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国新表现主义?

赤裸裸的浪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出现在美国、西德和意大利,他们经常应用不寻常的技法创作色彩鲜明,修饰丰富的画作。

七十年代,纽约的涂鸦艺术繁荣,到了八十年代,该艺术技术娴熟的表演者不在街头,而在画廊里展出作品。

起源和影响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排斥二十世纪六十年的极简抽象派艺术家和概念派艺术家的简朴心智作品。相反,他们回归修饰丰富的绘画风格,并使之作为他们主要的艺术表达媒介。

到了八十年代,新表现主义已变成西方前卫艺术家的主导形式。许多类似作品的质量受到质疑,但是,却给变动不定的艺术品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在纽约情况尤为如此。

那些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从二十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和五十年代抽象派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到毕加索晚年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风格和技法

新表现主义不是以主题,而是以风格为特点。作品富有戏剧性,主旨扭曲,色彩和色调形成强烈对比。颜料经常应用于厚重的颜料绘画中,用好斗的绘画技法,自发地绘画出图画的内容。

许多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着手使非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媒介震惊世人。自1969年开始,德国人乔治·巴塞利兹开始把他的画作倒置悬挂以强调充满刺激的绘画技法,而非主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纽约,涂鸦艺术家用多彩的涂喷颜料艺术使城市大变样,他们在地铁里大肆涂喷,以至于他们的艺术随着列车遍布全城。

修饰性绘画在德国的复苏是由乔治·巴塞利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基弗以及依门多夫领导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弗的大型帆布画现在被视为新表现主义早期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德国新一代艺术家出现了。在柏林,赖纳·费廷和赫尔穆特·米登多夫根据城市阿飞和亚文化新浪潮进行创作。在科隆,汉斯·彼得·亚当斯基和瓦尔特·丹等一批艺术家在租住的工作室制作机智、讽刺的图画。在汉堡,阿尔伯特·厄伦等艺术家反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冷漠和富裕繁荣。


画家王衍成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风格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兴起在现代主义行将结束之际延续了欧洲长久以来的绘画传统,一度在80年代掀起关于绘画的回归的讨论。

所谓新表现主义,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德国新表现主义更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其画风往往富有带有鲜明的德国民族个性,并在画面中不断探寻绘画与本民族艺术、历史的关系。作品关注当下的历史和现实,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茨、安塞姆·基弗、乔治·巴塞利兹、A.R.彭克、西格玛·波尔克等。

约尔格·伊门多夫,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他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形式技巧,不同的是,在内容上更加关注德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氛围。政治是伊门多夫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德国咖啡馆》是其代表作,对德国社会现状作了概括性地描述和批判。

马库斯·吕佩尔茨,被誉为德国国宝级艺术家,他的绘画更为注重的是对艺术本体发展的探寻,从绘画形式语言本身和绘画体裁入手,习惯就同一个主题进行多种尝试,执着地从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的艺术不回避政治,不回避历史,他冷静、大胆地直面当时分裂的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国家不光彩的纳粹时期,他把纳粹的一些标志和象征移用于自己的作品里,创造了极为独特而令人震惊的画面,充满隐喻和象征。

安塞姆·基弗,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被公认为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和美术家,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

乔治·巴塞利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A.R.彭克,德国著名画家、版画家、雕刻家。他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重新在自己的画中复苏了表意符号、象形符号和书法,让人回想起洞穴文化,古埃及、玛雅和非洲的艺术。

西格玛·波尔克,上世纪60年代“资本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德国享有盛誉。波尔克的最大贡献是在绘画中效地利用了印刷这一方式,结合大众流行图像,生成一种混合的艺术语言。波尔克的艺术创作一直缺乏一种系统性,有时,他在绘画形象及风格上的选择都是非常漫不经心的,他用一种戏谑的态度对待绘画创作。但是,他的绘画却因其随意搬用的图案和人物形象、非自然的色彩和明了的形式、荒诞和崇高的偶然巧合,使已被现代主义的日趋简化、冷漠、苦涩和僵死的艺术形式弄得十分麻木的视觉产生出一种新颖感。


小雨话史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新表现主义。

20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正在德国兴起,对世界艺术圈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而正巧赶上我们结束十年文革,时代解冻,现在中国的大艺术家在这个时期刚好在美院学习要不刚刚毕业,是人生中学习吸收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新表现主义可能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当时世界文化艺术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诞生在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的作品最先的目的是恢复德国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力。

在形式方面新表现主义和德国冷静克制、有哲学基础的民族性格截然相反,艺术家们追求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表现自由、联想自由,去发掘原始的、精神层面的图像的意义。



最著名的新表现主义大师有:


1、马库斯·吕佩尔兹

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2、约尔格·伊门多夫

以绘制政治题材作品出名,当时东西德还没有统一

这是他著名的作品,《德国咖啡馆》。对东西德的分裂表示批判


3、安塞尔姆·基弗

安塞尔姆·基弗就不用说了,实在是太出名了。前年在央美美术馆办的展至今想来印象深刻。


基弗的作品里有很多浓重的政治隐喻,但情绪却很复杂,有讽刺的,也有歌颂的。


4、A·R·彭克

很难解释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A·R·彭克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他的作品经常让我联想到洞穴画、非洲艺术和古埃及艺术。


这张是很明显的看出艺术家对东西德分裂的批判。


5、西格玛·波尔克

对于艺术中心到纽约,美式抽象艺术、波普艺术横扫世界,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是持批判态度的。


比如我们看西格玛·波尔克的作品,会看到波普主义作品的影子,但是这些杂乱的线条和色彩又是波尔克对波普艺术的反讽。


6、乔治·巴塞利茨

乔治·巴塞利兹最出名的一种画风,就是把民族传说里一些英雄、偶像,在经过战争后荒芜的土地上画出来。


南妹妹

20世纪80年代早期,横跨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出现。这个事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80年代的艺术格局,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德国艺术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另一方面也是80年代绘画复兴潮流的重要开端之一。

众所周知,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德国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其地位仅次于法国。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后表现主义以及包豪斯等,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德国纳粹在1933年取得政权之后,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现代艺术在德国被贬为颓废艺术,艺术家纷纷逃离德国以躲避政治迫害,纳粹之所以对现代主义采取仇恨的态度,主要是由于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德国现代艺术家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政治色彩由于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断被强化。在战争中出现的德国达达、和在战后出现的后表现主义,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资产阶级的阴暗面。这种有纳粹迫害造成的停滞状况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

事实上,德国新表现主义并不是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了,只不过它聚集力量,并且获得成功,是需要时间和机遇的,并且这个等待的时间相当长。新表现主义的历史可以回溯到60年代早期,它是从脱离抽象主义的轨道而开始的,在这方面有三位比较重要的艺术家,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巴塞利兹。另外两位是,吕佩尔茨和格哈德·里希特。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极其重视对本国表现主义传统的继承,它急促、疏放的笔触、鲜明刺目的色彩,激越奔放的情绪、扭曲怪诞的形象,以及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都给人们留下了似曾相识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