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银、泰银、藏银、素银指的都是什么?

菲尔公子

我是讲堂空空——宝玉石文玩知识传播者,大家在选购银饰的时候市面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银,苗银、泰银、藏银、素银、足银,很多人以为虽然叫法不同,但是都是银子吧,实际上不知这样的,并不是都是纯银,我们今天就仔细的捋一捋几者之间的关系。

  苗银

“ 苗银本身是指纯银,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

  苗银主要特点是由苗族地区手工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银产品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会变色,不过很好清理,用毛巾或者用纸巾擦拭几下就光亮如新。

  市面上所见到的苗银饰品几乎都没有银的成分,一般分为三类:

  以黄铜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如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饰品。鹤庆的银饰品成分以黄铜为主,但是其中含有少量的银的成分,很少的。

  以白铜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如贵州省凯里市千户苗寨附近的银匠村。银匠村的苗银饰品成分以白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大家常常见到的苗族的衣服饰品,很多都是苗银的,这在少数民族使用非常普遍。

  以红铜为主的“苗银”:

  又名紫铜,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是可以被用作各种电器制品的组件,也是一种不错的材料。

  泰银

  “ 泰银本质上是925纯银(含银量92.5%的银制品),只是一种做旧复古特殊工艺的特殊称呼,又叫“乌银”。”泰银覆盖层疏松乌黑,与白银的光洁银白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乌银首饰长期不变色,表面硬度也大大增强。泰银的加工工艺来自泰国,所以叫做泰银,也是泰国当地使用最多的一种银制品,近年来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

  藏银

  藏银是一种合金的名称,其实就是白铜。一般由30%的银和70%的铜合成。现在市场上的藏银饰品大多为30%的银,由此,可以说为,藏银的含金量很少,准确的说法应为“合金银”。

  素银

  没有镀白金、彩金等其它合金,没有镶嵌其它珠宝玉石的925银(含银量92.5%的银饰品)和990足银都称为素银。素银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氧化,很容易就变黄,这也是输银的一个缺点。

  足银

  国标规定,足银指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银饰品。足银饰品通常有两种标志,一种是S99,一种为S990,足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银子,人们常说的银子,就是这种银子。

看完这些,空空觉得大家心中应该有些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银子,都是足银的,大家选购银子的时候,应该先问一下是不是足银,不要图便宜就买了,很可能不是银子哦。


文玩讲堂

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


银料按产地分——藏银、苗银、泰银,银料不同地区,不同称呼,银含量也不一样。



藏银——白铜(一般不含银成分)的雅称我们常说的藏银,是西藏、尼泊尔地区生产的一种含银较少的合金,主要包括镍、铜等成分。


在藏族人眼中,藏银就是白铜,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因为含银量还是太低,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见不到了,以完全白铜替代。藏银一般是同石头相配做小首饰的,多见的是绿松石,珊瑚石,红红绿绿的。



苗银——并非纯银,主要含铜苗银,是苗族银饰走向市场后,人们为了方便使用的简称。常理来讲,苗族银饰和苗银应该是一回事。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所见到的"苗银"产品,绝大部分已经不再是苗族银饰。传统的苗银也是银的,但现在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苗族人基本都是用99银来打银饰,苗族银饰含量多在95%左右。



市面上所见的苗银饰品,几乎没有银的成分,大致分两类,一是黄铜为主的“苗银”;二是白铜为主的“苗银”,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等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贵州苗银饰品。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苗银饰品多便宜的缘由。



泰银——概念上就是925纯银泰银,又称“乌银”,是一种特殊银饰品工艺的特殊称呼,加上特殊的防旧处理,乌银首饰长久不变色,表面硬度增强,使首饰器物粗犷而古朴,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些泰国工艺把925银硫化成“古银效果”的也称做“泰银”。



银料按时间分——老银老银,笼统的讲是历史上制作而存留下来的古董银制品。


关于老银鉴定,国际上流传一个口诀“七绿、八黑、九五白”,意思是用硝酸点试法,观察银器的部分变化,含银达95%以上,色泽不变;含银80%——95%,变黑;含银50%——75%,变绿,绿色越深,含量越低。目前,国内老银器收藏还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市场上的银器物也有用老银制作的。



纹银,也称“足纹”,是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清廷规定缴纳钱粮等都以纹银为标准,其他银两均须按成色折合计算。纹银成色是93.5374。



银料按纯度分——925纯银 990足银 999千足银925纯银,就是含银量达到92.5%的银,剩下7.5%为其他金属。


990足银,就是含银量达到99%的银。999千足银,俗称“一号银”。从1851年蒂芬妮推出第一套含银量千分之925的银饰品,925银便开始流行,一般也称作925纯银,92.5%以上的银饰都属于纯银饰品,是国际公认的纯银标准。没有镀层的925银,被称为"素银"。


在珠宝首饰行业,为了防止银在氧化情况下变黄变黑,市场上的银饰品一般多有镀层,分为镀银银饰(明亮)、镀白金银饰(黑亮)、镀彩金银饰(有黄、玫瑰、白三色)。



990足银和999千足银,硬度和延展性都是打手工银壶的上好选择。我们掌冶打壶用的是999银,匠人称之为一号银。一把手工银壶,捶打成壶后,银料纯度也就在990以上999以下。


有些客人问,别家的银壶纯度有999,有的标注9999,为什么咱这手工银壶,反而纯度没那高?掌冶的银壶都是纯手工制作,经过成千上万次捶打,再一道道工序下来,银壶与铁锤、空气中的硫接触,或多或少壶表都会有杂质和些许氧化。


就银壶纯度来说,不焊接的地方会比焊接地方纯度高。总之,一把手工银壶成壶后,银壶纯度990以上999以下,达不到999纯度,去国家贵金属珠宝玉石检测机构检测,银壶的纯度就会标注成足银。



一张银打复古做旧小壶

另,一些朋友看到掌冶的做旧银壶,心生疑虑——这个壶不是用纯银做的吧,怎么这个颜色?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做详细的解答,这里告诉一下大家,做旧,从银壶工艺上讲,是一种氧化。



第三,关于网上的“银料纯度”鉴别法网上流传四个纯银鉴别法—

①看色泽,银愈白,纯度越高;

②用手去掂重量;

③查硬度,用大头针划银壶,略有痕迹又不明显,则为纯银;

④酸试,纯银滴一滴浓盐酸,会生成白色苔藓状氯化银沉淀。有客人问我这方法行不行。这里想告诉大伙:这些方法,理论上可行,然不实用!单凭看色泽,掂重量,难辨真假,用大头针划试,用化学方法验证,则会损坏银壶。其实,银壶行业,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银料纯度。第一,银的纯度越高,银越软,手工打越好打,匠人都希望银纯度高一些,软一些;



第二,银价每天会有波动,可也还是正常的银价,且,好工不稀料,真正手工打壶的,也不会在银料上做文章。第三,再退一步讲,全国各地都有贵金属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十几元就能检测出银壶纯度,没必要在银料上做文章。


还有,一些客人提出了工业银和自然银的说法,说实话,我也一头雾水。银,在自然界中很少量以游离态单质存在,主要以含银化合物矿石存在。我们所用的银都是从化合物矿石中提炼出来的,哪来什么工业银和自然银的说法?



正是因为银能杀菌除菌、净化水质、且亲人类的属性,在基督诞生前,古希腊就用银器保存饮用水 、古代腓尼基人航海过程中也用银器盛放水、酒、醋等液体,银料稀少的时候,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使用银筷、银壶,到现在,航天员的储水器、咱生活中的净化器或多或少有都银的影子。



这样一番功夫下来,银料问题真的不必过于纠结了。现在,决定一把银壶品相和实用性的关键还是在工艺上。选壶,心思多花在工艺上吧。



东家APP

苗银、藏银都不是银子,如果大家到这些地方旅游,人家卖一些藏银、苗银手镯、戒指之流的。一定记得拼命砍价,过百的就别考虑,因为就是一些铜锡合金,几块几十块钱的玩意,买来玩玩就好。

泰银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饰品材料,如果是真的泰银纯度可以达到S925,拿在手上分量很足,表面发黑是经过氧化处理。但是单看外表跟藏银区别不大,所以买的时候也要慎重。

素银是啥没听过,不过足银倒是听过,一般有两种,S925银很多用来做耳钉、戒指等等。S990银多用来做镯子、筷子、摆件等等。这里的数字代表纯度,比如S990就是99%以上纯度。

银子虽然是贵金属,但是化学性质不是很稳定,容易被氧化发黑。有些人戴银饰品特别容易发黑,有人会说是这人毒素很多,银子把毒都吸出来。实际上只是身体分泌物跟银饰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已。有些发黑严重说明身体分泌旺盛。

其实银饰品现在价格十分便宜,可以看一下国际银价格:

价格十分低廉,也就几块钱,即使一般店里买首饰品银,一般也低于十元一克。所以不必太纠结什么,这个价格也没有必要去买藏银苗银了,直接买足银首饰就行,真心不贵。

其实白银制品一直深受奢侈品大牌喜欢,比如现在大火的潘多拉就是主打银饰品,还有大名鼎鼎的蒂芙尼。不过人家卖个银饰品就敢卖几千块一个,确实不同凡响。



张三鸣

朋友,你说的这些银都是纯银,只是他们的产地不相同,现在银不太值钱了,
所以假银也不太多,纯银质量也不相同,说是纯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纯银。纯银说的是一个质的量,只要达到这个量就算是纯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