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幾個小時最長壽?

孤獨王子青蛙


說到長壽,老年人群應該是最好的研究對象和代表。我國海南省是中國百歲老人比例及平均年齡最高的省份,2016年研究人員對當地223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約百分之60以上的老年人睡眠總時間在8個小時,百分之70以上睡眠質量良好,並且這些老人生活起居非常規律,每天九十點鐘睡覺,早晨五六點鐘起床,同時飲食營養,處世心態平和。


人的一生將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對人體的健康的影響毋庸置疑,這也是人類一直未停止對睡眠探索的原因吧。每天睡幾個小時最好,當然不同的人群,睡眠時間的需要標準是不一樣的。嬰兒時期,睡到15個小時也無妨,嬰兒在睡眠中迅速成長髮育,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類需要睡眠的時間逐漸減少,兒童時期平均睡眠需要量10個小時,青少年時期平均睡眠需要量9個小時,到成人階段每天平均睡眠到達7個小時即可,8個小時是最佳狀態。而對於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隨著生理特點的變化,睡眠越來越少,能達到7個小時最好,最低標準5.5個小時。

當然睡眠這件事,睡多睡少都不OK,研究表明睡眠過少會加速大腦功能的退化,尤其老年人,同時總熬夜的人體重也會相應增加,還有一些研究表明睡眠過少慢性病的發病風險也會相應增加,與此同時長期睡眠過多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當然所有事物都不是很絕對,每個人的情況也大不相同,睡眠也是因人而異,如果一直感覺精力充沛,睡眠質量很高,那麼大可不必糾結有沒有睡在科學的時間內。


營養百事通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人每天只睡 6 個小時,生龍活虎;有的人已經睡了 8 個小時,卻永遠都覺得還可以再睡一個輪迴。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這裡有一個基本的睡覺時間推薦:

  • 0~3 月的新生兒:14~17 小時

  • 4~11 月的嬰兒:12~15 小時

  • 1~2 歲的幼兒:11~14 小時

  • 3~5 歲的學齡前兒童:10~13 小時

  • 6~13 歲的學齡兒童:9~11 小時

  • 14~17 歲的青少年:8~10 小時

  • 18~64 歲的成年人,每天睡 7~9 小時

  •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 7~8 小時

對於老年人,想要更長壽,除了要睡得好,還要注意吃、笑、動、醫這四點:

1. 吃

遵循科學的飲食原則。什麼樣的飲食才算科學呢?看下面這張圖就清楚了。

2. 笑

「笑一笑,十年少」,經常適度開懷大笑,有益身心健康。古人常說「抑鬱成疾」,所以要心胸豁達,要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中老年朋友要多參加娛樂活動,多與其他人交流,如參加社區裡的老年合唱團、舞蹈隊、書法組等。身體和經濟允許時,還可以有計劃的到環境優美的地方旅遊,娛樂身心。

3. 動

作為全球第一「長壽國」的日本,其膳食寶塔圖是這樣的:

膳食寶塔像一個陀螺,頂部有一個正在跑步的人,寓意是:均衡的營養能夠使生命的陀螺維持穩定,而運動是生命陀螺的原動力。因此各年齡段人群都應該每天保持適量運動。

建議每週至少進行不低於 5 次的中低強度運動,每次不少於 30 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五禽戲、老年舞蹈、做家務等形式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運動。

運動原則是: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終生相伴。

4. 醫

我國人民平均壽命正在逐年增長,目前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同時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這其中經濟、醫療水平的提高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基石和保證。

既然現在有條件了,就應該充分利用這機會:定期體檢,瞭解控制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等,這些指標異常都是發生冠心病、中風的關鍵因素。同時,定期體檢還是早期發現腫瘤的關鍵一步,早發現早干預,預後通常更好。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如何才能健康長壽?》《每天睡幾個小時最好?


丁香醫生

目前認為,並不取決於多少,只要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對延長壽命就好。

數據表明,人類平均睡眠時間在6到8小時,成人的睡眠基本在7個半小時左右。

但是睡眠時間的長短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每天睡眠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健康長睡眠者,也有每天只睡3小時的健康短睡眠者。

另外,睡眠時間和睡眠結構會隨著年齡增加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隨著年齡增加,總睡眠時間呈下降趨勢,青年期約8個小時左右,老年期平均不到6小時。

睡眠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其中深睡眠所佔的比例逐漸下降,到老年以後會變得更低。

睡眠被剝奪甚至會導致猝死

一般來講睡眠剝奪是指因人為的原因,導致個體在單位睡眠清醒週期內總睡眠時間減少或者沒有。睡眠剝奪有兩種類型

  • 一種是急性完全睡眠剝奪,是指持續24小時到48小時內無睡眠。
  • 另一種是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剝奪,也就是在一天當中有一定的睡眠時間,但是這個睡眠時間少於生理需要。

2~3周沒有睡眠,就可導致大鼠死亡。

雖然對人類無法做這樣嚴格的實驗,但在病理狀態下,如果剝奪了人的睡眠,死亡率會提升。

  • 比如重症監護室發生睡眠剝奪的患者,會誘發免疫功能等一系列功能的下降,常常導致敗血症,死亡率會遠遠高於睡眠充足的患者。
  • 急性完全睡眠剝奪的人會產生一系列的神經、心理和行為能力的改變。疲勞感、嗜睡感都是常見的,還會有情緒方面的改變,變得易怒,注意力下降。同時,在睡眠剝奪後,個體對生活、工作壓力的承受能力也會明顯下降。
  • 不完全睡眠剝奪積聚一定時間以後,也會產生和急性完全睡眠剝奪類似的不良影響。長期缺乏睡眠極易引起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感覺、知覺的錯亂等。

內分泌楊金奎教授

要想提高睡眠質量,入時間必須注意。

能取得較好的睡眠質量的入睡時間,是晚上9點到11點,中午12點到1點半。凌晨2點到3點半,這時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情緒低下,利於人體轉入慢波睡眠,以進入甜美的夢鄉。

關於睡眠時間長度:

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針對不同年齡層給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導建議。

(1)出生至3個月齡的小嬰兒:需要長達14至17小時的睡眠。

(2)1歲至2歲的幼兒:每天需要11至14小時睡眠。

(3)6歲到13歲的學齡兒童:建議每日保持9到11小時睡眠。

(4)14歲至17歲的青少年:每天應當睡8至10小時,處於青春期的人需要更多睡眠。但即便如此,一天超過11小時的睡眠時間也會對健康不利。

(5)18歲至64歲的成年人:每天7至9小時的睡眠最佳,6小時或10小時也行,但少於6小時或多於10小時都不推薦。

(6)對於65歲以上的人:新指南提供了7至8小時的睡眠時長建議。有些老年人只睡5小時,通常他們起得很早,但白天一直在犯困。

有些人的睡眠時間雖然長期低於建議睡眠時長,但他們卻擁有更高質量的睡眠。

個體差異的確存在,衡量睡眠是否充足的一個標準,就是看第二天你是否感覺很清醒,精力充沛。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喜歡熬夜,熬夜的危害就不多說了,與其熬夜,不如早睡!

無論工作、學習有多忙,都應明確區分好工作、學習與休息的時間,先做重要又趕時間的事,將非重要又不趕時間的事暫時放下,爭取時間休息,早睡早起。

另外,除了工作時要全身心投入外,休息時也不能“分心”,利用好每一個休息的時間。如果只有4個小時睡覺,就應該充分利用好這4個小時,睡一個高質量的睡眠。

要想“入睡快、睡得深”,“放鬆”很重要。躺下後可從眉心、頭、肩、手、腳從上往下逐一放鬆,就能自然入睡。若感到腦子特別清醒毫無睡意,那麼就乾脆起床,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如看看書、聽聽音樂,與家人或朋友聊聊天等,還可以用五味泡腳藥方泡一下腳。直到感到有些倦意時,再關燈上床。

但切忌接觸讓情緒激動的事物,如激烈運動、大喜大悲。另外,辣椒、大蒜、濃茶、咖啡、酒等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以引起失眠,睡前不宜飲用。

對於“想睡又沒得睡”的高強度工作者,建議平時夜間睡眠不足,可利用午休進行短暫的休息。如果你實在是因為重要的原因無法按時入睡,應該利用中午的時候小睡15-30分鐘,其質量不亞於晚上多睡1個小時。如果要利用週末補覺,絕不能一睡一上午或一下午,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頭暈腦漲。



霸王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有一個認識,覺得睡眠時間越長,越充足,對於身體健康越有利,睡眠時間越短,對於身體健康更不利,這個說法是否有道理,是需要好好的探究一下的。


當然必須肯定,充足的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的確是有益的,但是過長的睡眠,同樣是不利於身體健康以及壽命的。那麼究竟多少時間的睡眠,對人的壽命最為有利呢?


據瑞典科研人員的一項長達15年的跟蹤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瑞典的5名研究人員從1998年到2012年,跟蹤記錄了7萬名45歲到83歲瑞典人的睡眠習慣,以問卷形式調查他們的睡眠時長、工作強度和業餘活動等情況,研究期間,有1.45萬人去世。結果顯示,那些睡眠時間為7小時的人,比睡眠多於8小時和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要長壽1年。


通過這個研究我們的確可以得出睡眠時間在7個小時左右的人,應該是最長壽的。但是我們也是需要清楚,每個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充足睡眠後人們會感到神清氣爽、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心情愉悅、思維清晰,依據這些來判斷睡眠是否足夠,而不是簡單的睡眠總時間。有些人每晚只要睡2-3小時,就可以讓身體足夠休息,而大部分成年人需要6-8小時。


同時也要清楚睡眠時間的確重要,但是睡眠質量同樣是重要的。不然即使睡眠時間在七個小時,但是質量不好,也同樣是會影響到壽命的。


要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那我們就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平穩的情緒狀態,睡前不能飲食,睡前泡泡腳,在睡眠過程中不矇頭,最好是採取右側臥的睡眠姿勢,不要亮著燈睡覺。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麼通常是會保證睡眠質量和時間的。身體健康,自然就是會長壽的。



家庭醫生在線

睡眠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較為重要的時間段,睡眠不足導致的問題有很多,不僅讓人精神不佳,沒有思考能力,而且最新調查還研究出可能會讓人更容易暴飲暴食、情緒抑鬱消極、患心腦血管疾病、痛風的幾率大大增加。以往的數據還表明,睡眠充足和睡眠長期不足的人壽命差距是很大的,不充足的睡眠甚至會影響人的壽命,長期睡眠不足具有潛在的危害。美國一份報告表示,一個人如果習慣上每晚睡眠不到七小時,那麼在一定期間內死亡的風險就高於睡眠較多的人。

當然,如果睡得過久也並不是一件好事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者發現,與每天睡八小時的人相比,每個工作日睡眠時間達到9-10小時的人似乎有更多入睡和睡眠品質方面的問題,以及其他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半夜醒來、晨間早醒、醒來後無法再度入睡以及日常活動時疲倦等等。此外,與每天八小時睡眠者相比,每晚只睡七小時的人也表示他們入睡更難,早上醒來時更少感覺神清氣爽。這是由於睡眠過多,使肌肉、筋絡組織的活動減少,肌肉從血液得到的氧氣和養分也少,所以就變得鬆弛無力,自然就感到疲倦。 許多睡眠過多而感到疲倦的人,假如減少一些睡眠時間,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就可使入睡加快、睡眠加深,也就會消除疲乏無力的感覺。睡的時間過長後,心臟的跳動便會減慢,新陳代謝率亦會降得很低,肌肉組織鬆弛下來,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懶惰、軟弱無力起來,甚至智力也會隨之下降。

人的健康的睡眠時間是7~8小時最好,滿足這個時間的人做事效率一般最高,頭腦最清醒,精神狀態也最佳。不僅對於年輕人,對於大眾也是如此。


只有營養師知道

我一般晚上23:00點左右上床睡覺,早上6:30分起床,總睡眠時間在7.5小時左右,對於一般的成年人來說,這個睡眠時間是足夠的,所以我算不上晚睡。晚睡有兩個維度需要評估,入睡時間和睡眠總時間。如果入睡時間較大多數人晚,睡眠總時間低於7小時,且日間有睏倦乏力等睡眠不足表現,才能稱之為晚睡。


偶爾週末或者假期到很晚才睡,第二天睡個懶覺,這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晚睡。還有部分人因工作性質或個人習慣不同,經常凌晨開始上床,中午才起床,這也不能稱之為晚睡。

只有那些晚上遲遲不肯上床,早上又要準時起床上班,導致睡眠不足,地鐵補覺、公交補覺,甚至站著都可以補覺的人們,才能被稱為晚睡族。


我偶爾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也會晚睡,但是不常見,規律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當你習慣了晚睡之後,即使你已經做完所有要做的事了,你也不會提前睡覺,總會不自覺地等到那個時間段才睡得著,這又被稱為“晚睡綜合徵”。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每個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充足睡眠後人們會感到神清氣爽、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心情愉悅、思維清晰,依據這些來判斷睡眠是否足夠,而不是簡單的睡眠總時間。有些人每晚只要睡2-3小時,就可以讓身體足夠休息,而大部分成年人需要6-8小時。


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您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規律的作息時間,準時上床,定時起床。不建議在床上做性生活和睡眠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躺在床上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甚至躺在床上等睡覺都儘量避免哦。

◆如果臥床10-20分鐘(不看錶,相當於2次試圖入睡時間)仍不能入睡,則起床離開臥室,待有睡意時再回來睡。

◆睡前別做太劇烈的運動(性生活除外哦)或過度思考的工作,不然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很難入睡;避免飲用刺激性物質,如咖啡、濃茶等。嚴禁用酒精、毒品等成癮物質助眠,會形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如果一旦晚睡了,第二天仍然要按時起床,白天不允許自己小睡,否則白天補覺後有精神了,晚上又很難準時入睡了,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

◆注意覺察自己的情緒,是沒有時間睡眠,還是強迫性的晚睡?如果是前者,儘量減輕工作壓力,規劃好個人工作,預留出充足的睡眠時間。如果是後者,建議保持輕鬆愉悅、樂觀積極的心態,同時需要思考晚睡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持續存在不安、煩躁、恐懼、低落、消極等不良情緒,建議專業醫生處就診。

睡眠是人的基本自然狀態,與日間的覺醒也有著必然的聯繫,我們身體時刻都在準備著睡眠,它如同飲食一樣是機體自然需求和轉換的進程。讓我們相信機體,自然聆聽這個神奇的自然進程,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入睡。如果我們哪一天沒有安然入睡,不用擔心,這是它需要一晚的任性,來釋放或提醒我們某些內在的需求。


小崔不抑鬱

晚上10:30入睡,早上5:30起床,調養三焦(胸腔、腹腔、盆腔,三腔通身體才會通)這期間身體開始昇陽,因此熬夜會傷陽氣。

23:00-1:00膽經當立排毒。

1:00-3:00肝經當立,排毒。

3:00-5:00肺當立休息和調養。

5:00-7:00,入大腸經,排便、運動好時間。

7:00-9:00胃經當立,需要一頓豐盛的早餐、

11:00-12:00來個午睡可以養心,上班不能睡沒關係,閉目養神。半小時即可。

12:00-13:00來個午飯以備能量讓下午精力充沛。

15:00-17:00,膀胱經當立,多喝點水。

17:00-19:00腎經當立,放鬆心情,可以找一些讓自己精神放鬆的事情做。

19:00-21:00是學習、工作最佳的時間,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

21:00-23:00準備睡覺。

這個時間來自於中醫的子午流注,如果實在忙,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那麼建議23:00-5:00之間必需睡覺,否則,就會傷內臟,別說養生了,身體都會出問題。

每天23:00-5:00是身體休息的最佳時間,也是保證睡眠的最低時間,不要少於6個小時,最好的時間段就是10點半躺在床上,11正式進入睡眠,因為進入深睡眠的狀態膽才能更好的排毒,身體才能更好的生陽。

每天兩睡,晚上+中午,也成子午覺,最養生。

以上建議,希望有幫助~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形式。睡眠時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處於放鬆狀態,能量消耗減少,活動時在體內積累的代謝產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廢物得以分解、排出體外,同時得到充分能量來修補和恢復人體在活動或患病時所造成的損失,起到減少體內代謝產物(毒素)的刺激,恢復和重新調整新陳代謝,積蓄能量,消除疲勞,調整機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護大腦,增強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護大腦、增強免疫力。缺少睡眠會出現煩躁、激動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記憶減退等症狀,長期缺覺則會導致幻覺。對於發育期的孩子來說,睡眠還能促進發育。充足的睡眠還有利於美容,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影響,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天皮膚光滑,精力充沛,面容滋潤。而由於精神創傷、疲勞過度或其他不良習慣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則會造成面容憔悴,毛髮枯槁,皮膚出現細碎皺紋。

  睡眠時間多少為好?

  有人認為一天要睡足8小時才行,其實睡覺時間多少是因人而異的。有人要睡8~9小時,才有充沛的精力,而有的人卻只需睡5~6小時就夠了。據說拿破崙每夜只睡3小時就夠了,而德國詩人歌德有時竟連續睡24小時。有人提出如果你少睡了幾小時,就要在第二天補睡幾小時,才能恢復精力,也有人說連續幾天沒睡覺,只要熟睡一整夜,就可補足幾天的少睡時間了,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要想保證健康的睡眠就要遵照生物鐘的運行規律,如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床,都應有固定的習慣,不要輕易改變。一般地說,睡眠最理想的時間是晚上9點至凌晨2點,這是因為人的睡眠大約每兩小時為一節,第一節睡得最沉,第二節稍淺,第三、第四節愈淺,而前二節四小時的睡眠量佔總睡眠量的75%。對老年人來說,睡眠時間應比中、壯年多一些為好。這是因為,老年人容易疲勞,所以消除疲勞的時間也需更長。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能睡足8-9小時,9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睡足10—11小時。同時,每天睡午覺也很必要。午睡對消除疲勞、增進健康非常有益,是一項自我保健措施。尤其在夏天,日長夜短,晚上往往又很悶熱,使人難以入睡,以致睡眠時間不足,白天工作常常會感到頭昏腦漲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午睡能起到調節作用。午睡時間一般以半小時左右為宜,否則會影響晚上睡眠。

  裸體睡覺好處多

  國內外的養生專家和生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裸體睡覺不僅能使軀體舒展舒適,而且對身體健康也有益處。

  專家們認為,裸睡有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快感,有利於血液循環,增強皮腺和汗腺的分泌,有利於皮膚排洩和再生,有利於神經的調節,有利於增強適應和免疫能力,也有利於消除疲勞,放鬆肢體。

  

  早晨賴床舒服一時疲憊一日

  專家認為,早晨醒後賴床不起(指醒後還躺在床上的時間超過半小時),非但不會增添體力和精神,反而會影響健康。這是因為賴床也需要用腦,而且消耗大量的氧,以致腦組織出現暫時性的“營養不良”:

  1、破壞生物鐘效應讓一個上白班的人接受激素檢測,結果顯示:下丘腦及腦垂體分泌的許多激素,早晨至傍晚的濃度相對較高,而夜間至黎明較低。上夜班的人正好相反。因此,如果你平時生活有規律,逢週末或節假日卻睡懶覺,就會擾亂體內生物鐘的時序,造成夜不能寐,而白天卻心緒不寧、疲憊不堪。

  2、影響腸胃功能一般來說,清晨7時左右會基本消化完頭天的晚餐。此刻,大腦會發出“飢餓信息”。如果你一直在床上躺到很晚,不吃早餐,你的胃腸由於經常發生飢餓性蠕動,很容易發生胃炎、潰瘍等病症。

  克服打鼾讓別人讓自己睡個好覺

  許多人在睡覺時都會打鼾,打鼾可能會影響到他人的睡眠,同時打鼾也是睡眠質量及健康狀況不良的反應。

  打鼾是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暫停的症狀之一,它是一種睡眠障礙,會降低睡眠品質。打鼾還有可能是患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警訊,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睡覺時普遍都有打鼾的情形。另外,吸菸者和肥胖者也都比較會出現打鼾的情形。

  此外,白天如果過於疲勞,到了晚上,緊繃的情緒不能完全放鬆,身體無法真正進入休息狀態的人也容易有打鼾的情形。這些人將無法擁有好的睡眠品質,到了第二天,前一日的疲勞沒有得到舒緩,累積在身體裡,容易出現頭痛、精神不濟等情形。如此惡性循環,到了晚上又睡不好,人就愈來愈疲累,愈來愈提不起勁。

  為您的安睡提幾個醒

  臥室環境要潔而靜

  室內要做到清潔衛生,空氣流通,室溫適宜,周圍安靜。床上用品要適宜,被褥要軟輕舒適,經常晾,勤拆洗。枕頭高低要選當,一般成人枕頭高5-8釐米為宜,枕芯選用透氣性大、流動性好的蕎麥皮、穀殼較理想。

  情緒要平穩

  忌憂慮惱怒,要做到恬淡虛靜,心神安定。睡前不要看驚險偵探之類的書籍、電影、電視。

  睡前不飲食

  臨睡進食,增加其胃腸負擔,也使人撐脹飽悶,既影響入睡,又易導致肥胖。另外,晚間要忌用濃茶、咖啡和酒。在睡前可喝杯熱奶或聽聽音樂,能幫助機體放鬆,容易入夢鄉。

  睡前一盆湯

  這一盆湯是指在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它能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睡中不矇頭

  矇頭掩面,呼吸困難,容易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及身體蒸發出的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

  睡眠姿勢要科學

  仰臥睡眠,人體肌肉不易放鬆,且手易搭胸,多生噩夢;俯臥睡眠壓迫胸部,影響呼吸心跳。右側臥位最為科學,心臟不受壓迫,呼吸通暢,還有利於胃的排空。

  不要亮著燈睡覺

  人睡覺時雖然閉眼睛,但燈光仍然要被人體所感知。


女人就要悅己美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然而我們卻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玩耍、工作。對於睡多少個小時才健康這個問題,網上有太多的答案,而最吻合的就是7-8個小時。太長太短都不好,但其實,除了個體差異之外,還有年齡差異,因為不同的年齡層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

那麼,對於20多歲的你,到底每天睡幾個小時最好呢? 

 0-3個月:14至17小時 

 1-2歲:11至14小時 

 6-13歲:9至11小時 

 14-17歲:8至10小時 

 18-24歲:7至9小時 

 25歲以上:7至8小時 

 睡眠時間雖是睡眠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但個人差異也是存在的。有些人每天只睡4個小時照樣生龍活虎。所以,睡眠是否充足,就要看睡醒後是否感覺到清醒,精力充沛。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保證第二天睡醒精力充沛呢?

有幾點小建議: 

 1. 規律生物鐘:就是說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身體維持了一個穩定的生物鐘,就算是沒有鬧鐘,你也能準時起床。 

 2. 睡覺時遠離電子設備: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屏幕發射出藍光,會抑制身體產生助眠的褪黑激素,所以把睡前讀物換成紙質書吧。 

 3. 晚餐吃少吃早:晚上胃消化得慢,如果吃得太油膩太多,胃部難以消化,就會影響到睡眠質量。而且晚餐一定要早吃,這樣才能留下足夠的時間讓食物消化完全。 

 4. 不要數羊:專家說,與其無聊數羊,不如關燈歷數一天中發生的好事。如果半夜醒來,不要過分關注當時幾點、已經睡了多久,只需默默努力重新回到睡眠中。 

 5. 保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床墊的軟硬度與人的睡眠變化、壓力等息息相關。如果發現床墊不舒服了,就代表該換了。另外,床上用品要勤洗,以免細菌侵入身體。 

 6. 慎用助眠藥物:各類助眠處方藥物雖有助快速入睡,但會有各種副作用。儘量避免使用助眠藥物,即便要用,也要控制在短期內,以免長期服用產生依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