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千亿美元之后的隐忧

华为2018年销售目标在达到千亿美元

华为从来不缺话题,有部分话题是外带,如前一段时间华为手机被美国政府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一部分是自带话题,如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人民币(大约是894亿美元); 刚刚网上流传出来华为在2018年的销售目1022亿美元,如果真的可以实现1022亿美元,华为从此踏上千亿美元高科技公司(这个是曾是IBM),这个将是一个分水岭。

按网上的图片来看,华为实现1022亿美元来看还是比较客观,企业业务大约是106亿美元,增长26亿美元,同比要增长30%左右;运营商业务应该没有增长,还是450亿美元;消费者业务在2017年的全年的收入大约是2360亿人民币,按2018年的美元推算回来,估计是2850亿人民币(441亿美元), 也就是增长30%。其它25亿美元。

华为千亿美元之后的隐忧

应该来说华为的2018年的1022亿美元,算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相比2017年也就是增长14%左右,是最近5年增长最慢的一年了,我先不谈华为的成绩,看看华为未来的风险在哪里?

首先是运营商业务已经不可能再增长了,华为的主要运营商业务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个极限了,美国市场短期内肯定进不去,日本、澳洲市场的主流运营商也进不去,这几个是全球比较大的市场,所以按现有的存量再想扩大份额已经是困困重重了。同时有一个消息就是三星电信市场突破了美国和印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场,三星和JIO合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吸收了1亿用户,使得印度原有几个的运营商要么关闭(Reliance, TATA),要么合并(沃达丰),三星以后将是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因为三星已经找到了根据地:韩国、美国和印度,以及后续的日本和澳洲; 加上它自己的芯片以终端的优势,将会吸收爱立信和Nokia退出来的市场, 特别是在5G市场上。

而华为的企业业务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思科,惠浦,戴尔和华三,2017年的华为的企业业务的销售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大约占到全球的销售的60%左右,而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到份额第一,绝对优势 的地位,如何再提升也是一个难题; 海外市场相比于思科等老牌对手,体量还只是他们一个零头,也就是30亿美元,相比较于思科美国之外的市场大约是250亿美元,这个注定是一个不对等的战争,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就是Amazon等云服务的提供商加上这个混战,一方面市场在缩小,另一方面市场越来越对华为不利。

消费者业务目前发展非常良好,只有这块业务超出来任老的预期,从原来不看好,到试水,再到现在的大发展,但是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是不容乐观。按华为官方的说法,2017年一共销售了1.53亿部手机,但是其中1亿部是中国市场销售出去的,也就海外只是销售了5000万部手机。对于小米,小米在印度2017年的第四季度销售了近900万部手机; 同时小米在几个海外人口大国:印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销售比较好,如果进展一切正常的话,小米可能在海外首先超过华为。同时中国的手机市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了;对于前有猛虎(苹果、三星),后有追狼的情况下(小米),华为手机能走到哪里,估计还是有很强的隐忧的。

华为千亿美元之后的隐忧

其实华为最大的隐忧来自于其它,在2018年预测当中,25亿美元来自于其他, 其中应该包含了芯片业务,电源业务,以及云业务。2017年华为并没有公布来自于云业务收入,估计应该是少得可怜,所以2018年云业务再怎么增长,我估计也不会超过1亿美元,相比较国内的阿里云120亿人民币的收入,差距太远,如果华为的云业务在未来的二三年当中跟不上阿里云业务,就不会再能跟上了。要知道思科云业务失败了,惠普云业务失败了,IBM云业务也失败了, 到目前为止传统的IT企业做云业务全失败了,我们不能在华为的云业务有太高的期待。如果云业务不成功,华为未来2000亿美元的预期将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大家怎么看待华为的未来?可以增长到2000亿美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