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花塔”?我国现在还有多少遗存?

令如欢

花塔是一种流行于宋、辽、金时期的砖塔类型,仅见于中国北方,元代之后便不再建造。相比其它类型佛塔,花塔以艺术价值为主,使用价值为辅,其主要特征是塔身装饰有各种繁复砖雕,如花瓣、佛龛、佛像、神兽等,以表现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花塔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下为单层楼阁式塔身,上为圆锥形塔冠,远观如花团锦簇,因是而得名。国内现存花塔仅约十五座,其中包括正定广惠寺花塔、涞水庆化寺花塔、北京万佛堂花塔、曲阳修德寺塔等。

我去过的花塔只有两座,分别是正定广惠寺花塔和曲阳修德寺塔。

正定广惠寺花塔

广惠寺花塔始建于唐德宗年间(785-805年),后人根据其结构形式和首层内壁上的墨迹推断为金代遗物。清代后期时寺院废弃,最终仅有花塔的核心部分孤独耸立,直到1994年予以修复。也是在这次维修中,意外发现了三处游人题刻,其中两处是“太平兴国四年”和“熙宁十年”,从而将其年代提前至北宋。于是有人推断,此金代风格花塔,其实是在北宋楼阁式塔的残塔基础上改建而成。

曲阳修德寺塔

修德寺塔的建造时间系根据塔身一块刻有“大宋天禧三年”的方石碑而断定,不过塔身保存了较多早期特征,首层及二层甚至不排除仍是隋唐初建时原物。修德寺塔采用花塔和楼阁式塔相结合的奇特造型,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保存完好,地宫及遗址范围还曾出土大量珍贵造像,可谓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具,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古塔遗迹之一。


司图博行

花塔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宋、辽、金时期,在元代已经不再建造。免花塔是指砖塔塔身上半部呈现为粗硕的尖圆锥体,锥体的表面有繁复的凹凸龛窟,内置砖雕佛教

艺术

品,远观塔上部宛如花团锦簇,因而謹名。花塔的主要特征是塔身的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花纹。其装饰内容有:巨大的花瓣,密布的佛龛,以及佛、菩萨、 天王、力士、狮、龙、象、鱼等砖雕造型,艺术水准高超。 有些塔身饰以各种颜色,华美富丽。此类古塔,是由装饰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以及亭阁 式塔的顶部发辦_御,是古塔由质朴到华实用向单 纯信仰崇拜发展的结果。就花塔而言,登高眺览、导航引渡 等实用功能,业已完全消失,成为纯粹的佛教艺术建筑物。 花塔全国现存的实物不多,仅有十余座。著名的有北京房山坨里花塔、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涞水县庆华寺花塔、 曲阳修德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