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完孩子,在學校門口看到剛買菜回來的芊芊奶奶,便和她打招呼:“怎麼好長時間沒看到芊芊啦?”
沒想到奶奶臉上露出了難過的表情:“芊芊不在這邊讀書了,她媽媽送她去國際學校了。”
“那挺好啊!打算什麼時候出國啊?”
“出什麼國啊?不過是因為那邊沒有學習壓力,孩子能好得快一點!”
“啊?芊芊怎麼了?”我吃驚地問。
說實話,我並沒有覺得非常意外。芊芊的父母都很優秀,所以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芊芊也確實沒讓他們失望,在外面談起女兒,他們總是驕傲的說孩子“特別懂事、特別好帶”。所以,大家都很羨慕他們,有這樣一個乖巧懂事、人見人愛的孩子。
但是,芊芊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覺得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明明自己做得很好,卻總是要看看別人的臉色,尤其是媽媽,只要流露出一點點的不悅,她馬上就默不作聲,乖乖聽從媽媽的指令。
有一次在便利店,我聽到芊芊對媽媽說:“媽媽,我才不要冰激凌,裡面都是防腐劑,一點兒都不健康!”
可是,之前我明明看到她在冷櫃前眼巴巴地站了好久,舔了舔嘴唇,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啊!可惜,在最親愛的媽媽面前,她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想,芊芊現在就顯露出的抑鬱症早期症狀,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若是等孩子更大一些,情緒被壓抑得更厲害,會不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誰都不好說。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黃侃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所有學生以及家長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
她的女兒從小到大都一直堪稱完美,成績優異,興趣廣泛,性格開朗,朋友眾多,從沒讓她操過心。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卻在出國留學的時候,分別給爸爸、媽媽、親朋好友留下三封遺書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信中,她告訴媽媽,她太累了,事事都追求完美,時時都保持微笑,她拼命讓每一個人都因為她而驕傲,卻唯獨無法救贖自己。
一直以女兒為傲的黃侃,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外表活潑開朗,連博客上寫的全都是“生活不錯、與朋友相處很好”之類話語的女兒,竟然揹負瞭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為母親,卻全然不知情。
她說,可能是女兒太優秀,自理能力太強,所以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孩子進行深入一些的溝通,當女兒表現出一些徵兆,甚至對自己表達一些感受的時候,她也沒有在意,只是認為女兒“變文靜”了,是好事。
如果父母在苗頭出現的時候,能夠對孩子及時關注,多多交流;如果這個女孩在最初發現自己的不適時,能夠向父母親人、老師朋友求助,而不是強忍著壓力,繼續迎合別人的期待,也許事情不會發展到後來這般地步。
可惜,生命一旦逝去,便再也不會重來。
都說優秀能讓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選擇權,所以
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優秀的人不會有“討好型人格”,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7歲寫作、9歲出書、16歲當選為中國少年作家協會主席的“天才少女”蔣方舟,在最近的一期《奇葩大會》節目中,出人意料地坦白並分析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她說,她一直非常害怕和別人起衝突,害怕讓別人不高興,總是敏感地關注著每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然後認真加以改正。
甚至,當別人打來電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一直責罵自己,她也沒有想過罵回去,而只是一味地道歉。
如果不是她親口說出,誰又能想到,原來這麼優秀的年輕人,也會有這樣的困擾?
我們只看到他們光彩照人的一面,卻對他們曾經歷過的那些無人知曉的痛苦心路毫不知曉。
霍思燕與杜江的兒子嗯哼在剛參加節目時,曾經被觀眾噴的很厲害,說他嬌氣任性又愛哭,很多事別的孩子可以做,偏偏他就不行。
可爸爸杜江卻沒有責備他。當他看到房子條件不好,哭鬧著不肯住進去時,爸爸只是溫柔地對他說:“我覺得這裡挺酷的,我覺得我能住,為什麼你就不能住呀?”
杜江的教育方式看似嬌寵,實則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保護孩子的安全感。他不想讓孩子為了所謂的“別人的評論”而失去了自我,刻意去迎合別人,偽裝自己。
因此,當孩子對面前的事物有所抗拒的時候,他不會立馬扣帽子,而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給他時間慢慢接受。
後來,嗯哼作為隊長帶著小小春和max一起去做任務,小小春一路打打鬧鬧,可是當師傅問嗯哼“小小春表現怎麼樣”的時候,嗯哼卻回答“優秀”,不但完美保護了隊友的自尊心,還在師傅面前鼓勵了他。
節目看到最後,嗯哼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品質:敢於提出要求,表達真實想法;適時調整心態,進行自我激勵;平等地與大人對話,不懼怕大人的權威;待人有禮貌,卻又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
觀眾對嗯哼的評價,也轉變為會關心、懂分享、善於應變的高情商小暖男。
擁有足夠安全感和分寸感的孩子,能夠在“取悅別人”和“取悅自己”之中,找到那個平衡點。他們既懂得照顧別人的感情,又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那麼,就算依然有一些不完美,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有孩子,請做到以下幾點:
1.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會脫口而出“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還不聽話”“我這麼愛你,你卻讓我不開心”……殊不知,這些言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進行了道德綁架。
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如果身為父母,我們都不能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尊重,又如何能夠期望他去掌控自己情緒?不揹負過重情感負擔的孩子,才有能力去愛自己,愛別人。
2.告訴孩子,自我意識的重要性遠遠大過別人的評價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決定人生走向的大事沒有那麼多。穿什麼衣服?買什麼鞋子?去哪裡吃飯?這樣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也許他的選擇不夠完美周全,但是,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良好時機,他會由此而懂得:我可以為自己做主,我不必為了別人而過分改變自己。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有時候,我們用討好和遷就換來的好評並沒有意義。至於別人的負面評價,更不要過分在意,它對我們的生活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3.教孩子勇敢說“不”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任何的分享與幫助,都不應該以無底線地委屈自己為基礎。
說“不”並不代表不熱情助人,更不代表沒有美好品德。有很多時候,這只是你有主見,有自信的表現。
其實,“人見人愛”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是後續的道德、修養、責任感,讓我們學會了分享與尊重,學會了關心與照顧。
而實際上,哪怕只是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也已經意味著做了太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意味著隱藏了太多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誰都不是完美的,你真的不必過分苛求自己。
育兒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沒有捷徑,我們需要耐心、需要勇氣、需要嘗試,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學習的行動力!在轉轉平臺搜索了大量的媽媽育兒書,只有瞭解了兒童,掌握了一些知識,再去實踐起來就會容易的多,所以媽媽們還是需要學習大量的育兒知識,多看育兒方面的書籍類,或者聽一些育兒微課。
閱讀更多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