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

我乃学霸鸠摩智

先真诚的表示一下敬意,能在重庆天天骑单车穿行的,都是了不起的人。

1942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从飞机舷窗中俯瞰重庆时说“此地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没有平坦的陆地。人们简直成了力图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 。

文史专家彭伯通先生曾在《古城重庆》一书中讲述了山与城的关系,用一句“城在山上,城又本在众山中”进行了勾勒和总结。、

重庆地名中频繁出现的岩、坡、坎、梯、堡、岭、冈、坝、梁子,就是这样一座山城,有过曾经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曾经山地运输的棒棒军。从古至今,重庆总是若隐若现着山城生活哲学的影子,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重庆人早已融入其中,习以为常。

做为外地人,每次去重庆都会觉得重庆真是一个有层次的地方。有层次的城市建筑,可能一栋楼你从前门进去是一楼,从后门出来是4楼。有层次的地形,造就了神一般的轨道交通,地铁不仅穿越城市、穿越隧道,居然还要穿越房屋、从居民楼的6层穿过,任性到家了。

就是这样的山城重庆,如果骑单车,半小时骑行,怕有20分钟爬坡(北碚等平路居多的地区不算)。这样路况发烧友一定最爱,但广谱大众的共享单车,怕是有福消受的人不多。

但也正是这样山城,在千城一面的今天,成就了重庆独特的魅力、不一样的风骨。我最难忘的就是重庆有最美的夜晚,倚山筑城的独特城市风貌,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层进叠出,远近互衬,如漫天星汉,蔚为瑰丽;更得益于两江环抱,多桥交错,江上流动的渔火、桥上川流的车光,茫茫城市灯海中,江中流光溢彩,桥面万紫千红。 若和世界四大夜景城市相比,在重庆夜景与香港、函馆都不一样,层次最多、曲直相映,随处是景,处处可见。


去重庆吧,骑不骑单车,都值得去。


春笑

现在只要是主流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都有共享单车的入住,但是有一个地方,中国这个城市有三千万人口,但是却没有共享单车。这个唯一没有共享单车的城市就是重庆——号称“山城”!

重庆,简称巴或渝,位于中国西南部,中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那么重庆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呢?

共享单车在重庆普及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重庆独特的地形、地势。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的重庆,97.8%都是山地、丘陵,河谷平坝仅占2.2%。并且,重庆的地势起伏很大,最大高差达2723.9米,主城区的海拔在168至400米之间,高差超过200米。这样的地势,上坡时,走路都比骑车快,下坡时,如果骑车的话,可能就得担心人身安全了。

由于重庆的地形不适合骑车,所以,在城市规划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自行车道,想骑车,就得与机动车共用车道,而且,绝大部分桥梁和隧道都禁止自行车通行。不过,重庆也不是完全没有共享单车。2017年上半年,在重庆沙坪坝区地势相对平坦的大学城等地,ofo、摩拜均已入驻。这里是重庆唯一地势相对平整的地方了!


在下欧阳笑

从历史上来看,重庆真正具有现代规模的时候是在南宋时期,为了防守蒙古大军的入侵才扩建成的城堡状城市。据说当年当时蒙古铁骑攻破成都后,南宋朝廷立即增派人力物力,全力在重庆布防,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蒙古人拿下重庆后,势必会顺江而下,对位于长江下游江南的国都临安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了防御蒙古,当时的重庆知府彭大雅竭尽全力拓宽重庆城,重庆城最往西延伸到了今天的通远门,而北部也完全依赖嘉陵江,修建了如临江门,南边靠近了长江,修建了南纪门。总共17座城门所围起来的土地都是可以够军民生活,能自给自足生产,而外面全是嘉陵天险和悬崖峭壁。整个今天的渝中半岛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

于是,一面临江,另一面是山的山城重庆就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像重庆著名的解放碑、七星岗、上清寺、较场口、枇杷山、两路口这些地方以前大都在城墙里面,就是重庆的上半城;而朝天门、望龙门、大溪沟、黄花园、李子坝、菜园坝这些地方就属于下半城了,大都在城墙之外。关键问题是重庆的上下半城之间当时基本上是通过很高的梯坎连接的,老百姓来往于上下半城,也都是走路从梯坎上上下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重庆人比较能走的原因了。

重庆的地形特点就是高低不平,到处都是梯梯坎坎的,自行车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办法骑,以前没有汽车的时候,重庆人出门基本上都是靠走路,有钱的人不愿意走的就坐“滑竿”,让那些干苦力的人抬着走,因此“滑竿”就成了老重庆的那些有钱的贵族老爷夫人小姐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了......

后来重庆成了陪都,有了汽车,也有了无轨电车、公交车那些,老百姓出门不用走路,出门可以坐车了,而重庆上下半城之间就有了“轨道缆车”这种重庆独有的交通工具,但是因为重庆的街道不是梯坎就是陡坡,像

自行车这种又轻又方便的具体工作在重庆根本就是用不上的,在重庆骑自行车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费力不说,到了坡坡坎坎的地方你还得费劲把自行车扛上去,到后来说不清到底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了......所以,到了现在,重庆街头也基本上看不到骑自行车的人,自然共享单车在重庆也不会有市场了。

当然,重庆人不骑自行车,并不表示重庆人不会骑自行车,许多在外地读书工作生活的重庆人都学会了骑自行车的,比如我二十多年前在成都工作时就是骑自行车上班下班的,只是在重庆没办法骑车了,呵呵:)


寰驽斋主

不是你没有看见,就证明没有;这句话真的适用于很多地方和事情啊。是的,首先可以肯定的说,重庆是有共享单车的,且还有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那么共享单车在什么地方呢?又有哪些共享单车投入了重庆呢?

最早,OFO在2017年初投入了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随后便有了摩拜单车和悟空单车。投入共享单车到大学城,据说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且年轻人多,适合骑行自行车。经过时间的验证,目前已有一年多了,在大学城早已没有了悟空单车的身影,因为它在去年夏天就宣告死亡。摩拜单车大概是最有名的,但如今在大学城少有它的身影;从最初大量投入,到现在鲜少看见,不知道它们经历了什么。但是,OFO小黄车,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大学城区域的单车市场。阿苏我恰好住在大学城,天气好的时候也会骑车去逛一逛,从来我都是选择小黄车,可能是因为习惯。

小黄车在重庆大学城这一年,我亲眼所见了许多没有素质的行为。比如把车上私锁占为已有,把车挂到树上推倒在路上等等,各种各样的损坏。我也看见了小黄车的维护,有许多工作人员在路边检修车辆,有看见拉走了许多无法维修的车辆。渐渐的,小黄车开始被喜欢,在这里变得安全,不再有那么多人破坏。毕竟小黄车,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让出行更加方便。比如去一两公里多地方,可以不再等公交车,不用打车,又很便宜,有何不可。


阿苏看世界

首先,重庆是有共享单车的!!请看下图:

OFO和摩拜在重庆都投放了,并且有官微!

两家共享单车投放的主要地点在「重庆大学城」,这里的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常住大学生20万人,并且设有自行车道.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 OFO(620人)和摩拜(55人)的官微那么少的粉丝???

是不是很尴尬???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各位就会明白了!

OFO和摩拜在重庆投放单车,还不如说是在重庆大学城投放的,其他的区域几乎没有投放或者少量投放,这是由于重庆的地形地貌决定的。

“3D的城市”,"山城”,“导航在重庆会迷路”这些给重庆的称号,可不是白吹的,大家看看重庆的照片便知道了!

所以,在重庆骑自行车时非常的累,而且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因为重庆的道路几乎都是上坡下坡的,很平整的路,很少很少。

越靠近人多的CBD区,道路越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自行车道!

还好,位于沙坪坝大学城的地势就平整了很多,像大部分平原城市一样,所以在这里才可以舒心和安全的骑自行车!


汪大尧


重庆山城,重庆雾都,江城,重庆火炉,重庆桥都,想必大家都耳有所闻!共享单车如今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处可见!重庆也出现了少量的共享单车,但是仅限于地势比较平坦的一些地区,并不像平原地区那样随处可见。首先重庆这座城市依山而建,道路七上八下,并不是很平坦,而且还有很多立交桥,立交如果骑自行车的话,会非常累的!到了夏天如果是一个正常人的话更加没人会使用共享单车,不要问我为什么,哈哈😄。共享单车在平原城市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如果大量投入在重庆,只会是亏本的买卖,重庆的交通自认为还是很便利的,而且在这座山城不禁摩,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选择摩托车,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快速而又便捷。

比如说重庆解放碑附近一幢 22 层高楼的外墙上,分别搭建了两个钢结构的人行天桥。一端连接奎星楼广场,另一端连接高盛创富中心 B 栋 22 楼,距地面最大高度 65.8 米,长 23 米,宽 4 米。市民只要几分钟就能从解放碑直达嘉陵江滨江路,走路比汽车都快。如果骑共享单车会比公交车快么,并不会,而且还会非常累。

在重庆这个地区,并不能够给共享单车带来客观的利益,投资人脑子又不傻,为啥干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所以说因为重庆独特的地貌形式,我们并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感受到共享单车的带给我们的便利,也看不到共享单车独特的风景线,但是在重庆摩托车也是它自身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余生小志123

难道重庆没有共享单车?

山城绝非浪得虚名

重庆主城区位于渝州路中段,去江北需要向北走嘉华大桥,去南坪需要向南走鹅公岩大桥,均为5KM以上的长坡……可想而知共享单车进军重庆的艰难。



好消息的是,据悉,小黄车在金凤园区共设置了5个停取点,分别位于金凤佳园公租房、园区办公楼、一期标准厂房、二期标准厂房、园区生活配套区。首批共投放共计150+辆全新小黄车。


其次,ofo小单车在大学城也投入使用


悦趣达人

共享单车在很多城市都是大批量的投放,一排排的整齐的停放在街头,也是很威风呀!骑的人也是非常的多。在成都,就明显能感受得到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不过在重庆,就貌似费劲了。我们来分析分析一下: 重庆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起伏不定的丘陵和山地地区。所以重庆的外号被称作“山城”。如果将共享单车设置在主城区,那么共享单车的运营就很困难。首先是地形的原因,地势高低起伏,所以主城区的路就很陡。你想想,骑车爬坡,那是多么一件痛苦的事情啊。还有就是道路的原因。主城区的道路一般都很窄,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堵车问题就来了,而且路上的车太多,骑单车也很危险,所以很少人出行靠骑车的。 重庆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的丘陵。如果骑着单车从东部到西部,下坡还好,上坡走着都比骑车快。 而重庆西部地区的大学城就不一样了,这里的地势条件得天独厚,是一个大面积的盆地。在这里,道路没有主城区那么陡,所以骑车就很轻松。而且这边的道路比主城区的道路要宽得多,而且还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况且这边的主要人群是大学生,所以使用的人群范围也广,大学生素质也较高,不会故意损坏共享单车。 重庆没法普及共享单车,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重庆车道少路窄,政府也不会为了一个自行车改动主城的交通道路,不然引发道路拥堵产生堵城。在重庆主城的北部新区部分区域、沙坪坝区大学城这些区域是后开发建设的,就规划了自行车车道或者车道宽广,所以共享单车首先就与沙坪坝大学城合作规划共享单车服务点。


上官诗云

问题提的不太准确,应该是重庆老城区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

我在重庆虎溪大学城骑过,而且数量、品牌很多,摩拜,ofo等都有,虎溪大学城地势比较平。

重庆老城区的山城地势,如果骑自行车,到底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呢😀?傻傻分不清😄。共享单车公司也不会傻到在老城区投放。习惯共享单车出行的我们只好选择公交地铁。

重庆美就美在起伏不定,高低各不同,依赖导航软件的我彻底被弄懵,山上山下两条路都不通,还是重庆美女热情,指出了第三条山路,“志玲姐姐”的语音和方向还要提升。


于涧

共享单车火了,一时间全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都有大片的共享单车商家入住。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现在只要是主流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都有共享单车的入住,但是有一个地方,中国这个城市有三千万人口,但是却没有共享单车,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个唯一没有共享单车的城市就是重庆——号称“山城”!



重庆,简称巴或渝,位于中国西南部,中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以“山城”扬名;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观。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 长江上游地区,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 北京、 天津、 上海三直辖市总面积的2.39倍。

那么重庆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呢?

共享单车在重庆普及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重庆独特的地形、地势。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的重庆,97.8%都是山地、丘陵,河谷平坝仅占2.2%。并且,重庆的地势起伏很大,最大高差达2723.9米,主城区的海拔在168至400米之间,高差超过200米。这样的地势,上坡时,走路都比骑车快,下坡时,如果骑车的话,可能就得担心人身安全了。

由于重庆的地形不适合骑车,所以,在城市规划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自行车道,想骑车,就得与机动车共用车道,而且,绝大部分桥梁和隧道都禁止自行车通行。不过,重庆也不是完全没有共享单车。2017年上半年,在重庆沙坪坝区地势相对平坦的大学城等地,ofo、摩拜均已入驻。这里是重庆唯一地势相对平整的地方了!



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 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6%。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 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重庆地处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共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八干线”铁路网,港口年吞吐量1.6亿吨,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200万人次,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