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威“恶评”宝能,谁给的勇气?

刘姝威“恶评”宝能,谁给的勇气?

文/吴亚洲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17年前大战“蓝田”,一战成名!

17年后再战“宝能”,却可能让她的声名蒙尘!

这个人是谁?当然是刘姝威。

大战宝能后被万科加薪之后,刘姝威越战越勇,也越来越过激。过激,才有舆论影响力。刘姝威善于借助媒体的力量,就像18年前,在今天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她仍然没有落伍——既然之前的文章影响不够大,那就继续上纲上线,哪怕内容并无新意。小小“宝能”,哪来的“颜色革命”,何至于“损害实体经济”,这样的罪名,是不是大了点,也没有法律依据啊……

相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刘姝威,华生就要理性得多。4月5日,曾任万科独董的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发布一篇长微博,曝光曾任保监会主席的项俊波或涉嫌卷入宝万之争,并称宝能涉虚假增资,收购万科违规使用险资。意料之中的是,华生的文章相比刘姝威的“大字报”,虽就事论事可嘉,并没有激发太多的舆论关注。

资本市场自有规则,像宝能这种事情,法律的归法律,不要越界。刘姝威试图借舆论的力量去搞定,看似走了捷径,也可能达到了造势者的目的,但这是对法制和规则的伤害!法制、规则有漏洞,可以讨论法制、规则,宝能有触犯规则的问题,只需说出一二三四,动辄扣大帽子、让舆论民意绑架行政或法制的事情,难道很靠谱、很合理吗?

记住,这个时代在商场上大谈情怀的,最有可能是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宝万之争”早期,王石屡屡失言,情怀碎了一地,那不是因为他不懂法制,而是因为他要用情怀去遮掩万科管理层存在的问题。这一层还看不透的,也就没有必要看下去了。

华生是有法制精神的,人家虽然当初也被指缺乏资本市场的常识,但起码现在把万科独董一职辞去了,起码没有靠扣帽子博取点击量,刘姝威看似有信仰、有情怀、有接地气的感情,其实只是实用主义——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有一个对宝能穷追猛打的结果。这也就难怪,自己既是万科独董,又拿着高薪,但却喊着痛打宝能,对这样的利益关联,刘姝威本人并不在意。实用主义嘛,不必在乎程序正义。

面子上大谈情怀,骨子里却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程序正义”反而被讥为迂腐、幼稚、不合中国国情,这应该是我国经济学家的通病!我们国家多的是入世型的经济学家,不是说入世不好,而是一旦入世、成名、走红,基本上就掉进了酱缸,免不了人格分裂……制度之弊,不谈也罢。

独立董事也好,独立经济学家也罢,在中国,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名无实的词汇。所以,真正的经济学家,都羞谈独立;而刘姝威是董事,还是“懂事”,是否也正应了我国独董“董而不独”的常态。

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也是奢望。刘姝威的文章老调重弹,并无新意,只是因为换了笔法,就引来轩然大波……难道我们拿起法律的武器之前,都要学一学自媒体内容创作?恕我直言,这样操作法律武器,还是算了吧,小心误伤或自伤!

刘姝威再战“宝能”,看似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之风,但“恶评”之下、谁是敌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