食次数太多会造成吃食时间偏长,这不仅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投喂管理。在加大了饲料粒径规格后,虾仍能抱食,而且抱食次数减少,比抱食小粒径饲料减少约19.2-130.4倍的抱食次数,这也意味着节约了19.2-130.4倍的觅食所消耗的能量来用于生长。

小颗粒饲料抱食的时候不能摄食导致浪费增加,对水环境的影响越大。反之小虾吃大料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是对虾能吃多大的虾料就投喂多大的饲料,一般对虾体长达5cm/尾时开始投喂粒径1.1mm的膨化颗粒料,在体长达到8cm/尾以后就全部投喂2.2mm粒径的膨化颗粒料,其摄食速度和生长情况都大有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