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不告发任伯安串联八爷党阻挠筹粮救灾之举?

剧评道长

四爷能够得到康熙的认可是他办事务实!

八爷得不到康熙的认可是他笼络人心!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淹没田地房屋无数,百万老百姓受灾,而堂堂天朝大清国竟然拿不出赈灾银两,这让康熙皇帝颜面扫地,无比难堪,这让国库空虚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

康熙放眼扫去,众皇子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人愿意去分担康熙的难题。此时,孤僻冷漠,不善言谈的皇四子胤禛站了出来。

他接下了这个众人都不愿意挑的担子,只有他真正愿意为康熙皇帝去分担,只有他真正的为大清国的江山社稷考虑,只有他真正为黎民百姓排忧解难。

他知道这个差事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肯定会得罪人,肯定会受到万般阻挠,可能也会无功而返,而其他皇子都等着看胤禛的笑话。

此去,任重而道远。


初到江南,没有繁华,只有饿殍遍地,触目惊心。四爷胤禛忧心忡忡。

而后,见到扬州知府车铭,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等人的时候,四爷心痛难以言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臣子享国家俸禄,还鱼肉百姓!他们眼里只有利益,不顾百姓的死活!任伯安甚至不给四爷面子,公然甩下四爷而去,因为任伯安自诩为八爷的门人,完全不把四爷放在眼里!

而后,四爷果断罢免车铭,让田文静上任赈灾!而后让贫穷百姓去乔伯安府邸乞食,无非是公然允许抢劫这些大户人家!而后,乔伯安领头装样子给朝廷捐赠银两,但是这也解决不了问题,毕竟这些银两是远远不够,治标不治本。

四爷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随后,他只能苦思良计。终于,机会来了!年羹尧截获了八爷给乔伯安的信封,而信的内容就是让乔伯安拒绝捐款给江南赈灾!

这一下八爷的把柄一下子被四爷拿住,他拿着信封,摆了一宴,乔伯安不得不息事宁人,捐赠大量银两,

化解了四爷的难题!而后四爷把信交给乔伯安,也没有把事情捅大。

四爷此次办差圆满而归,但是他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四爷为何不把事情捅到康熙那里,一举拔除八爷的党派势力呢?

第一,强龙不压地头蛇。

四爷此次而来的目的是为赈灾,而朝廷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是灾情,此时如果四爷把事情捅大,康熙肯定会大发雷霆,八爷就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一旦四爷拿走信封,八爷和他的势力绝对不会让这封信进入康熙的视线之内,他就会联络乔伯安采取一系列极端的行为,肯定不会让四爷活着到达京城,四爷虽然有年羹尧护卫,但是他毕竟在别人的地盘,很多因素他控制不了,所以只能是这次先行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朝政各种势力盘根错节。

此时虽说太子没有被废,但是八爷已然在布局自己的实力,因为八爷一直都在争,他苦心经营,笼络人心,争权夺利,争实力,争皇位,而且他想把各皇子都拖下水,让康熙重新选择继承人。这样就导致朝廷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康熙看得到,但难以解决。如果四爷把八爷的把柄捅到康熙那儿去了,那么康熙也很为难,他要解决的话就会震动各种势力,而且各种势力都会受影响,人人自危,最终导致朝堂震动,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第三,给皇族各皇子留面子。

毕竟八爷的这种行径确实让人不耻,他不顾江山社稷只为自己谋私利,这种后果只会让朝廷对皇子更加失望,让皇族颜面扫地,那就不光是八爷的脸面,可能四爷自己的脸面,以及康熙的脸面都会受到影响,一旦这样,四爷自己都是很难堪!

第四,四爷必须以国事为重!

四爷此行的目的是赈灾,所以他必须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的身上的胆子,这件差事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朝廷最紧急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江山不稳,所以,他先要在稳定其它的情况事宜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被其它影响,完不成这个差事,肯定导致更恶劣的后果,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四爷毕竟是真正务实的人,他自己能够把握时局与分寸,“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权衡各种势力,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以后再一步步解决其它的问题。

八爷的苦心积虑确实有些过分,只顾自己的权力,而置黎民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

他的心思不轨,当然也会被聪明的康熙所察觉,肯定会在他心里被疏远,所以,八爷注定不可能成功,不可能成为继承人,不是因为能力和手段不够,而是缺乏君王的气量!


忠肝义胆岳老三

原因一、康熙在太和殿早有暗示:“宗室与国同体,人事不修的话,这水明天淹的就可能是紫禁城。”

1,紫禁城太和殿上,康熙既有叹息亦有悔意:“这些年来,玄烨将国事交予太子,还有你们这些阿哥协同办理,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2,与国同体,方能百年长存:“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灾患。”康熙在说完这句话后,试探性的注视着太子胤礽以及殿下的八爷党和四阿哥胤禛,继续说道:“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们不好好感知天意,明天淹的就可能是紫禁城。”

3,和《大明王朝》的廷议类似,首先上层集团要达成一致与默契,亦或是妥协。而后,地方势力才能照章办事。康熙并没有在太和殿随即任命救灾钦差人选,而是选择等待。

4,太和殿廷议后有两个细节,雍正找到太子陈述了救灾的重要性,太子并没有反驳,而是在康熙御前推荐了雍正;八爷党核心人物九阿哥、十阿哥劝八王爷制约雍正时,八王爷亦是陈述了灾民过冬的重要性。所以,康熙“宗室一体”这句话还是起了作用的。

原因二、一封书信的威胁太小,只有抓住一条让八爷党没有退路的把柄才能彻底扳倒他们。

1,既然宗室与国同体,那么在国之危难之时,一封书信已然微不足道了,康熙现在心里所想的就只有九州四方。雍正亦不敢违背康熙笼络汉族官员士绅、维系民心,赈汲灾民,巩固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

2,雍正一行人身处扬州,此地乃是八爷党的大本营,如若大张旗鼓的公开这封书信,对方势必狗急跳墙,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为苍生想,为自身安全想,雍正都应该选择低调处理,这也正是他救灾之行,一路微服简从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江南乃是人文渊薮之地,雍正可借救灾之举收买人心,为自己寻才求贤铺垫好名声,亦为今后推行新政打下基础

1,雍正此次救灾之地一是河南,二是黄泛区江苏淮河一带。后期雍正推行新政之时亦是首选河南和江苏作为新政的试验地。因为这两个地方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所以说,救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告发八爷党。

2,江南自古出人才,雍正此次救灾亦可顺道寻才求贤,先得田文镜,而后由命年羹尧寻得神机妙算的邬思道相助。而邬思道在离开雍邸之时,亦解释了他之所以追随雍正的目的:“我是怀着为天才苍生的心愿来辅佐四爷的。”这就再次说明,救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告发八爷党。

3,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面王,而他重点拉拢的对象定是文人清流,比如科举前三甲: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再比如京城清流的代表人物:孙嘉诚,李绂等人。而江南更是文人清流渊薮之地,可以说这些人和雍正是志同道合的盟友。至此,雍正在地方上也有了政治势力和民心资本。


剧评道长

在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的时候,看到胤禛去江南筹款,九阿哥胤禟却阴为绊阻,让自己的门人任伯安在江南与胤禛作对。而扬州的盐商却又与任伯安上下铁板一块,沆瀣一气,胤禛硬是扣不出一两银子。这个时候,四阿哥胤禛的家奴,时任杭州将军的年羹尧在私下截获了九阿哥胤禟给任伯安的家信。这个时候胤禛不仅没有将这封可以大大打击八爷党的信件交给皇帝,反而将其还给了任伯安,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胤禛和胤祥江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灾民求款,而非引出一场太子党与八爷党的政治斗争。紫禁城中,康熙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不由得暗暗心惊。紫禁城外,是一条泛滥的黄河和数百万嗷嗷待哺的灾民。所以康熙派胤禛与胤祥为钦差,让二人急去富庶的江南地区筹款。筹款晚上一天,闹民变的可能性就大上一分。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胤禛是清楚的,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他当务之急是筹到银两,安抚灾民,以免闹出民变

。面对铁板一块的扬州官商,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拿到把柄,从他们嘴里掏钱。而九阿哥胤禟的这封信就恰恰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正好让任伯安拿高价钱买回去。这样一来,胤禛和胤祥的差事就算办好了,而又能好好的警醒一番八爷党。

其次就算胤禛拿着这封信去告发八爷党和任伯安结党营私阻挠筹款,那八爷党和任伯安又会作何反应呢?我想他们自然是推个一干二净,死不承认,说不好还要反告胤禛和胤祥一个诬告的罪名

。毕竟要扳倒当朝的皇子,怎么可能仅凭一封信函就说明问题呢。这件证据太单薄了,吓唬吓唬任伯安和江南的盐商还可以,八爷和九爷可不是吓大的。

就像九爷在得知了这一切后,最先的反应不是信被劫而产生后怕,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要参胤禛。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来,胤禟根本不怕这封信。所以这绝非上上之策,而是鱼死网破之策。此时的阿哥们虽然已有逐鹿之举,但还远远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所以这一步棋不到万不得已胤禛是不会走的,因为走这一步棋不仅筹不到款,而且还会造成太子党与八爷党的斗争白热化。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是因胤禛而起,康熙自然把这一切都算到了胤禛的头上。最重要的是,这个差事没有办好,胤禛的能力自然会受到怀疑,以后像追比户部欠款这种任务也就基本与胤禛无缘了。

所以胤禛的这步棋是充分权衡过利弊才走的,他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标。他的老对手八爷对他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那就是咱们的这位四哥,处处占着个理字

以上。


逆流时代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信奉“宗室与国同体”。所以在廷议的时候,他首先引导上层建筑达成一致与默契,他认为只有这样,地方势力才能照章办事。

在康熙的引导下,雍正找到太子陈述了救灾的重要性,太子并没有反驳,而是在康熙御前推荐了雍正;八爷党核心人物九阿哥、十阿哥劝八王爷制约雍正时,八王爷亦是陈述了灾民过冬的重要性。所以,康熙“宗室与国同体”这句话还是起了作用的。

至于雍正为何不告发任伯安串联八爷党阻挠筹粮救灾之举?而是选择把书信交还给任伯安,换取江南士绅的捐银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单凭一封书信对八王爷的威胁太小,想扳倒八爷党必须抓住一条让八爷党没有退路的把柄才能彻底胜出。既然宗室与国同体,那么在国之危难之时,一封书信已然微不足道了,此时此刻康熙的心里所想的只有九州四方。雍正亦不敢违背康熙笼络汉族官员士绅、维系民心,赈济灾民,巩固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雍正一行人身处扬州,此地乃是八爷党的大本营,如若大张旗鼓的公开这封书信,对方势必狗急跳墙,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为苍生想,为自身安全想,雍正都应该选择低调处理,这也正是他救灾之行,一路微服简从的原因之一。

第三,江南乃是人文渊薮之地,雍正可借救灾之举收买人心,为自己寻才求贤铺垫好名声,亦为今后推行新政打下基础。所以说,救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告发八爷党。


老末说事儿

我想,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四爷为什么最后可以成为皇帝。

首先交代一下大背景: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泛滥,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威胁到了国家的安稳,所以筹款救灾在当时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背景下雍正的这一番举动就不难解释了:


一、雍正识大体,顾全大局。在这个背景下,雍正一方面自己为国为民,确实想拯救灾民于水火之中;另一方面,雍正也深谙康熙打的心意,知道这个时候完成筹款救灾才是头等重任,如果告发了八爷党与任伯安串联阻挡筹粮,事情的走向就很可能由救灾转为了查处八爷党,况且单单凭一封信并不能把八爷党扳倒。即便扳倒了八爷党,江南的那些贪官富商很可能孤注一掷,坚决抵抗捐款。到时候,救灾的差事没办好,还惹得一身骚,完全不划算。

二、雍正懂圣意,念亲情。在《雍正王朝》的第一集中,康熙已经对把政事交给阿哥们治理这件事表示了后悔和自责,如果这个时候雍正再把八爷党的丑事摆出来分明就是打康熙皇帝的脸,让康熙下不了台。这样的蠢事雍正绝对不会做。此外,雍正是个比较注重亲情的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们非常念及感情,也不愿意互相残害。

三、保全自己还买个人情。江南是八爷党的大本营,门生故吏遍布各个府道,如果非要揭露丑事,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毕竟雍正当时没带多少人马,一旦来个鱼死网破,四爷和十三爷的人身安全就不能得到保证了,说不定连北京都回不了。雍正专注地完成赈灾的事就是最大的功劳。另外,不把信公开也算是让让八爷欠了他一个人情。


深度文史

与几百万灾民随时可能暴动比起来,和八爷党的恩怨简直不值一提,况且当时康熙是派四爷去筹措钱粮,尽快安抚民,安顿灾民,如果雍正这时候了八爷一本,就会被康熙帝认为是借题发挥,对城外几百万流离失所的灾民不重视,所以他没有这么做。



况且任伯安受到了九阿哥胤糖的指示,在四爷去江南后,变着法子的给胤禛使绊子,并和当地官员串通一气,不缴纳钱粮,年羹尧私下得到的这封信,虽然也算是八爷党阻挠四爷筹集资金的一个证据,但是这封信对任伯安威胁极大,他可能随时成为九爷的替罪羊,所以他一定很重视这封信,这样对八爷党来说,只能伤其皮毛,况且眼下之急不是和八爷党的人打官司,而是要先筹集钱粮救助灾民,所以权衡之下,四阿哥胤禛选择了用这封信,逼任伯安往外吐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雍正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敢于做实事,而康熙皇帝最反感的就是因为朋党之争,扰乱朝政,如果胤禛借着这次江南筹集钱粮之际,对八爷党发难,而至灾银筹集延误时期,皇帝责备的一定还是自己,到时如果灾民暴动,局面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雍正能权衡利弊,不计个人利益,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利用这封信给八阿哥造成打击,而是抓紧筹集钱粮度过这次危机,所以他不当皇帝谁当皇帝。


历史假专家

提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很有正义感。但是如果在《雍正王朝》的世界中,可能会死得很惨。

四阿哥胤禛不告发八爷一伙人,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胤禛是被皇帝派去筹款赈灾的。也就是说,弄银子是他的本职工作。如果他选择把信交给皇帝,那么银子肯定是弄不到了。也许皇帝接到信后雷霆大发,会让任伯安把银子吐出来,但那就不是胤禛的功劳了。康熙会认为胤禛不会办差,必须依赖皇帝的权威才能弄到银子。

电视剧中,胤禛选择了用信换银子,效果很好,康熙很满意。

第二,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当时太子在位,看起来很稳固,没有被废的兆头。八爷一党主要和太子斗,不会把胤禛视为主要对手。

如果胤禛把信交给皇帝,八爷一党(主要是九爷,因为信是九爷写的,不会牵扯到八爷)遭到打击,得利的是太子,这是为太子做嫁衣。

而接下来八爷党也会把胤禛视为主要对手,打击报复。就像下副本,太子是坦克,胤禛是输出。如果胤禛把仇恨拉过去了,太子坦克安全了,胤禛就得死。而胤禛和太子实际上并非一条心。

因此,胤禛是不能把信交给康熙的。


梦露居士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四爷去筹措赈灾粮款,遇到了以仁伯安为首的地方官阻挠,而其背后的靠山又是“八爷党”,四爷获得往来书信的死证,但是却选择用证据换取银两。而没有选择告发“八爷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救灾为重,当时最紧迫的是筹措到银两以解燃眉之急,不然会有很多百姓挨饿,四爷的做法正是以大局为重。

2、当时太子地位相对稳固,四爷还属于太子一派,并没有必要利用此事去消弱“八爷党”。

3、给皇子保留了脸面,如果将此事公之于众,天下当知,皇帝的儿子都不管百姓死活,对于皇族的名声影响太大,更会削弱康熙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一点点历史

没有告发恰恰说明雍正的高明之处,因为当时最要紧的是筹粮筹款,而扬州又是八爷党的地盘,如果告发八爷阻挠筹粮震灾的话,也许能打击八爷党,但会完不成康熙爷的交待的任务,到时还会让康熙认为雍正不顾朝廷的脸面和百姓的安危,只顾忙于兄弟之间的内斗,最后有负皇恩!



《雍正王朝》里的四爷办事处处为朝廷着想,才会得到康熙爷和上书房大臣张庭玉的高看,最后在扬州完成筹粮筹钱的任务,还收下狗儿等三个小斯及田文镜,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一下子让康熙也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办事能力很不错的儿子,看看这句话“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四爷叫会话!”和“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四爷调回京!”,其实这就是民心,雍正能当皇帝不完全是靠权术和计谋,他还有一颗关心江山社稷和体察百姓的真心!


看历史说古今

牵扯太大,如果直接告发任伯安,任伯安是一定会倒,但案子到后面势必要公开看任伯安收集的官员罪证,那些东西公开,就会变成朝廷最大的丑闻,朝局动荡,天下不安,千万颗人头落地,皇帝也无法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除非自己退位!

所以杀坏人也要考虑怎么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