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花开香沃野

扶贫花开香沃野

——洛川水渭农牧业产业园实施精准扶贫纪实

洛川县洛河峡谷地带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基本靠秋杂粮,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近年来,洛川水渭农牧业产业园根据扶贫户实际情况,开展了“种、养、肥、劳、教”五种扶贫模式,先后帮助140余户贫困户脱贫,为我市民营企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探索出了新路子和成功经验。

扶贫花开香沃野

流出一份土地,得到两份收入

交口河镇水渭村位于洛河川道,四面环山,从村里往上看,包茂高速、西延铁路从头顶穿过,但是这么便利的交通却无法利用。前年,村子整体搬迁,原址成立了洛川水渭农牧业产业园,种饲草、搞养殖,同时利用粪便生产有机肥,发展循环产业。

今年38岁的段国平在产业园区的水渭益果有机肥厂工作。“之前在志丹打工,一个月最多只能回一次家。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看家。”段国平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的土地流转过来,聘请村民到公司来打工,并和村民签订劳务合同,保证村民可持续增收。”据洛川水渭农牧业产业园总经理赵云鹏介绍。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将水渭村400亩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用于园区羊场、肥厂等厂房建设用地。同时,为了解决家庭贫困,对到公司羊场、有机肥厂、水厂和牧草公司打工的贫困户,羊场每个月付工资2400元,有机肥厂每个月付工资3500元(均包吃住),以此来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公司+农户”,开启精准脱贫新模式

今年62岁的赵金云,家住老庙镇北韩村,多年来一直靠种植几亩苹果维持生活,但是由于果树老化,苹果产量少、质量差,也没有多少积蓄。2016年,赵金云了解到延安水渭川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分养模式带动水渭、高家河、北安善和岭前等村养羊致富,他也加入到了其中。

订单种草,带动群众拓宽致富路子

“今年光订单种草一项就卖了近1万元哩!”提起今年的收成,弥家河村的村民屈万生笑得合不拢嘴。据屈万生介绍,他去年和洛川水渭农牧业产业园签订了收购合同,由对方提供种子,种了7亩青贮玉米,3亩苜蓿,全年下来收入颇丰。

去年以来,该园区聘请果树专家,对村周边群众进行苹果管理、养殖、种植业培训20场次,培训人数约4000余人;将有羊和种草意愿的100多户群众组织到羊场,聘请畜牧专家进行现场培训,以便增加群众的务农知识,提高果农的务果技术,通过增强造血使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