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籍的抗日將軍有多少?都是誰?

張七1

山東籍的抗日將領太多太多了,如果一個一個細說,可以寫成一本書,書名我都想好了——《山東籍抗日將領列傳》。一般而言,國共軍隊旅長以上都是將軍啊!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我就不說了,今天就介紹一位為國捐軀的山東籍晉綏軍旅長。

姜玉貞1895年出生于山東菏澤,20歲那年,陝西陸軍步兵團在菏澤招募士兵,身材高大的他被招兵官一眼看中。1916年5月,陝西督軍陸建章倒臺,姜玉貞跟隨團長商震投靠閻錫山。商震升任旅長、師長,姜玉貞跟著水漲船高,還在商的推薦下進入山西軍官教導團第三期步兵科學習。

1930年中原大戰,姜玉貞時任第4師第10團上校團長,在津浦路作戰時胸部中彈負傷,半年多後傷愈歸隊,縮編的晉綏軍中已經沒有他相應的位置,只好在太原綏靖公署下面掛個附員的名義。1933年10月,商震帶著親信部隊脫離晉系,閻錫山啟用姜玉貞擔任第196少將旅長。

1937年9月下旬,為了抵禦侵入山西的日軍,姜玉貞率部抵達崞縣,當晚接到閻錫山“限期七日,死守原平”的命令,於是星夜趕赴原平鎮佈防。10月4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5旅團第30聯隊猛攻原平,姜玉貞身先士卒,穿梭各個前沿陣地,脖子上挎著兩個大號手擲彈,用實際行動鼓勵官兵英勇殺敵。

南門外火車站十分重要,敵我雙方反覆爭奪,姜玉貞從各團中抽調精幹力量,親自帶隊衝鋒,利用夜色奪回陣地。守城期限即將完成之際,姜玉貞下令城外剩官兵撤守城垣。然而就在此時,上級又下令再守三天,有些團長建議及早突圍,姜玉貞立場很堅定:“我當兵二十多年,打仗從來沒有充過孬種。這一回,我是拼上了,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務!”

10月11日凌晨,僅剩五六百人的第196旅獲准突圍,姜玉貞親率特務排斷後,不幸腿部中彈,血流不止。幾個親信衛士背起他繼續前行,日軍追趕而來,用刺刀連扎姜玉貞腹部,隨即又殘忍地將其頭顱割下取走。

姜玉貞壯烈殉職的消息傳到太原,閻錫山極為痛心,賦詩一首:“全區原平戰最烈,三團只剩五百人,據守三院十一日,玉貞旅長兼成仁。”1937年10月,國民政府追贈姜玉貞為陸軍中將。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馮傑

提到山東籍的抗日將軍,自然少不了張自忠。

他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人,1908年入臨清中學堂讀書。1911年就讀於天津法政學校,第二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目睹列強欺凌中國,軍閥混戰,痛感國家不幸,民族多難,立志報國,於是棄學從戎。1914年秋,到奉天(今瀋陽)新民屯陸軍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團車震部下當兵。不久,被提升為司務長。1917年,到十六軍混成旅馮玉祥軍中。起初被派為差遣,不久升任排長。1919年被選送到軍官教導團學習。結業後即升任模範二連連長。以後繼任學兵團營長。1924年,升任兵團團長。1925年,升任第十五旅旅長。1927年4月,被委任為第二十八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1928年,兼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和開封戒嚴司令。1929年,調任第十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同年冬,原二十五師改編為第六師,任師長,後參加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餘部改編為國民政府陸軍第二十九軍,任該軍三十八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1933年初,二十九軍奉命參加長城抗戰,率所部與三十七師在喜峰口與日軍血戰,名聲大震。同年夏,參加察北抗戰。1935年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市長,除掌管軍務外並負責對日交涉。當二十九軍撤離平津時,他受命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市長。日軍佔領北平後出走。12月,在河南任第五十九軍(由原三十八師擴編)軍長。後該軍調赴徐州,編入第五戰區序列。1938年2月,奉命支援淮北于學忠部。在固鎮指揮五十九軍與日軍血戰七天,奪回曹老集、小蚌埠,穩定了淮可防線。3月,又奉命支援臨沂龐炳勳部,指揮五十九軍在臨沂城郊與日軍精銳坂垣師團進行拉據戰。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鍾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經七晝夜鏖戰,取得臨沂戰鬥的勝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五十九軍軍長。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圍時,奉命掩護友軍撤退。在戰鬥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五十九軍在蕭縣南部地區頑強阻敵。完成任務後,到河南信陽稍事整補之後,又投入武漢會戰,在潢川、大別山一帶阻擊敵人。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9年5月,敵酋岡村寧次調集10餘萬日軍進犯隨縣、棗陽。他率三十三集團軍從外線夾擊敵人,並率領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出敵不意,冒險東渡襄河(漢水的一段),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取得了襄東戰役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他率部從右翼打擊向棗陽地區進犯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召集軍事會議,鼓舞士氣,全軍士氣高昂,與敵激戰,連連告捷。5月7日,率總部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從宜城東渡襄河,給敵人以極大威脅。日軍調集主力,折回反撲。經過七、八天的苦戰,部隊減員甚重,糧彈兩缺。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兒山,缸子口。從早晨到中午,他奮勇督戰,不肯退避。在戰鬥中,肩部中彈,仍指揮若定。18日,日軍衝上杏兒山,
他身中七彈,仍呼喊“殺敵報仇”,為國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祭文中給以高度評價。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幾次撥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張公祠、衣冠冢、殉國處紀念碑。在重慶北碚梅花山,還建立了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蹟陳列館。

山東籍的抗日名將有著名的黃埔三李(李仙洲,李玉堂和李延年)、

趙登禹將軍、王叔銘將軍、于學忠將軍、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
宋瑞珂將軍。

大家還知道哪些名將,歡迎補充。


官破曉

國軍中的山東籍將領:蕭之楚,王耀武,上官雲相,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劉安琪,宋瑞珂,裴昌會,張自忠,趙登禹,馮安邦,曹振鐸,周慶祥,張廷孟,高魁元,姜玉貞,秦德純,劉振東,孫蘭峰,于學忠,方叔洪,朱世勤,宋哲元,王叔明,王淦塵,傅立平,呂濟,呂汝爽,牟中珩,魯崇義,於兆龍,趙琳,李振清,韓多峰,聞承烈,韓炳宸,劉芳貴,王鵬舉,馬馨山,曹和光,郭毓林,李翰卿,丁一,王嚴,於學道,孔令恂,石敬亭,劉奉濱,李杏村,谷良民,張慶澍,張雨村,張金廷,張靜愚,張耀宸,周敬亭,趙保原,姚輕耘,秦啟榮,秦建斌,聶松溪,徐繼武,閻尚元,黃宗顏,衣復恩,徐繼武,董繼陶,臧元駿,馬雄飛,王仲升,王靜軒,牛元峰,馮興賢,劉廣濟,劉元勳,劉召棠,孫長勝,李鴻慈,李維民,楊業孔,楊學房,張子良,張天佐,張金廷,張景月,陳光然,陳耀漢,康樂三,竇來庚,路可貞,趙汝漢,賀元,高鵬雲,鄭金聲,周舉章,周遵時,周毓英,孟廣珍,孟昭進,宮長海,項傳遠,高仁紱,高芳先,耿繼周,徐端,譚慶林,張欽安,張之珍,楊然,李伯頗,劉耀庭,李傳霖,孫金銘,王子修,於陶生,王在堂,王亞光,王和璞,王金韜,王菱舟,尹作翰,孔憲榮,馮其昌,史耀東,吳迪吉,張子修,劉儒林,王玉臣,王公堂,王天祥,王天鳴,於少卿,於世銘,丁普明,李象宸,李家鼐,宋梅村,安樹德,王長海,王金鈺,尹殿甲,史雙興,李鐵漢,李殿春,邱耀東,張汝奎,張裡元,張容溪,陳煥採,唐慶珊,賈維錄,蔡晉康,魏宗晉。


夢斷衡陽城

姓名 籍貫 職務 犧牲時間 犧牲地點  

    張文偕 一一山東掖縣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政委 34 08 28 吉林虎林  

 張 奎 一一山東掖縣 寧安抗日救國軍參謀長 36 04 吉林伊蘭  

 李學忠 一一山東 東北抗聯第2軍政治部主任 36 08 吉林撫松  

 夏雲傑 一一山東沂水 東北抗聯第6軍軍長 36 11 26 黑龍江湯原  

 周樹東 一一山東平度 東北抗聯第2軍4師政委 37 04 吉林安圖   

趙登禹 一一山東荷澤 第29軍132師師長 37 07 28 北平南苑 追贈上將  

 姜玉貞 一一山東荷澤 第65師196旅旅長 37 09 11 山西忻口 追贈中將

  王仁齋 一一山東文登 東北抗聯第1軍3師師長 37 09 東北  

 劉震東一一 山東沂水 第5戰區高參兼第2路遊擊司令 38 02 28 山東莒縣 追贈中將   

方叔洪 一一山東厲城 第114師師長 38 04 山東馮家場  

 魏長魁 一一山東德平 東北抗聯第9軍政治部主任 38 05 東北  

 馮安邦 一一山東無棣 第42軍軍長 38 11 03 湖北襄陽  

 範築先 一一山東館陶 山東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38 11 15 山東聊城

  姜克智 一一山東平牟 東北抗聯第7軍1師副師長 38 秋 臥虎裡山   

李大中一一 山東滕縣 山東軍管區副司令 38 湖北武漢   

王自衡 一一山東 山東第24保安旅旅長 39 03 18 山東  

 韓炳宸 一一山東金鄉 山東第24保安旅旅長 39 11 12 山東萊陽 追贈少將   

袁聘之 一一山東 山東第23保安旅旅長 40 03 28 河南寧陵   

張自忠 一一山東臨清 第33集團軍總司令 40 05 06 湖北宜城 追贈上將  

 汪雅臣 一一山東蓬萊 東北抗聯第10軍軍長 41 01 29   

李翰卿 一一山東濮州 第57師步兵指揮官 41 09 27 湖南長沙 追贈中將  

 朱世勤 一一山東單縣 暫編第30師師長兼魯西遊擊司令 42 05 04 山東單縣 追贈中將   

常德善 一一山東嶧縣 第8路軍冀中軍區8軍分區司令員 42 06 河北肅寧  

 竇來庚 一一山東臨朐 山東第17保安旅旅長 42 08 30 山東臨朐  

 張慶樹 一一山東東阿 蘇魯戰區高參 42 08 山東莒縣   

周致中一一 山東第22保安旅旅長 43 02 05 山東惠縣   

柴世榮一一 山東膠縣 東北抗聯第5軍軍長 43 08 黑龍江  

 張景南 一一山東 山東第11保安旅旅長 44 05 山東鄒平   

馬曉雲 一一山東長山 第8路軍渤海軍區6軍分區副司令員 44 08 10 山東青城

  王魁一 一一山東 山東第8保安旅旅長 45 02 24 山東陽毅  

 蕭健九一一 山東平清 山東第2、3挺進縱隊司令 45 03 01 山東臨清


鐵男春秋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烈士陵園,抗日英雄馬耀南,馬曉雲,馬天民烈士,也稱為“一馬三司令”。兒時候,讀三年級的那一年清明節,從張店的501廠第一小學步行二十公里去拜謁先烈們。幾十年了,記憶猶新,永遠緬懷為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犧牲的革命先烈!







樂山樂水利彪

抗戰時期,全國烽火遍地。民族危亡之際,山東大地湧現出眾多抗日英雄。他們率部同仇敵愾,轉戰南北,誓死抵禦外侮,血染疆場,英勇事蹟可歌可泣。

抗日軍魂張自忠,在集團軍總司令任上以身報國,成為抗日戰場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官;年僅39歲壯烈殉國的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我國抗日戰場上首位犧牲的師級指揮官;王耀武將軍,抗戰時長期擔任74軍軍長,奮戰在戰鬥一線,他們均出自山東,英勇事蹟耳熟能詳,不再贅述。今天我們介紹另一位抗日英烈――“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馮安邦將軍。


馮安邦,山東無棣人。早年入伍投入馮玉祥麾下,曾參與擊潰張勳“辮子軍”。中原大戰後編入第26軍,後升為27師師長。抗戰全面爆發後,馮安邦率部北上抗日,駐守北平以南,奮勇抵禦日軍的進犯。後撤退駐守平漢線以南一帶,同年升為42軍軍長仍兼27師長。

娘子關戰役中,馮安邦部主力集結娘子關。馮安邦率部反擊駐守舊關的日軍,日軍被壓制到核桃園一帶。其後馮部反擊關溝舊關日軍,日軍調集密集火力強攻,馮部英勇抗擊,與敵形成對峙局面。日軍不斷增兵,我方損失過大被迫撤退。娘子關血戰,馮安邦部苦戰近1月之久,有力配合了忻口作戰。


臺兒莊戰役中,馮安邦率部浴血奮戰,組織敢死隊,與敵激戰,其部英雄氣概令日軍為之感嘆。圍堵敵坂支隊、漱谷支隊,重創日軍,立下赫赫戰功。後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馮安邦率部轉移湖北。同年十一月,馮安邦部在襄陽遭遇敵人猛烈空襲,馮安邦在指揮部隊構建防禦工事時,不幸中彈犧牲,年54歲。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


歲月是一條河流

含淚寫下張自忠,宋哲元,趙登禹三位將軍的名諱!青山常在,英靈永存!韓復榘放棄抵抗日本鬼子,不代表山東人民不抵抗。山東自古出好漢,大敵當前,我大中華怎麼能少的人山東英雄?再有外地入侵,我山東必定再出無數的英雄豪傑。


愛生活愛旅行2212

王耀武,必須要有,黃埔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74軍不用介紹吧?淞滬會戰之後一直他帶的,粟裕尋淮洲方誌敏的北上抗日先遣隊被他帶的51旅就是74軍51師前身阻擊住才敗的,粟裕突圍,尋淮洲陣亡,方誌敏被俘。後來他死守濟南,城破化裝出城路上被俘。


俄羅斯美女帶你玩

謝謝!據我所知,山東籍抗日將軍當首推張自忠,犧牲時任國民政府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是抗戰期間犧牲的職位最高的將軍。還有趙登禹、宋哲元、王耀武、王叔銘、範築先、宋瑞珂、于學忠、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另外在東北堅持抗戰的馬占山也是山東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