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优雅的“炫富”比有豪车名表强100倍!

亚当斯密斯在《道德感情论》里,讲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没有别人的目光,他可以忍饥挨饿住在没有屋檐的房子。但是当岛上出现第二个人时,他就会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虚荣心开始运转,想要获得别人的尊敬。

这里提及的“虚荣心”,亚当斯密斯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因为“虚荣心”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成长的加速器。

有些人一边仇富,一边希望成为富豪。爱慕虚荣是一种心理,而炫耀则是心理外露的行为表现。

中国不缺土豪,但缺懂得优雅“炫富”的土豪。其实,炫富技能其实你也能掌握。

炫消费态度

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流行用银质餐具,曾在欧洲被看作上流社会的象征。游艇和带有全套智能安保系统的度假别墅,一度是欧美富人的标配。

《新零售业态下奢侈品市场的未来》显示,去年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204亿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人买走了全球近一半奢侈品,支撑起了全球奢侈品销售的半壁江山。

这样优雅的“炫富”比有豪车名表强100倍!

如今逛大型商场,奢侈品店人头攒动。大街上,限量跑车的马达声百米外就能听见。但与土豪不同的是,理性新中产炫耀的是自己的消费选择。

吃牛油果鳄梨藜麦享健康饮食。

买手工制造,但不买动物皮制品。

旅行住民宿,听房东讲故事,感受乡土人情。

这样优雅的“炫富”比有豪车名表强100倍!

经济学家Veblen对“炫耀性消费”的解读——人们一直以来将物质消费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

在当下,对有形商品消费的态度可以被我们当做一种武器,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炫教育子女的成绩

随着中产阶级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奢侈品已经无法让人们享有有安全感,急需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围构筑起一座坚实的壁垒。

美国私立小学的平均学费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自1996年起,美国收入前1%家庭的教育开销增加了3.5倍,而普通人群没有变化。

这样优雅的“炫富”比有豪车名表强100倍!

有个小朋友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大家问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是什么英文水平。这个妈妈平静的说,“我儿子小学二年级,去美国可以给我当翻译,他在修第二外语,每周会有20小时的第二外语课。”

可以想象,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像川普之女Ivanca Trump,巴菲特之子Peter Buffet这样的财富继承人。

与其抱怨国内的阶级固化,翻身很难,不如让自己的孩子离财富金字塔尖更近,顺便自豪的炫耀一番。

懂自己真正的追求

相较于用奢侈品来往自己身上贴金,日本人却表现的十分淡定,他们抵触“炫耀”。炫耀财富——比如开着大奔,手提lv,烈焰红唇在日本被视为“贫穷”和“粗俗”的象征,会被社会排斥和孤立。

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泡沫经济登峰造极的时候,东京的街头都是靠着炒房炒股,一夜暴富的日本人。

经历了经济崩溃时期,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生活,反省自己。

把能炫耀的东西,由物质变成了“精神式的东西”。

这样优雅的“炫富”比有豪车名表强100倍!

两个人或许穿着打扮不相上下,甚至普通中产会看起来更加富贵,然而一开口说话,就暴露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阶级之分高下立判。

这种“隔离”非常微妙,是有无阅读《经济学者》等财经杂志的区别,是去超市购买加工食品还是有机蔬果的区别,是有无定期去健身房习惯的区别。

越富有的人,他们的自律越强,花在健康、教育上的时间越多。相比高端的化妆品,好气色是要吃出来的。

把钱花在内服,好过外用,这才是治本而非治标。保温杯不意味着保守和平庸,只是为了让你健康地活着罢了,关键是培养起自己爱惜身体的概念。

真正的时尚不是你穿了多贵的衣服,而是你把一件普通的衣服穿出了自己的风格。

点击领取880元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