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的文物鑑定有哪些?

周家純

靠譜的文物鑑定現在無非就兩種。一是眼學。二是碳十四,也就是機器鑑定。就陶瓷而言,國內有很多眼學專家,



近現代的有孫瀛洲、馬未都、邱小君等。他們這些人腦子裡有個很大的數據庫,出土的陶瓷、博物館的陶瓷,他們都爛熟於心。你拿個瓷器給他,他馬上就能通過造型、紋飾、胎釉和正確的相對,如果對上了,他們就說這東西對,對不上就說不對。確點是受人的心情年齡等因素造成誤判,這是眼學。



機器就是碳十四測年,根據碳十四的衰變來定大概年份,確點是機器沒有感情,不懂神韻。

本人認為文物鑑定要兩者結合才好。


瓷器背後的故事

文物鑑定自古就是專家說了算,但是由於今天“磚家”比“專家”多得多,於是就產生了一種疑問,能不能用科學儀器進行鑑定呢?

一、磚家是怎樣煉成的?

在傳統的文物圈子裡,專家都是專一門地研究文物。比如故宮博物院裡的科技文保部門有木器組、青銅組、鐘錶組、瓷器組、書畫組等等。只有分門別類才能保證專一,只有保證專一才能出成績,因為人的財力精力腦力都是有限的。

是誰把“專家”逼成了“磚家”?一是電視二是市場。

電視裡出鏡的專家要有分量,所以要從國家級文保單位挑選專家,越是大的文保單位人才越專一,但是電視由於受到場地、經費、效果的限制,需要一個“大拿型”的專家,於是趕鴨子上架,青銅專家也要說瓷器,書畫專家也要說木器,木器專家也要說青銅。早晚一天會出錯,早晚一天都成了“磚家”。

市場鑑定更是逼瘋了專家。市場鑑定的中介機構為了省錢更是青睞於萬能專家,而這些萬能專家為了開證書掙錢,更是無底線的奔著錢去了。只要有錢,甘當磚家。

二、服從規矩還是服從科學?

目前國際上的鑑定都是以人為本,也就是專家簽字。但是專家採用了那些手段是專家的事。

有人說:現在科學都那麼發達了,就不能解決鑑定嗎?答案是:真不能。因為儀器也是人操縱的,儀器鑑定只是採樣分析,比對鑑別,最後還是由人出具說明。

有一位聰明的發明人發明了一種鑑定儀器,據說可以鑑定瓷器的真假。驚動了新聞媒體。因為瓷器鑑定的專家多磚家更多,這項發明可以解決上千年來困擾大家的難題,尤其是儀器鑑定鏡頭感強,權威性強,更適合於在電視上出現。經過鑑定發現錯誤率更大,拆開儀器一看就是一個放大鏡再加一個手電,大大的外殼都是唬人的。

文物行業的規矩就是相信專家,只要專家沒有私心,您就可以放心。

這幾年文物界的亂像都是由於貪財造成的,如果不相信專家就會更亂。就像高考制度有一定弊病,但是廢除高考危害更大。


於鴻雁老於

李學然1974年生,中國文物學會理事、中國農業博物館駐河南文物徵集員、原洛陽博物館徵集部文物鑑定專家,從事文物鑑定工作20年,文物鑑定中級職稱,對古玩收藏鑑賞有極高的辨別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