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最缺少什麼?

330266813

看到這個題目,鼻子都忍不住一酸。回顧在鄉村工作的歲月,真是難忘難言!鄉村教師,最缺的是關愛!



一.我們不談錢。作為鄉村教師,我們沒有說過缺錢。我們的收入是不高,但畢竟生活在農村,和跟前農村的在家的人比,還好!跟村裡外出打工的比,少但穩定,也沒像他們那麼累。而且,一般來說學校還有點菜地,自己稍微勤快點,真正綠色的蔬菜還是挺養人的。所以,在經濟上,我們知足。

二.請給我們應有的關愛!

1.誰在意你的累?我們在鄉村本就偏僻,孤獨,領導們難得下來,來了都幹什麼?檢查你的常規,檢查各種表冊,檢查你安全,然後找一大堆問題要求你整改…有哪個問問你身體怎麼樣,家庭怎麼樣!

2.別過教師節了好嗎?教師節來的時候,除了村幹部,沒人給你送上問候了!村幹部拿兩百元說來給你過節,而你要管他們吃飯喝酒,算下來,倒貼5、600元,村幹部吃完喝完走出去還嘟囔你的菜不硬、酒不好!

3.請讓我們能生個病吧!你敢有病嗎?在鄉村,尤其是教學點,往往就你一個人,你請假?那就是學校放假!你別想著有年輕人來,一般他們下不來,勉強來的也留不住,那份孤獨他們受不了!

4.我們能評職稱麼?呆在小學校尤其是教學點,我們要人脈沒人脈,論文怎麼寫?表彰誰想得起來給?課題怎麼建?……這些都沒有,憑什麼上職稱…

5.誰送你離開?你熬幹了青春,退休的日子到了,鎮一級的領導會通知你去拿退休證,然後,你就一個人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這小學校裡,不會有一個領導為你送行,更沒有人向你道一聲"辛苦"、"保重",你還不如投進平靜水面的石子,能泛起一絲漣漪……

6.能不能把工作三十年可以退休的規定還給我們?現在鄉村缺老師了,你退得早了誰來呆在鄉村?那就延遲吧!難道春蠶絲盡也不行,非要蠟炬成灰心才滿?也讓我們鄉村教師有時間度過個晚年,好嗎?


一把心酸淚,誰人能理會!為了新希望,我們永無悔!


倦雲疊峰

我個人覺得缺的是心態。

這些年,只要是在編制內的老師,在鄉村教書,雖然待遇比不上城裡老師的各種福利和獎金,但是基本工資,每個月拿到手的穩定的收入也是“旱澇保收”。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大部分依然生活在農村片區的老師來說,維持家庭生計基本沒什麼問題,在江浙地區,在農村當老師的人其實還蠻被大家羨慕的。

吃住在農村(江浙地區大部分都是新農村),生活開銷不是很大,大部分上了年齡的老教師對自己的狀態都還挺滿意。

接觸過一些在鄉村教書的老師,他們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但是在心態的建設上缺乏積極性。

1.這是一份沒有出路的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看得見的未來,一份穩定的工作。

2.鄉村的學生家庭環境欠缺的比較多,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對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不是很大,所以教育(包括學習和育人)的工作都在老師身上,鄉村老師兼顧不過來,所以偶爾會有抱怨。

3.在經濟上,大家都還比較相對知足,但是對評定職稱、加工資、晉升等方面,鄉村教師從來都沒有優勢。我遇到過某個鄉村小學,教師節校長想給老師發50元每人的福利,算下來40個老師需要2000元,實在找不來錢,最終把學校土地範圍內的幾棵大樹賣了,剛好夠每人50元的福利,老師中午吃個便餐。

在經濟上,都還相對知足,對未來的規劃上,大部分鄉村老師很平和,也做好了一輩子兢兢業業的打算。大部分老師雖然偶有抱怨,但是他們並沒打算離開這個行業,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教師行業工作久了,就有了惰性,大家通常也會說“只會教書,幹別的還真沒本事”。


九鬥學生心理

鄉村教師最缺少什麼?


1、風氣最正的當屬現在鄉村教師。甘居鄉村僻壤,山野大漠,幾十年如一日,為打工子弟、留守兒童、鄉村娃娃,幫助書寫著走出大山、跳出僻野的夢想。

他們缺啥?錢?待遇低,缺。關愛?缺,檢查團一般不來,都去那種高大上的學校了。但,這些都是小事。



2、我覺得:鄉村教師缺的是機會。年輕人缺上升機會,缺進城機會。中老年教師缺晉級機會。個別民師和代課老師缺國家政策的機會。

3、還記得自己參加工作時,在鄉村中學任教,帶點理想主義,覺得自己大學畢業,青年人有的是幹勁,幹幾年一定能幹出個樣來,認真鑽研業務,認真教好孩子,自己出錢訂教學報刊,記得一次,我訂的報刊被學校的收發室存檔了,我說:是我的。那老師查一下底子:哎呀,真是你的。天,第一次見老師自己徵訂教學報刊的。努力了幾年,突然發現,沒機會。教學能手評選少有機會,進城直接無機會。那時,年輕人都想進城,說對象好說。進城進不了,施展空間只能在全鎮進行。評優頂多評個鎮級優秀教師,因為成績擺在那裡。縣級優秀教師,壓根不看成績,全憑管理者喜好,全是暗箱操作。年輕人沒上升機會,最可怕,這也是優秀大學畢業生不願意來鄉村任教的原因之一。

4、中老年教師缺乏晉級機會。鄉村學校名額少,這是其一。其二,那些花哨的榮譽,鄉鎮教師沒有,這是其二。老老實實,不會上躥下跳,不會送禮之道,這是其三。雖然孩子喜歡,家長愛戴,白搭。他們說了不算。

5、部分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包括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他們缺少一個政策機會。部分民辦教師退養後,待遇較低。部分公辦園幼兒教師,工作30年以上,一直是臨時工,部分地方開始適當給他們解決養老保險等問題,但他們缺乏大的政策機會,包括中小學中的長期代課者,同樣少這樣一個大的政策機會。



6、我們的宣傳,常常表揚那些紮根山區農村的老教師一呆就是30年以上,一個老師就是一個學校,等等,可歌可泣。去年還報道了一個地方,一個女教師每月200元,幹了38年。我們常常感動後忘了思索:是他們自願的嗎?待遇為何不給他們?機會為何不給他們?而這一點,管理部門是不是職責缺位?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我個人認為,現在鄉村教師最缺少的是他們的學習進修、深造和提升自己的條件和機會。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鄉村教師在工資待遇等物質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後顧之憂。我這樣說,也許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我是胡說八道。他們的觀點是隻要把鄉村教師的工資大幅度提上去,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其實,我個人認為,現在鄉村教師生活基本沒有多大問題,一般來說,除了工資,他們還有四百元左右的鄉村補貼,應該說同樣級別的職稱,他們的工資多於縣城,即使工資再高,也沒有嫌棄多的,但我認為他們在這個方面還不是最缺少的。

其次,鄉村教師存在的價值認可度還不夠,他們實現精神滿足的條件和機會還是太少,這就是學習進修和提升自己的條件和機會。一般來說,一個人物質上的滿足是比較容易的,人的幸福感往往不是完全取決於物質條件的,我這樣說,有的人一定反對,其實,我們知道,一個人物質追求是無止境的,幸福更多的是人的主觀感受,當給你一定的精神上的表揚和鼓勵,認可你的貢獻,承認你的作用,有時候比一定的物質獎勵更讓人滿足,讓人幸福,這就是這個道理。

再次,應該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外出進修學習,深造和提升自己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將來能更好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這是他們最為缺少的。我們知道,鄉村教師幾乎沒有學習、進修和深造的機會,去縣城或城市學習機會都很少,他們整天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因此,國家應該創造機會,提供條件,讓他們工作幾年可以去高校學習進修深造,這是他們最嚮往的,也是最需要的,這樣,可以讓他們將來能更好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獲更多發展機遇,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我認為這是他們最為缺少的。配圖是甘肅140名鄉村教師進京參加培訓,從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可以看出,他們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機會和條件。

以上觀點歡迎探討並發表不同意見!


浩墨香書房

作為農村教師,我覺得什麼都不缺什麼,反而多了很多照顧。比如福利待遇上我們的就更加營養健康,不像城市充滿銅臭,而且還有許多表哥照應我們,有利的教育政策總是在其他地區反覆驗證沒有問題才在農村落實。而雖然教師隊伍變少,但是以後將每年都有輪崗教師充實農村隊伍,所以我們一點也不缺什麼。不信咱們具體談談。

1薪資

工資上農村和城市差別不大,不同點在於教師福利上,城市教師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等每次都是幾百上千的福利,一年下來五千左右,大概相當於我們前年工資的四分之一左右,看看多麼庸俗充滿銅臭。還是沒有我們受到照顧,農村特色下我們的福利是農村土特產,梨、葡萄、棗、香菇等,看看多麼營養健康,還為農村經濟做貢獻

。而鄉補聽說是根據距離最高上千,不過到手大多快兩百,這是照顧你不知道嗎?想想下,每次發工資沒有富餘的錢,這有多餘的錢了,家裡的敗家娘們還不趁機去買衣服。看看多麼為每個教師家庭和諧考慮。

(我的端午節福利,猜猜是什麼?)

2各種表哥

在鄉下當教師時間長了,

幹其他業務的水平慢慢就與社會脫軌了。各位表哥充分考慮這一點,提供了各種機會讓教師接受鍛鍊,比如各種材料、採集、書寫、審核、提交,糾錯工作。特別是扶貧問題,雖然工作比較辛苦需要教師在本職工作之外擠大量時間去完成,但是工作做好了,將來考公務員後,工作起來就輕車熟路了。各位老師都很感動這種照顧,很多報考公務員投身到扶貧工作,這就是雙贏。


3農村特色住房

國家扶植農村教育各種學校建築大換樣,教學樓、實驗室、餐廳和廁所都是相當不錯。不過為了教師在農村能夠充分享受原汁原味農村特色生活,所以忍住沒有給教師房子進行改造。更何況教師公寓也不屬於教學相關的建築,有些違規。教師都對此都表示理解,對住宿環境也是讚不絕口。


4學習培訓

學校充分考慮老師來回進出城市不方便,所以相關的學習是能省則省,這樣省去奔波之苦,也節省了住宿、交通、飲食等費用,多好!教學方法也不用頭疼,就照著老路,隨便教教就可以了。

5其他的農村特色

還有就是一些女老師生育問題,現在城市食品安全多麼嚴重啊,能吃到農村特色天然食品多不容易,雖然身體檢查每星期要去個兩三趟,不過將就一下就好了。另外叫家裡來個人照顧下就好了。

這樣多的照顧之

一些老師覺得受之有愧,漸漸來了又走了,農村教師越來越少,這就為其他教師創造了接受照顧的機會,漸漸農村成了教師的培養基地。農村教育的以後也許會讓每個教師都接受每次3年左右的農村輪崗,接受來自農村的照顧。 如果一切不改變,農村教育狀況將會越來越好!


佩弦教育



鄉村教師最缺的是:在現實的世俗社會中,抬頭看世界的勇氣啊!

一個人真正的失敗不是物質上的失敗,更是精神上的失敗,教師群體是目前社會公認的弱勢群體,而鄉村教師更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

但正是這群可愛的普通而平凡的人,在祖國最基層最落後最需要的山區農村,幹著民族振興、家庭幸福的最不平凡的事,他們既是教師又是家長(當代農村留守兒童居多),既是幹部又是農民,既是農村精神文化的一面旗幟,又是農村物質文化的一塊盾牌。



但正是這群可愛的普通而平凡的人,他們已完全融入於農村,習慣於農村,奉獻於農村,看慣了這裡的山,喝慣了這裡的水,美化了這裡的風景,甘願於這裡的生活,至今的留守,如今的滄桑,從今的花甲,教學點寥若晨星的學生,“六一”節紅領巾的飄揚,也飄飛在可敬老師的華髮上,紅白相間笑容可掬!燦爛的一刻,足以讓他們高興一輩子。



但正是這群可愛的普通而平凡的人,當他們因為數不多的機會,走出農村,走向城市的時候,去菜市場買菜,連買菜的小商戶一眼看出是教師,是農村教師的時候,他們都默認對方的眼光,但似乎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去某個單位辦事,連門衛老者一眼認出是教師,是農村教師的時候,他們都歎服對方的眼力,但似乎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去參加某個培訓會議,連會場服務生一眼看出是農村教師的時候,他們都小心的坐在最後排,似乎不敢想前排挪動一下;去集體共餐,連服務員一眼辯出是農村教師的時候,他們都習慣地坐在席口,似乎不敢往上移動一下座位;與行政幹部在一起聊天時,聽人家的高談闊論,談時事政治、談住房地產、談高級轎車、談旅遊見聞、談政界風雲、談子女就業、談現代科技等等,他們成了農村的小學生,坐在旁邊忠實的傾聽——那麼好奇、那麼虔誠、那麼專注、那麼佩服!



諸如此類,難以盡述, 但正是這群可愛的普通而平凡的人,走出大山走向城市,他們低下了精神的頭;回到農村走進學校,他們又昂起智慧的頭。他們最缺什麼?原來是最缺——抬頭看世界的勇氣啊!


(圖片均來自網絡)


謝謝指導!歡迎點評!


凌川教育文化析源

鄉村教師最缺的是優秀的鄉村教師。因為待遇問題、環境問題,優秀的鄉村教師失血嚴重,稍有能耐的鄉村教師,都往城市、私立學校流失了。

鄉村教師還缺相應的待遇。與縣城、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條件顯然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可鄉村教師的待遇與城市相比,多的只是和鄉鎮幹部一樣的偏遠地區津貼,少的,是環境,是距離,是機會。

鄉村教師還缺公平。距離不一樣,就會產生相應的費用,可鄉村教師卻無相應的補貼。環境很差,卻沒有相應的改善措施,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要自己想辦法。因地處偏遠,同樣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上,不僅沒有優待,反而經常被遺忘。

鄉村教師還缺希望。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可以調到環境更好的地方,沒有一定之規,也沒有人說你幹得好了就可以如何如何。績效工資執行不力,乾和不幹差別不大,鄉村教師不願意擔綱重任,班主任沒人幹,主課不想教,混日子思想嚴重。

加大城鄉收入待遇權重,提高偏遠地區工資係數,提高偏遠地區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比例,大力改進績效工資考核辦法,使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使鄉村教師不再缺少,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所在,也是鄉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真寧腔調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曾經在農村,牧區的學校都分別工作過一年,那是黃金般的日子。

農村牧區的孩子樸實誠懇,而且也不缺乏學習勤奮,聰明的孩子。我曾在一所鄉鎮學校教初中,那時孩子都住校,我也住校,每天晚上會到宿舍跟男生們聊大天,那時學生主要的娛樂是看影碟,他們喜歡成龍的電影,正好我也喜歡,就跟他們聊電影,聊武俠,我曾在師範修煉過兩年的武術,後來還成立了一個小小的武術隊,孩子們學的熱火朝天的。


雖然在心裡也向往著城市,但是在農村教書時,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在夏天我和一起住宿舍的哥們,拿著沒收學生的彈弓,在校園外邊的林子裡打鳥,有個當地土生土長的老師跟我們一起,靶子奇準,每天能有10來只的收穫,晚飯的下酒菜就夠了。生活從不缺少樂趣和愜意。

農村自然閉塞,觀念落後,但是在慢下來的節奏中,生活才更像是生活,我知道我說的並沒有回答你的問題,但是當你問起農村教師最缺少什麼時,在我的體會中真沒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他們多很多。關注鄉村教師,是為了讓農村的孩子能夠享受接近於城市孩子的教育,而越好的教育條件越有利於留住鄉村教師,因為很多年輕教師即使想奉獻鄉村,但為了自己子女將來的教育,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中國的城鄉差距問題是造就鄉村教師缺乏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解決的辦法,到可能不是多麼的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而是城鄉一體化,精品美麗鄉鎮的的建設。什麼時候,城鄉幾乎沒有差距了,鄉鎮教師也就更安心鄉村了。


水映圖騰

鄉村教師最缺的是獲得感。筆者這裡所指並不單單是待遇,更多的是家長和孩子的內心的感恩和尊重。



1、鄉村教師,大多貧困,很多鄉村教師是半邊戶,經濟窘迫,微薄的收入和各種開支比起來捉襟見肘。因為選擇了鄉村,選擇了教育,和同學相比,處境相去甚遠。想當年成績不必那些人差,能力不比那些人弱,現在境況相差太大,未免心有不平。

2、老師是良心的事業,要混日子太容易,要做好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是很多時候,老師盡心盡力的工作,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但並不能換來家長和社會的理解,社會上對老師不尊重,家長對老師不理解,學生對老師沒有感恩之心,這讓老師的職業看起來沒有多大意義。很多學生考取了好大學,事業成功,從來只說是自己的本事,很少惦記老師的培養中的辛勤付出。這就是老師職業最悲哀的地方。可能很多老師愛誇那些出息了的學生,並引以自豪,但學生可從來沒有說一句感激的話,沒有一次專程的看望,這種職業就缺少了幸福感!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說老師最缺少的是獲得感,不只是獲得更高的待遇,更是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感恩之心。大家說呢?


文軒閣



張老師所在的教學點位於離鎮政府80公里外的大山深處,這裡群山環繞,教學環境艱苦,雖然辦學條件正在不斷改善,但師資力量的缺乏仍然困擾著這個山村學校。

由於位置偏僻,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許多教師不願到這裡任教。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師範畢業的張玉滾老師從一個代課教師做起,獨自承擔了五門課的教學,把自己打磨成了全能型教師。他紮根深山學校17年,教學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

這只是鄉村教師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或許還有不少。

現在,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已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補貼政策也大多得到落實。但現實的問題是,女教師多於男教師,許多教師留不住,流動性大,優質的教師都願往城裡跑。致使有些偏遠地區的學校缺少教師。



像張玉滾這樣的全能型教師,在很多鄉村學校是屢見不鮮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要吸引優質的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就必須採取措施,繼續加大鄉村學校的投入,落實好他們的各項待遇政策,關心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在評職稱和週轉宿舍建設等方面適當傾斜。只有這樣,才能挽留住鄉村教師,才能讓更多的優質教師,願意來,留得住。

2015年教育部已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針對“鄉村教師待遇不高,人才流失,吸引力不強”的問題出臺了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政策,380萬鄉村教師的待遇有望大幅提高。



這樣,鄉村學校缺少教師,缺乏優質教師的問題就有希望逐步解決了。

個人之見,歡迎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