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总裁提出的阿里云坚守的三条生命线,你怎么看?

BAT侃大山

自主研发、共生共存、不碰数据

这三条生命线,可以说不仅仅是阿里云的生命线,换个角度看,它同时也是中国对外开放一带一路中一直坚守的"生命线",自主研发,合作共赢,以人为本。

1.自主研发

别人吃过的馒头再嚼也没有味道,如果没有一点自己的创新,只会从其他地方搬取,这种企业早晚都会被淘汰的,顾客需要的是吸引眼球,是新型商品,而不是一个辛勤的搬运工。

就像中国,以前高铁全部都是德标或日标,但“复兴号”成功摆脱了"借"的局面,借别人的东西用起来肯定没有自己的东西用起来爽,还要处处受到研发国的制约,即使大部分都是自己研发的,但只要有一个部件是别人的,那就要有所顾忌,因此能不能自主研发才是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

2.共生共存

在企业的创办中,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急匆匆的想要把所有对手打败,聪明的人会选择把对手变成朋友,合作共赢往往比消灭所有敌人来的更方便。在对待对手时,比尔盖茨选择帮助对手apple公司走出倒闭边缘,最终实现了双赢。

中国之所以召开一带一路也是这个原因,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让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其他国家也能一并受益,大家都有利可图,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朋友,但有绝对的利益,共生共存使其他国家对中国好感倍增,中国受益的同时也受到了大批盟友国家一致好评,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了。连小学生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一枝独秀是不可能在社会上长久生存的…

3.不碰数据

不碰数据,保护顾客隐私,这个是一个企业道德原则,做人不能没有底线,做企业当然要守好底线,如果说一个企业是一条鱼,那顾客就是大海,鱼没了海会生存不下去,企业没了顾客自然也会倒闭,作为顾客,在商品服务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个人隐私,现在不乏很多商家公开出售顾客信息,阿里云坚决不碰顾客数据,就是为守好自己那一片碧波大海打响了第一枪。

这三条生命线,做起来说容易也不容易说难也不是特别难,总结一句话就是适应时代以人为本,做的好,前途无限,做不好,早早滚蛋。


镁客网

对于一家已经创立了9年的公司,一直以hard模式来走,确实不容易,说说我自己的几年看法吧!

1.自主研发

上个月阿里云说了:“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云,一种是自主可控云。”反正引起了很多的人的讨论,碰瓷、蹭热度的都不少。

阿里云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自主研发。

大家要知道,做“拿来主义”确实对一个云厂商来说,比较快速、节约成本的做法,所以阿里云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很难的方式在走。

但是他们确实成功了,

研发出了飞天以及一系列核心的软硬件技术,这也是人家为什么能做到全球前三,成为唯一国际上排得上名的中国科技企业,那些“拿来主义云”却做不到的原因。要知道,全球最顶尖的云厂商都是做自主研发技术的,这就证明了自主研发确实是企业的生命线。

2.共生共存

这个东西,我觉得全中国做的最好的,也是阿里巴巴了。

其实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就把生态做到了极致。像支付宝、菜鸟、阿里云其实一开始都是为了服务电商而生,逐渐成为了支撑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增长极,不得不说,阿里云继承了这个意志。


看了一下数据,现在阿里云生态下的合作伙伴有8000余家,要知道,亚马逊AWS的生态合作伙伴也才4000多家,可以说,阿里云的生态真的挺庞大的。

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呢?目前,阿里云生态体系下的合作伙伴服务客户超过10万家,伙伴业务年增长率超过200%。2017年,阿里云合作伙伴在云市场上的订单数超过200万单。 所以我也认为,阿里云能这么成功,和生态战略的成功应用分不开。

3.数据安全

这不仅是阿里云的生命线,基本上算是所有云厂商的生命线。但不得不承认,在国内,甚至在亚洲,阿里云都是做的最好的。

在2015年7月,阿里云第一个发起《数据保护倡议》,将“不碰客户数据”写入正式文本。


阿里云是当前亚洲合规资质最全的云服务商,几乎拿到了合规领域的“全满贯”。亚洲、欧洲等地的海外重要合规认证,以及国内的重要测评、安全审查,阿里云几乎都是率先获得认可。其中,ISO 22301、CSA STAR Gold、德国C5附加条款为全球首家通过,德国C5和ISO27001则是亚太首家,MTCS Level3和ISO 20000是中国首家。

此外,阿里云还是BSI在国内审核通过ISO27001的第一家云计算安全服务提供商(2012年)。在中国,2016年,阿里云电子政务云平台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云安全审查(增强级)。阿里云还作为公安部试点,通过了云等级保护的四级测评。

其实许多厂商也可以参考借鉴阿里云的做法,毕竟人家这么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