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中國是茶的故鄉。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發現了一種可以解毒治病,健身延年的“神草”,它就是茶葉。

我國飲茶之風的興起大約開始於西漢。相傳西漢末年,四川蒙山甘露寺的禪師吳理直曾在石欄內栽植7棵茶樹,被人們認為是仙茶,樹高1尺左右,採製成茶,飲之能治宿疾。於是,蒙山茶遠近馳名,併成為貢茶。這裡每年只採360片芽葉,貯存在兩隻銀瓶中,進貢京都,供皇帝祭天祭祖之用。有人稱它為“人間第一茶”。“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至今仍被人們稱為雙絕。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高度發達的一個朝代,也是我國茶葉獲得空前發展的時期,盛極一時。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曾寫過一首詠茶《七字詩》,很有意思: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宛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茶被當作家庭普遍飲用的飲料,要比酒晚得多。開始,茶是被當作藥材,也不叫“茶”。“茶”字是在唐代定下來的。在唐之前的古籍中,只有“荼”(tú)、“茗”等字,荼是一種苦菜,也當“茶”字用。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最初稱茶為“苦荼”。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茶不但可以治病,而且還能清熱解渴,健腦提神,並富有清香氣味,是一種極好的飲料。於是人們開始大量種植、採製,逐漸養成了一種飲茶習慣。隨著飲茶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作為飲用植物的“荼”越來越廣泛,為避免與“荼”字的其他涵義相混,唐代便把“荼”字減少一筆,而成了“茶”字。“茶”字便成了這種飲料的專用名詞了。

飲茶的普及和盛行是在唐代,茶學專家陸羽和《茶經》的出現,稱得上是飲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陸羽遂被後人奉為“茶神”。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陸羽生活在唐玄宗至唐德宗年間,大概活了七十歲。陸羽儘管長壽,但其一生卻極其坎坷。他剛一降生人世就被父母遺棄在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的河岸邊。他的哭聲驚動了附近龍蓋寺的一個和尚,將其收養。這個小孤兒模樣不佳,卻極聰明。正如《大唐傳載》中所言:“(陸羽)及長,聰俊多聞,學贍詞博,詼諧談辯,若東方曼情之儔。”

因是孤兒,父母無蹤,故無名無姓。後來,他在卦攤上抽籤,為自己取了個“陸羽,字鴻漸”的名字。

小陸羽在寺中受了不少苦,後不堪忍受,逃離了寺廟。他做過優伶,當過伶師。陸羽多扮演丑角,演了一些滑稽戲,顯示了他詼諧善辯的才能。但生活經歷的不幸又常使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徘徊不得意,或慟哭而歸”。陸羽淡薄名利,他曾作詩曰:“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陸羽通過刻苦自學,有很高的文學修養,結交了顏真卿、張志和等一批名士。史書稱其有文采,好深思,陸羽十分愛茶,他為了研究茶的品種和特性,遊歷天下,遍嘗各地出產之茶,遍嘗各地之水,常要親身攀葛附藤,深入產地,採茶製茶。友人皇甫曾寫詩讚道:“千峰待逋客,春茗復春生。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皇甫冉也有詩曰:“採茶非采綠,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筺白日斜。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這些正是陸羽深山採茶、不解追求茶術的真實寫照。

朝廷聽說陸羽很有學問,就拜他為太子文學,不久又叫他做太常寺太祝。但陸羽對當官毫無興趣,根本不去,心撲在了研究茶上。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專心著述。他積多年經驗,終於寫出了《茶經》這部中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研究茶的專著。全書書三卷十篇,如:茶之源,記茶的生產和特性;茶之具,記採茶的工具;茶之造,記採茶的季節、時刻、晴雨等;茶之器,記茶的加工及其用具;茶之煮,記煮茶的方法;茶之飲,記飲茶的方法;茶之事,記歷史方面嗜茶的人事;茶之出,記茶的出產地區;茶之略,略述從造具始到飲茶止;茶之圖,乃謂統上九類。

陸羽對人們的飲食生活做出了很大貢獻,人們要感謝他、紀念他,陸羽死後不久,就被奉為“茶神”、“茶聖”當時茶神像多為陶瓷小偶人,為茶商和茶肆老闆所供奉,讓他保佑茶業興隆。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陸羽隱居處一一江西上饒市廣教市內,原有他居住的“陸鴻漸宅”,宅處有茶園數畝,並鑿有一泉,水清味甜,陸羽品為“天下第十四泉”。泉邊石圈上“源清流潔”四個篆字是清末知府段大誠所題,至今保存完好。傳說陸羽在此潛心著書,以自鑿的陸羽泉水,烹自己所種之茶,自得其樂。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茶走入了文人生活,不僅為了解渴提神,更能陶冶情操。品茶給文人學士帶來了無限的情趣和歡悅。曾做過唐朝宰相、“牛李黨爭”的李派首領李德裕曾寫過一首《憶茗茶》:“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飲罷閒無事,捫蘿溪上行。”李德裕在嚴酷激烈的政治鬥爭中,抽空一品香茗,藉以鬆弛一下極端緊張的神經,並寄託了自己對悠閒生活的嚮往。大詩人白居易在《食後》詠茶詩中,寫道:“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揭示了飲茶的樂趣。

宋代蘇軾甚至說“從來佳茗似佳人”,並在《試院煎茶》詩中寫道:“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相行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起。”

明代文人還有焚香伴茶的情趣。文震亨在《長物志》卷十二中稱,焚香伴茶,可以清心悅神,暢懷舒嘯,遠闢睡魔,助情熱意,遣寂除煩,佐歡解渴。簡直妙不可言。

我國古代還有以茶作為結婚聘禮的習俗。明代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十四說:“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這是由於茶樹的栽培只能下種,不能移植,人們取其含意,把茶作為女方接受男方的訂婚聘禮,叫“受茶”或“茶禮”。《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王熙風說林黛玉:“你既然吃了我們家的茶,還不給我們家當媳婦?”就用了“受茶”這個典故。

茶神:唐代茶學專家陸羽

在我國茶葉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鳥龍茶、白茶、花茶和緊壓茶。這六類茶產地不同,味道各異,均是我國茶葉中的精品。近年來,市場上又出現了袋泡茶、速溶茶和名目繁多的添加其他配料的營養療效茶,從而使茶的世界更為豐富多彩,前途更加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